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贵支教就要结束了,我对团队的感悟与理解也发生了变化,可以说是对团队的理解深入了,提高了,在贵期间,我做的最多的就是对团队的另一面的思考,是我之前所没有发现,或者是说别人已将提醒我的我却没有真正感受到的一些东西。思考的过程是痛苦的,它是一个长期的启程反转,就像一个孤魂,在荒野独自徘徊,没有人知道你在想什么,在纠结什么,也无法真正地将自己内心的困惑与难过如实地传达给他人,就导致了别人无法理解自己。但是,我始终觉得,只有经过了痛苦的思考,才能有新的认知,才能享受破茧成蝶的释然感。
坐在静静的教室,安静能促使一个人思考,窗外传来学生们的吵闹声。从最初看到团队宣传页,到报名,到今天,甚至到以后如果自己有幸能参加下一届的选拔,一路走来,发生了太多的意外,我对团队的那颗心经历了一个难以纯一的变化。下面我先把过去参加选拔活动的总结再拿出来,看看那时的我,究竟是什么样子的,那时的我究竟都报了什么样的激情。
在参加团队的时候,只是想丰富一下自己的大学生活,想去远一点的地方支教,因为假期在家里面,妈妈也不允许我干个兼职,也不会经常让我外出旅游,我对假期无聊的生活感到厌烦。并且,处于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我,大一的课非常少,若不参加一些有趣的活动,就很可能要忍受平淡的青春。我是一个怕没事儿干的人,生活太平淡,太普通会让我有一种堕落感,自己又不愿像高中一般埋头苦学,所以大一下学期一开学,就筹划着为下一个暑假安排一下有趣的事情,就报了名。我并没想的我就这样意外地、特别偶然地进入了这样一个不一般的团队——感恩之旅支教助学联盟。但是觉得这里的人有一种尚未被世界复杂思想玷染的纯粹与善良。大家在困难中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相互扶持,让人觉得心里很暖。即使后来,我对此产生了强烈的怀疑与不屑,甚至对此感到厌烦,但当初,我的确是被这种人之本性感动了。
我只以为它就是一个支教队,选拔期很长,其余对感恩之旅毫无了解。后来竟然给我带来了那么多第一次在其他地方难以经历的感受。
回想的画卷在脑海中慢慢展开,我不知道回忆有什么积极的意义,人总在变,人对周围事物、对世界的看法也不断变化。也许当我拥有一种新的思想与看法时,我就不愿再去寻找之前的感受或心理来拯救现在的自己,也不愿再接受那是幼稚,甚至有点傻傻的想法。但不管怎样,在那个时间段,自己就是被那种思想征服,觉得感恩之旅无比神圣,所有的纪律都绝对不容触犯,对纪律的遵守,并非来自老队员的管制,更多的是自己对团队的一种尊重的表现。但是回忆一些经历也无可厚非,比如写万字总结,倘若不回忆,就难以拼凑一万字。
大拉练:这次大拉练,我一直在按着自己心中的一位榜样学习——谢娜。我在看《妻子的浪漫旅行》中,对谢娜印象特别深,她总是能活跃气氛,大家都能从她身上感受到快乐。我非常佩服她的这种能力,因为上次小拉练知道最后一段路有多么的难走,所以这次大拉练一定要做一位小谢娜,做一个小太阳,把快乐带给大家,转移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能在不知不觉中战胜困难。很高兴,我做到了。
去的时候,能量满满,就和身边的伙伴一起玩游戏,聊天。等看到路牌上写的“桃花峪”三个字时,我想应该不会太远了,但应该还会有一段距离。我在心里分析得很理性,知道还必须要坚持一会儿,但是太阳越来越热,身边的伙伴们状态不如之前好了,我便骗他们说:“你们看这个牌子!我们快到了!”
“真的吗思涵?你怎么知道?”
“因为我来过这里呀~”
然后他们就信了,真的就开心了起来,又开始开心地聊天。看着他们开心,我也很有劲儿,也就更带劲儿地与他们闲谈。
走路可以,我就是不太擅长跑步,跑步我会又吃力跑得又慢,可是在好几个路口,几乎所有的路口,我旁边的兄弟就要么推着我,要么让我挽着他的胳膊,他们跑得可快了,我觉得自己像踩了加速器,自己跑得也好快!好爽!像飞一样,我边跑边跟带我跑的兄弟说:“好爽!好棒啊!”我们都很开心。
后来到了桃花峪要下坡的地方,大家走的比较散,我又看到了桃花,就一个人唱起了《凉凉》,沉醉在自己的歌声中,走得很带劲儿,一个学姐看到我自己这么嗨,就问我叫什么名字,还夸我体力这么好。我一直特别喜欢别人夸我,是真的喜欢,别人一夸我,我就特别兴奋,因为这是一种认可,有了认可,我们会更自信,更有力量地努力前进。
午饭的惊喜是有海带丝!馒头变得特别香,很好吃,开心。
但是不知道……后面竟然要爬那么大的坡。说句真心话,那个坡真难爬,由于我又在队伍的前面,我一旦落队,后面会落的更多,所以一面是困难至极,大口喘气几乎不能呼吸,另一方面又不敢放慢一点脚步,幸好工大的杜会冬同学,他的体能似乎格外的好,紧紧拉着我,我当时就像抓着一根救命稻草一般,这根稻草让我心中有了可以依靠的东西,让我咬着牙一直往上爬着。我的另一只手也使出全部力气拉着爬不动的女生,“我能帮一个人就帮一个人 ”我当时心想,“只要我有一点力气,就要拉旁边的人一把。”
这个坡,让我真正地体会到兄弟之间力量的重要性与强大,没有他们拉我一把,我无论如何不会一口气爬上来的,此种感觉愧我笔拙,无法描述,暂且永刻于心,留作感动与动力。
下了坡,将出森林的那一段,体力稍稍恢复,但口干舌燥,天气又炎热,不过还能轻松地和大家一起唱歌,什么歌都唱,只要大家会的,不管记不记得歌词,不管是只唱高潮还是唱着唱着就断了,但这都是一种支撑我们走下去的精神寄托,在想唱哪首歌时,在想歌的开头是什么时,在扯着嗓子大唱时都能让我们不去想还有多远,天有多热,一步一步,在歌声中,似乎更加轻盈了。
过了森林,在大路上走的那一段,是我最累的时候。没有树荫,由于一直唱歌聊天,嘴唇也裂了,头晕乎乎的,有一点中暑的感觉,一条腿也不知道咋了,类似抽筋,每迈一步,都像扯了一下筋,很疼。当时实在没力气唱歌了,真心唱不出来了,心里就一直做着斗争,一直自我安慰,自我鼓励。不自觉地想着车里很凉快,一发现这种想法,就赶快扭转自己:“申思涵,再坚持一会儿啊。申思涵,为了今晚在工大能够更自豪地看着黑板上‘兄弟们,欢迎回家’,一定要靠着自己的双脚走下去啊!申思涵,我想坐车。申思涵,你不可以坐车。跟黄河母亲发过誓了,一定不能反悔。我怎么会反悔呢?……想做车。不可以。哪里有车,根本就没有车。要不我装作晕倒吧。晕什么晕,想想待会儿走到工大,多么高兴。今晚回去,奖励你喝一大杯柠檬水,加好多冰。申思涵……”我也不知道我有多么吃力地劝服自己,这种状态大约持续了半个小时至一个小时。值得庆幸,我没有把自己的消极情绪说出来,任然跟队友有句没句地聊着,跟他们说着连我都不相信的“等太阳一到地平线,我们就到了。”或“现在多好,不用写作业。”之类的不着边际的鼓励的话。
在和自己作斗争的过程中,我们到了合影的休息点。蒙婉婷学姐带我们放松,她说快到了,你们都别耷拉着脸呐。空气中有点凉风了,我的脑袋也好受了一些,就装着调皮的样子,冲王琳说了一句:“王琳!你真好看!”说完,不知道为啥,突然刚刚的绝望,想放弃的感觉没有了,就又保持着笑脸,即便腿很疼,但是,精气神上来了,便容易一些。
后面又遇到一个体能不错的兄弟,他也特别乐观,我们就手臂挽着手臂,走完了最后一段路,没有把前后间距拉的太大。如果没有他的臂膀,我自己保持间距是很消耗体力的,很开心,有他的帮助。
大拉练总结下来,就是三点,兄弟为一,“装”(装成不累很乐观,很开心的样子)为二,自我暗示为三。
素拓:经历过大小拉练后,觉得以后的活动应该会相对容易一些。但是在素质拓展的过程中,我慢慢发现,活动的意义的大小并非由难度决定的,而是在不同形式的活动中,培养了我们不同方面的素质,倘若说大小拉练考验我们的意志力,团队之间在都处于步履难行的情况下互帮互助的意识,那么这次周日的素质拓展则在锻炼我们的团队合作精神,而且这些活动带给我们的启示的确值得我们思索。
这次的素质拓展,我看到了团队之间每个人独特的能力优势,团队有一个极大的特点就是可以实现能力的互补。在一个团队中,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特长;当然,每个人也都不是十全十美的,我们都会有一些自己不擅长的事。拿我自己来说,我对简单的加减乘除没有丝毫的天分,难的数学题比如函数几何我是非常喜欢的,但一涉及到简单数的计算,我总会脑子短路,一片空白,真的一点办法都没有。素拓的第一个游戏就让我发现如果没有团队,我是没办法完成这个简简单单的小游戏的。游戏一开始,我的脑子不受控制的空白,什么加减乘除,我啥都不知道了。幸好有旁边的小伙伴带着我,当时就对他们有了一种依赖,不会算数的我,多亏了他们。更让我惊喜的是,团队的智慧太强大了,我们竟然能在5秒内完成任务。
中午的休息时间也让我感受比较深。因为其他校区的兄弟们来到的我们学校,我对学校熟悉,就带着他们吃饭,给他们推荐哪些饭好吃,让他们去了网红餐厅——匆匆那年。吃过饭,我怕他们几个男生吃不饱,就有带他们去商业街买了饭后水果,吃着水果,去看看我们学校的黑天鹅,看看我们学校的樱花。最后我把他们带到校史馆旁边的小树林里,这里游客特别少,几乎没有人,草地还挺干燥的,特别软,还有树荫,有习习凉风,特别舒服,就让他们在这里休息。刚开始他们都坐着,我想让他们稍微眯一会,这样下午有精神,我就不要形象了,直接枕着书包躺在草地上,“啊!好舒服呀!”这样诱惑他们,最后他们都躺在草地上休息,可以看得出来,他们休息的不错。
作为一个小主人,带着我得兄弟客人,尽心去照顾好他们,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在这期间,会担心饭是否可口,他们是否吃饱了,口渴不渴,中午困不困,休息的怎么样等等,在自己尽心为他们“服务”时,会很幸福,很开心,尤其是看着他们开心,自己便会有一种成就感。
还有一个游戏,就是让所有人蒙上眼睛,完成自己小组的事情,我们由于缺乏小组之间的双向沟通,只是埋头忙自己的任务,最终一事无成。第一次发现倘若没有团队之间的良好沟通,一味地沉浸在自己的事情中,结果会这样的差。不论在以后的选拔,或支教过程中,甚至是未来的一切事情,若想有一个最完美的结果,还是要把沟通工作做好的。
在去合影的路上,我突然感到此刻的大学时光是这么地美好,我不自觉地想起了《无问西东》里关于真实的一段话:“什么是真实,就是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有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我们的青春不过只有这些日子,而我越来越觉得,自己现在所做的事,便是一件真实的选择。对得起自己青春,对得起青春的这些时日
写到这里,思想又拐了个弯。万字总结,一万字,应该是我第一次写这么多的字,万字的震撼力,万字的庞大,团队总是喜欢用这些庞大的东西震撼人心,获得别人的尊重。比如大小拉练,几十公里也许是在考验准队员的体力,但是这庞大的数字足以让人闻之便肃然起敬。又比如,我们吃土豆大米,早上五点二十起床,晚上例会开到很晚(即使这一届老队员帮我们改革了好多,晚上也没有几天让我们熬夜的),周六日调研走山路,吃馒头榨菜,八十俯卧撑,一小时军姿,一粒米不准掉,不准洗衣服洗头,对手机的限制……这些,如不是在感恩之旅,很少的现代人会去尝试。而感恩之旅就这样安排,也会让大家听说了这些故事、制度后不禁发出感慨。一位顾委说的对,想想八路军,中国人民解放军是如何管理自己的军队的,严明的制度能够博取别人的尊重,能够彰显吃苦耐劳的团队形象。不同于别人,我对团队这些苛刻纪律没有疑惑,我曾经只有一次提过为何不让我们干干净净地教学,自己内心一直觉得这些都是值得去经历的事情,在执行这些纪律中,可以磨练心志,让自己的人生也经历一下不一样、不一般的事情。不仅在经历过程中会有独特的感悟,在经历结束后会这些意义会更大一些。拿一个很简单的小例子,小拉练的过程很累很难,但是到了工大那一刻,被分发了馒头,被准备了水,并且回到学校后喝了爱喝的饮料,吃了大盘鸡面,一边享受这些美食,一边回想一天的徒步,自己不自觉的会有一种自豪感,成就感,甚至是幸福感。至始至终,我对团队的纪律是绝对认可的,即使自己到了后期并没有做得很好,甚至触犯了,但是我觉得团队纪律是没有必要怀疑并纠结的。
都说这一届没有拧成一股绳,各自为政,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或者,面和心不和,我也感受到了,但在来贵州之前,我并非这样觉得,我能感受到大家并没有达到团队所要求的“理想化”的团结,但是我一直为这方面做的真心的努力,可是后来因为自己内心不太坚强,遇到了一些事情,从而影响了自己的积极。但我并不觉得这有什么可以惭愧的,每个人都要经历一些让自己心灰意冷的事情,然后慢慢成长,慢慢看开,最终达到自己内心所想要的要求。所以在贵到前三周,我可以说内心非常平淡地去思考一些自己想不通的问题,到了第四周,我们频繁的开一些顾委或者是周妈妈参加的例会,我发现很多人提出的问题都是我在这三周内想通的问题,所以我还是觉得这三周自己过的挺有价值的,至少在自己思考的过程中会有纠结,会有痛苦,但最终自己思考出来了,幡然醒悟了,在别人仍然迷茫的时候,自己内心已经清楚了。
我不知道自己在写什么,也不知道自己个人总结的思路是什么,但是这篇总结就像我这一个月的思考一样,总是在不停的地方有理,在这个地方停一停,在那个地方走一走。我不知道为什么对团队的思考会出现在在贵期间,在我心中理想的状态应该是以积极的状态、最佳的状态去支教,然后返郑之后一系列工作袭来的时候我才开始慢慢的思考,慢慢的理解团队。可是我在大家都积极的去忙自己在贵的工作的时候,自己反而格外的冷静,就像是没有融到这个团队里,自己一人在人群之外去冷眼观看。
我觉得现在应该回到刚刚的思路上来了,刚刚在回忆选拔的过程,那个时候的纯粹,说实话,有一点羡慕过去的自己,但是并不想回去,因为我已经成长了,已经对团队有了新的认知。在大学中让我成长的,既然是感恩之旅,在短短的一个学期内,也就是几个月内,我经历了之前从来没有经历过的事情,也犯过大错,也受过惩罚,也自我怀疑,也自暴自弃,也慢慢思考,也自我解脱,自我救赎,但始终没变的就是我还是挺怕老队员的,不知道为啥。
一天中午跟家长发信息,他们问我什么时候到家,甚至问我那天几点到家,他们据此想要给我准备什么样的饭,我当时我给妈妈的回复是18号,我并不能回家,因为我们需要开全体大会,而且还有老队员回去,我们去吃自助餐。当打字输入“老队员要请我们吃自助餐”的时候问那些一下子柔软了起来,我就在想了,队员为什么会请我们吃自助餐,一共26个人,我们究竟有何德何能会让他们请我们吃饭。冰冷的心稍微有一点融化,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又突然感受到了团队的温暖,感受到了团队的不同。
我觉得在贵期间,自己最多变的就是对团队的一些态度的变化。这些可能看起来毫无意义,但是在游离的过程中,假如我能够想明白团队的一些问题,并且坚定自己的内心,那么一定有利于日后为团队的工作。就像之前一个老队员跟我说我总是看到积极的一面,其实这里很隐藏了很大的隐患,现在我几乎每天都在思考着团队的一些不合理的地方,这些不合理的,并不是像他人所说的那些距离问题,比如不能洗澡了,能洗头了,不能洗衣服了一些形式化的东西,而是队员的内心,团队所宣扬的东西,以及我们之间的意义,还有队员之间的关系,包括以后,我们应该如何对待14届,还有自己对团队真正的抱有什么样的态度,日后自己想为团队做出什么样的付出。
说到日后为团队所做的事情,在赵微被要求提前返郑的时候,不止一两个人,他们都提到,自己对团队真的是一点感情都没有,他们回去之后想要退出团队。从此,我发现对团队有意见的并非我一个人,他们平时表现的积极乐观,把工作做得井井有条,但他们内心对团队的看法并非是表面那样。一些能够在团队里保持自己独立思想的人,他们或许对团队没有那么大的忠诚度,因为它们能够思考,我认为他们的思想深度就决定了他们对团队的看法或者说他们个人的追求决定了他们以后想不想继续呆在团队。
相比之下,我这一个月工作总是显得很仓促,作为组长,有的时候还特别的“专断独裁”。经常给队员施加活动分工的压力,让他们感受不到活动的真正意义,只感受到被安排被迫去做事情,活动只是为了办活动而办活动的一些。其实我觉得这个一开始错在自己,所以一般他们在抱怨活动组的时候,或者是在提活动组的缺点的时候,我并没有想到去找老队员,或者是找其他的人倾诉。从一开始,我决定要去三下乡,我答应了,学长说我会把活动策划好,并且把课备好,可是,有一种种原因到归之后,我发现在郑的策划几乎是不能用的,那些策划的价值几乎为零。因而我就一直忍受着其他队员对活动组的不满,自己就想尽量把每一个活动都举办出来,但是再每一个活动将要举办的时候,总会显得很仓促,并且由于时间问题,也没有跟自己的组员好好的沟通,只是安排他们去做一些事情,即使最终活动都能够,至少说顺利地举办下来,不说效果有多好,但是我觉得由于我自己的原因,让整个活动组产生了隔阂,包括后期自己由于压力太大跟他们说话方式也不对,影响了大家的心情,我觉得这些都不能去抱怨他们的原因,而是自己从三下乡到现在,所遗留下来的一些问题,因而我自己也知道自己无话可说,只是想把眼前的活动办好。我一直不想跟其他队员发生冲突,除了有一次,我认为队员们有的时候只顾抱怨,他们在冲篮球赛的策划人发脾气,或者是抱怨我们策划不好,我当时就想当在策划之前为什么不向我们提出建议,在例会上也不说,反而现在活动举办了一半就开始这种问题,那种问题,所以在自己的组员被其他的队员指责的时候,我作为一个组长,内心是非常不是滋味的,所以那一次在例会上的狠话,直接奠定了以后几次我在例会上说话的语气我觉得真的是德性,经不得一日不襟于心。第一次活动组被全体队员被判的时候,内心也特别的恼火,即使老队员跟我说过,让我们做好心理准备,但是我觉得他们有的人在扭曲事实,自己就一直忍受着他们的不真实的语言,而且我不知道他们对活动组的批判是不是老队员安排的,可是他们所批判的内容与我们当天白天所经历的不同,他们扭曲了事实,我觉得这一点是让我特别不能理解的,于是,当时我就特别想发火,可是我克制住了。当天例会我一直连续将《古人吟》抄了六七遍,一直抄一直抄,直到我的火下来为止,当时是很想在例会上解释的,但是转念又一想,觉得对于某些人解释是毫无意义的,尽管让他们去误会就好了。由于去过的第一周总是莫名其妙或者本来事情与我毫无关系,只是因为自己的一些善良或者是太过于积极就受到了莫名其妙的“攻击”。我不知道为什么到归之后,大家突然变得这么陌生,这么冷漠。我跟其中一个队员讨论这个问题,我们觉得枪打出头鸟,比如说在团队里一些不太爱说话的人,他们不去管其他的事情,只是默默的干着自己的工作,因而也不会干涉到其他人,也不会遭到其他人的一些不一样的对待,但倘若一个人太过于积极,或者是太过于热心肠,那么他做错事的机率远远大于那些不太爱说话,或者是只在自己的小领域活动的人。
因而,我想起了曾经被淘汰的一个准队员说过的话,人生最好不要大喜大悲,大起大落,一直保持内心的平静最好。所以我开始尽量的去克服一些悲伤的事情,和一些特别令人开心的事情,自己在例会上也从来不分享自己体会到的一些小确幸。自己的内心一直都平平淡淡,不起不落,虽然这样并不符合团队的要求,团队所想要的应该是,不仅能够把自己的工作做好,也能够去照顾其他人的情绪,让大家团结起来。但是我只在自己的领域内活动,并且冷静、平淡地,毫无情感地,冷冷地观看,在贵的一些人的表现和一些人的情绪变化,以及队员和队员之间的变化,所有东西我都看在眼中,我都在去思考,但是前期大多都是冷笑,我不知道自己有没有资格去笑,但是我觉得在这个过程中自己已经看懂了一些自己从来没有思考过的问题。
来贵州的前两个星期,我还在思考另一个问题:我来贵州的价值是什么?我的意义在哪里?这次赴贵,我不是班主任,也没有教我所擅长的科目,我所能做的就是将活动举办好,但是,活动举办的过程中大多数都是在做幕后的策划,因而,我就没有很多的时间去像其他队员一样陪着孩子,和孩子们一起玩,和孩子们一起交心。开始的时候我是很困惑的,自己一直在给自己定位,我到底是要做一个幕后策划者,将幕后的一切工作做好,还是要做前线的、与孩子交流的人,让孩子直接去认识我,让我的价值在孩子眼中迅速提高。开始我很困惑,每次感恩分享的时候,他们班主任分享的是最多的,班主任会分享自己与孩子的一些故事,包括将要离开贵州的时候,分享的最多的还是班主任们。而我这个普通的代课老师内心会有一些伤感,但是最终我思考到了结果,这个结果的出现是因为我听到一个队员告诉我说他们班有一个学生,听说第二天要举办篮球赛了,高兴得很,说第二天一定会过来参加比赛,并且很早之前就开始练了。同时,在比赛过程中,当我看到孩子们的一张张笑脸,并且还有他们得到奖状时的无比喜悦,我就感受到,其实一个人的价值并非是让别人真真切切地看到,如果自己内心足够的强大,那么,即使自己做的是幕后工作,但是能够看到学生们从中获得了快乐,获得了一些成长,那么我觉得这样内心就很踏实。从篮球赛之后,我就开始坚定自己的内心,办好每个活动,不再去纠结自己做幕后工作到底有没有价值?到底会不会给自己留下遗憾。现在我能够坚定的说,我没有留下遗憾。最后一周的时候,有一天,情绪可以说最稳定的孔玲哭了,原因竟然跟前两周我思考的原因一样,就是她怕他走的时候没有孩子会送她,没有孩子记得她。我没有想到别人也会有这样的顾虑,现在我反而觉得整天和孩子一起玩,并不能给孩子留下一些东西,因为玩耍带来的快乐,毕竟是非常有限的,而活动却能够留在我心中很长时间。
另一件让我很感动的就是我让孩子们写的随笔,我坚持下来了,孩子们也坚持下来了,并且我感化了他们。最初,我对孩子们的随笔毫无要求,只是想让他们认真写的真实字数并没有限制,然后就有学生捣乱,说能不能只写两个字?我说可以。结果第一次写随笔的时候特别多的人敷衍了事,有的人就真的只写了两个字,我当时内心很不舒服,但是还是坚持给每一个人写工工整整的3-4行批语,还会给他们在微博上搜一些可爱好看的图画画上去。第一次随笔批改好发下去的效果是,孩子们看到自己随笔上有画特别的开心,他们班主任告诉我,当时孩子们开心得跳了起来,我听了这句话,自己内心也特别的愉快。这一个月之中,我发现大多数人的随笔越写越多,越来越认真,内容也逐渐从随意乱写,写得很笼统,只是简单的记录自己当天的心情与经历变为与老师、与我的真正的交心与倾诉。我把一些令人感动的话都拍照发到了群里,至少写随笔这件事情得到了队员的认可,其他队员也开始让自己班的学生写随笔,也许这是我在贵唯一受到认可的地方,其他的我真的没有值得别人赞赏的点。但是我并不害怕或并不因为只做了一件事情而悲伤,我觉得这次在贵,我已经成长已经收获的太多太多了,这一次没有做好,但是至少下次我知道该怎么办,知道如何对待一些自己从来没有预料到的事情。
在结课考试的时候,我给我们班出的一道最后一道压轴题是“写一下你这一个月写随笔的感受”。最后改试卷的过程中,我发现有的同学,他们已经想把随笔作为以后要坚持的一个习惯。其中一位同学写道,即使以后的随笔,可能会没有人看,没有人帮她批改,但是她会坚持下去的。我看到这里的时候,内心也非常的感动,我发现自己已经在贵州留下了一些东西。在来贵州之前,我在想,我可能改变不了所有人,可能无法变更他们未来的人生旅途,但只要有一句话或一个行为影响了当地的一个学生,那么我觉得这样就有值了。因为能够真正影响别人,或者是受别人影响的几率是非常小的 自己在别人童年的时候能够给予一点温暖,或者是帮他们养成一个好的习惯,就是一种奉献。
我并不是最优秀的,我的情绪不是最稳定的,我的处事方法不是最合理的,自己的情商也不是最高的,但是我并不想那样要求自己,我看到了团队中有许许多多特别优秀的人,他们或许能够把自己组带领得非常好,每次开会的效率也非常高,工作完成的速度也非常快,但是我觉得每一个人的经历是不同的,每个人的家庭背景也是不同的,每一个人所接触到的事情更不相同,所以一个人成长的快慢,或者是一个人能力的高低,并不是去指责他的一个原因,我不是为自己开脱,而是为了让自己内心更加稳定,为了让自己以后的路走得更加安然,会让自己的成长不急于求成。
在贵的这些表现是我在郑无论如何都没有想到的。但是不论何时,这一个月,这个我期盼了一学期的地方,已经快到结束的时候了。他们都在说,不知道十四届能否选拔出来,但是我不知道为啥,总会觉得:怎么会选拔不出来呢?即使大家现在并未达到理想状态,但是我认为毕竟是一个延续了十三年的团队,我不知道别人如何想,我只知道,只是,不能让感恩之旅断到十三届的手中,未来的旅途也许会特别累,但是这是一种责任,一种回报,一种感恩。十二届甚至前几届的老队员为我们付出了,我们一定要回报过去,只是,不说为了多么大大理想高度,至少不能够让付出心血的人白白忙活一场,他们把我们十三届带出来了,不管好坏,十三届都有责任与义务将十四届也带出来,这就是我所想做的一种回报,回报曾经帮助过我的人。
在这篇万字总结中,我并未写太多选拔时那样积极乐观,让人感到喜悦的文字与内容。但是我能够确定,感恩之旅让我成长的绝非一小部分。
贵州的云真的很美,天空就像童话一般,空气湿润,云上大塘,带给了我很多思考,让我低沉,也让我释然。这里的那些可爱粘人的孩子们,那些好学的学生们,让我度过了一个充实的暑假。也让我在苦苦思考中不断脱离苦海,得到新的理解。
感恩之旅第十三届队员申思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