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top
首页 日志感受 第四届翟英强个人总结

第四届翟英强个人总结

2015-10-31 09:51 |
撰稿:感恩之旅
|
编辑:感恩之旅

相逢是首歌


与“感恩之旅”相识是一种缘分,能成为“感恩之旅”的一员,我一直觉得是一种幸运。以前我常说,上天会眷顾我的!梦想成真,这一次就是上天对我最大的眷顾。

大一的懵懂无知,大二上期的浑浑噩噩。我无异是老师、同学、朋友、乃至自己心目中的差等生。那时候心情很低落,但并没有放弃自己。正是在这个时候,我遇到了“感恩之旅”。

毫不犹豫地报名,疯狂地搜集团队资料,然后静静地等待面试。

随着不断地了解,越来越多的敬佩和感动,更加坚定了我参加的决心。记得面试那天,自己提前两个多小时到达老师办公室,而真正轮到我的时候已足足等了四个小时。

刚开始的时候有点紧张,还好骁宇给人的感觉很亲切,接下来就稍微放开了一点。问了几个问题,要求写篇感想,然后就让我出去了。当时心里猛一沉,心想这下完了。别人都是二十几分钟,我这前后加起来不到十分钟(最后确定是七分钟),难道这么快就被淘汰了?

不过回去之后还是认真地把感想写好给交了上去。

3月22号接到欢哥飞信,通知我到钟楼广场集合,才知道自己面试通过了。(后来得知,本校区参加面试156人,通过87人)

接下来的每天早上按时出操,从3月23号开始,到踏上贵州的列车,从黄河岸边到云贵高原,一路走来,风雨无阻。这只是选拔的一个环节。

3月27号,三校区第一次汇合拉练,我们走了27公里。

4月3号,去中原路校区参加笔试,晚上七点十分,收到短信:于今晚8:30在喷泉广场集合,安排明天黄河拉练事宜。(笔试过后,人数仅剩44名)

4月4号,从学校徒步去黄河,来回共65公里,我们走过来了。

4月11号,去颐和老年公寓做义工,晚上8:30,收到坤哥短信:明天早上准时出操。(还剩33人)

接下来最后一关——试讲,拼尽全力!

于是认真地筛选要讲的内容,不厌其烦地搜索优秀的教案,积极地询问老队员的意见,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思路。最后一个人跑到活动室,对着那面大镜子,一遍又一遍地演练。

4月18号,在中原路1号楼306室进行试讲。从早上八点开始到晚上七点半结束。然后我们莲花街队员一同乘车回来,大家都提前下车,一同走着回去,同样的表情,同样的心境。刻意说着一些不沾边的话,然后小心翼翼地加一句:以后一定要努力啊!谁也不知道自己是否会留下,谁也不知道自己是否要离开,但这些都已不重要。一个多月一起跑操一起吃饭一起闯关,我们朝夕相处;黄河拉练一起坚持一起加油一起历险,我们生死之交。这些才是属于我们共同的记忆。

晚上睡得并不踏实,大概凌晨一点多收到欢哥短信。不理解,所以也不确定自己是否被选上。早操大家都来了,再陪兄弟们跑最后一次,气氛很凝重,没有人高兴,大家一同悲伤。

跑完操之后一起围坐在操场上说了很多很多,不少人哭了,也包括我。这不是软弱,是不舍。舍不得那么多兄弟的离去,曾经一起奋斗;舍不得那些一同经历的画面,却又无法挽留。

这里没有成王败寇,大浪淘沙淘尽英雄无数。走了,就腾下一个位置,为留下的人做出了牺牲;留下,就担负一种责任,为离去的人承担一种使命。

相逢是首歌,同行是你和我

相逢是首歌,分别是明天的路

坚定也执着

时刻准备着

在选拨结束之前,从3月30号开始,我们在三校区同时开展“变废为益,助学寒门”活动,每周举行一次。

4月25号在中原路召开了第四届“感恩之旅”成立大会,首先确定了随第四届共赴贵州的五个老队员的名单,接下来是队员自我介绍,然后是全老师的自我剖析和阐述他对“感恩”的理解,最后,也是重点,就是以后工作的内容和要求。说得很清,逐条逐项的列了出来,具体到了每一天。

五一期间全体队员为团队打三天工,以此来筹集托运费用。

在5月份这段时间,我们一方面要举行变废为益,并整理募捐来的书籍和衣物,另一方面又要在各个中小学进行募捐,然后整理捐赠物资。私底下还要备课,以及进行知识的储备,每个人都有忙不完的事,日子紧张而快乐。虽然辛苦,但内心觉得很充实。

记得有次,我和王超、林鑫一同去郑州中学募捐, 谈的还不错。在回来的路上,踏着飞车,畅想着未来,少年得意,壮志满怀,阳光洒在脸上,激情肆意燃烧,这是我们青春最好的注脚。

那些孩子

2010年7月10号,我们终于踏上了开往贵州的1645次列车。刚上车大家都比较兴奋,毕竟好多人是第一次离家到那么远的地方,夜里到很晚了都还在说笑。

但每个人心里面其实都很不平静,踏上感恩这条路已经一百余天,心中的那份狂热早已转变为脚下的那份执着。我们会踏踏实实的走好每一步。

列车行驶了将近30个小时,于晚上10点左右到达贵阳火车站,依照传统,我们在那里呆了一晚上。

第二天早上两校区任课队员在惠水县教育局分开,我们驱车前往摆榜民族中学。刚开始大家都沉浸在离别的伤感中,少年不知愁滋味,慢慢地就被期待和兴奋所代替,摆榜离我们越来越近。这是一个我们做了三个月的梦,身未行,心已至,梦里我们已经来了多少次。

但当今天梦醒的时候,带给我们的首先却是感动。几百个孩子在校长和老师的带领下,在校门口站成两列迎接我们。

我知道他们其实是因为“感恩之旅”而来的,那些掌声更多的是送给老队员。但足以让每个队员感到荣耀和自豪,只有真心的付出了,才会赢得尊重。

终于和我班孩子见面了,他们很可爱,很天真,很单纯,很羞涩…他们是善良的,从他们明净的眼神中可以看到他们纯洁的灵魂。他们总是远远地看着你,而当你看他们的时候,他们便会瞬间低下头。他们热情但又自卑,渴望被关注又害怕成为焦点。他们简单地让人心疼。

孩子们真的很容易满足,你对他们好那么一点点,他们就会还你百倍千倍。因为他们完全信任你…

孩子们是单纯的,他们开心的时候会一直粘着你,抓着你不放;生气的时候会当面给你说,哥哥我恨你,我再也不想见到你。你却很容易把他们哄到开心。

但孩子又是苦难的,他们每天所要面对的,是你我永远无法体会,甚至无法想象的。

7月16号,中午我班一个叫王朝明的小男孩突然身体不适,我就把他扶到我床上暂时休息一下,下午再见到他的时候,脸色还是苍白没有精神,于是就仔细询问了一下,才知道一天没吃饭了。

赶紧找到大厨给他盛了一碗饭,但是这个孩子死活不肯吃,非要等着和我们一起。就这样,他端着那碗饭,一口没动,直到我们开饭。当我把他交给我们一个队员照顾之后,就一个人跑出厨房,再也忍不住地哭了起来。

这辈子从来没有像这次一样哭过,大概持续了半个多小时,眼泪一直不停地从眼睛里流出,声嘶力竭。哭到最后我都不知道自己在哭什么了,只记得最终安静下来的时候,眼睛肿了、嗓子哑了、肚子痛…

虽然对这边的贫困状况,在来之前通过视频和图片已经有所了解,大致心里有数。但有些东西你亲眼看到,与你想象,带给人的冲击是完全不一样的。

刚开始只是同情,觉得他们很苦,想过来帮助他们,但现在当这些事情就在你眼前发生的时候,谁能心安理得、无动于衷、袖手旁观?

谁能眼睁睁地看着一个十几岁的孩子饿肚子,一天不吃饭?

是啊,我们是很累,每天晚上要熬到凌晨一两点才能休息,白天基本上要上一天课,吃的也不是很好,早上永远的清水煮面条,中午和晚上一成不变的清水炖土豆。但起码,我们还可以一天三顿有饭吃,吃得饱。

与孩子们比起来,我们受的这些苦又算得了什么。十来岁的孩子,每天却要起早贪黑来回走三个多小时的山路来上学,而且还是饿着肚子。

饿肚子的滋味未必每个人都体会过。对孩子们而言这却必须要成为一种习惯,当习惯成为一种必然,这是多么悲哀的一件事。他们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承受这些,甚至他们从没有想过,每天是要吃三顿饭的,这是最起码的生存需要。

他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习惯了。一句习惯了,包含了多少的无奈和辛酸,又有多少人能够承受,而他们却必须承受。我们老是抱怨上天不公,这样的话,那么上天对他们而言就从来没有睁开过眼睛。

大调研

8月18、19号两天,我们进行了大规模长距离的调研,一方面是对离学校特别远的孩子进行统一家访,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训练队员。这是每届必不可少的一个课程,期待、兴奋、享受、考验、坚持、深刻。

18号走了一天,晚上留宿长冲小学。下午六点左右,在我们聚集的地方,下了一场有意思的阴阳雨。左手边是瓢泼大雨,右手边却又滴雨未落,而在山的那边却出现了一道彩虹。上天厚待我们!

8月19号清晨六点出发,急行军两个小时到达陈光举老师家。队伍在这里整顿。陈老师是布依族人,非常好客。对我们“感恩之旅”团队更是照顾有加,吃饭的时候用他们特有的方式来招待我们:用特制的牛角盛过酒后,逐一敬我们队员。而这是布依族高的待客礼仪…

在这段时间里,我和几个队员一起参观了寨子。族人都非常热情,主动与我们交谈,并把自己很贵重的布依族服饰拿出来给我们几个女队员穿上,并亲自帮她们打扮,然后让我们尽情拍照。最终我们一起合影留念。

队伍于上午11时整准时出发,赶着回去参加乡政府报告会,最终于下午3:07回到学校,共计四小时零七分钟!当我回顾这段旅程的时候,感觉像死过一次一样。

由于昨天已连续走一天,吃的是干馒头就咸菜,睡眠也没有得到良好补充。大家其实已经很疲惫,体能消耗很大。早上又连续走了两个小时,再加上中午温度偏高,山路崎岖,又需急速行军。我们就是在这样一种条件下出发的。

前一个多小时还好,中间路过摆浪河还停下来玩了一会儿。接下来的三个小时再也没有休息过。

长冲小学的时候老爷子提前走了,虽然队长一再重申,“感恩之旅”不能一直依赖老爷子一个人(他身体不好),我们也要慢慢成长,靠自己来完成这段旅程。但一种松懈的氛围已经在队伍中蔓延,不知不觉,愈演愈烈。其间虽做过一次调整,让女生全部走到队伍前列,但最终在一条上坡路上,几个女生累到确实不行,需要人搀扶着才能前行,还有几个身体开始出现不适,于是赶紧让她们喝了几瓶藿香正气液。我亲眼看到一个女生哭了,就在我面前,那份坚持让人心疼。

即使这样,我们也没有停下脚步,哪怕休息一分钟。前面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停下来就会再也走不动,停下来队伍就散了,停下来我们就败了。

我们已经将自己逼到了绝境上,最终的选择只有一个,向着远方,这才是我们唯一的路。

女生终于妥协,把包交给了男生,男生平均每人拿三个包,前面一个后面一个手上再拎一个,我们这样缓慢地移动。

突然,看到半山腰上那个熟悉的身影,老爷子在远远地望着我们。心里一股暖流,咬了咬牙不禁加快了步伐。

原本以为会是鼓励和赞扬,没想到却是劈头盖脸的一阵痛骂,严厉而无情。并不时地用拐杖驱赶着我们。心顿时凉了,但气还在,血还流,眼睛还向着前方,步伐依然坚定…

“感恩”这条路不是为别人而走,只要自己认同;“感恩”这条路别人帮不了你,只需内心的坚定。

当你无人可依的时候,此时激发出来的才是你的潜能。这是一股巨大的能量。

脚步继续机械地向前,我怀疑此刻它已不受大脑的控制。因为脑海里只刻着两个字:坚持!

关于最后的这段旅程,我的记忆是模糊的。当时的意识其实也是模糊的,两条腿已开始抽搐,脚步却始终没有停止,每次要耗尽全身的力气才能为队友喊出一声“加油”,不停地向身上洒水,以此来保持清醒。

终于到校,小便直接尿血。

至此,大调研结束。“感恩之旅”五十八名兄弟,无一人倒下,无一人落队。我们骄傲地站在队旗下,用尽最后的力气昂首挺胸,接受老爷子训话。

依然没有赞扬和肯定,还是批评,但此时心里却是暖和的。外人可能不理解,但每一个“感恩之旅”的兄弟都明白,正是靠着老爷子的激励我们才坚持下来,这是当时最好的办法。用一句通俗的话说就是:人都是被逼的。没有他我们走不下来,就像没有他,“感恩之旅”不会那么快的得到人们的理解和尊重。

他是我们精神上的领袖!

老爷子

他为了一个梦想,决定在贫困山区支教十年…

他为了这个团队,倾其所有,坚持不懈,无怨无悔…

流言蜚语,一笑而过;曲解误会,独自忍受;身体垮了,咬牙坚持;挫折磨难,无所畏惧。

他没有商业头脑,从他投身“感恩之旅”这个事业就可以看的出来。

他没有经理人的理性,感性处事,所以我们成了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他是我们这个家的家长,一个脆弱而又倔强的老头。


他是我们团队的顶梁柱,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概。



离别

今年离别的场面不是太悲伤,大家都特别注意,没有刻意培养那种氛围。因为之前戚师兄已经说过,甚至要求过大家,不能误导孩子,即使不舍即使难过,也要留给孩子一个笑脸,让他们相信,明天会更好!

虽然理性上都认同,但感性上并不支持。我只能不停地给孩子们说:不要哭,坚强一点,哥哥姐姐明年还会来的。语言苍白无力。

当离别的列车驶出校门,仿佛和我们作对似的,以全速奔离这里的时候,孩子们仍然固执地跟着车跑,却被轻易地甩在了后面,越来越远……后视镜中的倒影,孩子们瘦弱的脸孔,泪水再也忍不住滑落眼眶…




只是这些他们都看不到,一如我心中的那份愧疚和不舍,只有我一个人知道。孩子们,哥哥对不住你们,哥哥爱你们。但那些亏欠的,我又该怎么弥补?我拷问自己的良知…




感言

物理学上有种说法,时间的流逝是不连续的,我想,一个人的成长应该也是不连续的。参加“感恩之旅”的这一百多天是我人生中成长最快的一段时间。其间经历的一切都将成为我生命中宝贵的财富。

我们都知道,在当今社会,想做成一件事,哪怕是件好事,也会困难重重,一山挨着一山。可是这些事情总要有人去做,这些汗水总要有人去流,这些梦想总要有人去实现,这些精神总要有人去传承。

你不做,我不做,可以,永远不会有人去做。

我做了,不是我觉悟高,而仅仅是我做了。

回来后很多人跟我说,你们“感恩之旅”的人都很伟大,我立即当面否定他!只是你把自己想得渺小而已。

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心目中的英雄,我们所做的事每个人都可以做到。关键是你愿不愿意去做。

当然还有人不赞同我们,甚至表示反对,不好意思,我已经忘记他是谁了。

感恩是一段旅程,有进无退,开始了就不会结束。贵州山区的那些孩子们,记住的不是我们这些哥哥姐姐,也不是全老师,而是“感恩之旅”和“河南工业大学”。我们始终扛着“河南工业大学”这面旗帜,付出总该有回报,我希望有一天“感恩之旅”也能成为“河南工业大学”的一面旗帜,成为每一个工大人的骄傲。





翟英强

2010.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