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参加感恩之旅到现在为止,已经过去了五个多月,从面试到一次次的选拔,再从被选为队员到赴贵支教,最后支教结束,坐火车,回郑州。一路走来,收获了一路风景,在记忆长河中留下了一份弥足珍贵的记忆。或许,在以后念旧的某个时刻,看着那曾经走过的路,能再次感受支教的那份情谊。
支教,最初是从网络上接触到这一个词,当时只是单纯的以为,就是去偏远地区进行几天的教学,并没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可能是自己内心的一点小小的冲动吧,在高中听同学说去支教过之后,就一直想着什么时候自己可以去支教一次,去体验体验那一段经历。感谢自己在大一的下学期遇到了感恩之旅,从此,我的生活规律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人生若只如初见——面试
说起面试,让我最难忘的一个细节,是在自己通过老队员的引导,刚进入面试房间的那一刻,房间里面的老队员全部都站了起来,一位学长做了一个手势让我坐下,还有一个细节,当我坐到讲台上时,看到教室后面座位上放了一排的书包。后来,慢慢地,我明白了,一个团队的纪律是需要每位队员时时刻刻去维持的,就像从座位上起立要扶一下自己的凳子一样,来自自己内心深处长时间受到团队的影响,更是来自己的自觉性。面试的时候,整个过程都带着紧张感,问的问题只有在经历过后才能想明白当时这样问的理由。面试就这样结束了,自己心里并并不是很有信心能够被选上,几天后收到了老队员的短信“恭喜你通过了面试……”依然懵懵懂懂,将“参加的每一件事都是对自己的一个历练”这句话当做自己的动力,去接受团队的选吧,去朝着贵州支教这个目标努力。
一日之计在于晨——早操
从第一次见面会开始,要每天早上6.20在操场集合号开始跑早操,一直到赴贵前一天,中间几乎不间断,除了特殊情况,对于每天早上接近8点起床的我来说,刚开始早起有点困难,后来慢慢的适应了。这样每天晚上要早点休息,睡眠时间不够对第二天学习会产生很大影响,上课睡觉等。就这样,日复一日,每天早上迎着朝阳、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团结协作,自觉奉献,坚强持恒,团队至上”声声口号响彻在操场上空,当时又怎么会理解这几句话其中的含义?第一天的早操结束就有几个学生不来了,这也合乎情理。大部分学生都是在快上课的时候起床收拾,甚至有些不去上课,对于早起这件事,一般都不会去做。一天天的早起,一次次的选拔,跑操后的放松运动,运动后的感恩分享,十二届,这些,已经过去了。
眼中有旗,心中有爱,身上有力,脚下有路——河王水库小拉练
来回80里的路程,接近一整天的时间,从早上7点到晚上7点,这一天,进行了80里的小拉练选拔。队伍前方是三位护旗的老队员,他们扛着感恩之旅的大旗行走在队伍的最前方、行走在引领十二届慢慢成长的路上。老队员在左侧,我们在右侧。就这样,和同学们一起,踏着朝阳,踩着大地,向着每一届都会去的河王水库行进。听着老队员带领的口号“眼中有旗,心中有爱,身上有力,脚下有路。”兄弟们步步前行;“前面的!加油!后面的!加油!中间的!加油!”比我们付出了更多的老队员依然不忘为我们加油、打气。道路两旁金黄色的油菜花随风飘扬,阵阵的花香扑鼻而来,为身心劳累的兄弟们带来丝丝惬意。
中午一点左右,带着满身的疲惫,终于到达了水库,看着湖水波光粼粼,映衬着湖面珊珊柳影,不禁让我想起了家乡的大坝。在这里休息、吃饭、表演节目、观赏风景,吃着馒头就这凉水,这美妙的场景在我们心中定格。虽然只是一半的路程,我的脚已经又酸又疼,身体已经疲惫不堪,但看着老队员对我们的关心呵护,送来馒头,拿来凉水,感恩之旅的大旗还没有收起,它要依旧飘扬,路漫漫其修远兮,唯到工大方休矣。
笔尖飘过的字迹,是对你最深刻的诠释——笔试
为了考察我们对团队的理解,在教室进行了笔试选拔。看着黑板上清晰的字迹紧凑排列,每一道题都包含着它独特的含义。埋头书写两个小时左右的时间,队员们时而抬头细看,时而低头沉思,哪怕再小的题目也要用心思考后再写下答案。一个多小时下来,五六张纸已经排满字迹,不能说经过解答后能对团队有一个深刻的认识,最起码要明白这些题目的意义。
笔试过后,队员们一起到另一间教室,再重温一遍十一届支教纪实视频,一个多小时的视频向大家展示十一届老队员的每一点经历。看着荧幕上那些山区孩子住的房子,四周数不清的漏洞清晰可见,天冷的时候,他们该怎样御寒呢?地区的贫困,使他们没有足够的钱来为房屋增砖添瓦,看着只有七八岁的小女孩背着箩筐割草喂牛,我们能做的可能不是帮助他们再物质上得到很大的改善,哪怕是一点小小的帮助,也能为他们那颗弱小的心灵点亮一盏黑夜中的明灯。
再大的坡,我们一起走——大拉练
和小拉练一样,早早收拾好行装,备好馒头、打好凉水,这一次去的是130里以外黄河边上的桃花峪。从一开始便加快着步伐,刚到莲花街后街的时候大家就有了一点累的感觉。不过有了小拉练的基础,再远的路有兄弟们一起走,团队的那句话激励着我们“一个人可以走的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走的很远”。微微凉风、细细纤尘,一路风尘仆仆,一路高歌猛进。坚持下去,坚持,就是在你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再坚持一下!
最后的一段下坡的路略微带来点轻松的感觉,走到坡底时,一眼望去,微黄的河水翻滚向前,拍打着河两岸的岩石,发出轰隆隆的声响,为队员们奏响着桃花峪独有的最美乐章。更要感谢大拉练让我在这里第一次见到了黄河。这时已经到了两点多,大家伙吃着馒头,嚼着榨菜,老队员说的没错,总有一天你会觉得馒头是最好吃的。这一次行程要比之前的更累、更远,有些兄弟甚至一口气吃了好几个。馒头虽好,少了音乐便少了些许乐趣。每个校区都准备了不同的节目,大家围成一圈慢慢享受这短暂的休息时间。
最令人难忘的,当属那段九曲十八弯的上坡路,从山脚到山顶,道路弯弯曲曲,没有平坦的路,有的,只是一眼望不到头的高坡。后面的队员推着前面的队员,口中喊着加油,身上卖着力气,再大的坡,我们一起走。终于,一直没有停歇的坚持下队员们全部到了上面,后来明白了中途不能停下来休息的原因,怕停了下来,再往上爬会更累。
交给孩子们的不单单是知识——素质拓展
团队的队员包括各个校区的学生,活动也会在郑大和郑轻等举办。前一天让其他校区的队员分别来郑大和工大先行住下,第二天一早,我们一起跑操、吃饭,休息完毕,在七点半的时候到达了郑大校区。在景老师的培训下,我们学习教学之外的其他内容,每一项游戏都能让大家融入其中,经过一天的培训,队员们也接受了各种游戏,这些能在上课或者课间的时候和孩子们一块玩。
之前在工大和队员们一块玩过解手环的游戏,不仅需要一个人去找解开的方法,也需要每个人结合者解开的过程去思考。
陪你度过赴贵前最难忘的两天——军训
为了增强队员们的体质,加强队员之间的纪律,赴贵前两天在工大校区进行了军训,队员们穿着军训服、军训裤,带着队帽、配着队徽,在操场上整齐排列,头顶着烈日,脚踩着大地,声声蝉鸣,阵阵暖风。以为队员担任教官,带领我们做好需要规范的每一个动作,认真严肃,整齐划一。
还有那铿锵有力的《强军战歌》《当那一天来临》,休息之余我们唱着歌、喝着水,体验凉风习习,感受着即将到来的夏日的温度。30多度的温度一直这样保持着,热得发烫的地面让我们双手不能静止不动,就这样,俯卧撑依旧做着,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少,每一个惩罚都不能放松。
晚上工大的操场灯火通明,孩子和家长的欢笑声、学生做游戏唱歌的热闹声充斥着整个操场。队员们围成圈坐在一起练着歌曲,负责人还为我们准备了几项游戏,看着队员们开心地接受惩罚,感受到了赴贵前的轻松。
军训期间也有老队员为我们带来水果,看望我们,看着在赴贵前夕我们的一张张面孔,不禁让他们想起了昔日的自己。有点可惜的是,先遣小分队没能和大家一起参加军训,不过,他们有更艰巨的任务,那就是提前两天为大家在贵州的工作做好准备。
几个月的准备,为的就这一天的到来——赴贵
四个月的准备,四个月的艰辛,时间越来越快,赶赴贵州对我们的意义也越来越重要、越来越明确。早已备好物品,收拾好行装。个人物品、团队物资,一项一项检查,要为一个月在贵生活做好充分的准备。中午1点左右,在工大操场集合,队员们陆陆续续赶来,检查物资,整理行装。
感谢顾委、爱心人士和老队员为我们带来的西瓜和水,为临行前队员们做最后的叮嘱,再来为我们打打气,再看一眼历经了四月有余的十二届,我们即将踏上列车,去书写属于我们的这一年。
到了三点左右,队伍终于出发了,老队员在背后护送着我们,做最后的送行,从西门到地铁口,再到火车站,一路相伴。我们在郑州站的前面合了影,再顾委讲完话,休息完毕后,队员们依次检票、进入候车厅。时间一点一点过去,很快,列车驶动,新的征程开始了。
火车上充满着欢声笑语,呵护关心,26个小时的火车很漫长。第一次去西南地区,途径湖北、湖南,江南地区景色迷人,一路上遇到了不少赏心悦目的场景,其中经过的一个地方是一面湖水,上有渔夫划船打渔,四周山高林茂,打开手机地图看了一眼,原来是湖南湘潭地区。湖南湘潭,崇山峻岭,山高水漫,林中小屋,山中村落,七月的艳阳天,八月的西关情。看着周围山美水美,想起了之前经过的岳阳地区,火车经过的地方距离岳阳楼很近,只可惜没能停下来好好看一看。还有那早已闻名的洞庭湖,虽然没有见到它整体的雄壮和广阔,但见到了周围另一个湖,同样是那样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后有汨罗、长沙,一路向南,一路向“黔”。
车窗外风景迷人,火车内部队员们依然是热情不减,快要到达那个我们为之准备几月的西关,马上就要见到那群我们心心念念的孩子们。晚上值班时,看到队员拿出军训服,为没有盖衣服的队员披上,以防感冒。还有在队员睡着时拍的丑照,我们吃着自己买的零食,享用着老队员募集资金为我们买的水果,心中充满着期许,同样也感受到了压力感,但是一路高歌,一路欢笑,26小时的火车还是那么的快:
途经:郑州——长葛——许昌——漯河——驻马店——孝感——武昌——岳阳——汨罗——长沙——湘潭——娄底——冷水江东——新化——怀化——玉屏——凯里——贵阳
辗转颠簸,进入贵阳地带也见到了这里的山水,看着远处的梯田,水稻生长茂盛,还是第一次见到。很快就到达了贵阳站,到了出站口见到了葛朗学长,看到他那一刻的心情别提有多么的激动,还有我要把信交给的贵英妹妹,成力学长的任务也算是快要完成了。
在葛朗学长的带领下,全部的队员到了体育场去休息,空旷的场地只有一个窄一点的大棚,幸亏有学长提前找来的广告布铺在底下,我们才能在上面好好睡觉。就这样,我们拿出被子铺在下面,身上盖着被子,就这样睡下了。分配的值班队员按时值班,确保大家的安全。露宿在广场也是一种体验,晚上看到有队员没有盖好,值班的兄弟帮助他们重新盖好,队员之间的关爱之情在细微之处产生。
一夜过去,在五点钟就早早起床,收拾行装,准备坐班车去往西关。
一次“黔”往,终身“南”忘——西关之情
早上7点左右,周妈妈为我们找了两辆班车,又经过两个小时的颠簸。路上见到了老队员口中的蓝天白云和九曲十八弯的山路,确实是弯曲的山路,从山下盘旋上去,尽管在这么颠簸的情况下,依旧睡得很熟,可能是坐火车太久太累了,休息的时间不够。尽管再累,这也只是开始,到正式介入工作的时候,相信会更累、更难。
走到了山上的一个小镇,有预感很快就要到了,走到一个拐角的地方,看到佳鑫穿着军训服和一群小孩站在了一块,看到他那种感觉说不出来,非常的激动,就像见到亲人一样。到另一个拐角就见到了西关小学,想起了之前在视频见到的小学。门口的鲁因为下水道的原因一直在维修,道路的不通畅给我们的来回行走带来了不少麻烦。带出行李,在短暂的时间内把行李放好,在紧张的准备下马上要去执行刚刚分配的任务。两组去砍柴,另外两组要去进行一次小调研。
第一次调研都没有经验,知道了大概的任务后,我们这一小组便出发了,在小向导贵英的带领下朝着调研对象家里去。
到西关的第一天,7月22日,新的一天,预示着新的开始。跑过早操,吃过早饭,分别在中、小学部进行招新。上午8点左右,小学周围的孩子便陆陆续续进入学校报名,中学部在上午没有太多孩子过来填表,基本上都是在下午才过来。招新的过程中,跟孩子们聊生活,聊学习,陪他们做游戏,也问问他们,去年教过他们的哥哥姐姐。招新是支教的开始,今天完成好分班的任务,到下一天,就会开始教学的工作。第二天,在西关小学召开了感恩之旅十二届支教开学典礼,大会上午10点左右开始,周老师和张林飞队长分别发言。向孩子们介绍感恩之旅,让他们在这一个月的支教中,认真学习,积极配合队员工作,告诉他们每位队员选拔的艰辛。看着站在操场上的一个个学生,也感受到了我们身上的压力。前一天的招新结束,预示着今天工作的忙碌,这两天是支教开始,我们遇到很多的问题,不断总结经验,争取更好的做好以后的工作。
第一周是比较辛苦的一周,各班班主任分别向学生们通知相关事务,确定好班级学生信息,将班级基本稳定下来。有些队员上的是教案的第一节课,有很多队员在讨论上完第一节课的感受。备的课有的很快就讲完了,剩余时间太多,之后就没有应对措施,有的是班里孩子太捣乱,对队员讲课会产生影响,有的备课不够充分,讲的太抽象或者没有清晰的思路。刚开学讲课,经验不足,队员们在一块商讨,总结,想方设法上好每一节课。
感恩之旅支教助学联盟,支教和助学我们共同进行,小学部和中学部的班主任对班里同学进行了家访。在同学的带领下,见到孩子的家长。我们以聊天的方式询问孩子的学习情况,了解家里的生活情况,做好记录,进行整理,找出生活困难的家庭进行资助,为孩子的学习生活尽一份力。贵州天气变化较大,有时候的家访,在队员回来之前都下了很大的雨,道路泥泞,天气也凉,不过大部分队员都是按时返校。护路是周一到周五每天必做的事,我们既要交给孩子知识,更要保证他们的安全。和以前一样,分为加油站和广场两个方向,队员在左侧,孩子们在右侧。那几天贵州下了很大的雨,加上道路边施工,有的地方有下水道井盖,用板子做的井盖,有的地方有很宽的沟。不管路上情况怎样,也要坚持送孩子到目的地。为丰富学生的暑假学习生活,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中学部在27日举行了篮球比赛。比赛所用到的药品、道具在前一天已经准备完毕,要把学生的安全放在第一位,准备的水由每位队员从小学部带过去。计划那天前两节八年级比赛,九年级在八年级之后。但是八年级比赛完后,由于下雨,上午的比赛暂时截止,比赛推迟到下午举行。
在周六周日,大家分小组对周边村落学生进行调研,前一天做好了准备工作,在早上依次出发。在前几届对学生调研的基础上,我们再次了解家庭情况和学生学习情况,对比较贫困家庭进行资助,同时对要调研的学生做好详细记录。扛起大旗,沿途的风景一直伴着我们进入村落,有了选拔时拉练的锻炼,路程并不算太远。一周以来一直是大米和土豆,中午吃着后勤为我们准备的馒头和咸菜,馒头口感很好,累了睡在草地上,天为被,地为席,稍作休息,醒来后继续工作。
中学部演讲和合唱比赛在阶梯教室举行,接到活动组通知后,班主任通知班里同学早点准备,每天能听到中学四个班传来的合唱声。写演讲稿的同学偶尔把稿子拿来让队员修改。比赛当天,将演讲和合唱穿插进行,演讲的同学们感情饱满,每个班合唱的表演也各具特色。每一次上台都是一次历练,同学们通过演讲能够锻炼自己的能力。每天早晨4点半,其他兄弟们正在熟睡当中,他们几个已经起床,淘米备菜,烧火做饭,为兄弟们准备早饭,让跑早操的兄弟及时吃上早饭。每一顿饭,每一天粮,为我们精心准备,食材虽然只有大米土豆、少油辣椒,却经常变着花样来做。这两天因买的辣椒辣了点,为我们熬了白米粥。今天护路的时候下了很大的雨,及时熬了姜汤,为兄弟们驱寒。他们,后勤组的兄弟,总是提醒着我们注意身体,在其他兄弟生病时及时送来药,饭后监督我们是否留下剩饭。支教处处是惊喜,后勤惊喜特别多。
八月的第二天,支教日子一点点过去,每一次活动,每一次工作,都给我们、给孩子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中学部,小学部,基本上每周都会有活动,今天的活动在小学部举行。上午在小学部举办“西关小学第一届希光杯足球赛”。比赛分为趣味足球和足球比赛两种,三四年级趣味足球比赛,五到七年级进行足球比赛,从上午8点半到11点,三个多小时。赢得比赛的班级颁发了获胜奖,其他班级发了优秀奖。比赛结束后,最后一节正常上课。第二周前五天匆匆而过,这周六即开始了新的一轮调研。周五下午学生放学较早,很多队员都去了后勤,帮忙揉面,做馒头,为周六的调研做准备。有很多兄弟是第一次揉面,揉面的过程也很开心,就是有点累,中途唱了几首歌,活跃了气氛。那天来了两位老队员,孟园学姐和黄优阳学长,晚饭的时候和我们一起吃了大米土豆,他们晚上参加了例会,帮助大家解决这两周所遇到的问题,和兄弟们聊了聊天,帮助稍稍缓解了一下压力。刚来的第一周,要熟悉环境,工作前期任务量比较大,一周下来给人感觉过的很漫长,而第二周工作的操作基本上都步入正途了,很快又到了周六,调研岁月,也是最期待的馒头咸菜岁月。这次的调研上午出了点状况,刚走一个多小时,就下起很大的雨,拖延的调研行程,较近的小组还好,影响不是很大,去谷坝,新光的路较远,单程需要3个小时左右,时间有点紧张。周妈和两位老队员陪着大家走了一天的路。大家都很辛苦,晚饭后勤准备了原版的土豆大米,后来每桌又上了半碗咸菜和咸菜,很用心。
在郑的时候听老队员说过贵州的云,当来的第一天见到的那一刻,很是震撼。郑州的天经常少云,来了贵州,每天都能见到不同的云海,西关小学、中学、调研路上,只要不是阴雨天,每一次抬头,天上飘着都能让浮躁的心静下来。从山底爬到山上,远处的云一点一点出现。上面飘着像棉花一样的云,下面是迈着步伐赶路的队员们。在贵州多彩的蓝天下支教,是队员们的幸运。
支教的日子到了中后的阶段,那一阵子教学方面出现的问题比较多,教学组队员和老队员找问题,商量解决方法。那几天,赵志祥,姚彩虹,何会云,王垚等老队员来校看望队员,看望孩子,并在小学和初中课堂上听课。在这里的每一天,从早饭后到晚饭后,一天的时间,出现在队员视野中,最多的还是孩子们。每次饭前的集合,饭后的解散,都有一群孩子围着我们的队列,对着我们说说笑笑,叫着哥哥姐姐。三餐后在办公室门前等待的孩子,都希望哥哥姐姐能出来陪陪自己,这也是队员们放松的一点时间。欢声笑语,游戏嘻闹,在操场上、在门口,随处可见。
在后期西关小学举办了“阳光体育”运动会,从早上8点到下午5点,接近一天时间。除了队员们组织比赛,控制运动会流程外,到场的嘉宾也有很多:张昌梅张镇长、陈家军陈校长、周老师和戚文俊戚师兄等,开幕式中途陈校长发表关于运动会讲话。除了以上领导外,还有很多其他领导来校视察,调查队员们支教情况和孩子们的情况,之后顾委、领导等就出现的问题商议解决办法。下一天晚上队员分两拨,在两个教室进行了2018感恩之旅研讨会,戚文俊戚师兄、葛高魁葛大哥、周老师、雷音响、姚彩虹等参加会议。下午七点半队员于办公室门口在集合,每个人想出三个问题,在晚上的研讨会上进行中讨论。每年这个时候都会有大量的疑问和困惑,顾委帮助我们矫正观念,给出意见。队员自身也有很大问题,更多的是能力的不足。
这周调研的天气和前两周相比有所变化,第一周调研是阴天,不太热,第二周调研下了大雨,今天天气很好,太阳出着。调研地点近的小组还好,水足够来回,洋方、新塘这两个远一点的地方,去的的小组比较辛苦。研有一家,由于母亲不会骑摩托,父亲在家照顾两个孩子上学、生活,母亲外出打工,房子是老式的房屋,外面一根柱子在顶着,房间里到处都是洞,没有像样的家电,两个孩子上小学,父亲有时会在周围做临时工,补贴家用,家里经济来源主要是母亲一个月2000左右工资,这是调研贫困家庭中其中一家。 算上第一天来下午的小调研,历时三周,几乎每位队员一共经历七次调研、一次砍柴,后勤组兄弟大多数每次砍柴都在,其他队员有些经历了两次、三次砍柴。调研,是助学的前提,砍柴,让我们拥有一次美妙的体验。
一起去最远的地方,看最美的日出——看日出
像往常一样。5:20起床,叠被、洗漱、到操场中间集合。凌晨依旧清冷,需要加上一件外套,贵州这里和家里不一样,早上和晚上温度比较低,如果只穿着平常的短袖,会感觉到有点凉。略显暗淡的天空在西关上空更加静谧,等于着那六点多的日出。
今天没有在点完名后右转跑操,而是向左转,由成腾和葛朗带领我们走出小学。刚开始,只是简单的以为是在小学外面跑操吗?等到了中学前莲湖旁时,才意识到,是要到大坡头那里看日出。大坡头,西关这里最高的地方,那座山头海拔1400多米,每届队员都会来这里看一次日出。从老队员之前照片那里看到过来这儿后的一些照片,刚开始并没有太多的理解,等今天快要走到大坡头的时候。是另一种感觉。
脚下一点点的上坡路预示着我们越走越高。在山上观景,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没想到在大坡头上一眼望去,看着群山连绵,心境开阔了许多。清新的空气淡出了我们的睡意,只想默默地看着那远处的美景:山外有青山,云外有薄雾,缕缕云雾弥漫于山间。看着那群山和云雾的形态,由远及近,似一条大河漫步而来。山下一条条蜿蜒的小路斗折蛇行,清晰可见,一直通向大山深处,这山路,我们每次调研,都要走上一遭。
已经6点多了,队员们静静地等待着日出。刚开始,远处是一片绯红,四处映射,把前方的天空染成了红色的美景,心想,日出应该是从那红色部分出来的吧?毕竟是第一次看日出,不禁产生了许多联想。等到该它出现的那一刻,看来我错了,太阳从红色的部分和云雾交界的地方慢慢探出,一点点,由略微的月牙状到完全出现,整个过程持续了一分钟。看着日出的场景,队员们对着远处空旷的山巅放声大吼,像是在对着太阳宣誓。我们站在山顶上,背对着太阳拍照,各种奇特的照片在大家的手机下产生,队员们合照上的神态是那么的活泼,心情是那么的愉悦,就像这几天的疲惫和烦恼早已烟消云散一样。
一个多小时的观赏日出短暂又漫长,随后,我们把周围的垃圾捡了一下带走,队伍又重心排列整齐,向着回去的路行进。
日出
一片绯红外云边,
两岸绵山薄雾间。
三军客满日出等,
四面清风沁心田。
这一个月常驻在中学部,从开始对他们的严格到后来不想那么快离他们而去,时间变化着,和他们在一起的情谊也越来越深,有时候,在小学部吃完饭没什么事,就想赶快到中学部去陪着他们。
离别时总有点点泪水划过眼眸——离贵之际
还记得那个晚上吗?我们最后一次看着西关小学夜晚的天空,办公室外空气的丝丝凉意扑面而来,仿佛在预示着这是最后一次的诉说。这一晚,周妈妈在忙完事情后,来到了办公室里面,这时,队员们已经在收拾办公室的过程中,拉好桌子、把墙面上贴的纸撕掉、擦掉写满了一黑板的文字……周妈妈就这样看着我们,一言不发,慢慢地她低下了头,一动不动,再仔细看时,一个月来一直给我们温暖的周妈妈,时刻在学校陪伴着我们的周老师,总是为团队前程着想的周校长,这一刻,看着我们即将离别的场景,默默流下了泪。从我们十二届队员还未选出来,周妈妈就一直关注着我们的状态,到一个月来为我们做的这么多,真的就像一位母亲一样。最难忘的是第一周周日为我们准备的一顿饭,这是赴贵以来第一次改善伙食。周妈妈看着队员们收拾东西,伤心了半个多小时,之后坐了下来,含泪对我们说了最后离别的话。周妈妈和每一位队员,不管是十二届还是第八届,每一届对队员们都充满着爱意。这一路走来,周妈妈见证了团队在西关支教的一天天、一月月,见证了一届又一届队员的成长。然而,人来人往、曲终人散,此刻的离别是为了以后更好的遇见,我们虽然走了,但后面还会有十三届、十四届……
在贵的最后一个上午,那是所有队员完成支教准备离开的那段时间,从5.40跑操开始到9点汽车过来接我们。四个多小时的留恋,四个多小时与孩子们最后的相伴,我们在紧张的准备、收拾中度过:在西关小学操场上最后一次的跑操,最后的一句‘团结协作,自觉奉献,坚强持恒,团队至上!’,最后一顿大米和土豆,最后一次餐前点名,最后一次餐前训‘支教助学岁月艰,壮心一片刻青山。风尘未得空闲洗,硕果辉煌带笑还。’还记得平常的餐前训吗?‘军井未掘,将不言渴;军灶未开,将不言饿;雨不披蓑,雪不穿裘;将士冷暖,永记我心!’ 最后的一顿饭,是在贵的最后一段大米土豆,有可能会成为我们一辈子的最后一次,最后一次三十几个人坐一块吃着大米和土豆。
孩子们早早地来为我们送行,在跑操的时候已经有几个男生站在大门口,看着我们一圈又一圈。吃过早饭,就开始忙着整理东西、收拾物品、原样归位,来的时候是什么样,走了,还是那个样子,就像一位老队员说的:悄悄地来,悄悄地走,不带走西关的一片云彩,却带走了最刻骨铭心的青春印记。是啊,我们即将离开,又能带走什么呢?悠悠白云依旧飘荡在西关上空,悠扬、深邃;孩子们依旧要像往常一样生活在这里,艰苦、懵懂;那里绵延的山依旧与崎岖的山路为伴,高耸入云、连绵不绝,孕育着这里苗族、布依族纯朴的百姓们。
桌子拉好,床铺弄好,整理行装,再和孩子聊聊天,再和孩子在操场上嬉戏打闹一会。先桃、林遥和凯凯也过来了,处在青春年华的少年,一个个充满着朝气,相处了一个月,感受到你们每个人不同的特点。见证了你们的阳光、朝气,来这里,发现这里的孩子虽然大部分学习成绩上比较次一点,但身体素质可是我们比不了的,对篮球、足球的热爱和激情让我们刮目相看,你们从小开始就对运动有些满腔的热忱。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那些我们一起的岁月已经过去:“报告!请求入列!”“报告!请求出列!”“报告!请求调整!”“报告!”……从此,我们恢复了正常的生活,兄弟们聚到一起的机会也越来越少,可是,那些一起走过的山路,一起吃过的大米土豆,又怎么能忘记?
感恩之旅的十二届队员董 鑫
2018年8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