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top
首页 日志感受 第十一届陆柳兰个人总结

第十一届陆柳兰个人总结

2017-11-04 00:16 |
撰稿:感恩之旅
|
编辑:感恩之旅

一笑倾心

一朝身至黔南地,从此心系大塘情。

                                                         ——题记

君山十载,佛坐九莲台,猪八戒七情六欲难割舍,孙行者五行山下苦难涯,最难师徒四人,摒弃三心二意,一路西天取经。感恩之旅一个承诺,十年光阴的故事。而延续十年的承诺,在第十一年薪火相传。33位兄弟黔行,岂不像唐僧师徒?每个人都有每个人要承担的责任,担任不同的角色,这半年多,有舍有别,有聚有散,有悲有喜,有苦有甜……但无论怎样,我们都是始于原点,忠于初心——最原始、最炽热的初心。刚开始时的一句"你好"到后来的一声"兄弟",深情厚谊。在郑州五个月的选拔,在西关的一个月支教助学时光,承载了我们匆匆的脚步,记录了我们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咸。这是一个漫长的故事,是用思念磊成的美丽城堡。感恩之旅是一个用感恩诠释的名字,它也深深地烙在我的心上。关于这份感情,我会用一生去铭记,但现在,关于它与他们,我想先用一首歌的时间来倾吐我的心声:

曾经相聚多少天

才知道离别多少年

虽然所有相聚

终究要离别

缘分将我们围成圈

思念化作白杜鹃

依依不舍的离情万千

我们一定要再见

不管路途有多遥远

虽然前方有危险

也不管要多少时间

今晚月亮有多圆

心里的牵挂有多远

远方的你是否一切都安全

明天因为有新起点

今天必须说再见

天下没有不散的席筵

我们一定要再见

不管路途有多遥远

虽然前方有危险

也不管要多少时间

曾经相聚多少天

才知道离别多少年

虽然所有相聚

终究要离别

缘分将我们围成圈

思念化作白杜鹃

依依不舍的离情万千

今晚月亮有多圆

心里的牵挂有多远

远方的你是否一切都安全

明天因为有新起点

今天必须说再见

天下没有不散的席筵

明天因为有新起点

聚是满天星,散是一团火。这是一首简单却触碰我心弦的歌,每一个字都有不一样却值得珍惜的故事。在西关,在这片美丽的土地,我们可爱的孩子们有一副好歌喉,他们嘴角上扬着唱歌的声音仿佛还萦绕在耳边,他们的模样还深深地印在脑海里,而我们一起唱的歌我也不知不觉的爱上了。有人说,爱上一首歌,常常是因为某句歌词,但真正打动人的不是那句歌词,而是你生命中关于这首歌的故事,走入你世界的那些人。的确,我记得我们一起唱过的《Love story》《左肩》《童话》《小幸运》《让我留在你身边》《多幸运》《挥着翅膀的女孩》《心愿》《灯塔》《You raise me up》《Proud of you》《Hei Jude》《我喜欢》《最初的梦想》《没有什么不一样》《爸爸妈妈》《海阔天空》《以后的以后》《再见》《不再见》《不说再见》《追光者》……那么那么多,只是现在不能再听到了当初那些美丽的声音了。我遇到那么多特别的人,看过那么多不一样的风景,那么多突然的情绪,那么多故事,它们像一部青春主题电影,却怎么也放不完,而电影的主题曲我更想定为《左肩》。有部电影——《人生的遥控器》里有一部神奇的遥控器,可以把人的一生快进,快进到主角功成名就的时候,但是到了那一刻,最美的风景也就错过了,那一份份绚烂随风而逝,跌落在时空隧道里,一如我们自己。回想起当初的自己,成为准队员时的欣喜,选拔时复杂的心绪,提心吊胆的跑操,紧张又搞笑的第一次见面会,精益求精的第一次交流会,深刻难忘的河王水库小拉练,满心纠结的黄河大拉练,诚心诚意的笔试,一生无悔的颐和敬老院义工,欢笑连连的素质拓展,受益匪浅的授课技巧培训,铭记于心的五一兼职,细心准备的试讲,传递爱与感恩的变废为益活动,惊喜交加的第十一届成立会,硕果累累的第九次全体大会,杀死一大批脑细胞的教案准备和试讲,历练身心的军训,上黔行的火车时温情的场景……其中也不乏搞笑的表情包,温暖的问候,家人同学和兄弟的鼓励,自己的泪与汗,更不乏他人的质疑与问难,挫折与伤痛,但是,有兄弟,怕什么?双眸一睁一闭,笑笑也就过去了,不管是好的时刻,还是坏的时刻,都是经历,都是人生,舍不得快进。生命也只是一个过程而已,在一起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结果,人生路途中每一次盛大的离别,就是光阴繁花似锦的时候,而故事,每分每秒都在发生。遇见感恩之旅,黔南之行,真正使我的灵魂第一次获得释放。

我们只是一群平凡的摆渡人,我们平凡的傻事却变成了经典。看着孩子们与兄弟们眼中倒映着幸福的影子,每一天都充满了惊喜与盼望。有人说,不是支教有意义我们才去,而是因为我们坚持了才有意义。这半年,有过疑惑,有过争执,有质疑,也有鼓励和信任,想过放弃,也想过坚持,也常常幻想着,有时睡觉后进入梦乡,醒来想着还是团队,像着魔了一般,但是拿到黔行的火车票的那一刻,我却显得很淡然,这是怎样的一种体验呢?那感觉像是自己小心翼翼的在黑夜里走了那么久,终于看到了一丝曙光,黑夜里的独行者终于可以喘息一下了,那个镜头真的值得铭记一生。

教学篇

自古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说法,也有"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言辞。在西关一个月支教助学,虽然每天课程排得满满的,但是实际上,教学时间不到20天。第十一年,第十一届,虽传承一样的东西,却做不一样的事。创新,独特,也是第十一届的一个标签。我们开了很多特色课,例如:跆拳道、少林拳、啦啦操、演讲课、辩论课、城市介绍课、影视创作课、文学著作课、世界文明课、行为习惯课、音乐、地理、生物、化学、物理……上室外课时,孩子们嘴角的弧度上扬,拳脚并用,在蓝天白云下划出一道道青春的弧线;化学课上,孩子们看着各种各样的化学药品在眼前变换出各种花样;物理课上,孩子们拿着电线与电表,在仪器面前见证奇迹的时刻;生物课上,孩子们笑意盈盈,认识自己,认识大自然的神功;地理课上,他们又领略了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的独特,认识自己的家乡;影视创作课上,队员又与孩子们感受现代科技的神奇;辩论课上,他们都是有思想的芦苇,思维火花在敞亮的教室里发生碰撞,知识神圣的光明照到他们的心中;音乐课上,我们又一起释放自我,舒展歌喉,每一个声音像是被天使吻过的一般;行为习惯课上,孩子们自我约束,让自己的一言一行都显得很舒心……每一种特色课都独具一格,这些课有的是创意,而不是形式。在课上,孩子们发散思维,天马行空地讨论,课上欢声笑语,掌声雷动,队员展现了不一样的自己以及精彩的新知识,孩子们也亮出杀手钳,让每一节特色课都划上了双赢的符号,留下了不一样的痕迹。

说到特色课就不得不提及主课了,其实主课也就是英语、数学、语文这三科。我是教九年级的英语,同时也是管初中部的教学组组员。因为缺乏一定的教学环境和师资,加上孩子们的自身原因,那里的孩子英语水平都不太高,听课效率也不是很好,而且他们的口语也不太好,但是很多孩子都很用心,学习也很有上进心,只是缺乏方法,缺乏足够的主动性和执行力。与他们接触一个月,虽不能说完全了解,但是也能理解一些,用一位兄弟的话来说,对这些孩子,真的是又爱又恨。他们很懂事,懂事得让你心疼,他们也很调皮,调皮得让你想让胖揍他们一顿,哈哈……每一天都与他们在一起,教他们这个或那个课,时光匆匆,有时都来不及和他们对视。可是当你真正走进他们的心时,你会觉得很不可思议,原来,看起来那么阳光的一些孩子,也有如此悲伤的一面;原来,手表上看似错乱的时间,其实是一个个不为人知的故事;原来,他们看似不经意的一个动作或眼神,都在传达着不一样的情绪……原来的原来,他们也是摆渡人。

在课上,我们奉承"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的教学原则,哈哈……其实这话严重了,其实也就是说,教给孩子们的东西重在质量不在数量,宁可少教一个知识点,也不教错误的知识,给孩子们一个错误的引导。虽说是教学,但我们更注重道德教育,也注重"寓教于乐"和辩证思考。平时孩子们接受的是义务教育,思维逻辑方面可能有些约束,我们的支教助学活动与校方的义务教育也是一种互补。说实话,英语课上我教给孩子们的知识并不多,每当我这样说的时候,一些孩子也会反驳我,他们说我教给他们的知识,更多的是关于怎样做人做事的。而我的课堂氛围是很轻松的,有时会放一些音乐,与他们一起唱喜欢的歌;有时分享一些有趣的话题;有时也会很严厉地批评他们不好的的行为习惯,而我也很注重言传身教,以身作则。换句话说,有些能走到内心的东西,需要我们放在心上,全力以赴地去做,而不是按着固定的模式,做做样子而已,有些行为习惯,无关优秀不优秀,只是一种教养的体现。也许我做的东西不能够成为他们学习的榜样,但是我也希望那些东西起码能够让孩子们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也没有人生下来就是全能的,初生牛犊的角也是要慢慢长的,我从不以成绩作为评判学生的标准,态度是首要的,过程用心了,结果也不会太差,我也相信没有差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不过,老师也只是一个辅助性的作用,更多的还是靠自己,良师一如我们穿的适脚的鞋,走不走,能不能走出一条路,还得看学生自己。

作为兄弟们课堂后盾的教学组,需要扛起天空的一角,作为教学组组员,我也责无旁贷。教学组听着很渗人,但是很有趣。排排效率高的课表,例会上强调今明日的教学质量问题,队员上课的时候过去瞅瞅,管管纪律,还有其他一些方面,教学组给大家的感觉是无处不在的影子。而我作为初中部的教学组组员,已经被学生深深印入脑海了……经常有学生说看到我不经意一瞥的眼神就不敢说话了,我一吼,魂都飞了……我也经常拿一个小本本扣他们的纪律分和卫生分,他们也因此"恨"上我,哈哈……孩子们一般都比较注重班级荣誉,不免也有一些抱怨,但是扣分只是形式化的东西罢了,从另一方面来看,只是教他们如何做人做事,推己及人。很多人在做一些事的时候都想不到背后的东西,我们也一样。,教学组也会有发生矛盾的时候,但是埋怨有用?没有!我们更多的是需要全方位定位自己,换位思考,体谅与理解。很多东西看似是命令,实则是用心良苦。

在西关教学的这一个月,我们进行得很顺利。如果一艘船能安全抵达岸边,那么一定是有一群人在背后默默地做一些事,而他们就是老队员,爱心人士和顾委,周妈妈,校方。于我而言,在黔南一个月的支教助学工作能顺利完成,最值得感激的应该是周妈妈,我们在这期间遇到很多的小麻烦,她义无反顾地帮助我们,教学调研方面也好,心灵辅导也罢,她都是像妈妈一样,把我们捧在手里,放在心上,把感恩之旅含在嘴里。如果我们教的孩子是最美的孩子,那么她一定是最美的周妈妈。感恩之旅,感恩有周妈妈。

调研篇

如果说支教是团队的重点,那么助学就一定是团队的特色。这一个多月的时光,我们几乎每天都去家访或调研,大村小寨,或远或近,都留下了我们的足迹。而他们的故事,已经深深的烙在我们心上。

这一个月,我们的旗帜飘在黔南上空,我们的身影在黔南的土地上也有了一寸之地,我们曾来过,我们却不曾忘记过。调研的路多种多样,但是我们的初心永远不变。有时,我们顺着盘旋的山路徐徐向前,上坡、下坡、反反复复;有时刚刚下过雨,路上很湿滑,走几步就"噗通"跌倒,但所有的痛与累都在欢笑声中被遗弃;有时,我们走在泥泞的小路上,鞋子变得又湿又脏,但是我们依旧是"眼中有旗,心中有爱,脚下有路,身上有力";有时,我们会遇到大暴雨,走在山间,鞋子踏水的声音哗啦啦的响,混合着雨滴的声音,还有我们肆无忌惮的笑声,尽管身上的衣服湿了个透,但是大家在雨中很惬意,不过打雷声和山上的泥土又让我们提心吊胆;有时,我们也会在山里的溪水旁边留下我们的欢声笑语;有时,我们也会被刺草伤到;有时,我们也会对着大山留下我们最富活力的呐喊声,拍下最美最真的照片;有时,我们也怕不能按时赶回去,我们也怕兄弟们担心……故事那么多,时光荏苒,但是感恩的路永远在前方,未来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孩子的,我们抵达的不是一座又一座破旧或简陋的房子,而是孩子们的心灵驿站。

我们整齐划一的队列走在乡村的路上,走过一个又一个地点,走到一个又一个的家庭,看到一双又一双无助的眼神,面对他们掏心窝的问题,哪怕我们在课堂上能滔滔不绝,让学生笑口常开,那一刻的我们也有说不出话的时候,我们的声音也有哽咽的时候,心底也会发出一声透着无奈与心酸的哀叹。其实仔细观察会发现很多家庭只有老人和孩子在家,有些孩子的妈妈缺席了他们的童年,有些则是单亲或孤儿。老人们往往关注不到孩子心灵的成长,他们的身体在经久岁月中渐渐被掏空,却还要照顾自己的孙子孙女,在很多年迈的老人看来,孩子能吃饱就很不错了,孩子的行为习惯、学习、安全什么的无关紧要,似乎在这样的生活环境面前,他们也失去了盾牌。而孩子们的父母时常在外打工,一年也回不来几次,只能和孩子们通过电话联系,大部分孩子的父母知识水平也不高,在外面的经历让他们对孩子有了更高的要求,把希望寄托在孩子的未来,他们关心孩子的方式大多是物质上的,甚至溺爱孩子,给孩子传达一种扭曲的价值观。而大山里的孩子一般都比较内向,不自信,不太会表达自己的想法,思想也不太成熟,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和关注度,对长辈提的要求往往是逆来顺受,委屈自己,掩盖自己的真实想法。我们到孩子家里调研的时候,经常看到他们家里有好几个孩子,父母不在家,爷爷奶奶静静地看着孩子,眼神里似乎没有什么情绪。很难想象他们平时的生活是怎样的,孩子们在这样的环境下如何去思考自己的未来人生出路,如何去面对生活给予的苦难与挫折。

我们在调研时也会发放资助金,虽然不多,但是传递的也是一份温暖,有些孩子会把它花在刀刃上,有些孩子做法让资助人的真心被辜负,我们也会感到很无奈,其实真正的贫穷不是物质上的,而是思想上的,如果思想是黑暗的无底洞,那要如何填满?孩子如何找到一个光明的未来?我们也会遇到向我们诉说生活的不易的老人,他们用方言说"你们可以资助我们吗"的时候,我内心深处的那汪池水像是被投入了好大一块石头,那一刻,面对孩子们的沉默,看着周围简陋的家具、破旧的房屋,注视着老人经岁月打磨的眼神,脑海里回响着他们无助的声音,我的也会鼻子泛酸,太重的承诺说不出口。那一刻,才懂得班里的一些学生沉默的原因,才懂得他们眼神里隐藏着的那些莫名的东西是什么,他们不是不曾想过向上,只是一次又一次被拉下的感觉,又一次次的向上的无奈与心酸很难有人明白,无法倾吐的心声在黑夜里经过万家灯火,终是无法停留。

有些跟着我们的小向导说"姐姐,如果不是跟着你们一起去调研,我根本不知道我身边的同学的家庭处境是那么的尴尬",那一刻,我也是无言以对,只是重重的点头。有些人,面对生活的给予的磨炼,敞开胸怀,微笑面对,有些人,哀人悲己,埋怨消沉,一蹶不振,无论是怎样的状态,都是自己的选择,设身处地想想,这何尝不是一种悲哀,一种对生活妥协的方式?在《这个杀手不太冷》里有这么一段对白,玛蒂尔迭问里昂:"生活是不是永远艰辛,还是仅仅童年如此"?里昂说:"总是如此"。这是一个精彩的对白。对于那些孩子,我也想说:真正强大的内心是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而不是活在别人的眼里和嘴上,没必要太在意别人的评价,只要做好自己就好。生活中,人们总是试图在无时无刻地建立并履行一个恒定的标准,什么是成功,定义一下,什么是优秀,定义一下,什么是自信,定义一下……然而,孩子们,哪怕千人万人如此说,你们只需做好自己,心怀感恩就好了。你们不是不聪明,只是不够自信;你们不是没有主见,只是缺乏执行力;你们不是没有自己的想法,只是不敢说,因为怕犯错。孩子们,如果你们把每一天都当做生命中的最后一天来过,你们一定会过得更精彩,更能如你们所愿。

提到调研,也就不得不提及我们坚强又敬职敬业的小向导,向导其实是我们在学生中选出来,带领我们到村寨里调研的。他们跟着我们走山路、泥泞小路,吃简单的馒头加白开水,以天为盖地为炉,有很多学生回来后脚长了水泡,鞋子被磨破,脚也疼,看着他们被晒黑的面孔,心里也很难受,我们心疼他们,他们却反过来安慰我们。有时,我们也有做得不对的地方,让他们受了委屈,他们还是一如既往地包容我们的过错,接受我们,这一份份心意,那么沉重,同时也在鞭策我们砥砺前行。在我们去偏远的村寨途中,有些队员受伤,快坚持不下去时,孩子们安慰鼓励着队员,搀扶着,像一个能顶一片天的小大人一样,让人敬佩不已。记得有孩子写信对我说,为了和哥哥姐姐们相处的时间多一些,她每一次都特别积极地报了向导,和哥哥姐姐们一起,她做到了她平时不敢做的东西,她收获了她意想不到的东西,看到了不一样的风景。这是一份难得的感动,一份弥足珍贵的记忆,世上有很多东西,真的是相互的,相互付出,一起收获。

后勤篇

俗话说,生活就是由柴米油盐酱醋茶构成的,这话也确实没错。在郑州的时候,后厨的几个"大佬"就商量着怎么"整"兄弟们,好不惬意的样子,他们还想着在大米土豆岁月里做点不一样的东西,比如土豆泥,土豆丝儿,土豆片儿,油炸土豆,土豆蛋糕……不过还是要过日子,不能"腐败",哈哈……他们还专门学习怎么把土豆做得更好吃,怎么用那一小瓶盖的油做十五斤土豆……

其实,后勤部的三位兄弟们真的很辛苦,每天不到4点就起来烧水,煮菜,做饭,而且还要忙着调研,教学,开会的事,很晚才睡,在所有兄弟中,他们体重掉得最厉害,在后厨,基本重复着一样的事,但是他们心态都很好,很会"苦中作乐"、创新。一如小黑板上的餐前训:"军灶未开,将不言饿;军井未掘,将不言渴;雨不披蓑,雪不穿裘;将士冷暖,永记我心"。可能他们看得出土豆和米饭对这段餐前训已经厌烦了,又换了新花样,经常在中午吃饭时让我们读各种美、味、菜、肴、的、名、字!!什么红丸子、白丸子、鸡汁糯米丸子……还有各种各样叫不出名字的,最后还要赞美一下大米拌土豆……每次念都差点笑岔气,只好在心里画个圈圈幻想着吊打后勤部的人……虽然他们很喜欢打趣我们,但是他们也有可爱的时候,比如做周末调研要吃的馒头时,他们总会很用心的教大家,揉面的时候各种搞怪;后来,他们创新做了饺子,饺子馅还加了超级难忘的土豆……第一次尝试,他们也做足了准备,甚至还打电话问长辈怎么做,每一次的饭菜,都带着他们不一样的情感,为了兄弟们,为了团队,他们真的是用心良苦。

说到后勤不可不提的就是令人印象深刻的砍柴记了。每个周末,我们都去很远的砍柴,兄弟们拿着斧头,绳子,肩上背着包,包里兜着水,大有要和木柴大战三百回合的劲头。去了经常就是忙一下午,在山里一边捡柴一边说笑,被汗水湿透的衣服也显得那么顺眼,烈日炎炎,也挡不住我们的热情,回来的路上,我们或肩上背着木柴,或抱在怀里,又或者给木柴一个"公主抱"……总之,各种各样的奇葩的姿势都有,整齐划一的队列,穿着迷彩,与山间的青山绿水融为一体,点缀了黔南的一角好风光。回来的时候,经常会遇到当地的父老乡亲们,他们坐在门外挥着蒲扇聊天,见到我们,总会热情地和我们打招呼,请我们到家里喝水,有时也会遇到我们的学生,笑着对我们说:"哥哥姐姐好",团队真的是很有魅力,而这魅力,也是每一位兄弟展现出来的精气神儿。不过,有时我们也会碰到下雨天,冒着雨背柴回来也是一种难忘的感受,有时,调研工作提前完成的兄弟们也会赶来接应背柴的兄弟们,分担一些,摄像组的兄弟也跑在我们身边拍照摄像,记录下那些可爱的瞬间……兄弟之间的感动真的是难以言尽,这些美好的记忆,也记在每一位兄弟的心里。那么,兄弟是什么呢?于我而言,兄弟是能够一起分享苦与乐,一起担当起与落,风雨同肩闯过去,一起为了内心深处的执着持之以恒的一群有担当的人,很巧的是,感恩之旅就是这么一群人,一群努力走路,努力前行的傻兄弟。

交流篇

语言千种万种,刚好有汉语这座桥让我们能够沟通,让我们的心更加近,让我们的兄弟情更加浓厚。在黔南的每一天晚上,我们都一起开例会,讨论各种各样的问题,通知各种事项,分享每一份感动,我们在窄小的办公室开始头脑风暴,而周妈妈每天都在门外陪伴我们。而这也正应了那句话:陪伴是最深情的告白。

例会上,我们有过争执,有过感动,有过启迪,有过泪水,也有过欢笑……不管是什么,我们都是可以一起并肩走下去的兄弟,我们在黔南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专属孩子们的。有时候,会有跨山越水的老队员,爱心人士,顾委和校方领导前来指导我们的工作,鼓励我们,陪伴我们,同时也为了兑现当初给孩子们许下的承诺。感恩之旅真的很奇葩,很独特,也正因为如此,才吸引了这么多相近的人的,这么多心怀感恩的兄弟,影响了那么多不一样的人。我们的心灵是一个兵荒马乱的战场,但是,在感恩之旅,这条生命的旅途上,我们都怀着对善与美高度的期许与追求,又承受着怠惰这个"心怀叵测"的敌人的强效浸蚀,而我们却敢于向前方的困难宣战,给彼此走向胜利的勇气。从刚开始的羞怯忸怩,到如今的侃侃而谈,我们经历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我们的付出真的是小于收获。团队的每一位家人都心系在黔南的我们,给我们温暖,予我们爱。我们成长了很多,而关于成长,也许就是一种即使撞的头破血流也不回头的倔强和执着,因为心中有一团为爱燃烧着的火焰;关于成长,也许是一种独自在西关学校的台阶上看着满天繁星的落寂;关于成长,大概是面对孩子,我们能够为他们扛起一角的天空,面对感恩之旅的家人,能够勇敢的担当,能够继往开来。

人物篇

感恩之旅,一路走来,总有许许多多的人相伴。困苦时,有朋友和兄弟陪伴,开心事时,有家人和孩子一起分享,这份情这份意,此生不换。

再次回想起选拔,仿佛就在昨日,岁月易逝,一滴不剩。我们与时光的低喃,在缓缓而行的时空中不断交织成网,包裹住我们的幼稚和成长,挣不开,也逃不掉。西关和郑州也不知不觉地记录了我们的喜怒哀乐。而这些流逝的光阴里,多少次错过,遗憾终生,无法言语;多少离别,无力挽留,不知所措;多少次梦里梦外思念,笑着哭着。曾几何时,我们学会了去温暖身边的人?这半年以来,认识了将近两百多个人,但相遇容易,相识不易,也许一个转身就是一辈子;相知容易,相信不易,真情又能经得起几次的考验?相聚容易,相守不易,酸甜苦闷,如若没有稳固的根基,也会沦陷。感谢曾经走入我世界的人,感恩曾经带给我伤害的人,谢谢那些来过却不曾离开的人。

孩子们,谢谢你们,让我更加懂得了什么是包容,什么是理解,什么是感恩,什么是真正的快乐,什么是尊重,什么是努力,什么是苦什么是难与易,什么是感情,什么是耐心,更重要的是,你们让我懂得了什么是真心与谦卑。爱是最平等的救赎,我们的人生轨迹在这一个月里相交,分离,又相交,最后又分离,一如你们所言,时光总是留不住离别的脚步,但是对你们的思念,是郑黔之间的距离阻挡不了的,是贵州的山水隔离不了的,我是有多幸运,我们又有多默契,才能让我在你们的青春里占了一席之地?你们可爱的模样还在我的脑海里,希望将来有一天,我再次回去时,你们能对我说一句:"你来了,终于等到你"。也希望你们能做自己的英雄,为了梦想,持之以恒,全力以赴,做独一无二的自己,岁月终是无法带走我心中唯一的你们。也请你们铭记,如果我们想做一件事,一定会找到一个方法;如果我们不想做一件事,我们一定会找到一个借口。

亲爱的周妈妈,您好。当初您来郑州也没来得及和您说上一句话,关于您的故事,更多的是从老队员那里了解,那时心里对您就特别好奇。后来到了西关,只能偶尔见到您,而我经常在初中部,与您接触的时间也不多,在我教的学生当中,也有您的学生,他们提起您,也是十分敬佩,说您是一位女强人。后来和您,队长,Willie,罗逊一起平坡去调研,还有您和其他兄弟去羊方调研的时候,让我"领教"了您的"实力"。在学校,您总是想着给我们做一顿有着妈妈的味道的饭菜,但因为团队规定,我们辜负了您的真心,让您很是伤心。您说我们又苦又累,经常拍着我们的肩膀,安慰我们,您对调皮的学生说,我们与他们一样,都是爸爸妈妈的宝贝,有人疼有人爱,来到黔南,还要吃苦受累,流泪流汗,让孩子们体谅我们,说实话,那次我差点哭出来了,在您眼中,我们是您的大宝贝,您每天都在办公室外面陪我们,在自己的假期时间陪我们,您小小的肩膀,扛起了西关的一片天空。记得那次队长还打趣您说下一届队长让您来当,哈哈……当时你的反应好可爱,却也是那么真实。周妈妈,我们在西关只是打开了一扇窗,而您在西关却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门,谢谢您!我记得毕淑敏说过:爱是一面辽阔光滑的回音堂,微小的爱意反复回响着,折射着,变成巨大的轰鸣。周妈妈,这说的不就是您吗?周妈妈,您的爱延续了四年,但您的爱经久不息,您在西关为孩子,为感恩不变的守候,让我们在西关也有了归宿,让孩子们在人生路途上走得更安心。我们来到您身边,您带我们领略西关的好风光,调研时,您和我们一起迎着风出发,有您的陪伴,哪怕路上荆棘密布,也挡不住我们前行的脚步,多希望时间停止在我们拥抱的那一瞬间,周妈妈,我们走了,您不要哭,我们想看到您自信地微笑的样子,周妈妈,您唱歌真的很好听,您唱歌的样子真的很美!感恩之旅有您真的很幸运!Nice to meet you!Love you forever!我想,感恩之旅一定是您寻了半世未拆的礼物。

   后记

    有位老队员对我说,学习犹如登山,有的人注重最终目标,有的人则注重前进的过程,不论哪种,都有其各自的内涵,无孰优孰劣之分,只做你自己即可。经历那么多,回首过去的岁月,我也在想自己是一个注重过程还是结果的人,当我再一次把自己推到灯光下,审视自己,说真的,这一切如梦一般。有时辗转难眠,有时梦里也会想起我们在西关的点点滴滴,午夜梦回,还是微笑,再然后,嘴角有一丝苦涩。在生活和梦想,在感恩之旅面前我是打不死的小强,可是在孩子们面前我也只是一个真实的姐姐而已,我竭尽所能地去做好我能想得到的东西,他们的未来,他们的梦想比我自己都还重要,他们的情绪能让我心系好几天,他们对我微笑几秒,能让我开心一整天,可是他们要是受了委屈,茫然无措了,我也会难受……文字有几千种,道理有几万个,能走到内心的就是最好的。

此刻,看着眼前的万家灯火,记忆有一瞬间的恍惚,好像回到了西关。这份情,这份思念我会放在心底,一路高歌,于高山流水处遇知音。

越努力,越幸运。

感恩之旅支教助学联盟第十一届队员: 陆柳兰                     

                                             2017.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