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top
首页 日志感受 第十一届葛朗个人总结

第十一届葛朗个人总结

2017-11-04 00:12 |
撰稿:感恩之旅
|
编辑:感恩之旅

时间就像手中的沙,越想抓紧它就流失的越快。三月十四日到八月十二日,一次和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大塘镇西关村的邂逅;与感恩之旅的相遇、相识、相知;从第十一届准队员变成第十一届队员;与一群素不相识的人共同经历过这一切成为兄弟,这一切的一切,发生的太快,过去的太快。

相遇

世间所有相遇都是久别重逢,正如遇见感恩之旅一样,这是一场和贵州的重逢。

不知道下一届的你是以怎样的一种方式和感恩之旅邂逅的呢,或许是学长学姐进入你的宿舍宣传,又或许是小教室里一张张的宣传页……而对于我,我是遇见了南一门口电线杆上的车票,始发站郑州目的地贵州。贵州就是我土生土长的地方,就是哺育我生长的土地,刚刚大一的我也是如此的思念家乡,于是我记下了感恩之旅预报名群,记下了报告会的时间地点,开始了这段旅途……

相识

报告会

与这个团队的初识算是在报告会,那是在16年的十一月。刚进大一路都不是很熟悉的我只身来到了生物馆,看见楼下穿着军训服的老队员先是感觉有些莫名其妙,穿着迷彩服,带着红色的帽子,支教队的装扮有些特殊呀。直到赴贵之后才明白这身装扮的便利之处,军训外套长袖防晒,砍柴不怕刮,背柴不怕脏,调研路上躺下就睡毫无顾忌,万能的迷彩~可能每一个队员从贵州回来之后都会对这身装扮极其喜爱,它陪着每一个人度过了这三十天。今年比往年幸运的是今年的迷彩全都是新的哦,十届之前的迷彩全都是沿用的,说不定十届老队员身上穿的都是三四届的衣服呢,想想还有一点小开心。虽然是独自来的报告会,还是遇到了一个学生会同部门的简简,一起填写报名表,一起了解团队,一起参与选拔,一起成为学生会里的好兄弟。言归正传,报告会上看了第十届老队员的支教纪实视频,结合我自己的亲身经历真的有很深很深的触动,当地所拥有的不仅仅是贫穷,还有父母外出打工给孩子留下的阴影。留守儿童这一个帽子真的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时代在进步,贵州在发展,但经济发展的同时还有很多方面和层次是国家和家庭所顾及不到的,情感的缺失和经济的匮乏导致孩子不能在学校度过最懵懂无知的时期,他们需要帮助,他们呼唤着我们!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贵州的山养育了我,贵州的水哺育了我,我怎能不为它尽自己的一份力量!这更加坚定了我去贵州支教的决心,领表、填表、交表……

面试

时间恍恍惚惚到了173月,一条短信又将搁浅心间的支教行程逐浪起航。真不巧的是面试当天学院正在举办院运会,院运会可要查人数评分呢,可是那么想支教的我怎么会被这么一小点点困难所阻碍?悄悄一溜,骑上单车,直奔物理馆。自己是校会的一员,又新加入了郑大网络管理中心,好像对面试已经轻车熟路了,来之前就想好了问题的答案。“你为什么想加入感恩之旅?”“想给那边的孩子带去什么?”自己在心里把问题答案重复了一百遍。以为一进教室就面对几张严肃的脸,一板一眼的提问问题,却没想到先进了等候室。看见的是学姐的微笑,叮嘱着自己面试不要紧张,像聊天一样就好,还倒了开水,这暖暖的感觉一点也不像之前的面试。轮到了自己,敲门、问好、正襟危坐,恩,一个个环节都没有错误,提问,再将自己之前想好的答案像背书一样一字不差的说出……好像一切都如此顺利,可是面试结束的我心中却是如此的忐忑,我觉得我不是在和支教队的学长沟通,而是把它彻彻底底的当做是一场面试,我觉得把支教队当做一种组织太过现实,这本身就是至真至纯的一支队伍,我觉得自己可能失去这次机会。人生需要多一些义无反顾的事,没有为什么,就是想去做。

我从小就很幸运,这次也不例外。越努力,越幸运,我自然不能辜负我的幸运。

早操

于是我们开始了真正的选拔生活,而选拔中耗时最长,淘汰人数最多的可能就是早操了。六点二十分南操东边操场南边球门,从315日开始每天都有这样的一群人在那里跑操,“一二一一二一,团结协作、自觉奉献、坚强持恒、团队至上”这几句口号不知喊了多少遍。早操目的在于哪里?目的在于考验一个人坚持和对待事情的认真程度,如果早操都跑不好的话,就不要谈在贵一个月的支教生活了。因为早操每天都会十点就睡觉,还要调七八个闹钟,生怕第二天起晚迟到,到后来七八个闹钟没有变,只是睡觉的时间变晚了。当时常常有准队员提问说:睡眠不足白天上课打瞌睡怎么办?其实睡眠好不好和成绩好不好是没有直接关系的,团队从来不缺学霸。只要想认真的做一件事,再苦再难也可以做好。团队选拔如此,学习知识亦是如此,要么自己每天晚上早一些睡觉,要么上课时打起精神或者站起来听,当团队活动和学习时间冲突时要学会调整,学习和团队两手抓。

见面会

见面会给我最大的感触是,原来一支支教队还可以是文艺队。难以想象一群支教的人办出了一个文艺汇演,朗诵、歌曲、小品、歌舞剧,主持人什么的应有尽有,我真的有超级努力的记名字,不过真的脸盲当时都没怎么记住多少人的名字,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王垚,推开门窗穿过竹叶的一缕日光的史简。其实大家真的没有多少艺术细胞的,但是大家都尽心竭力把最好的自己展现给伙伴,这支队伍,很强!

拉练

40公里的徒步远足绝对是令人期待的,悄悄的说王垚姐姐为了大小拉练可是每天晚上跑步坚持两周呢,我这种生在贵州走路天赋异禀的人可不需要任何准备。因为从拉练要从工大出发,郑大的孩子六点十分东门集合,东区中原路更是提早一天来到了工大郑大住宿。徒步拉练开始前老队员多次提醒带大水杯、宽带双肩背包、雨伞。穿舒服的鞋,多穿一双袜子,所有人都整装待发。八点,浩浩荡荡近百人就踏上了河王水库的征途。准队员走在队伍内侧,老队员走在队伍外侧,出校门脱帽,一个个的细节让这支队伍在我心中肃然起敬。明确的分工,后勤组负责物品的保管,医疗组负责在行进途中突发情况和补给、护旗组三人带领着队伍首当其中、护路组每一个路口用身躯保护大家。80里,我想参加团队之前是鲜有人走过这么长的路的,开始的激情满满,途中的疲惫不堪,到最后完全失去知觉全凭意识在行走,一个人做不出这样的事,这是一支团队。男生背起女生的包,老队员背起准队员的包,手拉手,肩并肩,团队再无男女之分。“女生就是男生,男生就是牲畜,加油!”“眼中有旗,心中有爱;身上有力,脚下有路”“前面的,加油!后面的,加油!”一句句的口号让每个人又再充满了力气,将疲惫困乏从嘴中最最大声的喊出。我清晰的记得那天是阴天,还好是阴天。终于终于,临近十二点我们到达了河王水库,双腿都已失去了知觉,又累又饿的我们只想躺下好好的睡一觉,睡到天昏地暗,睡它三天三夜……极度的困乏,在将书包放好稍作休整后,所有人开始了放松拉伸运动,特别是双腿,那种感觉,怎一个爽字了得。二十分钟时间解决自己的馒头,那时白馒头竟然是如此的美味。“多吃一些,回去的路上来不及吃东西,可别饿着了”老队员这时还不忘提醒道。突然一声呵斥响起“谁允许你们带花卷的!收起来!”目光随着声音寻到了带花卷的三人,看着老队员严重严肃又愤怒的眼神,我也意识到了这件事的严重性。“别人都吃馒头,就你们三个还吃花卷,你们和别人有什么不一样吗!”老队员又呵斥道。“我们这里带了一些多的馒头,快把你们的花卷收起来,吃馒头吧”几个学姐过去说道。团队对纪律的要求是极为严格的,说过不允许做的事千万不要尝试,触之则死,团队没有说过而自己不知道该不该做的事,那就不要做,那三个人之后再也没有看见过。吃饭结束后又开始了艺术团的才艺秀,五花八门、各种表演让我们瞠目结舌。返程之前又迎来了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刘向东刘总,一直被淘汰却从不放弃最终赴贵的第四届老队员雷音响炮哥,和其他几位顾委爱心人士、老队员的讲话,让我这不仅仅是支教队,这是一个团队,有着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有着老队员无私的奉献。短暂的休整之后又踏上了返程的归途,“提醒后面的人小心脚下,走到最后一块石头都会绊你一跤!”“小心脚下、有车靠右”一句句队友的关怀,让我们终是走完了这一程。快到达郑州市区时下起了小雨,一场雨、一队人、一缕红色,就是这一程中最美的景色。到达工大,在门口看见的是学长学姐企盼的等待的眼神,在教室手中捧着的是一杯暖暖的热水,黑板上写着的是欢迎兄弟们回来……

65公里大拉练,坚持,就是在你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再坚持一下。上周小拉练好多准队员磨破了脚还没恢复,一瘸一拐的又开始了拉练,只是这次是晴天,路更远。我身旁的准队员出发时就不舒服,我和她说身体最重要,千万不要逞强,她却用柔弱的身躯走完全程给我答案。途中一名队员穿的鞋不合适,脚后跟上面磨破了皮,扯开袜子拿了些纸隔住又接着走,有些队员脚上还有许多个还没消去的水泡,却依然咬牙前行……陪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路上老队员让多和身边的伙伴多说说话,转移注意力免得被身体带来的压力所击倒,我问旁边的队员“要说说话吗?还是一起走就好”或许有时需要的并不是言语的鼓励或者安慰,而是最简单的陪伴,是困是累到濒临极限时伙伴伸来的双手,是掌心的温度时刻提醒着你不是一个人。大拉练确实太难,为了队员安全着想有两台车在队伍后方轮流送回身体不适的准队员,到达黄河桃花峪大桥应该是一点过,放松运动、吃饭休整、节目表演、爱心人士讲话,130里路容不得花费大量时间休息,短暂休整之后我们又踏上归途。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刚刚开始回去的路迎面而来就是一个盘旋的陡坡,爬上一个坡又看见下一个破,一个接一个仿佛没有尽头。头上是烈日,汗水早已寝室了衣裳,来时的疲乏还在攻击着神经,所有人都濒临极限。“后面的兄弟推着前面的兄弟!加油!”每个人都很累,但还是举起了自己的双手推着前面的兄弟,加油!不要想着终点在哪里,只顾走下去就好,终于终于爬上了坡顶。爬坡的那一刻我心里想着的是放弃,而当爬上坡稍作休息之后又燃起了走下去的希望,有些事,不去做你都不相信你能做到。

敬老院义工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如同每一次集体活动一样,所有人早早的准备好了一切,转乘两班公交车我们来到了颐和老年公寓。来之前总会觉得茫然和手足无措,本来就不善言辞的我最怕与人交流更不要谈和素不相识老人在一起度过一天的时光,前一晚排练的节目自己私下练道快晚上十二点,可面对老人还是好心虚。经过辗转整齐的队列终于到达了颐和老年公寓,院长通知注意事项,人员分配到各楼层,这一天的义工生活就这么开始了。我在一楼看见了一个老人,话也说不清了只会咿呀咿呀的叫着,情绪不稳定像是要哭出来了一样,那时候丝毫也不知道该怎么去做,只能把她的手握在手里,婆娑着,她也慢慢的稳定了下来。上到楼层进入老人所居住的房间,看着都是整整齐齐的,但帮老人洗脚时还是会闻到一股异味。确实,几个护工怎么能全方面的照顾到每一个老人呢,能这样已经很不错了。其实到了老人居住的地方的时候已经全无茫然了,老人比我们更熟悉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好像每个周末都会有各个院校的志愿服务队来到这里帮助老人,老人更熟悉这里的一切,会告诉你应该做什么。转眼到了下午,我们把五楼的老人接到院子里晒太阳看节目,然后把他们的被子褥子标记区分开来,拿到楼顶去晒。一个个节目让有些老人打起了精神,模仿了起来,还有一个小孩也学得有模有样的。为了给一个老人接水我来到了二楼,刚进二楼感受到的是安静,是让人发瘆的安静,二楼的老人全都是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瘫痪在床的,每天伴随他们的只有白色的床铺和输液管理那一滴滴药水。我都未曾为自己家里的老人洗过脚洗过头,现在到敬老院做这些好像显得有些嘲讽,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在贵支教的我接到了外婆去世的噩耗,匆匆赶回家却没能见到最后一面,善待父母,善待老人。

四月四号是选拔过程中沉重的一天。之前和队员商量好互相叫起床,今天却迟迟没有收到她回复的短信,赶紧爬起来穿着拖鞋跑到走廊打电话,一个个都是无人接听。跑回宿舍找她的地址,让一个园区的路雨去叫她,可她还是没有来。一次旷操,三次迟到即退出的规定任然萦绕耳边,当时说好的一起走到最后最后却只剩了一人。那时不是周末没有选拔,却有一个接一个的准队员选择退出,或许当时最难受的不是选拔的残酷,而是伙伴一个个的离开……

素质拓展

绝对信任。选拔素质拓展环节时上午我因故请假,还好没有错过下午的生命之旅。其实我还是蛮怕的啦没有批条就这么在郑大一群人游荡,生怕保卫处突然就冒出来了...一行人来到厚山,分成两队一队戴上了眼罩,另一队提示着队友度过一个个障碍。每每通过危险时那一个个小心路滑、照顾好队友的警示牌总能给我带来一丝暖意。最惊险的时候还是每一次上下楼梯上下坡,我知道毫无意识的踏空是最令人害怕的,我尽己所能提醒着旁边的队友前方的路况,每当快要到达不好走的道路时我就减慢速度小心地走,慢慢的慢慢的,大家都适应了这一切。我觉得拉着戴眼罩的伙伴走不是很难,他们只要照顾好身旁的人就好了。而戴上眼罩的人首先需要客服黑暗和内心的恐惧,然后将自己完全托付给身边的人这才是最难的,完全信任,有几人能够做到。

相知

从授课培训开始,这支队伍就开始为赴贵做准备了。

授课培训

早早的来到中原工学院,陌生的地方等待着的是中原路校区一个个熟悉度面孔,再翻一翻当时所记的笔记,恍如昨日。在教室里当了十二年的学生,现在却突然要转变角色做一名老师这确实是一个挑战。支教助学本就是去黔南的两项主要工作,支教则又是重中之重,当地的乡亲送孩子来的目的就是希望孩子多多少少能够学一点知识,如果连最本职的老师身份都做不好的话,到黔南也就失去了意义,所以学习去做一名老师是至关重要的。从如何设计教案到课堂上每一个环节的衔接,之前觉得老师只是知识比学生渊博,等到真正的要去做一名老师才知道绝不是仅仅如此。我觉得在西关的这一个月里,我做的最失败的就是老师的角色,可惜没有机会让自己重来一次,可惜。

试讲

一个星期的时间准备一堂课,抽出十五分钟试讲。真的做一个老师是很紧张的,记得第一次我试讲的时候不知所措的全程站在讲台上,惧怕去看每一个坐在下面队员的眼睛。试讲第一点应当是要自信,既然站在讲台上就要拿出自己的气势与风采,就要把自己当做是这一间教室的主人。其二应该是自己的知识点的理解及讲述,一定一定不能和同学讲错的,不确定的知识点。其三是对学生的掌控,低年级就以三年级为例,孩子常常会因为一点小事打闹而且管不住自己乱动;高年级学生会自己玩手机干自己的事不听讲课,这都需要任课老师去处理。试讲真的是一道坎,记得一个不爱说话的女队员走到了这里,却始终没能开口讲下去。

友谊

如果说在这个团队之中什么收获的最多的话,我想是友谊。从149人到最后30人,

五一兼职

该怎么说奇妙的兼职经历呢?第一天去派单页,6点赶上了首班地铁,到了航院再转乘一班公交车大概八点到达了兼职地点,在万达广场门前跑操的感觉巨爽。好像我总是被幸运光顾一样,有些队员在红路灯路口发单页给车主,而我就是挨家挨户的把单页放到他们的门上,一栋楼接着一栋楼。最高爬了28层,原因是那栋楼的电梯需要刷卡才能乘坐...不过坐电梯也不好,下午的时候到了一个小区进门就被保安盯上了,乘着电梯到了顶楼结果保安也追到了顶楼,还好机智如我赶紧下了两层楼又坐电梯避过了保安,派单拍成了警匪片。更奇妙的是第二天去做了保安,前世今生,因果难定……五一兼职很累的,赚的都是真正的血汗钱,每天早上五点过起床去坐首班地铁,晚上九点才能回到宿舍,中午几张单页铺在地上倒地就睡,派单爬楼爬到崩溃,三十九度烈日之下当保安热到迷醉。只是想到真的每一分钱都会用到孩子的身上,也觉得颇为满足了。五一三天兼职是各个校区之前真正接触,融洽的开始。

变废为益

变废为益和五一兼职的目的一样,为那边的孩子带去希望和帮助。七天的变废为益,每天从晚上7点到十点甚至宿舍关门,寝室阳台上堆得全是收来的爱心物品,化身废品回收员整理分类物品。这次变废为益郑大校区采用宣传页的方式扩大活动效果,工大采用画展板的方式宣传,最最厉害的是中原路的伙伴,获得了自己学校的青年志愿者协会和广播站的帮助四个人一周收获几千块,点赞。任何一个活动都在强调同一个东西——纪律,不奢求队员有多优秀,但起码队员不会去犯原则性错误,变废为益就也是这样。变废为益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大多数收废品的阿姨伯伯的称重器和电子秤都是有问题的,建议自己检验一下称准不准,好像校内收废品的阿姨伯伯大都挺坑的,第一晚郑大收废品一大车结果才五十元,真的把我气得半死...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再回想当时的情景,八个人站在像垃圾堆一样的废品里,八个人拎着一袋袋几十斤的捐赠物品楼上楼下的奔波,八个人苦等到十一点过宿舍关门,然后去找宿管阿姨苦苦恳求结账收获时却满是欣喜,这八个人一起从开始走到了最后。

幸得识卿桃花面,从此阡陌多暖春。

相融

 第十一届成立会

至此在贵的选拔也就告一段落了,200+名同学报名,140+人参与选拔,到这最后的30人,从314日到6月底,萍水相逢到患难与共,这段时光毕生难忘。同样是在中原工学院,十届的老队员精心制作了第十一届的选拔视频,这期间有大小拉练时对团队的仰慕渴望,有对笔试试讲的恐惧害怕,还有对选拔周期过长耽误学习偶尔的抱怨,酸甜苦辣,离合悲欢,不管如何总算是走到了如今。当接到大红队帽和粉红队服的那一刻,接到的还有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脸上是面对队旗队徽的肃穆,心中是对新的开始的激动和期待。然后是在贵各小组代表发言,感恩之旅真的是组织管理体系完善,团队纪律要求严明,30个人各司其职各尽其责慢慢的开始了团队工作。最后是老队员和顾委爱心人士的总结发言。其实成立会中间出了一个小的插曲,当时参与上午成立会的一共是31人,而下午就只有三十人了,据老队员所说其中一个伙伴之前犯了错一直都在观察,成立会当天才决定淘汰他。团队确实有不对的地方,但必须如此,宁缺毋滥。

第九次全体大会

全体大会是感恩之旅支教助学联盟最正式、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的一次会议,从第三届开始举办从未间断。其目的是对上一年工作的总结和反思,对本年工作的规划和企盼,还是感恩之旅全体成员联络感情的一个好机会。这次会议的地点是刘向东刘总为我们准备的,在小拉练途中的一家公司。时过境迁,重新骑着单车走过这条熟悉的路又是一番不同的情景,回忆萦绕心间,一幕幕浮现脑中。还是纪律,一行人骑着单车靠右成两排,“靠右,靠右”的声音依然绕梁三日。会场在前一天已经有兄弟为我们布置过了,我们按照分工安排有的去迎接老老队员,有的整理会场作会前准备。不过这次会议的主角是十届老队员哟,这批把我们带出来的大哥哥大姐姐要总结他们从选拔到赴贵到后期工作等等等等。自从参加选拔之后最怕的一件事就是开会了,因为每天早上的跑操是从未间断的,开会巨困可是一点也不敢打瞌睡,这是一个极其煎熬的过程。中午躺在地上休息了一会。下午就到了我们才艺团表演时间啦,每个校区都准备了节目,还有几个校区一起出了一些节目,总之也是精彩纷呈。

备课

备课是最重要的,无论之前每一个环节是多么优秀的通过,倘若这个课没有备好那之前的努力也就白费了一半。感恩之旅是去支教助学的,支教本身就是工作的基础及重点,无论备课时间多么紧凑,有多少意外状况请安心把课备好。备课最重要的是换位思考,不要以一个大学生的角度去看这篇教案,当地有部分孩子确实优秀但更多的孩子基础是较差的。这就涉及到教案难易程度的设置,还有一点要考虑到当地投影能否使用等问题,就我所在二二班教室的电脑是有密码不能使用的。第二点是游戏、趣味问题等活跃课堂气氛的方法,要低年级多准备游戏,高年级多准备问题及挑逗方法。第三点就是对课堂的把控,无论哪个年纪总有几个刺头,对刺头无非两种处理方式,其一处处针对逼他改正,这种方式的前提应该是先去刺头家家访,了解他的家庭情况然后从孩子的弱点入手软硬皆施让他改正。其二是放任不管,如果刺头没有影响到正常的教学活动的话可以放任孩子不管,因为有些刺头管起来真的有心无力……

实践是检验整理的唯一标准,教无定案,愈改愈新。

相爱相杀

相爱相杀,赴贵之后的生活用这四个字来描述最为恰当。

7月13日,三个老队员(队长成立哥和队长助理张煜、祝启隆)和我们30名新队员踏上了k337次列车,一次黔往,终身难忘。一节车厢活生生被我们支教队占去四分之一的位置,25个小时的乘车旅途,漫漫长路难熬吗?答案是否定的,饿就就吃,困了就睡,不困就去拍别人睡,火车上各种各样的睡姿总能让你笑到癫狂。一个人的长途火车充满的是孤独寂寥,一群人的长途火车却乐趣无穷。

到达贵阳火车站已经是深夜,我终于又踏上了贵州的这片土地。先遣小分队的启隆哥在火车站门口迎接我们,出站后先排列整队清查人数行李,一切井然有序。之前我们就知道要在贵阳火车站露宿一夜,但没想到是在一个铺满瓷砖地下通道内,三十余人将事先准备好的报纸和塑料铺在凉凉的瓷砖上,一整晚轮换值班守护安全,坐长途火车最让人感到疲惫,地上的寒意也阻挡不了队员的睡意……

起床、休整,三十余人踏上了去黔南的路途,坐公交车到了等待地点,不一会见到了亲爱的周妈妈和来接我们的两辆客车。周小力老师是西关小学的教导主任,在西关的一切全凭周老师照料。正常教课时间周妈妈就在办公室工作以防我们有教学事故发生,周末我们下乡调研时周妈妈一定会和我们一起而且走的都是最远的那队(洋方村和新光村路程40公里,水泥公路和山路)和队员讲述前几届的故事,这几年经历的辛酸。课余生活时,周妈妈在获得队长的同意后会带上自己买的菜来到中学食堂,和后勤组一起做饭给我们加餐……周妈妈所做的早已超出了一个老师的责任所在,在感恩之旅,在西关,周老师就是我们的妈妈。山路的颠簸和路窄无法让大客车行驶,两辆小客车在盘山公路上疾驰着,有些队员太累了睡着了,有些队员欣赏着从未见过的贵州山水,这,就是真正的多彩贵州。远远地望到在山顶上有一片建筑,不高,但一幢幢两三层的小房排成了一条线,老队员告诉我们那就是西关,就是我们向往已久的地方。我们还在车上,车下就有小孩和我们打招呼说老师好,陌生的景物却有那么多温暖可亲的人,西关,我们来了!

在贵生活

在贵生活到达西关,收拾整理宿舍,从那份晚饭后我们就开始了一个月的大米土豆岁月,吃完饭稍作休整后例会开始。然后每天早操、三餐、去小学、放学护路、下午上课、家访、例会就成了我们工作日的日常安排,最难忘的一段岁月开始了。

早操

五点二十,军队起床号的闹铃响了起来,翻身跳起迅速穿衣洗脸跑到操场集合,五点四十分三十余人集结完毕。带操人点名,答到声震耳欲聋,“一二一、一二一、团结协作、自觉奉献、坚强持恒、团队至上”早操将一支队伍的精气神体现的淋漓尽致,一声声坚定地口号是告诉这片土地,你们熟悉的感恩之旅回来了!纵然时过境迁,仍有亘古不变!

就餐

放松运动,六点十分的早饭是后勤组的兄弟们四点半起床为我们做的,午饭十二点半,晚饭六点十分,做饭不及时影响就餐要做俯卧撑,吃饭掉米要做俯卧撑,没完成当日任务要做俯卧撑,这支队伍严明的纪律就是最耀眼的一张标签。

教学

“小学部六点五十集合出发!”小学部十余名队员排成两列,走着齐步来到了西关小学,整齐的摆臂、步伐,清一色的迷彩服红帽子变成西关街上的一条风景线。有些许紧张的走上了三尺讲台,开始了第一堂课,关于讲课我真的没有办法说太多,自己都没有做好的事如何去给别人传授经验呢,教案准备不足应该是我在贵最大的一个遗憾。就留下一句之前学姐所说的“教无定案,愈改愈新”总之一定要在备课时付诸出自己百分之百的努力。

家访调研

结束一天的课程,跟随孩子去到当地居民家中家访。刚开始家访一定会犯家访对象选择不当的错误,家访应该选择班级中较为沉默内敛或者是比较调皮的孩子,切勿喜欢哪个小孩就去谁家,家访的目的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了解家长对孩子以后上学的态度并给以正向的引导,不要浪费改变一个人的机会。调研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家庭情况而不是收集信息,不要像查户口一样的和人交流那样真的会引起人的反感。从聊天中了解家庭状况,家中的矛盾和孩子的情况,视情况给予帮助或者开导。调研走入村寨要严守纪律,这身服装代表的是感恩之旅,是之前十年先辈为我们留下的积淀。

例会

每晚的例会是对一天工作的总结反思惩罚和下一天工作的交接,也是一天最熬人的时候。520起床,无论白天的精力多么的充沛到了开例会的时间一定会打瞌睡,要么自己坚持住,要么就站起来听例会,不要落下例会中每一个重要的点。从办公室组开始依次发言交代工作,结束之后留一些时间分享每日的感悟,最最有趣的是守护天使的游戏了吧,每个人要去守一个随机的对象,给他(她)一些细微小事的帮助,满足他(她)的一个小愿望,在贵苦,亦是苦中作乐。

云城西关

伸手就能碰到天,这里就是西关,如果非要给它起一个绰号的话,我想叫它云城。

黔南苗族布依族自治州有180万少数民族,确实私我封闭的意识让当地还有一些不好的思想传统,但同时他们拥有外界所缺失的淳朴、自然。路过当地某家居民门前,他总会向你招呼让你进家坐坐,家访调研过程中总会想给你他们所拥有的最好的东西,当然这是不允许的。黔南的人很黑,1300米的海拔和稀薄的大气层让紫外线肆虐这片土地,他们巨爱打篮球,三年级的小孩只有几个篮球高却打的像模像样,男生女生都爱在篮球场上挥洒汗水。他们爱买零食然后在我们面前秀,我们垂涎欲滴却只能奢望。他们是那么的可爱……

云城,我想这样称呼西关。暑假是西关最美的时候,朵朵白云妆点天空,那里的云极低,那里的天空很蓝。那里的任何一处外景都可以当做手机电脑的壁纸,有林则连绵不绝般深邃,有河则水天一色般和谐,调研砍柴虽累但也乐趣无穷,路途上那绝美的景色能让人沉醉其中,偶尔走入一处人迹鲜至的还能看到惊艳的奇妙景色。黔南有三天,其一天眼,世界上最大的点射望远镜;其二天坑,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形成了白马天坑;其三天书,中国共产党五字自然成形巧夺天工。

前世的三百次回眸,才换的今生的一次相识、相知。

 

感恩之旅

知我并不优秀

幸得参与这支队伍

结一群兄弟

逢一城西关

管它前生后世如何

此城此景此处人

追忆此生

 

感恩之旅第十一届队员 葛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