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回忆这个月的点点滴滴都会跑神很久,头绪很多,就这样让我选择几个有代表性的地点再把记忆串起来吧!
大本营
八月二十二日下午六点多,我,远谋,骁宇,楠楠,明枝,王璐一行人第一批下公交车,见到了久别的河工大校园。刚回来还不适应看到这么多的高楼林立,大家都不约而同的用到了一个词:恍如隔世。心中想的,大家谈论的都还离不开贵州那边的孩子们。
还记得走的时候的情景,每个画面。现在回想,这一个月就仿佛是做了一场梦,而它又不是梦,周围还放有和孩子们在一起的照片,有孩子们写的一封封信,那一声浩哥哥还萦绕在心头。回头看看队友,大家都黑了瘦了,女生也不例外。还记得那次的大坝之行,在七三班,好多队员都在,孩子们要求每个队员都表演个节目才能走,把邵丹(女)给漏了,这时听到一个孩子说,那个哥哥还没唱呢,后来一回想就乐。
从3月7号报名到7月10号出发这段路,经历过层层考验:先是老头的面试,后有接到跑操短信时的兴奋,还有考试,周日小拉练,去敬老院,黄河拉练,试讲,还有每周二的变废为益活动。
参加了感恩之旅,就是要无条件的付出,时间和精力。如果没准备好,就趁早别进,但如果真的想去实现心中那份美好的愿望,想去为贵州地区的孩子们带去点什么,付出的这些又算的了什么呢!参加志愿事业,做一名志愿者,知识和能力也许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要用心。
我是在试讲之后被刷下的,被待定了,但忘不了那天早上远谋鼓励的话,还有沈杰,王芬……在我的坚持下终成了一名正式的感恩之旅队员,我想说的是:如果你认定了这件事是对的,是值得去做的,那就坚持去做吧。坚持就是在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再坚持一下,这句话在后来的调研,支教的过程中被验证是完全正确的。
火车上
我是第一次坐火车,可第一次就坐了30个小时,火车上与队友在一起的场面是终生难忘的。1645、1646一去一回,载的是相同的我们,不同的心情,去的时候白白胖胖,怀揣着一份对摆榜或大坝的憧憬,一路上大家都兴奋地交谈着,周围全是行李,刚开始连放脚之处都没有。时而飘来一股泡面的香味,还有忙着照相的,蹭大锅饭的,好不热闹!还记得中途有一段下着雨,我,二亚,淇檬,王芬望着窗外的风景,时而欢呼着山的漂亮,时而欢呼那水的好看。就这样欢笑和期待伴随了我们一路。
而在回来的1646上,队员的情绪都不太高,记忆还停留在孩子们那送别时哭红的双眼,那追着汽车挥别的小手,那一声声哥哥姐姐你们明年还回来吗?那一幕,纵使再理性,也会产生离别的泪水。用一句是来形容就是:为什么我的眼里含有泪水,因为我爱这片土地爱得很深沉。为什么我的眼里含有泪水,因为那里有洒下的汗水,那里倾注了这一个月我们对孩子们的爱。归来途中,大家都在想着这一个多月自己经历的事情,坐在我对面的小海燕想着想着就哭了起来,她说她想起了在摆榜中学时卢婷搂着她睡时的情景了。在与孩子们告别时,我一直控制着自己的感情,还故意让他们重复一个动作,嘴角上扬微笑的姿势,但在汽车上翻看孩子们写的信时,我也情不自禁地落下了泪,因为我知道,此时一别,可能就是终生难以再见。
此时我想到了这二十年来伴我成长的亲人,同学朋友,还有老师,以前我总觉得我们在一起的时间还长着呢,至于那些感谢的客套话就不必说了吧。但我错了。谢谢你们的相伴。
也许人都有这样的特性,越是对周围熟悉的人,习惯了的幸福越视而不见,或者说是不容易发现。
看着旁边熟睡的队友,我的思绪又回来了,队友们的睡姿各种各样,东倒西歪,甚是搞笑,大家睡觉还都张着嘴,(后来在摆榜,我们已练到的走到哪睡到哪的地步)伴随着桑拿浴,火车载着我们满满的回忆,缓缓的向前走着,走着……
摆榜路上
从1645下来时已经是晚上10点钟,看到了大站牌:贵阳,在火车站睡了一晚,好爽。醒来去惠水教育局,开个接待会后就与大坝的兄弟们分开战斗了。还记得朱焱和郭徳剑挥泪和我们告别的场景。坐上去摆榜的汽车,大家在尽情的释放着自己的青春,拉歌,讲笑话,同时也在感受着这里过山车般的盘山公路,车窗外,近处的梯田,一层一层,远处的山,层峦叠嶂,还有那大朵大朵的白云,如画一般的风景在眼前呈现。在远谋的介绍下,我们看到了那满心期待的“摆榜欢迎你”。知道离大本营不远了。
还是在这条路上,在告别完孩子们离开这片土地时,我竟晕车了,一片药下去就睡得天昏地暗,曾经的画面一幕幕又浮现在眼前。含泪读着孩子们写的信,幸福的睡着了。眼睛一闭一睁到惠水了,再一闭一睁到贵阳了。
这段路上载着太多与兄弟们在一起的记忆,很宝贵,也很值得珍惜。因为在摆榜这种大块时间无拘无束在一起交流的不多。
摆榜校门
经过摆榜欢迎你的石碑之后,远远的就看到了那视频中看过多次的教学楼,校门不大。车再往前走,我看到了终生难忘的一幕,路的两排是孩子们在鼓掌欢迎我们,第一次近距离见到孩子们,看到他们都黑黑的(一个月后我们也成了这样),衣服也不太好,但能看出是满心的期待与开心。我和拿着小飞机的海华还有远谋走在最前面,走过他们时,他们也在好奇打量着我们,有些羞涩。
还是在这个地方,在8月20号上午我们走时,云万的孩子们好多提前一天就跑来了,只为能送我们一下,多和我们呆一会儿,离别时,我一直在逗她们,不愿让他们看到我流泪的样子,他们也是叽叽喳喳的和我说着话,哥哥;你明年一定要来啊;哥哥,回去给我们寄相片来啊;哥哥,一定看我的信啊……我听着,回答着,和他们微笑着。然而,在车开动的那一刹那,他们都禁不住放声大哭了起来,我不愿让他们看到我流泪,就跑着进了汽车。春萌,春秀也跟着跑到了车前,朝香也跑丢了,后来他还质问我为什么不给她在说一句话的机会,龙海也跟着上了车,被我“赶“下去了,杨芳杨庆,也在透过窗户和我说话,车开动后,我还看到孩子们还在汽车后面挥手…….这一刻,任凭铁石心肠,也会为孩子们的那份情而感动的。
但我们也只是他们生命中的一个过客,我们走后他们的生活依旧,不同的是给了他们一点希望。所以我在平时教他们时就一直强调独立性,学着自己去笑着面对生活。Smile 微笑(zhou:苗语音译)这个词是孩子们教给我的。
这里的孩子太容易满足了,一个微笑一句问候他们就能牢牢的记得。在我教学的上摆地区,好多孩子都是留守,并且是从小就留守。在石板调研那天,有一个10岁的小女孩陈琴,上四年级,父母外出,只有一个人在家。
一个人的小学教育是至关重要的,俗语说:三岁看大,六岁看老。但我们班的孩子在这个年龄时都在家放牛呢,我计算了一下,三(一)班48个人,孩子平均年龄接近12岁……而那时的我们大都初二了吧!都说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而教师就是基石的奠基者。很多时候老师们也有很多的无奈,学校的软硬件设施、我们的这个教育体制、对我们的恨铁不成钢(我的所有老师们,谢谢你们!)。我很敬佩在这里从教的老师们。目前我做不到,不知读者的你如何呢?
云万小学
云万小学也就是现在的摆榜小学,距离摆榜中学有80分钟的步行路程。每天一个来回,七点从中学出发,五点起身回中学。对每个人的意志和体力都是一种挑战,这一届云万一行十人。我担的是三四年级四个班的英语,这一个月我觉得最有成就感的事就是孩子们的性格在我们来后开朗多了,英语课上,我找到了一种方法,很有趣,课堂上我教给他们英语单词,并让他们叫我苗语的发音,一块学习,孩子们兴致很高。
现在回想一下,每天最开心的就是中午时刻和放学后与孩子们一起回中学的路上,这两段时间是欢笑最多的时候。中午能不睡就别睡了,多陪孩子们玩玩吧!
吃过饭,做完工作,坐在台阶上什么也不做看着天空,天空很低,白云朵朵,仿佛一伸手就能摸得到,天空很蓝,远处的山层层叠叠,再看着在校园里蹦蹦跳跳的孩子,感觉此时真的很幸福。真想让时间就停留在这一刻……有时会有孩子凑过来叽叽喳喳问这问那,记得有一次,我在呆呆的看着天空,有个孩子跑过来就问我,哥哥,你是不是有心事啊,你怎么不说话啊!
忘不了和孩子们在一起做的游戏,一起唱过的歌,以至于现在一听到那些熟悉的歌,就会陷入回忆之中。例如我们班的《再见》,六二班的《壮志在我胸》,还有川妹教的《不要认为自己没有用》,四二班的《蜗牛与黄鹂鸟》……
忘不了在云万的那些日子,每天放学后,门口就堵上一群孩子探着脑袋问走大路还是走小路。走大路平坦但得走80多分钟,和孩子们能一起走20多分钟;走小路崎岖得走65分钟左右,和盘井的孩子能一起走三十多分钟,孩子们最不想的就是我们走中路,那条路最近,先走一段小路,再走大路。
忘不了孩子们带给我们的东西:采的花,画的画,写的信,叠的小玩意儿,教的苗语。这一个月的生活很纯粹,花钱几乎为零,没地方花,也没时间去花,返程回惠水县时,自己对钱没有多少概念了,买东西时只知道往篮子里拿,结账时才发现已经100多了。
和孩子们在一起,与其说是教给他们一些知识,倒不如说是他们给我们了一次机会,一次展示自己内心最善良,最阳光的机会。我还这样认为,参加感恩之旅就是把我们每个人心中最美好、最无私的一面展现出来。我能感受到,那些鼓励孩子们奋发向上的话,那些我们讲给孩子们的小道理,在今后的生活中将会激励着每一个感恩之旅的队员。
摆榜中学
此时让我们回到支教的大本营,在这里,食堂小屋不得不提,这一个多月,在众多兄弟担当实验对象的基础上,第四届的大厨倪欣欣小朋友的厨艺是越来越高了,到后来甚至还出现了馒头和肉,我们很是高兴啊!
每个队员都被分到学生宿舍里,目的是方便和中学的学生交流,这一点我是没有做好,我和成远睡在一张床上,早起时,他们还未醒,晚上睡时,他们已经熟睡,遗憾的是直到走的那天我也没有把他们的名字对上号。
中学发生了太多的故事,有晚上一起整理图书馆图书的情景,还有那次甲坝扫水,还有教研室里一起熬的夜,教室里为同学们讲题,中学图书馆(开会时用的)发生的点滴,还有那次离开风波时大家的彻夜难眠,还有为队友离开时的痛心,还有一起做的舞台,还有……
家访,调研
每当进行到这个阶段,也就意味着支教的教学工作已经结束。又一个新的高潮即将到来。
刚去孩子们家时,我仿佛置身于二十几年前自己村里的生活状况,甚至比那还要糟糕得多。特别是高寨那边的苗族聚集区,很多家庭都是二层的木板房,冬不保温夏不凉,并且一层还是养的马、牛、猪。白天屋里也是黑乎乎要开灯,当然这都是大多数情况,有好的也盖起了小楼,有差的甚至还住着草房子。我们需要的是客观的认识它们,这就是真实中国的一部分。
8月17号那天是一波小的调研,有去党古、宁旺,斗底,掌满新庄、摆浪河。我、远谋、川妹儿、瑞强、小石头张岩和淇濛六人去了摆浪河,调研过程里的事永远难忘。
这一届的大规模调研时大坝的兄弟们也来了,我们一行近六十号人,去蛮河,到长冲,再去洛平,再折返,这一路上,走在山腰,趟过了摆浪河,走过草地,住过教室,半路还吃自助餐:馒头就咸菜,简直就成了一个微小版的长征了。行走在山间,我们大声歌唱,队伍后边小范,海华那跑调的歌声不时响起振奋着大家。不要认为自己没有用被我们改版了好多次,后来又玩起了诗歌对接,这可是博远的拿手好戏,各种豪壮诗篇随口吟来,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周围青山怀抱,旁边是一个个充满激情的年轻人,怎能不让人热血澎湃,我们用双脚丈量着祖国的大好河山。
回摆榜中学,又是一段4个小时的急行军,掌满,平寨,啊!摆榜欢迎你!没有经历过这段路,就不可能体会到看到这个牌子时内心中的那种亲切感。特别是在我旁边的娟儿姐,看到那牌时眼都直了,松了口气,累得虚脱的身体陡然恢复了力量。
从中学到石碑这段路是每天的跑操之路,在这里流传着一句话,抬头看天空就低头踩牛粪,这段路得时刻注意牛粪和水坑,一不小心就会中奖。哈哈,有一次去摆榜大草原时大厨就错把牛粪当做石头踩了个满堂彩。还有一次,在石板调研,英子的双脚全踩泥坑里了。
调研路上,有孩子们给我们当导游,当翻译,有队友一起陪伴,相互鼓励,路上的疲惫又算得了什么!这段路,使第四届的兄弟们进行了很大限度的交流,看到了贫穷,也留下难忘的经历。
尾声
我的这条感恩之路,充满了两个人的身影,孩子们和队友们。
忘不了和兄弟们一起吃过的土豆白米、糊汤面条、面条拌米饭,忘不了一起走过的山路、熬过的夜、踩过的牛粪、淋过的雨••••••忘不了这段青春岁月。
亲爱的孩子们,哥哥走了,但却时常想起你们,哥哥姐姐走后,希望你们能过得更加开心。
感恩之路,一直延续,走过的还是未走的,我都会珍惜!!!这条路上,有我,一样也需要你!
张浩
2010年09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