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感恩路途,这一路虽走得艰辛,却充满了感动。三年前,《大河报》有过这样一个报道:河南师生捐助贵州4名深山贫困女孩到郑读书——“砍柴女”重新走进学堂。三年之后,经团队资助的贵州女孩李瑞琴于2011年元月22日自愿为团队交纳队费300元钱,这是她从自己工作后的第一份工资中拿出的。团队的每一个队员都感到非常的欣慰:感恩行动得到了传递。
“两个月前,我还在山上砍柴。一眨眼,一切都变了!像在梦中一样!”2008年来郑州时重拾读书梦的贵州女孩李瑞琴感慨地说,和她一样,还有3名考上高中但交不起学费的贵州女孩都因为“感恩之旅”的存在而重新谱写生命的乐章。
2008年8月21日,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惠水县摆榜乡4名女孩李瑞琴、陈声琴、李乔花、韦朝兰像做梦一样来到了郑州,她们中最大的有19岁,最小的才16岁。她们四姐妹都曾是摆榜乡民族中学的学生,同时考上了当地的重点高中——惠水县民族中学,但由于家庭贫困,她们拿不起一两千元钱的学费。
当团队了解到李瑞琴等4人的情况后,决定对她们进行资助。按照资助方案,“感恩之旅”团队与每个女孩的家长签订了资助协议书。三年来,“感恩之旅”团队承担了4个女孩的部分学费和全部生活费用。
2008年,她们来到郑州,在河南技师职业技术学校读服装设计专业。她们每人一年的费用约2800元,4个女孩就需要11200元,这些孩子的家长共凑了5400元,还有5800元的缺口。该校了解到4名女孩的情况后,给每人减免了230元的费用,法学院的朱老师又捐了2000元,剩下的2880元由团队解决。
为了改变当地更多孩子的命运,“感恩之旅”团队于2009、2010年暑期又从贵州带来5个品学兼优的孩子,资助其在郑读书。“感恩之旅”团队是由河南工业大学师生组成的民间志愿者联盟,从2007年暑假开始,历时四年,126名大学生先后在全拯老师的带领下,到惠水县摆榜乡、大坝乡义务支教助学。时光荏苒,如今第五届的招新选拔工作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
2008年同来的三个女孩现在也即将踏上工作岗位。我们相信她们一定会在感恩之路上走的更好、更远!
2011-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