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届杨凌云个人总结
“倒带的记忆没放完 时间也静止了想念 我害怕再也不能见 重叠的想念还没完 安静的温习着对白 那一句晚到的永远 你把右手放在我左肩 轻声对我说了句抱歉 你对我说的那一句爱你还一直回荡在耳边 我对你没有太多的抱怨 只是期望能回到重新 谢谢你给我的一切 我全部都留恋 倒带的记忆 重叠的想念 微笑说再见”来自《左肩》的歌词。在贵州第一次听到的时候只觉得这两个小朋友好厉害呀,唱的真好听。回到郑州,金波再唱给凌云听时,凌云突然意识到“这,不正是我们吗?”
微笑说再见
“咦,凌云姐,今天晚上不开例会吗?办公室的灯怎么还没开?”
“嗯,不开了,不会再开了”
“凌云姐,今天周日不调研了吗?怎么没有看到长长的迷彩队列?”
“嗯,这周末不调研了,我们要歇一歇”
“也是哦,哥哥姐姐都可辛苦了,是要歇歇了呢,那你们什么时候再去调研呢?我还给你们做向导吧”
“明年暑假”
……
在回郑州的列车上凌云与孩子的聊天内容。聊着聊着凌云不禁流下了眼泪“不会再开例会了,不会再有调研了,白米土豆的岁月不回再回来了,孩子们,再见了”
“不哭,不哭,说好的微笑说再见呢”凌云想起了她和孩子们的约定。
“叮铃铃~~”
一下课凌云旁边就围着一群孩子
“凌云姐,你的手机号是多少”
“凌云姐,告诉我你的QQ号嘛”
“凌云姐,你看我们老班都给我们说了”
“凌云姐,……”
一帮孩子围着她,撒娇又卖萌的要她的联系方式,任凭孩子们怎么闹凌云就是不给他们。凌云也是怕分别吧,似乎不给他们联系方式这个假期就永远不会结束一样,她还可以陪这群孩子闹,还可以给他们上课。
“凌云姐,我们都约定好了,等你们走的那一天我们谁都不哭,我们都和老班说过了。”
“嗯,我们都说过了,谁都不哭,谁哭我们就群殴他”旁边的孩子附和着。
“切~你云姐才不会哭了,我们开开心心的来,也要开开心心的走”
“那我们说好了,你可别让我看到你哭”
一个课间就在这嬉戏打闹中过去了,眼看要上课了,凌云收拾好教案,挥挥帽子走了。
虽然离返程的日子还有三四天,这帮孩子已经开始躁动了,凌云看着这群孩子内心也掀起了一阵波澜。
“想和队员合照的孩子们可以站到队列两边”队长语音刚落孩子们一蜂窝的都跑了过来。
“姐姐,我要和你站一起”一位九年级的小女孩跑过来牵着凌云的手。队长没有说解散,凌云不敢随意动就小声对小女孩“你往前面站站,站着都挡着你了”
“不,我就想和姐姐站一起”凌云看着这个小姑娘,想不起来她的名字,只记得是九年级的。
不要哭,不要哭,说好的开开心心的离开呢,凌云睁大着眼睛看着镜头。
拍完照解散了,队长留了些时间给他们道别。说好的开开心心的离开呢?凌云看着兄弟们都红了的眼睛,看着孩子们泣不成声的面容,不要怪他们,只是孩子们太可爱,只怪离别太伤感。看着平时最调皮的几个男生,那些和自己约好的男生不知道偷偷的哭了多少回。
“哎,凌云姐在那呢”九年级的男生们都跑到了凌云那里
拥抱,拧耳朵,揉脸蛋,他们有他们独特的道别方式,只是为了让你记得。凌云和他们开心的打闹着,看着凌云欢笑,那群孩子们也乐了起来。这时候的凌云是真的开心吧,陪这群孩子再最后打闹一番,说好的开开心心离开就要开开心心离开。女孩子过来就没有那种粗鲁的道别方式了,一个简单的拥抱,一番深情的话,每个拥抱过的女孩都会面带微笑离开“队长真烦人,这么冷的天非要我们穿队服,都不知道心疼我们”“你看那谁谁谁,哭的脸都皱”
凌云用自己的方式逗她们开心和她们道别,这最后的离别。
“没有事情的女队员赶紧上车”凌云收起了笑容。再继续这样恐怕队员们是走不了了,凌云开始凶队员,凶孩子。“哪位队员旁边有孩子俯卧撑准备” “xxx,迅速上车”……凌云怎么忍心去凶这些可爱的孩子呢,可是,能怎么办呢?有的孩子过来抱着凌云,牵起凌云的手“再不离开,杨凌云俯卧撑准备”
“姐姐,你今天怎么这么凶”面无表情的凌云此时她的心中该有多痛。“对不起,孩子,姐姐不得不凶你们”
一切准备就绪,凌云登上车,在车门关上的那一刻,泪流满面。最后留给西关的,留给孩子的是一个特别凶的凌云姐吧
说好的微笑着离开,你我都没有实现。
重叠的想念
现在回想起在那的一个月,就如同做了一场梦一般。梦里面都是蓝蓝的天,白白的云,青青的山,绿绿的水,淳朴友善的西关人民,还有那缓缓升出的新日,以及灿烂如西关晚霞的孩子们…………
在那的每一天都是充实的,或欢笑,或泪水,都是发自内心的真诚与感动。与单纯的孩子们在一起,自己也变得简单,没有那么多的顾虑,没有那么的思考,笑的时候肆无忌惮,哭的时候无所顾忌。在那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值得用时光去珍惜的。教学,调研,砍柴,我们一个月的生活主题,现在回想起来历历在目 调研
与风为伍,和雨为伴,伴烈日而行,翻高山而往,或蓝天白云,或乌云密布。西关的天气说变就变,不变的是我们丈量祖国的双脚,是我们点燃梦想的激情。
周六周日的调研是我们最快乐的时光,那些和兄弟们一起走过的山路,一起看过的美景,一起听过的风,一起淋过的雨,还有一起吃过的馒头和咸菜,都是记忆中难以忘怀的一笔。然而更让人印象深刻的是那些孩子们渴望爸爸妈妈的眼泪,爷爷奶奶对生活无望的眼神。
传统的木制房屋,分上下两层,上面用于居住,下面用来饲养家禽。房体倾斜,仿佛一阵风就能将这可怜的小楼吹倒。走在屋内,木材发出吱吱的响声
“木材,木材,你是在发出抗议吗?你这么大的年纪,是不是经受不住我们的重量了?”屋内的光线从四面八方射来,照在各个角落里,似乎是为了让我们看清楚屋内的陈设。一张木板拼成的床,一台很小很小的黑白电视,还带着两根天线,几张拼成的桌子上摆放这乱七八糟的一些东西,一个铁架上面放着一口锅……一位老人身旁的四五位小孩子。当问到还有的父母时,老人说“都出去打工了,好几年没回来了”看着孩子们眼中的泪花,我们无语凝噎。
这样的情况不只一家,很多孩子一年见一次爸爸妈妈,有的孩子甚至好几年了都没有见过爸爸妈妈。痛心的不是家中的生活环境,而是家长对孩子的漠不关心。把孩子扔给爷爷奶奶,不闻不问,不管孩子健不健康,不问孩子开不开心,与其不管不顾还不如不让他们来到这没有爱与关怀的人间。
调研和家访的意义也是我在后两周才体会到的,我理解的调研的意义不仅在于了解孩子家庭条件,确定是否需要支助,更多的是孩子对待学习的态度,对待学习的想法,和家长的教育观念,孩子成长环境等。我们爬山涉水,走这么多的路不是为了去填张表格,写客观主观感受,完成调研组布置的任务,而是真正的坐下来以孩子为主题和孩子认认真真的聊天。而家访让我更多的体会到孩子各种奇怪的表现都是有原因的,他们沉默寡言,不善于言辞,内心孤僻;他们疯狂到极致,四处撒野闹腾,都可以从家庭中找到原因。
砍柴
平时,为了保证后勤可以正常做饭,上课和调研的间隙,兄弟们都会一起去砍柴。也许是下过雨的缘故,空气已经过滤,湿气落到裸露的肌肤上,冰蚕一样滑溜。这样的舒适,冲淡了平时上课和调研路上的劳累。其实每次砍柴都是对所有队员体能的一次考验。我们所在的西关是这里地势最高的地方,步行上山下山虽然已经消耗了大半体力,但负重扛柴才是真正的挑战。但我们在砍柴的空余时间,也会忙里偷闲地看上一眼贵州山川的秀美,满山遍野的青翠,成群的牛和澄澈的流水,风景如画的贵州大地上,飘扬着一抹鲜红的正在劳动的身影。把我们这群人置身于这样的美景中竟显得有几分和谐,在这样的瞬间,砍柴的疲劳似乎都被抛到了九霄云外。再用力呼吸一大口沁人心脾的清新空气,好好享受造物主的赠予吧 砍柴时的人员分配男女都很协调,毕竟“男女搭配,砍柴不累”。但说是砍柴,其实还是捡柴多一些。捡起散落在地上的小树枝,而这对于砍柴机会不多的我们其实已经是一件值得开心的事情了。但当我们遇到了很大的枯树时,才会产生像触碰到了大自然的馈赠一般的欣喜。每到这时,男生都会动用砍柴工具来对粗壮的枯树发起挑战,女生则像在观看一场盛大比赛般激动地喊着加油。砍下的枯树被分成小节,每个人都卯足了劲,上山又下山,来回运送着我们的“战利品”。
砍柴回来的路上无疑是很辛苦的——男生都尽己所能扛着很重的柴,为的是让女生可以少拿一些。大家嘴上说着不累,但都一直在坚持。因为当你很舒服的时候,一定有人在为你承担着。顶着云贵高原上的太阳,兄弟们经久不息的加油声和歌声回荡在空幽的山谷中,这样的美妙,大概只有初见的美好才能比得上。由于路途稍远,砍柴任务也较重,就在兄弟们快要坚持不下去的时候,远处总会传来整齐的跑步声,抬眼一看,一个个绿色的迷彩和红色的队帽互相辉映着的是兄弟们大大的笑脸。他们总是带着使不完的劲儿,一把揽过我们身上重重的柴火。扛柴回去的路上,我们依旧排成一列走在路的右侧,拐过一个又一个的弯,上过一个又一个的坡。穿过村子的时候,路上遇到回家的村里人,他们或背着重重的才割过的鲜草,或赶着成队的牛群,看我们从他们身旁经过,不论认识或不认识,他们都会慷慨地送给我们一个大大的微笑,还会说上一两句加油鼓劲的话语,连连说道着:辛苦了,辛苦了……其实在这里从几岁的孩子到八十多岁的老人都会砍柴,他们日复一日的劳动,“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他们从未抱怨。我们有时都会惊讶于这些可爱的,朴素的人怎会被大山的厚重渲染的如此淳朴。感谢这段令人疯狂的时光,它让我们发现:原来,自给自足的生活和不缺欢笑的我们在钟灵毓秀的云贵高原上显得如此相得益彰。
教学
三年级感恩励志课,五年级民间工艺课,九年级物理课,不同的孩子会带给自己不同的感受。
三年级的小朋友第一次是第一次参加感恩之旅,对我们组织的活动还有教学模式都比较新奇,而且小孩子的求知欲很强。虽然带的是他们的感恩励志课,可是到最后演变成了讲故事的课。到最后问他们感恩励志课是做什么的课,他们会齐刷刷的回答“讲故事的课”拖着长音,带着稚嫩的强调回答你,那种场面好不欢快。三年级的小朋友还有一点——自制力差。他们知道上课不要说话,要做端正,但是刚提醒过转身就忘了。对于这种情况我都是用口令的方法提醒他们“青稞开话一朵朵,多多花朵像云朵”每当他们乱的时候就让我们念这个口令,他们知道,“哦,要安静啦”。
五年级的小朋友已经开始有自己的思考了,不会完全跟着你的思路走,还会出现那种专门和你唱反调的情况。五年级的小女孩很是乖巧,听话,而小男孩则特别的调皮。大多数的男孩子都会有一种想法,这些哥哥姐姐是来陪我们玩的,我来这里是来玩的,不是来学习的,所以,谢谢男孩子们在课堂上会非常乱,纪律特别的不好。想一想都是有原因的吧,一部分他们想吸引你的注意,让你去关心他,一部分是表长力的原因吧,在课堂上捣乱会给他们一种优越感“你看,我就敢和老师对立,你都不敢吧”这种心里。
九年级的孩子懂事的让人心疼。要经历的多少苦难,看过的多少眼色才铸就现在他们乖巧的模样。他们会因为扰乱课堂纪律,惹老师哥哥姐姐生气而自责;他们会怕哥哥姐姐不开心而时刻照顾哥哥姐姐的情绪;他们会在哥哥姐姐犯困的时侯打掩护;他们会在哥哥姐姐生日的时候制造惊喜……有时候会产生一种错觉,不是我们在照顾他们,是他们在时时刻刻挂念着我们。如果角色互换,他们一定会比我们做的好吧。
可是课堂上的九年级孩子们却让我有点小失望。我以为他们会对知识无比的渴望,我以为他们会对未来充满希望,我以为他们都是爱思考,爱学习的好学生……课堂上随声附和,猜测我的想法,我说A正确就说A正确,没有自己的思考。课堂上求知的眼神很少,认认真真听课很少,想要学习的很少。这和我的预想相差甚远,不免有些失望。
大坝回访
整齐的校园规划,新建的塑料跑道,高配的硬件设施,细致的班级分工,透明的班级管理,浓厚的历史气息,认真的工作态度,热情的招呼款待,这是我对大坝中心学校和校长不算完整的评价。在去之前我还不理解已经几年没去支教的学校为什么还强烈的希望在那恢复教学,来到大坝中心学校后我有的答案。这里有我们需要帮助的学生,他们想学习,他们渴望求学,但由于经济,观念的影响他们不得不放弃;这里有很好的文化底蕴,走廊上贴的英语单词,班级外班级日志小黑板,班级内班级管理的细致分工表;这里有我们曾经留下的痕迹,感恩阅览室,感恩之旅支教助学联盟办公室;这是有校方的全力支持,电子屏幕上写着欢迎感恩之旅的贺词;这里有校方领导的热情款待,亲自杀的鸡,自己下厨,重要的不是碗里的肉,而是校方明确的态度,你们来,我们张开怀抱欢迎你们。虽然,最后因为种种原因不能恢复在大坝中心学校教学,但我们浓厚的感情还在,相信总有一天感恩之旅会再回到那里。
倒带的记忆
相遇
似乎一切都是命中注定,我带着支教的梦想阴差阳错的来到了郑大,在郑大遇到了感恩之旅,从此开启了一段不一样的旅程。
追随感恩之旅的日子里就像谈了一场不公平的恋爱,她接纳你,却又不肯定你。你拼命的追随着,她却始终不给你希望;你如履薄冰的陪伴在她左右,她却肆无忌惮的利用你对她的好,终于有一天她对你伸开了双臂,却有人告诉你,她随时会离开。就这样,战战兢兢的我和不惊不喜的她一起走过了五个月。五个月我们一起经历了好多好多,我见证了她的纯洁,她目睹了我的坚持;五个月,我见证了她的沉稳,她目睹了我的成长。五个月,花开了又落,人来了又走,唯有我和她结成了永恒。
初相识
三月十一号是我们初次见面的日子,还记得那日阳光微射,空气中还遗留这冬天的味道,吹过的风还是那么的冰凉。在郑大南操主席台前一声“全体集合”落下,小红帽们立刻集合成一排。
“向右看齐”
“还向右看齐呢,小碎步都没有,也太水了吧”还记得当时见面集合时那些老队员留给我印象。当时虽然被他们集合的方式震惊到(没想到一个支教的组织还会用这种集合方式)但还是小小的鄙视了一番“这和我的水平差远了”
“向前看”
“感恩之旅第十一届准队员全体集合”这一声口令落下,我们都有点蒙,“是在说我们吗?”“集合,怎么集合”我们议论纷纷……
初次见面,不屑
再相会
记忆中再次与感恩之旅见面是在面试的时候。本来我的面试时间是安排在周日的,但刚好与其他事情冲突。我还记得当时与老队员沟通调换时间时那中忐忑的心情
“他们会不会觉得我不够真诚,会不会觉得我事情太多。”各种担心,害怕。现在想想,那时候担心,害怕是因为太渴望了吧。如果没有迫切的想加入感恩之旅,就没有那么多的顾虑了吧,那还有什么担心,害怕。
还记得面试的时候候场室内学姐甜美的微笑,如春风细雨般抚平我内心的紧张与不安。学姐给我倒了杯热水,还让我看感恩之旅的视频,时不时的还提醒我不要紧张,没事的,面试其实也没什么,很容易就过啦。
再次见面,暖心
相伴之早操
天空没有翅膀的影子,
但我已飞过。
我不能选择那最好的,
而是那最好的选择了我。
现在回想起来,早操就是感恩之旅接纳我们的开始。感恩之旅就是那最好的,最好选择了我,而我只能用我的行动回报。每天早晨六点二十东边操场南边球门集合,风雨无阻。
“团结协作,自觉奉献,坚强持恒,团队至上”每天早上南操都会响起这嘹亮的口号,可是,细心的人儿啊会发现,队伍越来越小,喊口号的人越来越少。
“小拉练选拔通过,每天早操继续……”
“大拉练选拔通过,明天早操继续……”
“敬老院义工选拔通过,明天早操继续……”
…………
那些没有再来跑操的兄弟们收到的信息会是什么样的?老队员说话会不会太直白?不怕,不怕,亲爱的兄弟们,我们带着你们的心前往向往的地方。
相伴之大小拉练
那是所有选拔环节中最累的一环,也是最记忆犹新的一环。一路上,我们一边喊着口号,一边给身边的兄弟加油。累了,互相搀扶着,给对方一个微笑,一句诸位声,那就是最直接的动力。身边的队员一直在不停地换,虽然没有回头看,但是我知道肯定有队员们掉队了,支持不下去了。不想走的时候我就告诉自己“你看,你的小伙伴还在走着呢,你怎么能停下来” 第一次觉得走路是那么的累。一路上,不停地追,不停地赶,只能喝白开水。身边有的兄弟累的不想再走了,后面的人就推着她,前面的人拉着她。不抛弃,不放弃,是感恩之旅一直坚持的信念。我第一次感觉到这个团队的力量是如此强大,那么团结,那么能磨练人,也是如此的规规矩矩。第一次才发现,原来白馒头会那么美味。返回途中,我是那样的快乐,那样的自豪,即使再累再饿那又怎样呢?能比得过这样恢弘的场面和身边这群人吗?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走得很远;坚持,就是在你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再坚持一下。而拉练就是这两句话最好的印证。
到了大拉练,我吸取上一次的教训,早上吃了很多,足够我撑到目的地了。而事实也的确如此,我很轻松地走到了目的地,。到达黄河边后做过放松运动开始吃饭,当我拿出白馒头时老队员递过来了一包咸菜“快吃吧,多吃点,吃饱了好走路”那是我第一次体验到馒头配咸菜的味道。现在再吃是再也品味不到那是的味道。或许只有配上沿途的劳累,兄弟们的陪伴以及黄河的浪沙,才能调出那样刻骨铭心的味道吧。
这样刻骨铭心的拉练经历,让我对团队的认识更进了一步,让我们彼此之间的感情又深了一层。我真真切切的感受到这个团队是如此的神圣和圣洁,她的精神和文化越来越符合我心中的信念,那是我一直向往的东西。一群人,彼此守望相助,相亲相爱一家人,不分彼此,那才是真正的朋友知己啊!于是我对朋友的定义又有了新的认识——朋友之间,必得真心相待,共同经历过一些难忘的事,做过一些惊天动地的壮举。
感谢我的兄弟们,让我有了再坚持下去的勇气,此刻脑海里浮现出拉练途中兄弟们互相搀扶着,拉着,推着,拥着的感动,励志的画面,每次想起来心里总是暖暖的。
相伴之笔试
双肩包里多了几样东西——几张稿纸,一支黑色水笔,订书机,团队章程。就这样收拾好东西,向工大出发。还记得当时不会骑自行车,每次去工大的时候都是小布哥带我去的。那次,坐在小布哥的车上,手里还拿着团队的章程,一边走,一边看,仔细的看着每一条,生怕错过了要考试的东西。来到笔试的教室,满满的一黑板题目。我还记得其中有一道题是考团队的队徽,并说出所代表的含义,很庆幸的我看到了原答案。一个小时的时间,最后交上答卷,合上笔盖时真的有种战士收刀入鞘的骄傲。
相伴之敬老院义工
当我老了, 头发白了 ,睡意昏沉, 当我老了 ,走不动了,炉火旁打盹,我愿意有人在身边陪自己说着可有可无的话,然后一一应答,那是最凡俗,而又最接近的幸福
这虽然不是我第一次去敬老院,却是我第一次陪敬老院里的老人。老人就像孩子一样需要你耐心的去陪伴。
这和我想像中的敬老院有很大的差别,这里没有可以乘凉的大树;这里没有供老人们说话,聊天的凉亭;这里没有很大的庭院,让老人们转弯,遛食;这不像一个敬老院,这里没有可以让老人安享晚年的设施。带着极大的落差,我们被分好组,开始进到各自的楼层,开始工作。我们被分到的楼层大多数都是行动不方便的老人,我们开始为他们剪指甲,为他们洗脸洗脚。有的奶奶的剪指甲因为我些变性,指甲盖都长到了肉里,在给奶奶剪的时候格外的小心,生怕奶奶有一丁点的不适。给奶奶洗脚的时候,浸泡一会,用手轻轻一揉都会有好多的灰,我不管平时的阿姨怎么照顾谢谢爷爷奶奶,我只想用我无限的耐心去照顾他们。
接下来是吃饭,我们在敬老院的一间空会议厅内集合休息,吃着我们带来的馒头,当我们正吃着的时候,院长过来说“上午是谁照顾了这位老爷爷,他想把他的饺子分给她吃”院长说他们平时是不吃饺子的,吃饺子都算是改善伙食了。这时候我更坚信了一个道理“将心比心,你以什么样的方式去对待他人,他人就会以什么样的方式回应你”
然后就是把老人接下来表演节目,不得不说,大家都真的很用心,歌曲,舞蹈,串烧,双簧…每一个节目都给了大家无限的欢乐…天下无不散之宴席,要离开了,不舍,不忍,不愿,还想这么一直下去,原来,世界上最美的事情不过是陪伴,陪伴,是最让人安心的幸福……
在回来后的两天内,我一直都在挂念着那些爷爷奶奶们,我深知现在能做的太少,能力又太过渺小,我只能坚定自己:此一生,唯爱而动,用自己渺小的力量去帮助自己能帮助的人儿,用自己的爱换取点滴幸福。
相伴之五一兼职
和感恩之旅在一起日子里发生了好多的第一次,第一次把跑步坚持下来;第一次徒步行走80,130里的路;第一次以老师的身份站在讲台;第一次砍柴;第一次上山下山来回跑还有第一次兼职。
五一三天小假期,没有了起初和闺密计划的小旅游,取而代之的是一部电话,一张张电话单。嗯,猜的没错,五一三天我做的三天的话务员,打了不下六百个电话,被拒绝,被骂,被威胁投诉。也想过撂下电话自己垫付了这三天的工资,但再想想烈日下跑来跑去发传单的兄弟们,不知道哪个地方还要时刻防着城管义卖的兄弟们,只是坐在空调间里打个电话,哪来的烦躁与不安。想着想着又拿起了电话,但这次拨通的确实手机通讯录里的号码。
“您好,我是中国移动公司的客服人员,移动公司温馨提示,天气炎热,请您防暑防晒,多喝水少吃冰镇食物,移动公司祝您生活愉快,感谢您的接听,再见。”给兄弟们打电话,提醒兄弟们防暑防晒,当他们听到这些话语,虽然不知道是谁打来的,但心中也会有股暖流流过吧。
相伴之变废为益
千万溪流汇聚成大海,点滴奉献汇成爱的海洋,少变成多,从来都是一步一步积累起来的成果。变废为益,寒门助学,你奉献一份爱心,我们来帮你传替,一份小小的“惠赠” 都将点燃一片梦想的天空。
相伴之试讲
试讲,选拔的最后一个环节,经历了这么多,我们早都成为了一体。“兄弟”这个词在心中的分量更加深重,谁走,谁留都不要伤感,我们要都是一家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兄弟,有我在,你怕啥;
兄弟,有你在,我怕啥。
相伴之全体大会
一个月的支教,两个月的选拔,三个月的准备,十年的守候。承诺因为行动的践行才完整。而感恩之旅,也终将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队伍代代传承,不变的唯有旗杆上那抹绯红。10届感恩之旅的队员已顺利完成了使命,这面旗帜已将交于我们手中。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我们一定不会让你们失望。你们放心,有更多和你们一样的人,一样的激情,一样的热血,来守卫这面旗帜,来坚守这份爱心。我们同你们一样,不怕苦,不怕累,我们将踏着你们曾经走过的路,传承不变的信仰。
我不能选择那最好的,而那最好的选择了我。10年的风风雨雨,10年的荣耀辉煌,誓以爱心报社会,换得青春终不负。日月星辰记得的,不只是我们的努力,还有老队员的付出。
相伴之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是我们相距孩子最近的活动,我们尝试着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他们会喜欢什么么样的授课方式,他们喜欢什么样的老师,我又打算以什么样的姿态站上讲台,这些问题在脑海中跳跃,我却找不到答案。
轻声说抱歉
孩子,如果再见到你,我想轻声说句抱歉。
如果可以回到最后一节课,凌云~你还会不让他们进教室吗?
凌云最怕伤感,因为她不会安慰,不会安慰自己,不会安慰别人。最后一节课凌云只想再认认真真的按以往的风格讲完考试卷。她不想看到孩子伤心,不想去触碰离别,她甚至都不想在黑板上写下她的联系方式,仿佛这样就可以一直待下去,可以一直给孩子们讲课,可以一直和孩子们打闹,可以一直一直的享受孩子们带来的欢乐与苦恼。可是,当她看到楼下缠着老班迟迟不上来的孩子,凌云伤心了。她回到班里开始给孩子讲课,随手关住的门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开了,关上又开,关上又开。
“报告”一个孩子上来了,这个时候凌云只有一个想法
“站住”
“报告”又一个孩子
“站那”
……
凌云让那些孩子都站在了门外,五位或六位小孩子吧,那些平时凌云很喜欢的孩子。他们在窗户边,在门口认真的听着,和凌云互动,可凌云不让他们说话,他们一说话,凌云就停下讲课看着他们,看着看着,凌云笑了,是课讲的太有趣了吧,凌云都把凌云给逗笑了呢。
可是,凌云还是不让他们进来。不一会,老班来了,老班和门外的孩子说了一会话后气呼呼的走进教室对正在讲课的凌云说“让他们进来吧,他们站到外面就不吵吗?”凌云没有理会老班,继续讲着她的课,教室内欢声笑语不断,教室外人却越来越少,门口的那两位孩子一直看着凌云,凌云心疼他们,可是,凌云也有她的小脾气。
最后五分钟的时候,走的孩子们都回来了,凌云让他们进教室,他们迅速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坐好,只是,那两个孩子还在原地。
下课了,那几个孩子极力的逗凌云开心,只是,那两个孩子还在原地。凌云想和他们说说话,可是被缠的脱不开。等到那几个孩子离开,一个孩子也和他们一起走了,一个孩子还在原地
“xx,我们说会话吧”凌云对那个孩子说道。
那个孩子转身离开,凌云知道他伤心了,他自责了。看着已经走到篮球场的另一个孩子落寞的身影,凌云更加心疼,这些敏感又懂事的孩子。
如果可以回到最后一节课,凌云~还会让他们站在教室外,只是,在凌云笑的那刹那,凌云会让他们进来,进来听这最后一堂课,这些让人心疼的孩子。
孩子,如果再见到你,我想轻声说句抱歉。
老队员们总是说不要留下遗憾,不要留下遗憾,可是,哪有十全十美?这些遗憾终将成为你记忆中最难抹去的一笔,当你回想起西关的生活,首先想起的肯定是你觉得遗憾的事。
总结
一个月的大塘人,一辈子的大塘情;
感恩要么不开始,要么一辈子。
未完,待续…
感恩之旅第十一队员
杨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