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总结
第一次了解到感恩之旅支教助学联盟是在大一的时候,然而真正报名面试加入这个团队是在大二的下半学期。偶然间再次看到这个支教组织,重新点燃了我的支教梦想。为了心中的那份最开始、最纯粹的理想——支教,于是我来了。我也是从那时才深入知道原来需要这么多的选拔环节,七轮,也似乎感觉到了团队与其他社团的不同。
首轮选拔面试是在3月27日进行的,从3月份到现在8月20日,合计将近150天的日子。我和其他的兄弟共同经历这大大小小的选拔,有的人走了,有的人留下,每一轮选拔都有人在离开。接到我通过面试的通知时,那时心情还是很不错的,第一次见面是在郑大的北操,刚吃完饭就急急忙忙地赶过去了,有一些情节有一些话已经不记得了,只知道那天就让我们初步了解到团队是有纪律的,知道令行禁止,否则就必须接受惩罚,做俯卧撑。而在这第一天就有人被惩罚了,没有理由,没有借口。喜欢军事化的我对这种其实还是觉得蛮喜欢的。第二天就是跑操正式开始,风雨无阻,每日必到。所以加入这个团队后,我最先改变的就是自己的生活方式,每天5点半左右就能够醒来,然后就得起床来跑操。有人说习惯是二十一天养成的。这跑操的习惯已经坚持不止二十一天了。即使后来因为到了快期末考试的时候,跑操停止了,我依旧是在5点半左右就能醒来起床,然后跑个步锻炼下身体。所以说,这是团队改变我的第一方面。也是跑操给我带来的一大受益点。
感悟第一次拉练
第二轮选拔是小拉练。徒步60里还是80里,我已经记不太清楚了。其实对于小拉练内心还是有信心的,虽然这是我第一次需要以快速走这么长的距离,内心却淡定。但是其实过程并不如自己所想的轻而易举。因为除了距离也讲究速度,所以走在后面的人就需要跑步去追前面的人,如此传递,真的是累。所以在小拉练的过程中,我体会到的更多是人不能那么自私,为了自己的便利而拖累别人。因为我们不是一个人在走,一个人在追,而是一个队伍,一个团队。如果只是为了自己能够追赶上前一个人,缩短了距离,可是你追了一时之快,却疲倦了后面的一大群队友。因为他们需要花费更大更多的力气来奔跑来缩短他们的距离。但是我很遗憾自己没能一直坚持着不跑!总是会时不时地跑一会。
从拉练开始前老队员们的拉练分享到自己真的亲身体验,再到今天静静的回味昨日的点滴,写感悟,写反省,前后不过两天,却让我感悟了解许多,有了不一样的心境,也让我更深地体会到“兄弟”,体会到老队员跟我说过的:你能体会到学校没有体会到过的彼此之间像兄弟很亲近。
拉练开始时,我是以站军姿的状态来行走的,不说话,除了正常行进,连动一下也要打报告,不随便乱动。如果没有老队员说你们彼此之间可以相互聊聊,互相了解,来调节状态,我想我估计就直接闷头直走,只顾追赶前面的人的脚步,那么我也就失去了与身边的人拉近距离的机会,而且在谈话聊天中,这路程仿佛也缩短了。
拉练路途,我本来是走在队列的最前面的,有时前面的人速度大了,离我的距离远了,我总会用跑的方式缩小与前面的人的距离,老队员在旁边一直提醒不要跑,跨大步伐,提高速度就可以追上了,同时又在旁边强调要缩小距离!缩小距离!所以在去的路上,站在队首的我常常只是为了缩小距离选择了跑步,在这里我烦了个错误,幸好后来我亲身体会到这个错误会让队尾的兄弟们多累。去的半途中,由于有事重新入队时直接补在队尾。这时的走路状态完全是和队首不一样的。走一段路就感受到了走在队首没有的疲累了,因为经常会落下前面的人一大截,然后就得跑步追上去,而追上之后,前面的人又跑了,于是又是一场新的追逐。最后停下来休整真的是很幸福的一种时刻,而我才意识到在队首的时候老队员一直强调不要跑的含义。因为我们不是一个人在走,一个人在追,而是一个队伍,一个团队。如果只是为了自己能够追赶上前一个人,缩短了距离,可是你追了一时之快,却疲倦了后面的一大群队友,一大群兄弟。但是我很遗憾自己没能一直坚持着不跑!归途中,又重新排列在队首,虽然老是在提醒自己不要跑,但有时还是情不自禁地跑起来。我在这里,为自己的行为向所有的兄弟,所有的老队员们说声对不起!下一次,我会记住:不要跑,加大步伐,提高速度就好!
在这一路上中,我一直记得有位老队员在我们耳边传递着一句话:眼中有旗,心中有爱,身上有力,脚下有路。护旗组一直都坚定地走在前面,与大部队保持一段距离。我想那飘扬的旗帜代表的不只是感恩之旅,更是一个终点,一份梦想,一份希望,一份我们的初心!我们在努力行走,只为了能够追上那份初心。一个人走的很快,一群人我们却可以走的很远。
拉练的整个路途中,每隔一排便有一位老队员陪伴而行,走不动的时候,他会在旁边鼓励,也会教我们:当前面的兄弟走不动的时候,你可以在后面拉他一把,推他一把。在我们走不上,落下来选择奔跑的时候,他们依旧是走着,坚定地走着,只是步伐加大,速度加大,而不会奔跑!当有兄弟走不动的时候,会为他卸下包袱,让兄弟轻装上阵。而他却背了两三个,不管是男老队员还是女老队员,真的是应了那句话把女生当男生用了。整个路程中,有几个老队员总是在跑动候补中,我笑着说:哇,太有活力了!心里很明白,其实他们也很累,这样跑前跑后,指挥整个队伍,安慰队友们,更辛苦!但是他们的脚步依然轻快,笑容依然灿烂!因为知道,他们的行动能够为我们树立一个榜样,能传递出一份能量!我们给前面的队友,后面的队友,护旗组加油,似乎忘了身边的老队员们也需要我们给他们加油!
还有一直跑前跑后,忙着拍照的两位兄弟!他们用相机记录了我们的征途,记录了我们的笑脸,见证了我们的努力。可是又有谁为他们记录,为他们拍摄下属于他们的瞬间呢?不仅如此,他们在拍摄的同时,也会给队友们背包,他们是在负重拍摄。还有护旗组,听老队员们说,我们走的这条路,护旗组已经走了五六遍来确保路程以及周边的环境。回归的路上,领队的老队员速度似乎一下子提了上来,我看到有位老队员似乎提醒两位领队的放慢速度,迁就下我们!其实这主要是我们这些准队员的自身问题造成的。每次过马路的时候,老队员会率先跑上前去挡车护路,等到全体通过的时候,他们才赶回到原本的位置。
这一系列的细节还有很多,我只想说:谢谢你们,让我们能够有这种特别的体验!
一路走下来,身边的兄弟总会询问身边的伙伴,背不背得动?我帮你背吧!要不要喝水?甚至要直接上前把包拿过去来减轻兄弟的负担,会给对方安慰,讲笑话,转移注意力,讲着回去要干吗干吗!这样子说着,似乎能让彼此轻松点,走不动的时候,拉对方一把!这时候的我们,是战友!是兄弟!
我在拉着别人走的时候,心中似乎有一股更强德动力在激励着,我们一定要走到,走到工大!身上似乎有了份责任感。所以在拉着兄弟走的同时,也是兄弟在拉着我在走,一路扶持,一路相伴。那就是老队员所说的:一个人可以走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很远!在行走的路上,我自己有种感觉,一种对加油二字有种独特的体验,在脚疼了,腿麻了的时候,每次喊完加油,身上似乎真的是加上了马力,脚下的步伐也轻松了许多!“加油”二字真真正正的名副其实!
上山容易下山难,回来的路上感觉比去时难了!感谢周围兄弟的支持,身边搭档的微笑,前方兄弟的歌声相伴!面试的时候,老队员问我,走不下来的时候你会怎么办?我很实诚,我会吼一吼,深呼吸,吐吐气,继续走。当吼出“加油”,吼出“我既然能走来也一定能走回去”我心中也在坚定着“感恩之旅”的这条路了!我会告诉自己,我不仅是自己一个人在走,我还有周围的伙伴,周围的兄弟一起!有你在,我怕啥?有我在,你怕啥!有兄弟在,你怕啥!
在看到工大西门的那一瞬间,我们是幸福的!幸福感超过了中午吃到第一口馒头时,第一口水的那种幸福呀!很感动担任后勤的老队员们立马冲上来,要帮忙,为我们倒水!很感动,我本来以为水是烫的,没有想到竟然是温的,温度刚好,很温暖!在教室休息的时候,我们准队员是坐着休息的,而老队员依旧挺拔着站着军姿!我很遗憾,我们有些队员就这么趴着睡觉,我也为自己一坐下来就拿出手机感到很抱歉,对不起!坐在教室里,看到从出发前的到回来时的照片,心中是既兴奋又有些惆怅,似乎自己还没有好好享受到,这天已经过去了!也很惊讶!原来我们也可以走的下来。坐下来倾听老队员们的话,我才发现其中有很多细节,我们都没有落实践行到行动中。我们都只顾着自己的脚下。
例如,脚下有水泥坑的时候,有车到来的时候,我们不会向后面的队友传递安全!没有老队员提醒,我们不会给兄弟加油!不会有行动,不会主动伸出手帮助对方一把!等等以及中午休整的时候,也犯了错误!
“我的兄弟,只有我能笑,我的兄弟,只有我才有资格说,我的兄弟,没有做完的事我来完成!你们没有资格!”
“你们说他板着脸,黑着脸,凶,没有朋友,那么我告诉你,我们第八届全体队员就是他的朋友,就是他的兄弟,他有我们陪伴,你们没有资格评价!”
我想,这就是兄弟!
感恩有你,相伴而行!这一个礼拜,不长,却真的让我越来越喜欢这个团队,喜欢这些真性情的队员、兄弟。既然开始,那么只顾风雨兼程,一路到底!感谢有你,相伴而行
感悟第二次拉练
昨天的一切,真的如梦一般。130里路,真的没想到自己能够完完整整地走下来。还是那句话,一个人可以走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很远!
与上次小拉练一样的是出发时间、出发地点,不一样的是目的地不同,距离不一样,最大的不同就是大家的心境不一样。真的,和上一次比起来,感觉大家真的有改变。会主动和身边的兄弟聊天,会给周围的兄弟加油...很多事情都变得主动起来,不需要老队员的一再提醒!大家也不会和小拉练一样,这次基本上能够用走来完成!这是我感觉得到的明显变化。在路上,会互相帮助对方一把,推他们往前走。其实我觉得这个挺好的,尤其是在上坡的时候,更是一种强大的助力。但是有时力气或者距离没有控制好,或者突然往前推的话,很容易伤到前面的那一个人!还有一个便是隧道的问题。去的道路和回来的道路基本上是不同的,除了最开始和最末尾的那段路。这是两个极端,最开始的轻松,最后的艰难,同一段路,不同的感觉。我不知道这是有意安排的,还是顺其自然的,我却从中得到不一样的体会!这对我们的心性是一种考验。
再来谈谈我个人,首先,我很满意自己没有跑,全程都是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走下来。其实在回来的路上,因为脚底起泡了,疼,加上本来脚板不舒服,总是会有种冲动,想要跑起来来让自己舒服点,但幸好的是我克制住了奔跑的欲望,人不能仅仅为了自己!其次,自我感觉,归程是最难的!尤其是最后半个小时!那段路真的有种极限的感觉!那时候看到老队员在身边,我甚至真的想跟老队员说,就让自己去补在队伍后面吧,到后面放慢速度,慢慢走回去,那也不算是一种放弃呀!在队伍中,得保持着一定的速度,我真的感觉自己快受不住了!尤其,走到熟悉的路上时候,对我而言,会走得更加困难,因为那是来时的路,清楚了解那个距离,心里就会有种急切强迫的感觉,反而觉得路更长了。不熟悉的路,我们的心里反倒有个期盼,对未知数的期盼!在最后的那半个小时里,是我心里活动最强烈的时候,感觉自己开始有点负面化了,连“121”这个对自己的加油效果也不大了。因为这时候,我身边还有个兄弟,他的状态比我还不好。拉着他的手走一段路,我不得不松开他的手,走一段路调整好自己,然后再去拉他!如果要持续拉着他走下去的话,我怕自己的情绪会影响到他。在这里,我想我不太认同:放开兄弟的手,放弃兄弟,自己走!因为有时放开是为了更好地前进,放开也可以当做对兄弟的一种激励!
在这一路上,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康敏和龚正华。康敏,由于上一次小拉练,腿部骨膜拉上,但是他还是坚持走下来,特别是在爬那个陡坡的时候,我在他身边,我可以感觉到他的艰难,呼吸都急促了,老队员一再跟他强调,可是他依旧在坚持!最后,是老队员用发命令的语气让他听从的。龚正华,真的,最后的路上一直在传递着正能量。给身边的,前面的,后面的兄弟加油打气!会唱歌、会吼加油来缓解大家的心情。右手拉着一个女生,左手还要推着前面的兄弟前进!其实他的感冒还没好完全,脚底也同样有伤,但是他不抛弃,不放弃!真心的为他们两个点个赞!
其实,自己是如何坚持下来的,现在想想真的是有点模糊了。会提醒自己:千万不要轻易放弃,有了第一次放弃,人生就会习惯知难而退;告诉自己,坚持就是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再坚持一下;告诉自己,不忘初心;但是最强的动力,真的是那一份初心,如果自己连这也克服不了,我又何以到贵州去?
感悟颐和敬老院之行
此次敬老院之行,我就从早上听到的两个方面进行感悟描述:志愿服务以及团队方面。
这一次的敬老院之行,和我预想中的不一样。不是说这次去敬老院是感恩之旅的选拔环节之一,而是这些老人们以及他们所处的那个环境。说实话,今天去的敬老院和我之前去过的敬老院是有很大的区别,相比郑州的老年公寓和慈济敬老院,我所去的颐和敬老院旧院真的没有可比性。首先,旧院就分为新旧两楼,每楼约有老人十个左右,老人分散居住,而且环境狭窄,活动设备稀少,护理人员也少,老人所处的空间也相对封闭。
我是分配到颐和敬老院旧楼的,踏进敬老院的时候,整个环境的感觉是沉闷的,虽然电视在放映,但是两位老人安安静静地在客厅里坐着,另一位老人坐在房间的床上,看到我们进去,很高兴地跟我们招手,要我们坐下来了,聊聊天。然而往里屋走后,我的感触是最深的,也很辛酸。里屋有两位奶奶,全身瘫痪在床,也不能够说话,只有眼睛能够转动,身子因为长期缺乏有效地护理,已经变了样子,手指脚趾之间已经要连接起来了。一位奶奶的身体已经萎缩到只有八九岁般孩童的大小,身上也只是一层皮包着骨头,瘦骨嶙峋。我记得刚进去和这位奶奶笑着打招呼时,她的眼睛瞬间焕发出来的是不一样的光彩,而且每次我笑着和她说话,她都会尽力咧开嘴,虽然只能轻微地动了动嘴角,来回应我。
为老人擦拭身体,我是第一次,在家里也从来没有为外婆他们做过,甚至也没有完完整整地为家人洗一次脚,我以为我可能会有点抵触,接受不了。然而在真的在为她擦拭身体的时候,那些原先所想的感觉却完全没有。因为在看到奶奶身体的那一瞬间,首先感觉到的是对生命的脆弱与敬重,在擦拭的时候会想着自己该如何做对奶奶会更好点,想着自己这次回家也要为家人尽自己的一份力,想着自己应该怎样去对待不同的生命与人生。管理员王阿姨说,没事,大力点搓,才能去掉身上的死皮。可是我却忐忑,感觉自己会搓伤她;而且的确在为奶奶擦拭的时候,尤其是脚趾手指的时候,我能感到她的身体会不经意蜷动下。仔细想想,如果奶奶能够得到家人的照顾,或许她现在会是不一样的场景了吧。
我们几个兄弟在这里有个缺陷,在我们为一位奶奶清理的时候,我们就只顾着这位奶奶,然后就会忽略其他的老人家们。因为我在为另一为奶奶清洗的时候,偶然的回头,发现同一间病房的奶奶的眼神始终在关注着我们,她不会说话,眼神是孤独的。我转身回去对奶奶笑,说话的时候,奶奶是开心的!我个人在这里有做的不好的地方,因为在后来的打扫卫生中,我只顾想着如果这是我家,那么我该怎么做。只顾着一门心思想着如何可以清扫干净屋子,能够给老人们带来干净舒适的环境,没能更好地做到和老人们的深入交流,这是我的错误,我得改进。
在清扫的时候,有两位老人不知道为什么争吵起来,其实,我的内心是迷茫的,该怎么劝说,该不该劝说?因为我觉得,在这样的环境里,或许偶尔的争吵能够给奶奶们彼此之间有个发泄途径,她们能够释放自己的情绪,可是她们毕竟是个老人了呀!
在做感恩分享的时候,我听到其他兄弟们关注到的内容,可以分为以下几方面:
第一,用心。院长和老人们都在跟我们强调,前几天有一批志愿者来帮忙,然而敬老院的环境,老人的桌子等等却依然沉淀着一层灰,也没有给老人清理下个人的卫生,让老人能够舒适些。我觉得既然来到这里,那么就用心些,把他们看作是自己的长辈,多出点力,而不是仅仅走个过场,形式而已。有人说:唯有小孩和老人不可负,一个是生命的开端,一个是生命的尽头!
第二点,责任。首先从我们为人子女的角度来看待,有兄弟询问老人的家时,老人指着窗外不远处说,那就是我家。我不知道老人的话真实与否,但是家近在咫尺,可是归家却远在天涯,这对老人来说是何等的凄凉呢?有位老人没有外套长裤可穿,询问才知道被媳妇拿回家却不再带来了。父母生你养你疼你,而我们如果连赡养他们都做不到,这份责任都承担不起,你如何承担起其他的责任呢?
第三点,学习、珍惜。有些老人的思维意识是比较清醒的,个人自理能力也比较强,他们会跟我们叙说一些人生经历,会让我们好好地珍惜当下。我们所处的时代相对他们来说,是优越的,我们更要珍惜这个时代所赋予我们的这些东西。有位九十四的奶奶在听完戏剧后,一直在念叨着,只剩下我一个人能唱了......岁月不饶人,身边的人走走去去,我们还要珍惜身边的人的相伴。
第四点,孤独。我在清洗打扫的时候发现,敬老院会用绳子把老人固定在床上,而且像在二楼的总出入口,除了门锁,还有在门把手上拉着一条线,另一头绑在防护栏上。或许是为了老人考虑,出于对他们安全的负责而采取的措施,但是我觉得这就是在幽禁老人的感觉,变相地束缚住了老人的人身自由。而老人的作息时间也有规定,晚上六七点就睡觉,早上六点就起来了,彼此之间晚上也不交谈,甚至基本平时不怎么走出院子的大门,只是局限在屋子里。
有人说,与其我们只去一次,只能让他们开心一次,我们走后,他们又会恢复到平时的样子,这只会让他们更加受伤,更加孤独,心里落差更大。但是,我想我更认同的是,能够让他们抓住现时的幸福温暖,人生之路已短,与其让他们就这么一直孤零零地、冰冷地生活,我们这一时的温暖或许不仅仅是短暂的,或许我们可以给他们带来更多的期待,更多的动力与勇气面对生活呢!
这是我在做志愿服务方面的感悟,我很开心,每个人都是在认真地对待,认真地去做;对于在团队方面,我们进步的空间还可以很大。
首先,是节目表演这一环节。或许是事先对环境了解不够,所以表演的场地还有时间把握的不好。十四点的时候表演,这是太阳最毒辣的时候,而地点是在巷子里,不仅会有过往车辆影响节目,还得注意老人的安全,刚开始的时候有阴影,但是到了后半段就有一半的老人就是在晒太阳了,虽然是背对着阳光,但是这环境对他们的身体也是不好的。而且大部分老人由于身体原因或者其他因素没能够出来欣赏到节目的表演,所以节目表演的场地和时间很重要!还有节目的准备,以老人为主,应该考虑到他们是否能听懂,尽量让老人理解,多一些喜庆欢乐的节目,多强调氛围的影响,而且有些遗憾,有些兄弟精心准备能够给老人带去快乐的节目没能展示出来!在节目排练的时候,虽然每天都会进行一会,但是大家用心还是不够。我自己个人在这里做个检讨,很遗憾,在笛子吹奏的时候,临时出状况,所以表演效果不好!所以下一回探路人员,可以拍摄下周围的环境或者记录下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然后回来之后可以一起共同探讨,然后解决。
其次,昨天真的是大部分都脱离老队员的指挥,不再彻底依赖老队员,自己操作。然而,毕竟是第一次,在行程安排上、路况分析、人员分配上都做得不是很理想,但是全程下来,进步也是有目共睹的。从刚开始,护路人员的手足无措到后来有选择有顺序有眼力地分配护路。在回来短途拉练的时候,我想的是这更多考察的是护路组和指挥人员呀,而我们主要负责把他们的操作指令进行完美!
昨天在无形中也是在教会我们从他律到自律的转变。我们不可能一直充当老队员的提线木偶,一直由他们提着走,我们得有自己的思考,自己的规划,谋划,自己的观察力。像是在公交车应该避免喧哗,但是我们多多少少会一二结伴,三五成群聊天等等,有些时候,一些小问题更值得我们注意,改进。我自己个人感觉用心还不够,参与度还可以再提高,让自己更加融入这个团队中,而不是一直只是做个执行人员,有些时候可以提提自己的意见。对自己也要多严格要求,改变身上的不好之处!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从7月20号到8月14号的支教转眼间就结束了。扣除星期六日还有各种活动开展和考试所占用的时间,有效教学时间只有12天而已,有效教学礼拜也就三周。
首先是关于专题课的总结。我所教授的科目是八年级一班的英语。基本上平均每天一节课,这样总的教学量也就12节课,再加上每个礼拜会多一节的辅导课,这样子算下来最多15节课。
第一节课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节课不仅能够为以后的教学奠定基础,而且还能够让学生对老师产生初步的印象与兴趣,在此基础上对学习该科目有了更加浓厚的兴趣来学习。此外,老师也能够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态度有初步了解,便于以后教学备课。
我的第一节课为“寓学习于游戏”,准备一个能够与英语联系起来的游戏“生命线”。在开始游戏之前,先复习学生的基数词0~9的知识,并且学习了四个词组“turn left,turn right,go straight,U-turn”。经过这个游戏初步了解到学生两级差距非常明显。有的学生的学习基础比较好,接受能力也较强。而有的学生基础就像对比较薄弱,对于这十个基数词基本上都混淆,甚至已经不记得了。
教案情况:在郑州备的课主要是对八年级知识的学习,附加部分对七年级知识的复习。八年级的知识点占了很大的比重。来到贵州后,了解这里的实际情况,学生基础太差,还有学生自己提出来的建议,想要复习七年级的知识并且学习音标。所以音标和七年级部分的知识成了我教学中的重点。由于在郑并没有准备音标的课时,因此音标是在一边准备一边教学。而且由于课时少,大部分在郑州所备的教案在很大程度上都没有来得及用上,尤其是八年级的教案。
八年一班英语的主要教学内容是音标,然后穿插复习学习基数词、序数词、人称代词、be动词以及相关知识的扩展。将音标分成元音和辅音两部分进行教学,元音部分教学细化,刚开始大约每节课两三个单元音,然后具体写出含有该音标的单词的音标及这个单词的意思,带他们拼写和读,部分单词结合句子,比如“Where there is a will,there is a way”等。到了后面双元音由于有单元音的教学基础,教学速度稍微加快,大约两节课的时间将双元音讲解完。而28个辅音在平时元音教学中会有部分领读讲解,所以辅音教学完大约用了一节课多一点。加上用两节课进行复习,这样子关于音标的教学总计用了九节课的时间。基数词与序数词这两个模块合起来用了三节课的时间。主要学习基数词(万以下)和序数词的拼写规则与记忆方法,以及简单的日期表达(“月-日-年“”日-月-年”)。除此外,扩展部分有关于基数词和序数词的个性短语,比如“the cloud nine”(九霄云外)“nine to five”(朝九晚五)等等。人称代词,由于时间和课时的缘故,只有用一节课的时间来对代词的主格、宾格,形容词性物主代词进行复习了。
在教学过程中,头两个礼拜,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氛围比较浓厚。尤其是对于英语格言用先猜后讲解的形式,同学们的积极互动性强。但是到了后期,学生的学习兴趣减弱,课堂氛围偏向沉闷。除了正常的音标教学及其他教学外,还添加了一些别的内容,比如说是英语歌曲《Hey Jude》的学习,由于这首歌曲的背景故事以及歌曲大意都很励志,鼓舞人心,而且翻译成中文也很有教育意义,教学也相对容易。在教学中,我先领读,然后讲解在歌曲中可以略读不发音的单词,标记出来,并同时进行歌曲大意的讲解,最后邀请别的老师来教学唱歌。同学们学习的效率很高,速度也很快。此外,还有一些课外小知识的扩展,比如关于基数词的一些特别含义的词语。在第三周的时候,在本班级内部进行一次测试,主要测试内容为在此之前教学过的知识,主要重点在基数词的掌握。但是测验效果很不理想。
存在的问题:学生整体在上课中非常积极,但是抽取个体起来回答问题的时候,就非常沉闷,说自己不懂,不会读,或者是很小声,很害羞,不敢回答,强调再多次,依旧是如此。其次学生在课堂反应非常强烈,能够给老师学生掌握的很好的错觉,然而在小测试过后,发现大多数学生的只是压根没有掌握,他们很多时候只是在课堂上听,光听不复习,有些同学笔记做的也很认真,但是没有课下自主复习的学习习惯,所以很多的知识到了第二节课就基本忘记了;其次学习态度不端正,自主学习复习的能力很差。在早读中,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较差。当老师不在班里时,学生很容易走神,注意力不集中,看一会书就会发呆,或者和其他同学窃窃私语。有的同学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于是就是坐着发呆。
在第四周的时候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测试,试卷每个班级自己出,我出卷内容主要是从支教开始所教授的所有知识点,并且也跟学生强调过,但是效果很不好。最高分75分,最低分为6分,及格的只有一个人,其余的分数都在二三十分左右。除了音标没有掌握,让他们记忆的简短单词也没有记忆,一些英语简便的法则也没有记住。综合分析,学生的学习状态与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学习效率还有对英语的兴趣很低。
其次是特色课。在贵时课程表重新编排,临时增加四年级的书法课。所以书法课的资料也是在贵州教学期间准备的。每周四年级的两个班都有两节书法课,扣除第一周和最后一周,实际只有四节课的教学时间,同时因为四年级已经对汉字有了很高的熟悉度,但是笔画的书写顺序存在很大的问题,所以书法课除了准备所有笔画的书写方式还包括了笔画的书写规则。头两节主要是强调了具体的笔画的写法,后两节强调笔顺。
课堂情况:1、在请同学上台写字时发现很多的孩子的确存在笔画书写顺序的问题。而且毛病都是共同的。2、虽然四年级学生都比较爱闹腾,尤其是四2班的学生更加爱说话,做小动作。但是两个班大部分的同学写字的积极性都很高,很有主动性,会让老师再写几个字,也会主动请求上黑板练字,并且一笔一划写得认真。3、都渴望得到表扬,基本上一写完一个字,就会报告给老师,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4存在部分同学很安静,不爱说话。但是如果请她上台写字很乐意,并且很快乐。5一些同学积极性太强,有时候需要进行打压,除了维持秩序,还能给其他同学参与的机会。但是有一个可喜的是,两个班的孩子都能够很认真地书写,并且学习态度也很好。
原本在郑准备的资料主要是笛子教学视频,但是由于器材以及教学原因,可实施性低,选择放弃。
最后是感恩励志课,每周一个班有一节感恩励志课,总计有两节课。我主要负责的是八年级2班和九年级1班。原本准备的感恩励志资料主要是视频《田埂上的梦》与《心酸的恩情》。由于八二班的感恩励志课是临时添加的,所以在上第一节的时候,是讲了关于《感恩的心》手语来源的故事,并且学习了相关手语,因为很多人在去年已经学习过,加上有几个同学打乱,所以教学效果不好。而《田埂上的梦》与《心酸的恩情》在教学中所产生的效果还算不错哦。但是感恩励志课总体有点少,感恩历史的效果没有达到。
在大二这年的暑假能够有这样的一次体会,一种疯狂,一种为心中的梦想而付出的努力,在我的生命中增添了一丝光彩。我由衷地谢谢那些陪伴我走过这段路程的人儿,谢谢贵州的孩子们,谢谢周老师以及其他老师和爱心人士的关心和照顾,尤其是周老师,真的很辛苦!生命旅途还在继续,勇往直前,追求梦想。
林倩
2015年9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