我的“感恩之旅”
忘记了是怎样一个开始……提起“感恩之旅”,提起摆榜,提起与我相处一个月的孩子们,仿佛一场梦一样。梦里山高水长,鸟语花香,孩子们如花的笑脸是梦境不变的主题。不知道是如何开始,踏上“感恩之旅”征程,我哭着、笑着、累着、坚持着、思考着……成长着。
是那组照片太过震撼吧,是那段视频太过真实吧。第一次看到展板上的那组照片,我泪流满面。从那一刻起,心中便有一种冲动,一股想为那些孩子们做些什么的冲动。第一次看“感恩之旅”报告会,感动之余心中的那股冲动也有了方向。当时是2008年下半年,正好全拯老师担任我们系马哲课。在全老师对我的思想洗礼下,我毅然决定参加“感恩之旅”团队。我的好朋友兼室友宋文姝,因为和我有着共同的目标从此话题相投,就这样,我们从此踏上了追逐“感恩之旅”的征程。
想想自己走上感恩之路,还真的很不容易,光是报名就遇到了很多波折。春节前去老师办公室报名就去了两次,之后是零九年三月份的报名,本来燃起的激情已随时间渐熄,但一个陌生人的电话让我想起了全老师,想到我之前报名时对全老师下的决心,想到全老师对我的谆谆教导,我顿时觉得很惭愧,于是立即交了报名表。说起报名,仿佛时间很简单的事,但对于我来说,却是件很难决定的事。想到第一届行车时的山洪暴发,想到他们曾走过的悬崖峭壁,对这次行程地点的一知半解,甚至让我觉得自己在用生命做赌注。况且,我从没想过要站在三尺讲台上教书,我从来都对自己的表达能力很不自信,也许我根本没有勇气站上讲台,我懦弱,我胆怯,我退缩了。但我又不忍看着机会从手边溜走,我非常想参加这个团队。于是心一狠,什么都不怕了,有全老师在,有那么多队友一起呢!我一定也可以的!交上报名表,是我战胜胆怯,战胜自卑,挑战自我的见证,也跨出了我的感恩征程的第一步!
开始集训,早晨六点钟,在河南工业大学的操场上,多了一个跑操的队伍,步伐整齐,口号嘹亮。在大学校园里,习惯了整天懒懒散散,习惯了每天晚睡晚起,习惯了每天早上八点钟带着早餐去上课,每天五点半起床真的很不习惯,但既然选择了这个团队,就义无反顾的坚持下去。每天的早起,让我开始主动、有效的做事,节约时间,从而更能充分的利用时间来学习。一个人的行为、语言可以表述他对所作事的积极性。两星期后,团队根据早上上操来的早晚淘汰掉了一些队员。再次跑操的时候,我还在队伍里,我感到十分荣幸,但也为被淘汰的同学感到可惜。毕竟相处了两个星期了,每天早上都见面交流,比和自己班里的同学交流的都多。他们只因为早上来的晚了几分钟,而不是迟到,被淘汰了,真为他们抱不平,但世事没有绝对的公平,他们的牺牲是为了我们更好的参与。所以我们要更加努力了。这次淘汰让我意识到一个团队纪律的重要性,团队纪律的严明是团队行动力的保障。同时,一个人做事的积极性是他成败的关键因素。积极地、充满热情地去做一件事,你可能不会成功,但如果不积极、不主动地做事,你绝对会失败!
出发前的集体活动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两次拉练。第一次拉练是从莲花街校区走到中原路校区,再走回来。第一次走那么远的路,所以大家去的时候都很兴奋,边走边说笑。但回来的时候力气都用光了,腿变得异常沉重,路上也没有几个人谈话了。回去的路没走到一半,我就觉得自己没有一点力气了,加上中午也没有吃饭,所以觉得一直拖着腿坚持着。也曾想过放弃,干脆坐车回去算了,但队伍里没有一个人说坚持不住的,我也觉得去坐车太没面子了,坚持吧!别人可以做到的我也一样可以做到。抱着这种念头,我一直走回莲花街校区门口。回去吃了饭,休息的时候感觉非常兴奋:没想到我可以走这么远,没想到我这么有潜力。就像老师说的那样,一个人的潜力是无穷的,只是需要一个适当的机会去发现它,挖掘它。我顿时觉得自己心里很开阔:其实我不像自己想的那样没用,我很有潜力!只要我想做,我决定去做,没有我做不到的事。突然觉得我的生命充满价值。第二次去黄河拉练,路程是第一次的两倍,也许是有了第一次的基础,大家都很激动、很兴奋,而且自信满满的。这确实是个快乐的旅程,一路上大家说说笑笑,还有全老师伴唱。在黄河岸边,我们尽情游戏,每个人都展现出自己坦诚的一面,有翻跟头的、有喝黄河水的、有比赛吃馒头的,也有表演做俯卧撑的。我们也因此更加了解,更能成为同甘共苦的兄弟姐妹。回去的路是艰难的,但没有一个人打退堂鼓,因为全老师穿着皮鞋在前面带路,鼓励着我们继续坚持。直到我们走到学校门口一起大笑。这笑,是为我们裤腿上沾满的尘土,这笑,是为我们停下就拖不动的双腿,这笑,更是为我们团队坚强持恒的信念。是啊!当一个人身心惧疲的时候,支撑她走下去的就只有信念!
第一次因为害怕被淘汰而偷偷哭泣。那是在笔试之后,笔试的内容大多是关于对“感恩之旅”的理解,但因为自知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差,对“感恩之旅”也没有深入的理解,笔试回去后一直忐忑不安。想到如果自己被淘汰,离开已建立感情的团队,我就忍不住哭了。等信息到半夜,收到“明天请继续跑操”的短信,心里还不敢确定。直到第二天跑操时又少了很多人,才确定自己在这一轮入选了,心里既庆幸又难过。对团队的感情越深,越觉得淘汰赛是那么残忍,知道最后一次试讲后淘汰,我正式成为了“感恩之旅”队员,可我却哭了,因为又有一些和我们共同经历波折的朋友被淘汰了。他们的目光,他们的眼泪,让我一直激励自己要加油,要努力,要尽力做到最好。我不会让你们失望的。
出发前的准备工作是繁琐且充满挑战的。本着对团队的责任与信念,我们共同努力做着,备课、试讲、拉赞助、组织学校募捐、整理书和衣物、开会总结。这个过程虽然繁琐,但小事最能反映问题,为了我们团队的成长,我们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问题是正常的,没有了矛盾就说明团队只剩下完美的空壳。每次解决了问题,做成了一件事,我们就会明显感觉到团队又成长了,心里也非常高兴。开会的时候,老师与我们一起分享《大智慧》,邀请郑州太古可口可乐公司经理座谈,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做人做事、团队建设的道理。我想我们都在不断地成长着,在这段时间里,我更深入地了解了“感恩之旅”的真正含义,我们到贵州的支教活动不是献爱心而是感恩。我们能够吃饱穿暖,能坐在宽敞的教室里学习,全是社会给与我们的,而在社会的底层,还有许多人在为生计发愁,还有许多孩子渴望求知却没有机会。我们要怀抱感恩之心,感谢社会给予我们的一切,同时将这腔热情化作行动,用我们有限的力量为社会做一些事情。“感恩、行动、奉献”是我们的理念。我们一直坚持着,用脚步丈量祖国,用激情点燃梦想,用行动回报社会。
2009年7月15日,“感恩之旅”团队32人从中原路出发,开始了我们的感恩之行。几个月的准备工作,美丽的摆榜已在我们心中扎了根,而我们即将见到摆榜了,心里满是兴奋与激动。经过28小时在闷热的火车上的颠簸,我们于7月16日晚上十点到达贵阳市火车站。为了节省经费,我们集体围着行李睡在火车站广场,男队员轮流值班站岗。夜里下雨,我们又挪到售票厅里。这一夜,我虽睡在地上,但也睡了个好觉。可好几个男生可能只睡了三个小时加之在火车上也没有睡好,他们的眼里大多都布满了血丝。然而在我们背上行李赶汽车的时候,他们却一个个精神饱满,身上挂着大包小包,手里提着大箱小箱的,很积极兴奋地走着。我走在后面看着,这两天的汗水在衣服上结成黄色的地图,可“感恩之旅”四个大字却是鲜红的。我忽然觉得既心疼又感动。我坚信:我们“感恩之旅”的男队员个个都是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7月17日下午,我们到摆榜,看到了摆榜的孩子们。我永远也忘不了那天的情景:汽车缓缓驶进了摆榜民族中学的校园,车里的队员都兴奋地朝车窗外看着,朝孩子们挥着手。校园里教学楼上挂着“欢迎河南工业大学感恩之旅团队到我校支教”的条幅,宿舍楼上挂着“全老师,您辛苦了”的条幅。孩子们都远远的看着我们,带着好奇与期望。我忽然觉得压力很大,惠水县教育局局长专门派车迎接我们,还给我们开座谈会,乡里政府也特别的重视我们。这一切都说明了摆榜是多么重视我们,这儿的孩子们是多么重视我们。我下定决心,一定会好好工作,好好教课,尽量不在摆榜留下遗憾!
支教工作展开之后,我遇到了许多不曾预料到的问题:孩子们没有课本,之前准备的教案都不能用。学生拼音基础极差;孩子们上课总有缺课、迟到的。为了能更好的完成支教工作,我们总是熬夜讨论,解决问题。有时候一天只能睡三、四个小时,可为了孩子们能学到知识,我们都无怨无悔。况且有这么多兄弟姐妹作伴,就算再累心里也是甜的。
看惯了城市的高楼大厦,霓虹闪烁,我觉得摆榜的山水竹楼像一片仙境。可这片仙境却无法带给人们温饱,原始的竹木屋四面漏风,人畜同居,一进入就有一股难闻的气味。摆榜人民的祖祖辈辈都在这样的木屋里生活。山上全是石头,只盖着薄薄的土层,养的了奇异的草木,却养不活庄稼。可是贫困的生活摧不倒孩子们读书的决心。每天早上,许多孩子要翻过两三座山来学校上课,不吃早饭,中午的饭也只有白米还辣椒。我也曾抱怨过我们的土豆汤,可比起孩子们吃的饭,我们是那么的幸福,更何况我们只是支教一个月,而孩子们也许一待就是一辈子。其实,像贫困这种触目惊心的东西不是用眼看能看到的,而是经过亲身体会才能感受到的。
我教的是四年级语文、英语和六年级英语,因此和四年级的孩子们接触的多一些。在这些天里,我也了解了摆榜十一岁左右孩子的学习生活。我们班的方定清就是极普通的一个。定清今年13岁,父母都外出打工了,他和哥哥都住在平寨外婆家。平寨离甲坝小学大约半个多小时的路程。每天早上,她都早早起来做饭,喂猪喂马。然后吃饭,带上中午的饭去上学,中午就吃早上带的早已冷了的饭。下午放学回家后,她还要先去放牛、割草,再回家做饭。经常在夜深的时候才想起今天老师布置的作业。不是她不爱学习,而是若不喂牛马,它们就会饿着,没法干活。定清的这种情况在我们班不只一个,班里大多数学生的父亲都出去打工了,孩子跟母亲或老人留守在家。所有的孩子都会生火做饭,都要放牛喂马。在摆榜,孩子就是半个劳动力了。我不禁想到我的童年,在这儿的孩子挥着镰刀割草的时候,也许我还在为一个棒棒糖缠着妈妈哭闹呢!是啊!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在初中,有好几个女孩子都是一个人留守在家,独自扛起一个家庭的重担,有人问她们,夜晚一个人在家,不害怕吗?她们说,习惯了。多么让人心疼的话!每次想到她们的眼神,我的鼻子都是酸酸的。在每个摆榜孩子的身上,我都看到了坚强。他们仿佛是风雨中的玫瑰一样,在困境中坚强成长,我相信总有一天,他们会尽吐属于自己的特别芬芳!
为了丰富孩子们的暑假补课生活,我们举行了朗诵会、运动会、书画大赛、手工艺大赛。在这些比赛中,孩子们各显其能,表现出了青少年特有的朝气。而通过这些比赛,我们也进一步了解了孩子们多才多艺的一面。在朗诵会上,孩子们个个声情并茂,语言随朴实无华,感情却恰如其分。运动会上,孩子们的表现更让我们大吃一惊,从不知道那样瘦小的身体经由那样大的爆发力,竟让男队员们有和他们在篮球场上一决高下的冲动。书画展上,陈老师带领他的弟子当场作画,不多会儿,一幅幅水墨国画展现在我们面前。老师说这些孩子们的画相当于大学设计学院学生的水平。在手工艺大赛上,一个个泥塑小动物栩栩如生,手边竹制的装饰品更是精巧可爱。也许是孩子们具有与生俱来的艺术细胞所以每件作品都展现出孩子们独特的眼光与灵气。
在摆榜的生活是苦的,可与孩子们和队员们在一起,无论做什么,都是甜蜜的回忆。记得那次放学后,准备回中学吃饭。讲了一天的课,嗓子越发的疼,又累又饿,想赶快回去吃点饭补充下能量。出了甲坝办公室的门看到操场上我们班和五年级的几个孩子在打篮球,看了一会儿,也有想上场的冲动。于是文姝和我分别加入一组,开始打比赛。孩子们比我们矮一个半头,可是在篮球场上,他们可是我们的老师。我俩边听他们的指导边打,玩的汗流浃背的,但非常开心。晚上回去后全身酸痛,可想起来和孩子们玩的情景,还是很高兴。还记得一次蒸馒头,集体调研的时候要准备三天的馒头,由于工作很多,蒸馒头只能安排到晚上,记得那次我们蒸到凌晨两点,可我们几个没有一个提前走的,都在一块干活。只是有人在等面开的时候太累了,倚着桌子睡着了。我们都看着挺心疼的,也没叫醒她。为了防止做馒头的时候太困,没劲做,我们就把馒头做成各种陷儿的,没什么好的材料,我们就包进去一点糖、一点盐、一点辣椒、一粒玉米,祝福幸运的人吃到。身体上的疲惫忍一下就过去了,可精神上的欢愉却是多少钱也买不到的。我的贵州支教生活让我感受到了精神生活得重要性。永远只为快乐而活!
集体调研是值得纪念的活动。我们走着高高低低布满泥泞与石头的山路,感受摆榜人祖辈所经历的生活的艰辛。像急行军一样,我们盯着脚下的石头,绕过一个个山腰,翻过一座座山头。第一天行进达一百四十里。晚上吃些馒头,睡在长冲小学的教室里。夜里醒来,教室外有男生在值班,教室里女生睡得横七竖八的,长长地头发在地上铺着。我突然很想笑,为我不曾经历的这一切。于是端着相机猛拍,把她们狼狈的睡相都拍下来,有种恶作剧的冲动,但这也是我们经历这一切的纪念啊!
一个月的支教工作,现在看来是那么短。永远也忘不了离开摆榜那一天的情景,孩子们有的前一天都来了,晚上睡在教室里,只为了多和我们说说话。那一天,我尽量和所有的孩子拥抱话别,可我们的时间还是那么少,看到孩子们哭成了泪人儿,想到我就要离开他们了,泪水忍不住一直往下淌。可避免不了的,我还是被拉上了车,望着车窗外孩子们含泪的双眼,回想着这个月的点点滴滴,那些刻骨铭心的经历或许今生都不会忘掉吧!汽车还是启动了,看着孩子们追车的情景,眼神不愿与他们切断。泪水模糊了一切,摆榜也渐渐离我们远去,可心依旧牵挂着摆榜的校园,很久很久……
2010-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