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话
“你离贵州有多远?”
“不远,一趟车的距离。”
“你离大坝有多远?”
“不远,一场梦的距离......”
凌晨突然醒来,看看手机时间,五点三十七分。刚想起身去出操,却发现自己正躺在家里的床上,原来所有的一切,已经结束了......
已经是八月二十四日了,我在黑暗中慢慢起身,走到窗前,听淅沥沥的雨声,脑子里到处写着两个字——“大坝”。想给兄弟们打个电话,聊聊天,刚把手机打开,却又不自觉的调到了音乐播放器,播放那首手机里一直有但却没有听过的一首音乐——《乡愁》(雅尼)。这首音乐是我出发前下载的,本以为在异处思乡时可以借以慰藉,但这一个多月来太忙,也没心思静下心来听一首音乐。
音乐中,我仿佛又看到大坝那夜空中漫天的繁星,那稻田中飞舞的萤火虫,那柳树下唱歌的清泉,那午夜仍在苦读的学子和那深夜两点左右在厨房门口聊天的年轻人。当这所有的画面向我缓缓走来,那种绵绵袭来的忧伤,仿佛能让时间倒流......
乡愁,乡愁。身在家中却想念着大坝,到底何处才是我的故乡?
没有刻意的去记一些东西,到现在我还搞不清到底在那里度过了多少个日夜,记不清走了多少山路。一路好像就是这么急急忙忙,昏昏沉沉的走来的,没有时间停留,没有时间去思考一些事,也可能是我之前的生活太过闲适了,对这种紧张的生活不适应。但一些该被我铭记的东西为何我也没能早早的刻在心中呢?到快离开时我才知道班里每一个人的名字,才弄清我班到底有多少人。每天忙忙碌碌,但忙些什么我也记不清了,好多次从自己班门前匆匆走过时,都忍不住往班里看一眼,看看我的学生。那些孩子一见到我就说:“朱老师。进来聊会吧!”我总是苦笑一下:“我还有点事。”然后继续忙自己的工作。那时候才突然意识到,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他的内心应该是有多痛苦!
我真的是很对不住我的学生,第一次长途调研时,在板长的一户学生家里,我问那个女孩子是哪个班的,她突然很不理解的看了我一眼,然后低头摆弄衣角。我又问了一遍,她才说:“朱老师,我是你的学生啊!”我当时心里一阵泛酸。在一次周末要山河村调研之前,我们班有五六个学生没有回家,她们家都是山河村的,非要等到周日和我一起回到村里,想让我到她们家看看,甚至已经转学的张娣娣也从高镇回来了。我很早前就告诉她们一定会争取到她们家坐坐。这些学生是非常淳朴的,身为班主任能到她们家里看一下,她们竟能受到莫大的鼓舞。可是那天我必须返回明河村继续调研,听到这个消息时,她们都很失望,王玉婷还请求全老师把我调到去山河村的队伍里,但这是根本不可能的。我只好不敢看她们失望的神情,王玉婷说我欺骗了她们,我无言以对。还有一次,我正在急匆匆的做什么事,一个学生突然拦住我问我一道数学题,我只好告诉她:“等我忙完我马上给你讲!”结果这一拖竟是两天,那个学生却只说了一句话:“老师,我理解你们。”
看着别的班主任带着自班的学生开联欢,我却连和学生交流的时间都很少。有次晚自习时,坐在班里实在太困了,不知什么时候竟然趴在桌子上睡着了,过了十几分钟醒了过来,身上盖着一件学生的衣服,迷糊糊的借着灯光扫视了一下班里,孩子们正笑眯眯的看着我,我当时竟没有力气站起身来,她们笑得是那样关切,我竟感觉自己躺在母亲的怀抱中。也有学生最后写信给我:“猪哥哥,我是多想找你谈谈心,可你总是那么忙,你们总是睡那么晚.....”看到这里,我难受的说不出话。
在大坝的最后一夜,我熬到了凌晨三点多,之前已经因为批改试卷和兄弟们熬了一整夜了,所以实在是困乏的受不了,要回宿舍休息。在走到教学楼前的草坪时,我停住了,看看这熟悉的校园,听听这亲切的蛙鸣,遥望夜空的繁星,想想即将告别的这群学生。我突然开始思考这一个月究竟做了些什么?来支教,想陪孩子们度过一个快乐的暑假,想把外界一些先进的思想带给他们,但我做到了吗?倒是他们经常为我叠衣被,刷鞋子.....我甚至怀疑我做的这一切值不值?有没有尽到应有的义务。(全老师批语:一人之力可以治事,众人之力可以治天下。能动员整个团队的力量,你就没有什么可以遗憾的。)
后来想到了大师兄戚文俊提出的大爱和小爱的观点,从大爱方面来说,这个团队的确是在为孩子做一些事实,的确是在为国家和社会尽一份责任,所以,为团队的付出是应该的也是必须的。但想到我班孩子看我时那复杂的眼神,想到他们一个个关切的目光,想到他们见了我欲言又止的样子,我真的很内疚。我的承诺呢?我童年时单纯的理想呢?我来之前美好的愿景呢?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深夜中,我向他们忏悔,我为自己流泪。我跪在草地上,对着九三班的方向,想想孩子们纯真的笑,我羞愧难当。
我是大坝校区的负责人,我的确不是一个好的领到。全老师说的很对,“一个好领导就是可以当甩手杖。”“负责人想的不应该是我把它做好,而应是我让别人把它做好。”“事必躬亲反而说明了不称职。”究其原因,很简单,1:没能力。2:没资格。
“没能力”固然好理解,是我自己大局观有所欠缺,把握全局能力不足,宏观思维不够,工作思路不清。经验也太缺乏。 而“没资格”呢?我也是新队员,有些事必须和兄弟们一起摸着石头过河,更何况全老师还认真到事无巨细都要过问一下呢,我当然也要以他为榜样。
课确实比较多,好在后来把小学的美术课还有八年级的心理课都辞掉了,带的体育课也取消了,这才缓了一些。
同学情*战友情*兄弟情
我们五十多个男男女女,怀揣同一个梦想,即是同学又是战友,更是心心相连的兄弟。我无法用语言描述我们之间的感情,若不是这些兄弟姐妹们的陪伴,我不可能走完这一路。
林鑫离开的时候,大家心里都不好受,我也有种负罪感。那天,每个人的表情都是那么严肃,都想掩盖一些内心的东西。当那辆乡间公交就要开动的时候,他含着泪向我们告别,我扭过头去,压抑着内心的情感,但当他走过来拍我的肩膀时,我们都泣不成声了。林鑫是我老乡,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我上大学认识的第一个人,他对朋友的热情,对学生的关爱,也许没有一个人能比的上。
什么是兄弟?一言难尽,对于我来说,这个字眼显得尤为复杂。八月十号早晨,出早操是有人迟到,按照惯例,我和王超两人自罚在操场蹲二十分钟。当时小花帮我们计时,她开玩笑着说:“现在是北京时间八月十日.....”我的心突然抽了一下,眼泪马上就流下来了。八月十日,一个多么沉重的日子,我依然记得两年前的这一天我和全伟是怎样走进医院的住院部,还记得听到宇翔刚去世时内心的苍白,还记得八月的盛夏烈日当头,几个年轻人眼含热泪,相互低头不语的情景。兄弟啊兄弟....
生命无常,能认识团队这帮兄弟,是我万幸!有时躺在床上,打开手机,看看这一路储存下来的短信,有关怀,有鼓励,有安慰,有理解。想感谢的人太多,我的战友,我的兄的,我爱你们!谢谢老队员一路对我的信任和帮助,谢谢你们!
*风景*
你能想象吗?极目夜空,在摆榜高原仰望银河。
你能想象吗?迎着晚风,黑暗中舞动着萤火。
你能想象吗?皇帝坡下,晨雾在山谷口一泻千里。
你能想象吗?梯田之间,秧鸡在眼前一飞冲天。
你听到夜虫叫了吗?你看见彩虹笑了吗?你闻到稻花香了吗?你触到山泉跳了吗?
你看看远处的群山啊!你摸摸头上的云朵呦!你尝尝路边的刺梨果!你品品苗家的杨梅酒!
你是否忘记了我们一起抬水时走过的那条泥路?你还能否记起我们嬉戏冲凉的那一条清流?
你能听到汽车引擎的轰鸣,却忘记了田边柳树下泉水的叮咚?
你惊艳于城市烟花的绚丽,却看不到山间夜空划过的流星?
“不要以为我们走了,孩子们的天就会塌下来,不要以我们的思维来考虑他们的感受。”
这句话很对,但走的时候,很多人还是流泪了,包括我。流泪并不是不坚强,只是感情的自然流露,一个人对某件事付出了太多的情感,自然会为之流泪。反过来说,不在那里撒些眼泪,你自己不觉得遗憾吗?
有些人笑着离开,有的人哭着告别,不管是哭是笑,沉淀下来的,是那浓浓的爱。也许我们不够出色,不够优秀,甚至不够尽力,但起码我们感动了自己,人这一生能有几次被自己感动的泪流满面呢?(全老师批语:能感动自己已是不易,但更重要的是去感动别人。感动自己是自省,感动别人才是美丽。)
前期准备
小时候在家见过一张明信片,背景是“春蕾”助学计划的一张很有名的宣传照;一个脸上脏兮兮的女孩子,右手握着铅笔,趴在破旧的课桌上,两只大眼睛漠然的注视着前方。右下角有四个沉重的打字:我要读书!
我一样是很尊重教师这个职业的。看到那张明信片后,我就有一个很单纯的梦想:长大后要去山区做一名普通的教师,去帮助那些孩子们。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所谓阅历的增加,自己变越来越现实和世俗。可我内心深处仍然感觉应该为穷山沟里的孩子做些什么,我也想过既然在山沟里当一辈子教师比较困难,那为何不找机会去支教呢?五年或者十年后我会变成什么样子?我不知道。但只要我现在想这么做了,我就要对得起自己年轻时的良心,那就去做吧!不然以后回忆起这段往事,多少会有些遗憾的。
感谢“感恩之旅”给了我这么一个很重要的机会!
初识“感恩之旅”是在莲花街校区四号楼下看到了团队第三届支教活动的宣传画。刚开始还以为这是一个很普通的社团,所以并没有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后来在很偶然的机会下登陆了团队的网站,观看了支教视频,当时就非常感动并且跃跃欲试。中国每年有那么多学生队伍去贫困地区支教,“感恩之旅”也是其中的一支,但我冥冥中就是感觉这支团队才是真真正正的做些实事,它身上有着太多的亮点:艰苦的条件,朴素的生活,单调的伙食,繁重的工作,和孩子们真挚的情感......这些亮点既是团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团队本色的直接体现,对于年轻人来说是很有吸引力的。
在报名截止的最后一天我才和我们班另外两个同学报上了名。第二天,我们三个早早的起床赶去中原路面试。面试我的正好是全拯老师,那是我第一次和全老师接触,有些紧张,也有些兴奋。全老师是个很热情的人,我们聊了大概有四十分钟,深深被他渊博的知识折服。但正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他说话很直,在对我进行一番点评之后,面试就结束了。当时我的第一感觉是:完蛋了。但临走时全老师又说:“你现在赶紧去团队网站把团队章程学习一下,今晚之前写出一篇感想交过来!”我知道这是我最后一次机会了。
走出全老师办公室时已经是中午了,我们三个吃过午饭就在校外找了一个网吧,登陆上团队网站,下载了团队章程。在仔细看完章程以后,我才开始对团队有了一些真正意义上的了解,才看到了这是一支怎样纪律严明,结构严谨的团队。在交上感想后,老队员告诉我们:明天上午会出来面试结果,请等侯通知。”
第二天上午,在忐忑不安中终于收到了那条期待已久的短信,打开一看:你已通过面试,请于中午十二点二十前到钟楼下集合!我通过面试啦!心情难免非常激动。
中午下着小雨,天有些冷,我赶到钟楼下时,那里已经站满了人。当时心里就有些发怵;这么多人!这竞争压力得有多大啊!心里非常没底,我确实是一个不太自信的人,但不自信不代表不自强,我下定决心要拼一把,为了心中的梦想,我不会轻易退缩。
现在回头想想,那时我才开始从象牙塔向外探了探身子;我才真正思考诸如追求、坚持、放弃之类的东西;我才开始接触形形色色的人;我的大学,从那时才算真正开始。
在点完名,排了队位之后,队长王欢宣布从第二天开始要正式跑操。感恩之旅,出发了!
从3月22号莲花街分队正式成立到4月19日正式确定支教人员名单,我们共经历了高新区徒步拉练、笔试、黄河拉练、敬老院做义工、笔试等几大关。另外每天的早操和每周二下午的“变废为益”助学行动也是重要的考核内容。选拔的过程和细节我不想多加描述,其中有苦,也有甜,另外有些小小的感悟想和大家及以后的新队员分享一下。
1:别不把自己当回事,也别把自己太当回事。
选拔的过程很紧张也很残酷,有些队友出了几次操后便不想再坚持了,也有些队员在某一环节淘汰后便彻底放弃了。我只想说:别给自己留遗憾,所谓能力只是练出来的,没有谁天生就是天才,没有谁注定就是过客,只要有目标就要坚持下去,相信自己。这个现实的社会中,我一直坚信,世上仍有很多人是为了理想而活着。
当然,也千万不要自命不凡。自信是可以的,可能你很有才,但不要恃才傲物。这个社会上的人才太多了,一个团队不可能因为某一个人而改变自身所坚持的东西。做人要高调,要敢想敢做,有所坚持;但做事还是应该低调一些,老老实实,认认真真,踏踏实实的把该做的事情做好。
2:要有自己的思想,但别特立独行;要有所坚持,但别太固执随性。
感恩之旅的队员不是没有主见的执行工具。个人没有思想,团队就无法成长。但是必须要认清:思想思想,要“想”但更要“思”。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观点,但全老师说得好:人在做,天在看。做事之前要问问自己是不是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是不是对得起山里的那些孩子。
一个成功的团队里,它的成员是有着共同的价值追求的,如果你的一些思想和团队所追求的理念不同,那只能说这支团队并不适合你,但既然选择了加入这支队伍,那就要遵守这支团队的章程和准则。否则你最明智的做法就是离开。这就像结婚一样,结婚不仅仅是和另一半生活在一起那么简单,你还要接受另一半的生活方式。如果不合适,那就离婚。
3:积极参与团队的各项活动,能坚持就不要请假。
从一个人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中基本上能窥出这个人的态度。当然,如果确实有诸如考试等很重要的事情需要做的话,还是要把最要紧的事情先做好。如果能全程参与团队的所有活动,入选的机会当然回答一些。
4:重视身边的每一名队友。
在中原路笔试的时候,有一道题是这样的:“请写出你所认识的新队员的名字和所在学院。”这是很有深意的一道题,任何一支团队都需要强大的凝聚力,一支团队在前进的道路上需要所有队员都紧紧的抱成一团。努力尝试和每一名队员成为朋友吧!这也是锻炼交际能力很好的机会。
5:做好四点:
一:你自己得行。二:得有人说你行。三:说你行的人,得行。四:你自己身体得行。
这四点都不难理解,而关于第四点我想特别提醒一下新队员:山区不像平原,调研也不是郊游,土豆辣椒是要吃一个月的,熬夜也几乎是每天的必修课。如果自己身体不好的话,如果连黄河拉练都不能顺利走完的话,出于对你自己身体的考虑,我个人建议你不要踏上开往贵州的那列火车。
最后还是想说一句:也许在团队中你会有很多怨言,也许你对一些做法不太理解。但团队命令下来的时候,你必须无条件的执行。
每过一关,总会有一些队友被淘汰,留下来的不是最优秀的,被淘汰的也绝不说明差。人各有所长,能被团队选中只是说明你比较适合这支团队,仅此而已。有些队友被淘汰后依然留在团队中做着其它工作,有些则选择彻底的告别。对于前者,我是非常的佩服;而对于后者,我认为他们需要大家的理解,理解他们的心情,尊重他们的决定,他们也是本着一腔热血才加入这支队伍的,尊重他们就是尊重团队。只是每个人的价值观不同,选择也有所不同。个人认为不同的选择表现了每个人不同的做人哲理,只要这套哲理对得起社会,不反动,不害人,对得起做人的良知,我们都没有必要扼杀它,因为社会需要多元化,需要不同的人。
在这里我也想对他们说一声:人走不会茶凉,感恩之路我们一起走过,我们也并肩作战过,感谢有你!
记得一位落选的兄弟向我们说过这样的话:“假如你们能走到贵州,请告诉那里的孩子,关注他们的不仅仅是这入选的四十五个人。。。。。。”我刚到大坝时,在第一节课上就把这句话告诉了那些孩子,我看到有些女生的眼角落下了泪水。
莲花街第四届的队长王欢告诉我,历经选拔之后,后面的工作便是提高。的确,与前面的淘汰过程相比,后面的工作更加考验人。这是一个锻炼自己能力的过程,是一个相当辛苦的过程,当然,这也是一个很快乐的过程。兄弟们一起变废为益,一起拉外联,一起整理物品。毫不夸张的说,和他们在一起时能体会到生命的乐趣所在,也能找的生活的意义。我和这些战友们的关系定位从队友上升到兄弟也是从这一刻才真正开始的。
在这里还是想提醒一下新队员: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处理好团队事务和学习的关系。可能一些事务会比较费神,但不能废学业。毕竟我们本质上还都是学生,学习乃主要工作,如果连自身学习都处理不好,还谈什么感恩呢?若觉得学习,备课时间不够用,完全可以在晚上加班。走完整个过程再回头想想,熬夜算得了什么呢。
圆梦之旅
时间真的过得很快,转眼就到了7月10号,出发的日子。这天下着小雨,我的心情也是挺复杂的。一方面,毕竟快踏上了那趟朝思暮想的列车,期待已久的梦想终于要变成现实。另一方面,我们要去的大坝乡是一个新开辟的地方,也没有老队员对我们指导。今年的支教工作会是什么样的结果,心里真是没底。加上那几天父母和学校也给了我一些压力,心里多少有些乱。但现在回头再看,一个人成长的路上,总会有人对你的行为不理解,但只要目标是正确的,那就用行动然那些怀疑的人为你鼓掌。
出发时有好多老队员为我们送行,这几个月来他们为我们付出了太多太多。当火车启动的那一刻,我们相互挥手告别。我们欢笑着,像刚刚展翅的幼鸟,他们也笑着,但笑的是那样复杂。这一离别,老队员们的工作就基本结束了。茫茫人海,我们萍水相逢,这际遇像是上天的安排。我知道他们也想再次踏上这列车,但身不由己。
我们是他们希望的寄托,也是他们情感的牵挂。伴着火车笛声的长鸣,我们都兴奋地笑着,可是扬帆远航的人啊,你怎么就听不到海岸的哭泣?
7月11号晚上,我们抵达贵阳火车站。那夜我们集体睡在了地上。那是多么难忘的一夜啊!凌晨三点我起身值班,我在队伍旁不断徘徊。看着一张张熟睡的面孔,看着那些即将奔赴摆榜的战友,我心中充满不舍。兄弟们,照顾好自己!
第二天一大早我们就分乘两辆大巴赶到惠水县教育局,在教育局吃了早饭,吴局长开了简单的迎接会议后,大坝兄弟和摆榜兄弟分别的时刻终于到了。。。。。。
没有时间用来告别,大坝的中巴车已经开了过来。整队,装行李,上车,出发。但因为要买一些生活用品,我和王超,小郭等五人便先留了先来。大坝的车还没有离去,摆榜的中巴也赶过来了。在教育局门口的马路上,我们五个人静静地看着摆榜的兄弟们上车,他们在车上向我们挥手,我们都故作轻松,努力保持微笑。王超突然说他心里很难受,很舍不得和这些兄弟们分开。我听到这话心里一阵泛酸,转过身去,不敢再看他们。虽然只是暂时的离别,但毕竟一起工作奋斗了这么长时间。。。。。。
稍作调整,再次回过头。车窗里,邵丹,明明,英子,王璐几个人向我们挥着手,我们也挥手示意,却说不出一句话。突然看到王超在擦拭眼角的泪水,我的眼泪便再也止不住了。
王超是个很坚强的人,我从未看到过他脆弱的一面,男儿有泪不轻弹。
刚到大坝的那一段时间,大家压力都比较大。由于这里对团队来说一个全新的地方,我们新队员又缺乏经验。所以所有的工作都得靠全老师带领我们一起摸着石头过河。大坝中心校的老师和领导们对我们非常热情,对我们在教学上的要求也比较高。不仅让我们增加了两门课程,还有学校老师经常听队员们上课。而且大坝的孩子与出发前老队员们所描述的摆榜的孩子差距比较大,这里经济水平比摆榜好了不少,孩子们的思想也开放了很多,刚开始的时候,还真怕自己教不了他们。
好在过了差不多一周的时间,大家都渐渐地适应了大坝的生活节奏。虽然仍有不少不足之处,但团队已经能基本正常的按部就班的运转了。
人是铁,饭是钢。一说起伙食和大坝的厨房,队员们就显得特别来劲。在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做的饭比较难吃,毕竟是第一次做大锅饭而且做饭的人员又不固定。但在那种紧张的生活和艰苦的条件下,大家都不太在意饭的质量,只要能吃,那就行!厨房的煤炉老是出毛病,煤的质量又特别差,很容易熄火的。白天还好点,可以有人时不时的进厨房看一下煤炉,但晚上若是熄火了,第二天早上做饭就会被耽搁,进而影响其他的工作。有几次,早上五点多起来做饭的兄弟发现炉子灭了,不得不一边用嘴吹一边烧干树叶和木条把煤点燃。到了后来,孙学鹏干脆晚上直接躺在厨房里陪着炉子睡觉,夜里要起来查看几次炉子。那段时间他休息不好,经常脸色苍白。有天下午他实在太困了,打了个盹,耽误了上课,造成了教学事故。唉,真是有些难为他。
时间过得真的很快,教学,调研,美术书法大赛,演讲比赛,运动会,考试,结课联欢。。。。。。一眨眼,大坝的支教活动就要结束了。回首间,感慨万千。
突兀的群山,清冽的河水,蜿蜒的山路,可爱的孩子,热情的老师,朴实的村民。
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孩子们的真诚,善良,纯真时时刻刻都在感动着我们。队员们经常收到孩子们送的鲜花,一束束花经过孩子们的整理和包装显得特别美丽。厨房里的桌子上经常突然冒出几根黄瓜,一些青菜,甚至在角落里也会莫名其妙的出现一些干柴。我知道,这些都是可爱的孩子们干的。
可以这么说,在大坝中心校,如果没有学校老师的热情帮助,我们的支教工作就会大打折扣。大坝中心校的老师是我见过的最优秀的教师群体,几乎每位老师都对全校任何一名学生的基本信息了如指掌。每次调研的时候,学校都会派出一名教师给我们当向导。他们是那样平凡,朴实,亲切。尤其是王校长,在我们眼里有时就像大哥一样。有时我也在想:我们来支教只是一个多月的时间,他们却要在这里用一辈子的时间默默地为这里的孩子奉献自己的一切,我们所谓的辛苦和他们比起来又算得了什么呢?
调研时,每到一户人家,主人都会非常热情的请我们到屋里,沏茶倒水,甚至拿出瓜子和煮好的玉米给我们吃。有次到了一个学生家里,他父亲激动地非要爬到树上给我们摘梨子吃。在温山坝调研时,路上见到一个年轻的村妇,她好像精神上有些问题,全身脏兮兮的,躲在一棵树的后面偷偷地看着我们,痴痴地笑着。突然又对着我们喊了一声,然后马上跑到屋子后面,探了探头看了一下我们,依然是痴痴地笑。这时不知从哪里窜出来一条狗,对着我们狂吠。山里的狗是很凶的,它站在路中央,露出锋利的牙齿恶狠狠地盯着我们。随行的徐老师赶紧从地上捡起一根木棍保护我们。那条狗突然向我们冲了过来,就在这时,那个女人从屋后跑了出来,张开双臂把我们护在她身后,像发疯了一样对着那条恶犬大喊大叫,还从地上捡起石块象它扔去,极力驱赶那条狗离开。等那条狗悻悻离去,她又赶紧躲回了屋后,依然小心的探过头看我们两眼,傻傻的笑着。。。。。。(全老师批语:唯有真情最动人。)
8月13日,摆榜的兄弟们要来大坝。中午的时候,我一直忙着评改试卷,突然听见王超在楼下喊:“全体集合!”我知道,那些兄弟们已经来了。我赶紧放下手中的工作,向外面走去。
难以描述那是怎样怎样的心情啊。我又看到了胡博远单薄的身影,听到了船妹久违的笑声,叶素亚变得很黑,英子依然是那么热情。。。。。我鼻子一阵泛酸,摆榜相对于大坝来说条件更加艰苦了一些,刚开始听说摆榜的兄弟连喝水都困难,我们心里都很难受。而且云万小分队每天都要来回走那么多山路,这种艰辛是我们大坝队员所不能体会的。我本有千言万语想告诉跟他们,我拍了拍小胡,他也拍了我一下,我们相视一笑,什么都没有说,兄弟之间只要这些就够了。
后来我们集体到摆榜时,摆榜的兄弟们没少照顾我们。也正应了那句话:感恩之旅,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相对于大坝来说,摆榜高原是另外一种风景。这里的天特别蓝,气候也相对比较冷。调研的时候发现,这里的孩子也确实困难得多。最后两天的全队长途调研,对我们的身体和心里都是不小的的考验,但兄弟们相互帮助,都坚持了下来。在整个过程中全老师都是一马当先,始终走在队伍的最前面。
老头子,感谢你!
结尾
8月20日,告别摆榜。当中巴车驶出校门时,我知道一切就要结束了。再见,蓝天白云!再见,青山绿水!再见,淳朴的乡亲,坚强的孩子!再见,熟悉的校园,伟大的教师!
当我们从惠水赶往贵阳的时候,又经过了那条去大坝的路。我顺着路的方向向远处层层叠叠的山峦望去,那山里的孩子此时此刻正在干些什么呢?我下次重走这条路又会是什么时候呢?
再见吧!一定会再见的!
朱琰
二〇一〇年九月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