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top
首页 日志感受 第十届冯小苗个人总结

第十届冯小苗个人总结

2016-10-07 09:37 |
撰稿:感恩之旅
|
编辑:感恩之旅

冯小苗个人总结

引言:

当你感觉轻松的时候,是因为有人替你承担着。

很奇妙的感觉,今天已经是支教助学活动的最后一天,由于身体原因,我没能和兄弟们一起完成大坝的调研工作,也借此机会去细细体悟我段时间的感受。我们的土豆岁月,马上就要结束了,想想还真有些不舍,内心既激动又忐忑,有点不知道如何自处。中午吃饭的时候和留守的兄弟们聊起了结束以后的事情,“开会,总结,回家”。基本上都是这些方面的事情,一幅幅画面在我的脑海交映成像。

明天,我们就要启程了,我想我们一定会排着整齐的队伍,随着后勤组的指引,拉着行李等候着去往贵阳火车站的大巴车。可能因为一辆车的承载顾客数量有限,不出意外地话应该是有五名队员成为第二批次去往贵阳火车站的小组。而放置行李的工作的安排上一定还是男同胞们顶上去,抗下这份体力活。拍摄组也一定不会错过这个记录兄弟们挥洒汗水,费力扛行李安置行李的机会,当然,肯定也会照顾到我们次离开或者可以说的出发的场景。虽然之前有离开西关、摆榜,但是我们来到大坝还有调研任务,不能说是离开。而这次可以说是我们真正意义上的离开贵州,开始返程的第一站了。

一切准备就绪后,我们开始了开往贵阳火车站的大巴之旅。这期间可能有兄弟会因为晕车身体不适,不过没关系,其他人一定会悉心的照顾她们。这个时刻,他们的内心一定很复杂,一边是晕车的不适带来的身体痛苦,一边是兄弟们的关怀带来的内心的温暖。痛并快乐着,我们一路走来,到达贵阳火车站。届时两组胜利会师,一定非常的热闹。最令人兴奋的应该是可以在火车站买吃的东西了,经历了一个月的土豆岁月,大家一定憋坏了,这几天就听着大家列了一条长长的单子,有酸奶,蛋糕,饼干,面包,辣条,泡面,火腿肠等等,听着我都馋了,刚好可以和我要守护的人一起去“大放血”!大家是准备着在火车上可劲儿吃呢!提到零食,感觉后勤组也挺不容易的,收的大家上交的零食也不能吃,我们看不到还好,他们作为保管者,可以想象的到那是多么煎熬。

火车站永远是个道别和相见的地点,它的属性确定了它承载着离人的不舍以及相聚的欢乐。而我们,也一定是那个不舍的离人和相聚的亲人,只是这一次,我们在贵阳火车站身处的是离人的身份。火车站虽然没有很多熟识之人相送,但至少有我们自己的兄弟,李易已经告诉我们会在火车站看着我们回去,回到那个我们最初来这里的地方。这一次我们应该不会伤感的哭着像个孩子一样,毕竟我们都是大人了,而且我们都知道我们以后一定还会经常见面的,所以,最多的可能还是对这段岁月的感慨吧。三十个人彼此朝夕相处了三十天,没有任何利益的趋势,我们彼此都是那么的干净而纯粹。即使我们之间争吵凶过,矛盾有过,批评受过,泪水流过,脾气发过却都出于一个相同的目的,都是为了能为那边的孩子更好,为我们自己更好。

时间总是过得很快,离别也来的很快,转眼就该到了我们进站的时候了吧,我们会伴着兄弟们关注的眼神踏上贵阳火车站的候车厅。排着整齐划一的队伍,有条不紊的进站,有可能还会有爱心的工作人员为我们队伍专开一扇进站口,再次感谢他们。随即,我们开始了静寂的等待,不知道是否有的兄弟在此时才意识到我们是真的要走了,我感觉我可能就是其中一个。因为自己总是有些后知后觉,导致我现在对自己的守护天使还是不确定的状态。这时候拍摄组的兄弟们也正抓紧时间拍摄着我们的动向,录制着我们离开时的场景。我一直觉得他们很辛苦,和后勤一样,长久的,从始至终的伴随着我们的支教活动。不论何时,我们永远能看到他们的身影。这时候,如果可以的话我也会帮忙录制一些视频,稍微减少一些兄弟的负担。

检票进站还好,我们都有了一次集体乘车的经验,这次一定会更加稳妥,不论是排队,还是进站上车,一定更加安全而有速。放行李的时候,就要特别感谢下男同胞们了,真正的体力担当,他们一定不留余力的帮助女生放行李,一个行李箱一个行李箱的举起来,放置,排列。他们不是铁人,中间甚至有体重比女生还轻的男生,他们不是不会累,而更多的是对女生的一种照顾,是对自己责任的一种担当。这有让我记起了小飞在会议上提起的一句话:当你感觉轻松的时候,是因为有人替你承担着。他们就是在为我们女生承担着。

火车上,兄弟们说着,笑着,吃着,喝着。约莫有四五个小时吧,天色渐渐变沉,夜幕降临,火车上慢慢的安静了下来。执勤的兄弟已经开始了自己的工作,除了还有趁着火车的桌子写东西的兄弟,其他兄弟们已经依靠着彼此入睡。想必是累坏了,连续三十天的神经紧绷,起早贪黑,中午也没有休息时间,这样的经历难能可贵,也同样考验人的意志,在贵州还有一股力量强撑着,一旦到了火车上,真正的告别了贵州,大家的那股精气神好像被抽去了,身体的症状好像都出现了,最明显的应该就是困了。听云龙说过,上一届他们执勤的时候,看着兄弟们独特的睡姿简直笑道肚子疼,兄弟们的睡姿成了他的清醒剂,瞌睡了就绕着兄弟们走一走,保准神清气爽。我们这群人,很多时候都很相似的,虽然各有各的特点,但一届一届下来,我们的心都是一样的,睡姿估计也是不逞多让。

到了白天,火车又会恢复往日的喧哗,兄弟们笑着聊着,珍惜着彼此间也陷入倒计时的时光。这时候彼此的守护天使已经公布了,有的兄弟已经猜到了,一定还有漏网之鱼,就像我,我信奉的是默默的守护,被发现后总感觉怪怪的,不过这当然是不影响我继续对你好的啦。我相信我们身边的每个人都值得我真诚以待,相伴终生。而你,也许是命运的安排吧,冥冥之中,我抽到了你的明信片,也让我有了一个倾心守护的人,不用担心伤害,不用担心背叛。我们的团队,我们的兄弟就是有这样的特质,随便一个人,你都可以全身心的信任。特别喜欢第八届合唱的一首歌,这首歌也出现在了第九届支教助学纪实片里——“相逢是首歌”我们三十个人之间的相逢是一首歌,我们三十天的相伴是一首诗,我们在自己的年轻的时候,用着践行的方式,做着我们都想做的事,这真是一件难得的幸事,也为自己的人生画上了难以磨灭的一笔。

到了郑州,下火车又是一阵忙活,到了出站口,肯定有亲人在等着接我们。有一种落泪的冲动,一个月的时间里,并不是我们一个人,一群人在努力,我们的亲人一直都在,即使不能身赴贵州,她们的心一直和我们在一起。回到工大,和小伙伴们住下,两天会议是我们目前最后的相处时间,我们一定好好珍惜,完成后续工作。

最后,我们也会离别,各自回到自己的校区。我会收拾好行李,再出发——回家。这是一个比平常晚了一个半月的举动,这次回去的时间不到平时的三分之一,只是我甘之如饴。我相信,我们都一样。

“嘿,想什么呢?”拉杰问我,“知道我们具体的选拔顺序是什么吗”“就想想明天要走的事。”我答,“具体的顺序我一时之间也说不上来呀”浩浩告诉我们:“你们不用特别纠结于时间顺序,只要是自己经历过得就好。不是吗?”的确如此,浩浩的话点醒了我,原本一直在纠结哪个在前哪个在后的我,也打开了思路,写自己的总结,表达自己的情感,无论什么顺序,什么方式,只要自己将感受表达出来,说出自己想说的话也尽够了。

正的不行我们就倒着回忆,正好刚经历过的感受还更记忆清晰。我不是一个善于表达的人,不论是在文字上,还是语言上,至少我是这样认为的。所以之前不管是教学还是和孩子的接触,以及和兄弟们的接触上我都是内心很忐忑的,这是我自身的一些原因。所以我也会刻意的去改善这样的情况,最后因为孩子们的信任,兄弟们的体谅,也让我在这一个月的时间有了自己的收获,减少了很多遗憾。真心地感谢这些为我着想的人们。

犹记得昨天,我们从摆榜乘车到大坝时的情形。原本两辆车的约定,现在只约到一辆车,所以,各种借口变卦,经过了周老师的沟通与云龙的协商才最终敲定了。整体还算比较顺利,行李的装卸全程都是男同胞们在扛着,其实基本上女生是可以拿的起来的,只是团队和兄弟们更多的是考虑到女生的体力,于是自己担当起了这份责任。我们也能理解兄弟们的心,因为我们彼此都有同样的经历,这些天培养的默契,让我们尽可能的不去争辩些什么,只是会做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以减轻他们的负担。我想,这就是我们之间的默契吧。

一路上大家趁着行车的这段时间补了一觉,虽然山路颠簸难行,仍然阻挡不了我想要睡觉的眼睛。不幸的是,即使睡着了仍然觉得晕车,这也是我纳闷的事了,哪有睡着了还能晕车的,我也是挺奇葩的。到了的时候已经是上午了,我们安排了宿舍之后就去办公室熟悉环境去了。可惜我连续几天的胃病加上颠簸的晕车,仿佛让我的身体到了一个临界值,就在用过午饭之后得到了爆发:发烧,胃痛,咳嗽,头痛还头晕。简直是我的这几天积累的病全部释放出来了。以至于我在到大坝的当天就留守了下来,连续两天都没有出去调研,这真是一件悲伤的事情,我对大坝的印象也只留在了校园很有层次,教学楼很有特点,蚊子很霸道,床很大这几点,对之外的风景一无所知,只能依靠兄弟们带回来的视频一饱眼福了。还好,留守的不止我一个,还好,看病的时候有启隆和有刚陪我,还好我的身体已经恢复的差不多了,还好一切都还好。

对摆榜记忆的开始,带着一点苦涩的味道。那天格外的晴朗,特别符合贵州的特点,白云蓝天。只是我的心情,并没有因为这么漂亮的景色而愉悦,很多事情是身不由己的,离别也是。从一个地方换到另外一个地方,就必定将要面临着离别,伤感。新的开始之前,首先姚经历的就是原有的结束。这些我都明白,道理我当然也都懂,只是,情到深处,谁能平静。而且,还是在孩子们夹道护送,一路相伴的情况之下呢?从西关到摆榜,几十里的山路,没有用交通工具,他们用自己稚嫩的双脚陪伴着我们走过;风吹雨淋,他们用自己瘦小的身体默默的陪着我们承受着。质朴,真挚,纯真,善良,是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还是予我玫瑰,报以林海?我不知道用什么样的语言可以描述这种感觉。不过,我是真的感动,从他们留着汗水却不喊累的笑脸,从他们干着嘴唇却说不渴的善意谎言,从他们坚实有力的向着前方走去的步伐,从他们依依不舍的望着我们的眼神。

我为之沉醉,为之自愧。我不知道我给他们带去的有些什么,不知道是有限的一些知识,还是有限的一些道理,不知道是一些生活习惯,还是一些对未来的希翼,憧憬。但我知道,孩子们给我的,比我给孩子的多的多。这一次,我无疑是幸运的,幸运可以和孩子们相识,可以接受到来自孩子们的善意,而这些,将会是我的净土,是我的桃花源记。

真的到达摆榜,这个我们第一届到第五届都在此地支教的地方。这里临街的村民和孩子们反而有些陌生,这些陌生并非来源于我们的不相识,没见过,而是来自于我们彼此间的眼神,他们平淡的,带点好奇的眼神,询问的语言,各色的猜测告诉我们,他们并不知道我们是谁,我们是来干什么的。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这是平日里兄弟们开玩笑时提起的一句话,用在此时却恰到好处的合适。在西关,走在街道上,永远会有人远远的就打招呼,问上一句老师好。而到了摆榜,全然的陌生,没有人理会,这样鲜明的落差,让我的心里也不是滋味。可能源于离开了五年,可能源于每年在摆榜调研的时间仅有短短的一天,不论是什么原因都不重要,我们只要知道,我们曾经影响过摆榜的一些孩子们,以及我们现在也在影响着很多孩子就够了。

我们不夸大自己的力量,也不小看自己的影响,兢兢业业的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愧于自己,不愧于老队员,不愧于孩子,就够了。一天的调研珍贵而短促,我们小组的两位向导都是在西关补习的八年级学生,一路上说说笑笑,唱唱跳跳。路过水坑的时候,我没踩稳石头,滑了进去,那感觉可真是酸爽!身边的兄弟关心之余,又忍不住笑了又笑,浑身湿透的感觉真的很微妙,微风吹拂着,一阵阵凉爽。只是很可惜,我的身体没扛住,第二天离开摆榜奔赴大坝的时候,就爆发出来了,现在想想,晕车只是发烧一部分的原因,真正的导火索就是这一次掉进水坑。

在摆榜的生活是最短暂的,也是最艰苦的,三十个人的伙食,只能依靠四个小电磁炉,四个小小的不锈钢盆子,烧水煮面吃。没有炒菜,没有白米饭,没有大锅,一轮吃完,要饿上将近十分钟才能再轮到自己去盛面。没有水,洗刷盆碗都是个问题。这种感觉真是一言难尽呀。最辛苦的就数后勤组了,担心兄弟们调研路上没水喝,半夜三四点起床烧水,紧接着还要做早饭。如果有人问我们是怎么在那样的环境下待一个月之久的,我会告诉他:因为我们有兄弟。兄弟是我们撑下去,完成支教助学工作的不竭动力。

老队员们曾经告诉我们,我们赴贵之行收获到的,最珍贵的不是和孩子们的相处那一个月时间,而是收获了这么一群志同道合,一起做事,一起努力,一起用践行的态度和方式生活着的兄弟。现在,我已经慢慢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含义,相信时间越久,越能沉淀出我们自己的情感和体会。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已经过去了二十多天。从郑州到贵阳,从贵阳到西关,我们一步步走来,开启了赴贵支教之路。走的那天是2016718日,我们从郑州大学新校区出发,很多前辈们都来送我们,我意识到,这一刻,真的是要依靠我们自己了,再没有那么多老队员可以在身旁为自己承担了。就这样既懵懂又激动的迈开了步子,走上了支教助学重中之重的一步。

到贵阳已经是第二天的上午了,第一次在火车上度过整夜,那样的感觉很微妙,一群人,为着一件事,一起在火车上度过了一天一夜。同行的还有另外一支支教队伍,原本我对团队的很多严格的规定,还有些理解的不透彻,只是单纯的执行者,没有特别思考过这些规定的用意之类,当我们看到另一支支教队伍的情形时:黄头发,短裤,短裙,拖鞋,散发,卷发,化妆等等现象,就像一个镜子一样,照出了我们不遵守团队纪律的模样。我不难想象,如果给孩子看到这样的两支支教队伍时,哪一个看起来更加纯粹,更加真实。

到现在,我还记得我们这一群人,下了大巴,放下行李,就安排集体大扫除。那时操场很湿,应该是刚下过的雨,学校做活动留下的炮仗皮被雨淋的泡成一片,难以清扫。打扫工具又不是很齐全所以很多人是没有打扫工具的,我们正苦恼的时候,志祥哥直接用双手捧着泥潭里的垃圾放进垃圾桶里,那一刻我惊讶的叫出了声,紧接着云龙队长也步入了动手捧垃圾的行列。那样的情感我不知道如何去表达,我原本以为我们不必要这样去做,只要稍微等一下,拿扫帚的人就会过来,只是我当时没想过,我们在这里的时间有限,能尽快做好的事情,就不能拖,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将精力节省下来,放在真正需要我们花费时间和精力的事情上去。我觉得自己对团队的“真”更加能理解了。

第二天我们分成了三部分工作,一是中小学的招新工作,二是上午的砍柴工作,三是下午的调研试点工作。我被分到的是上午砍柴下午招新。砍柴的工作虽然辛苦但感触颇深。我们当天去的砍柴地点是溶洞,那里的地势极险,去的路上一路下坡,走的很快,只是我们心里都有些担心,因为去的时候是下坡,就意味着回来的时候一路上坡,更何况是这么陡的坡。事实证明我们的担心并不是空穴来风,在又长又陡的公路上走了约莫半个小时,我们还需要走泥泞的小路,小路上坑坑洼洼,因为下雨,特别的滑,我们一个拉着一个,缓慢谨慎的走着。

到了目的地,找柴的过程特别顺利,只是我们都没有经验,没有带捆柴的工具,而且找的还是一些湿柴,特别沉却不好烧。于是,我们仅仅捆柴就用了近两个小时,每个人手上都是被割伤的血口子。幸运的是,我们砍柴小组里有小布,他是贵州本地的,会用藤条捆柴,费了好大劲才将找好的柴都捆好了,不然还不知道要怎么发愁呢!

回去的路上就没有来时候的好奇和轻松了,真正的面朝黄土背朝天,我们身上背着重重的柴,脚下踩着湿滑的小路,在风和雨的交织下,一步一步的向前迈着。走过了小路,原本松的那一口气在看到险峻的上坡时又提了起来。那些连环的上坡每个都至少有70多度!我感觉只要我们站在那里不动,柴火的重量就可以带着我们滚下去,而且,它还那么长!我真的不知道我们身上还有多少力气,是不是能走的回去,更何况是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返回!那时候的每一步都是在使劲自己的全身力气在支撑,如果不是身边还有兄弟们,我真的会绝望的。当时小组里还有两位兄弟需要跟着下午的调研小组去调研,我不知道在这样强度的工作下,他们还走不走的了,目前的砍柴已经给了我们当头一棒。

还好,在我们将要撑不住的时候,严格意义上讲是我们觉得自己撑不住的时候,我们看到了迷彩服的身影,团队并没有忘记我们,并不是我们自己在战斗,那时候感觉看到了亲人,差点掉下眼泪。在这之前,我们一直在想要怎么回去,怎么在规定时间内回去,从未想过会有人来接我们,因为大家都有自己的工作。那一刻我对团队的归属感非常的强,这种强度比我在大拉练的时候经历了那个大上坡还要高,只因为这一次是我们第十届,初到千里之外的贵州,我们彼此守望相助,共同努力的做一件我们都想做的事情。而团队,就是这个我们彼此联结的平台,归属。这就是团队,兄弟们给我的感觉。

再次返回学校的时候,感觉的自己的命是真正的保住了,不会因为体力不支倒在路上,不会因为柴火太沉翻滚下去,不会因为未在规定时间内返回受罚。前天打扫的校园空旷而美丽,天空中的云朵是那么的近,那么的白,一切美好的让我有种想流泪的冲动。好像自从来了贵州,我的眼泪就格外的丰富。这里的一切都令我感触颇深,触人心底。

下午招新的时候碰到了受到第九届支教的学生,交谈中了解到他们都已经毕业,来这里是为了看看我们。即使我们彼此并不认识,只因为我们有着感恩之旅第十届队员的身份,他们愿意来看看我们,不为别的,没有任何目的的单纯的来看看,来聊聊。这样的事情,我之前是从未接触过得,完全陌生的几个人,完全不同的两个地方,那么和谐而理所当然的坐在了一起,聊了一个下午。他们告诉我们觉得很可惜,毕业了,因为各种各样的事情,不能再来参与补习。我们劝着,只要我们相处过就好了,不论时间的长短。是的,只要我们相处过就好了,不论时间的长短。

来贵的第三天,我们就开始了教学工作,即使之前练了好多遍的试讲,准备的课件反复着增改,我还是很紧张,一上午没课,给了我难得机会,我去听了兄弟们的课程,也吸取了经验教训。下午我教的是八年级二班的语文,初次见面,小家伙们都有些拘谨呢。没关系,相信之后的心门会打开的。我一直希望为他们带去快乐和开心,用这样交流的方式彼此学习,快乐的收获知识。事实上后面的几节课,我也认为我自己做到了。

只是,实属无奈,我要调到小学部了,短暂的八二班语文教学草草结束,这一直是我心里的疼痛。我的所有准备来自八二班,我的左右教学计划也来自八二班,突然的变动,学生的转化,让我有些不知所措,接着一系列的问题出现,渐渐的使我的身份出现了转化,由一个爱笑爱闹的大姐姐,变成了一个严厉的语文老师。这个过程中,我是难过而无奈的,直到最后我才明白过来,只是时间上有些晚了。不后悔是假的,不遗憾是假的,只是希望能在今后的时间里,能和他们不断联系,不忘记忆。

这期间,我答应了他们好多的事情,有的做到了,有的没做到,但我一定尽我所能把答应他们的事情都实现,我说过,不断联系;我说过,要画集体照;我说过,要画单独照;我说过,一定再见面;我说过,会发照片;我说过,不会忘记他们;我说过......

也许,有的小家伙是特别的闹腾,只是,他们的心并不坏,他们是那么的可爱,纯真,有趣,真实,就像一面镜子一般,照出了我们的好多缺陷。我的不细心,我的言大于行,我的浮躁,我的不认真,我的散漫,我的小心眼,我的小妒忌。不过,这些我都不会告诉他们,我会慢慢的改正这些不好的缺点,把自己修正的更加好,更加优秀,让他们能够看到更好的我,成长的我。

短短的一个月,我们一起上课,一起开会,一起合唱,一起朗诵,一起军训,一起做手工艺作品,一起运动会,一起结课联欢,一起调研,一起吃饭,一起睡觉,一起跑早操,一起去了很远很远的地方,一起看了一场没有日出的日出,一起改善了伙食,甚至一起犯错误喝醉酒,一起俯卧撑,一起站军姿,一起高声歌唱着《相逢是首歌》。结束的时候,我们心心相惜,依依惜别。好多孩子不舍的哭泣,好多兄弟心疼的流泪。孩子们送了又送,兄弟们罚了又罚,仍然挡不了孩子们对我们的相送。

还记的离开西关前,我们班好多孩子都告诉我,一定会送我到摆榜,他也确实这么做了,不论用什么方式,他陪着我们走了近俩个个小时的山路,下雨一起淋,刮风一起受。到达摆榜的时候,他告诉我:小苗姐,我答应你的事情,我做到了。我应该抱抱他的,我应该抱抱他们每一个人的。现在想想,好像是因为让我再去一次,才会留下这么多的遗憾,让我心绪难平。我们一定会再见面的,一定!

去贵州之前的所有的选拔、备课都让我感觉到是在磨练自己,去过贵州之后,才真正意识到,这些仅仅是在为赴贵做准备而已。没有什么高尚的光环,没有什么自苦的刻意,这一切都是为了让我们在贵州能更好的为那边的孩子做一些事情。直到现在,我记忆犹新的选拔历程,不论是小拉练,还是笔试,大拉练,军事培训,户外拓展,试讲,集体备课等等一系列的事情,让我和我身边的兄弟们建立了特殊的联系,我们愿意彼此扶持,相互依靠,将自己的后背交给对方。在这之前,我们不知道我们可以走到何时,走到何地,只是我们会看着队旗,一步一步的前进着。

时光流转,就像播放了倒带般,我们这群人,由彼此深厚回到彼此陌生,由一群人转换回一个人参加面试,填表,第一次看到团队招新,一个人过着自己的大学生活,和室友,和同学,大多时候自己行色匆匆的在大学校园里走过。我可以想象到那个画面,只是,茫茫人海中的匆匆一瞥,留住了我们的步伐,,扭转了我们的大学轨迹,也扭转了我们的人生轨迹。在生命的长河里,你我有幸因感恩之旅遇见,也因感恩之旅结缘,从此连绵不断,长流不息。

 感恩之旅第十届队员冯小苗

2016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