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top
首页 日志感受 第十三届廖国进个人总结

第十三届廖国进个人总结

2019-10-04 14:11 |
撰稿:廖国进
|
编辑:丁晨

一、总体感受和总结

摇摇晃晃,跌跌撞撞,兜兜转转,与感恩之旅相遇已有半年之久。这半年是我真真正正感受到成长和进步的的日子,是让我真真正正了解到什么是感恩的岁月。从收到报名表的那一刻,我大概的知道了团队的存在。从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填写报名表的那小段时间内,我大概的了解到团队是一个自发、自愿、自费的志愿服务团队。从决定交上报名表的那一刻,就注定了与一群心怀感恩的人相遇。从每天跑操到大小拉练,我便知道我会在感恩之旅留下属于我的故事。

三月的凝雾未散,我起得比以往早一个多小时,这是当时我为数不多的看到工大六点的操场。对每天的早起,我从一开始的的兴奋,到后来的疲倦,再到后来的习惯,这个过程,我真的第一次做到连续一个月早起。坚持21天养成一个习惯,还来我发现其实21天之后还有60天要强化。现在我已经明白了无论多少天,主要的还是要有一颗想要改变的心,和持之以恒的态度而感恩之旅正是能够给你这样一个机会把一群想改变,能改变的人集在一起,提供平台和机会慢慢的去改变。在坚持早操的过程中,我首先得到一个早起的好习惯,其次是收获了很多同学不同的思考方式,也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在沟通交流的在过程中学会表达自己。

四月的风吹不走大学生活的颓唐,点点细雨落不进心房。面对学校和同学的质疑,我不知道用什么东西来告诉他们,我参加团队是没有错的,主要还是因为我也不知道我参加团队是否正确,自己都会质疑自己写在报名表上的东西,这个时候的我找不到参加团队的意义,放弃的想法涌上心头,看着身边的兄弟一个个退出,心里的想法在放弃和坚持之间徘徊。因一句"感恩"相遇,又不想这相遇得过且过,于是选择坚持,很多的事要做到有始有终并不容易,以现在都眼光看来,坚持参加感恩之旅是很正确的选择。在一次次的活动中改变。到敬老院去,收获的是一份真正的感恩,了解到老人其实很可爱,碰到的有历史感的老人,听老人的故事,不是历史书上能表述的,不是书籍能体现的,亲口述说的亲身经历的故事,让我身临其境感受顽强拼搏,奋力一战的精神。平日里的无事不相交,当精疲力尽的时候便能敞开心菲的的谈心,话题无尽无论提到什么话题都感觉很投机,大小拉练是最能拉进感情的活动,在大小拉练中我交到很多的朋友,同时让在校园里不怎么锻炼的我们进行了一次体能的提升锻炼,之后的一个星期感觉身体轻盈了很多。

五月艳阳初升,洒在心头的点点的艳阳,就像参加团队得到的一点一点改变。从入学对学校和学校周边的不熟悉到现在能准确说出每条街,每栋楼叫什么名字都是因为参加团队而不得不去接触,留下每个来自自己的脚印。从一个腼腆害羞,不愿让别人了解自己的高中生,蜕变成一个敢于发问,敢于表达自己的大一新生的过程,是感恩之旅给予我的。从一个认为学习是大学唯一任务的大一新生到一个学习为主,实践为辅的准大二学生也是在感恩之旅得到的,如队长所说"团队给予了我们它所能给的一切",能给的一切中,最让我难忘的要数在五一兼职活动得到的感恩,我捐出的第一笔三位数的就是自己兼职得到的几百块钱,到目前为止也是唯一的一笔,累了三天,和身旁的兄弟从开始的模模糊糊的记得名字到后边的随意开玩笑。汗水和油漆混合的气味里,我看到的是一群人友谊的成长。我没想过我会在大学的岁月里捐出一笔我自己挣到的钱。后来发现我们兼职的小组是用人较少,挣钱比较可观的组。我在团队中并没有觉得吃亏,这就是团队的一种精神,有的小组没有活干时,会觉得惭愧,接受这种团队精神的洗礼,心中有爱,情有所属,无问西东,只问情深。

六月绿叶初长成,在风中飘荡,亦如树叶一般,我对团队的要求和感情初成,在各种困难面前依旧会飘摇。初成是一个没有标准的说法,十三的成立会上戴上队徽和队帽,我不知道是否可以完成团队交给我的任务,能否给孩子们一个负责任的交代,兜兜转转依旧徘徊。时间不待,一朝一夕过得飞快。再郑工作交接如期来临,不早不晚。不痛不痒我接受着安排,企划部初听感觉很厉害,但做一段时间的工作后发现,企划部的工作所要的是极大的积极性和责任心,因为企划部的工作是一些主观性比较大的工作,例如去调节队员的情绪、辅助其他各部的工作交流。不主动去进行这些工作,对其他部的一般正常工作没要太大的影响,但会导致其他部的工作会比较疲乏,沟通不畅会导致工作完成得不如意,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形成较大的落差然后就会影响队员情绪。对于部门工作我从一开始的与我无关的心态到后边的积极参与部门内的讨论,是受大家积极参与的气氛带动,在不想参与的时候,看到大家在群里发起的语音通话,不参与也不好意思,在好几次的活动讨论中去慢慢适应,在一次一次的活动讨论中学会讨论,在每次的活动讨论中去改变。从准队员到队员的转变,我不认为是我戴上队徽和队帽的时候,我认为的变为队员是从对团队有责任心的那一时刻开始的。初成的改变,初成的责任心,时间一声不吭,在贵的工作交接也悄然而至,当我得知我被安排在后勤组的时候,内心不免还是有些许失落。我排斥我想象中的后勤工作,我想着每天去洗碗、刷锅和炒菜做饭是一件夺多么无聊的工作,每天给孩子们上课的时间会比其他的队员会少很多,工作中跟孩子接触不到,是否达到我想要去支教的目的。在失落中我听到上十二届后勤组的老队员说“团队的工作总要有人去做的,在团队中总是要有吃气的人”我以为我真的是一个牺牲者,经历一个月的赴贵支教工作后我现在的想法是“后勤工作给了我更多和队员沟通交流的机会,后勤是每个队员都会接触到的部门,让我了解到了很多队员的想法,给我的上课的方式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最让我清楚的一点是“后勤是压力比较小的组,无论在任何时刻都是如此”其他部门很容易挨怼,压力比较大,其实每个组都有人在吃气,我感觉就是自己以前夸大了自己受的气。其实我们谈的奉献,直接联想到的是对孩子的们的付出例如给孩子们上课、陪孩子们玩,在贵工作快结束的时候我才明白,没有对团队的奉献,对孩子的付出是没有保障的付出,是没有质量的付出。确实跟孩子接触的机会和时间比其他队员少,但只要是你愿意去跟孩子们相处,总是会找到时间去跟孩子们接触的。

 七月风尘起,一点一点往后的是火车外的风景,一点一点向前的是激动和飘荡的内心。还有什么值得等待,留不住的刚放假的惬意时光,难带走的是装满各种杂乱东西的书包和行李箱。假期刚刚到来,安逸是不可能安逸的,期末考试结束,备课任务如期到来,想要上好一堂课是真的不容易,在备课中找不到备课的方向,不知道什么样的知识是孩子们需要的。“我能给孩子们带去什么?”“我现在要干什么?”这样的问题一直在备课期间萦绕在脑海中。还好有老队员的备课记录作为参考,一点一滴的去摸索,在后期终于也完成了属于自己的一本教案,看着自己一个一个字写出来的教案,有一种成就感,但这成就感中夹杂很大的不安和担忧,不知道这些知识是否能让孩子们喜欢,是否能让孩子们在其中学习到东西,怕会对孩子造成伤害。听老队员说过他们有很多改教案的情况,我是想一次把教案写好,这样才有足够的时间去熟悉教案,这样才能上好自己想上好的一堂课。然而理想化的目标总是那么美好,殊不知现实真的很难去改变。当备课到一半,很显然作为一个后勤的人,有很多的准备工作要做,例如去购买团队在贵所要的药品和很多物资。还要负责去熟悉赴贵的具体事宜,要考虑很多的细节,这对我来说是很有挑战。很多的事要在几天内同时完成,这不仅需要效率,还需要足够的细心和耐心来完成事情。一边买着物资,一边备着课,还要想好怎样去分配带到贵州的物资,还有一边要军训。在大家好好军训的时候,第一天的时候不能做到专心的去做好自己要做的军姿还有其他的要求,因为觉得自己还要去思考物资分配和赴贵具体事宜。很明显,一心二用是不现实的,不仅军训没做好,而且团队的物资分配也没整明白。买物资的时候还要去做好每一笔团队的资金是怎样消费的,做好财务的支出明细。做到每一笔收入和支出都做到有账可查、有证可依,这需要极大的细心,来不得半点马虎,在记录的过程中也慢慢的锻炼着我的耐心和对细节的把握程度。因为有很多的东西要购买以及分配,还要记账,所以在记账的时候很容易出错,反反复复是修改了很多次,依旧会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有的钱莫名的花出去了,有时候钱又莫名的多出来,有时候自己的钱和团队的钱混在一起,就会导致自己要承担丢失的那一部分财务。还好在一次一次的财务整理中,弄清楚了每一笔财务的去向,也弄明白了每一笔财务的来源,也弄清楚了自己该怎么去记账才能更好的记录。当很多的事情压在我的身上,有时候感觉手足无措,但又不想退缩,也没有办法逃避。其实这样的情况也是我自己因为没有提前去完成自己任务造成的,其实在很早之前就有老队员告诉我要去了解赴贵的具体事宜,在我的印象中以为的具体了解是把策划看好,足够了解就行,让我猝不及防的是,到手的我花了不到三个小时改的策划是不完整的策划,有很多的细节要去思考,有很多的问题要提前解决。然而我理想化了赴贵的具体事宜,太过依赖上一届所给的策划,没有独立思考过关于自己负责,因此也没有提前准备好解决问题的方法,比较幸运的是在最后要赴贵的前一天,在队长和老队员的提醒下,逐渐的完善了赴贵的具体事宜,没有对团队的赴贵造成特别的影响,没有在赴贵过程中出现比较大问题。但很多的小问题还是有的,毕竟就算提前准备了赴贵的具体事宜也会犯很多的小错误。经历过赴贵的我,现在很清楚的了解到提前准备一件事情是多么的重要。第一:提前准备会让你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和解决问题。第二:提前准备会让你有足够的自信去执行这件事。第三:提前准备会让你有时间去和别人讨论事件中的具体问题。经历了赴贵的我,现在很清楚没有任何人会值得你去足够的信赖,一切的事情里都要有自己的思考,无论在干嘛,不要在权威下迷失,不要理想化自己要做的事情,自己要清楚自己在干什么,以及自己该怎么做。

    八月、云中、日出、小路、凝雾,拐几个弯爱才来,遇见就会有自己对大塘的对白。八月夹杂在云里的微雨中来临,我在大塘的生活已经习惯熟悉,习惯了每天凌晨四点半的云上大塘,习惯了每天看一点星星火光变成能煮熟土豆的熊熊烈火,习惯了每天在柴房被云中烟雾熏到睁不开眼,习惯了在队员的吐槽中改进,习惯了在每天的餐前训中等待自己做好的土豆,习惯了在人去镂空的食堂刮饭,洗盘子,默默的削土豆,习惯了在大米中寻找石子,习惯了在周五下午蒸馒头,习惯了在周五晚为第二天的调研分配物资,习惯了在食堂等待大家护路的归来,习惯了在学校的等待,习惯与队长面对面的吃饭,习惯了组内的日常讨论,习惯了团队的惩罚,习惯了在中午的时候听着孩子们在门外等待的呼喊,习惯了在餐桌上办公,习惯了在大家都洗漱的时候,跟周妈妈在洗菜的过程聊天,习惯了跟老队员的接触,也习惯了在烈日下砍柴,习惯了……很多的工作都已经习惯。当组内的队员心情不好,情绪不稳定的时候很多的工作要去主导和帮助完成,如果没有人承担,就会影响团队工作正常进行。主要的工作虽然是负责大家吃饭,但主要的工作重心还是要放在教学上,在团队工作和教学中找到平衡是不容易的,在一开始我把太多的精力放在了团队的工作中,忽视了熟悉教案的重要性,好在开始孩子们都很好奇和兴奋,上课的效果还算不错,但时间一长,孩子们都产生了疲倦感,按照原来的模式去上课,孩子们不愿去听,也听不下去,仅仅想的是要队员陪着他们玩。我认为的课堂如果没有让孩子学到东西就达不到支教的目的。那么多的时间如果没给孩子们带去东西,是很不负责任的做法。在与其他队员的交流过程中我渐渐的认识到了自己对“支教”这两个字的不付责任。我开始利用中午的休息时间去修改自己的教案,把我自己认可的人生道理教育模式带到了课堂上,给学生讲课的时候不仅仅在讲课堂内容本身,也会说其中的道理对他们人生的作用。改了之后的课堂,虽然讲的知识点不多,但我认为对孩子是有影响的,我还发现孩子们对时事新闻真的很不关注,给他们普及一些基本知识,无论是不是语文课上的东西例如给他们说到作者的出生日期和死亡日期时给他们说一说世纪的算法,讲到俄罗斯的作者时给他们说一说俄罗斯的风土人情,给他们说一说俄罗斯的总统普京,给他们玩一玩哲学的游戏,给他们讲自己在大学的故事,让他们写日记,让他们谈论自己对老师的看法,每一节课给他们才艺展示的时间,强调他们要做最好的自己,要他们对自己的人生负责,用大学的计分方式给他们算分,让他们感受大学课堂的自由,但这只是适用于高年级教学,对于爱发问的低年级孩子,我选择用引导的方式去教学,例如当他问道老师迟到了该怎么做时,就应该强调纪律,然后以身作则的接受规定的惩罚。以我的教学经验来看,真的不要轻易的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给任何人轻易的许诺,当你不经意的随口答应孩子时,或许你并不在意,但孩子真的会牢记在心里,一旦你失信了,会严重的损坏你的教师形象,对于教师人格魅力的树立也会起很大的阻力。在一个月教学工作和后勤工作中,我认为自己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虽然还是有很多的遗憾,但总体的体验感还是不错的。在一个月的生活和工作中,我对责任心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团队、对队员、对孩子、对自己负责都会促进自己去思考和行动,帮助别人的同时,其实也是在帮助自己,因为帮助别人的同时,别人会提供一个平台让你了解你自己以前没接触过的事物。我自己认为对责任心的理解会对我以后的大学生活乃至以后毕业后参加工作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因为一份强烈的责任心是对生活和工作的肯定,无论是在什么地方。

生命是朵常开不败的花,遇见感恩之旅,生命因此而绽放!

感恩之旅,感谢有你!

二、各阶段感受和总结

1.拿到宣传单,与感恩之旅初相识---作为一个大一学生,一个在外地,思乡之情就难免涌上心头。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贵州人,当我看到宣传单上“贵州”的字样时,心灵就在瞬间被触动,我想我应该能换一种回家的打开方式。主要是我对孩子也有一定的好奇,也喜欢和孩子一起玩,于是我填了报名表,参加了宣传会,确实是被老队员们站军姿的举动给惊艳到了,这增加了我对团队的好奇心。

2.第一次早操,感受团队严格的纪律---跟我想的一样,跟军训差不多的口令,感觉很有新鲜感。大学自由的校风,让我真的感到无所适从。太自由的生活着,我没有在七点之前起过床,第一次参加早操,我不得不在六点之前起床,虽然感觉很困难,但还是觉得好奇而选择了坚持,一个人在全宿舍还在睡觉的时候洗漱,看着室友还在梦中云游,不免会多出些感叹。走过西操,看着操场稀稀落落跑步的人,感觉到他们真的是很优秀的人,能在六点半在操场跑步的人,我想都是些高度自律的人吧。看着还昏暗的天空,路旁的树木也感觉精神不佳,我自己也感觉比较疲倦,起得太早了,感觉不是很适应。当我到达集合场地时已经有人在集合排队了,在团队的纪律中锻炼,从此我也是早起行列的人了。

3.第一次校区交流会,感受不一样的大学生活---当收到消息说要开交流会的时候,我还是比较兴奋的。自己在高中的时候没有太多的机会去上台展示自己,在那么多人面前,那么正式的介绍自己还是头一回。走上台的那一刻,紧张是肯定的,但开口之后就慢慢的冷静了下来,在台上的自己介绍,当我介绍到自己是贵州的时候,下面的同学还是很有反响的,之后和一些同学的交流发现他们对少数名族也是比较感兴趣的。通过交流会认识了很多不同专业的同学,了解他们的大学是怎样生活,给了我一定的影响。

4.第一次交流会,认知兄弟校区第一步---跟校区交流会一般,还是一样的自我介绍,多的是才艺表演,拿着歌词在台上唱歌的时候,体验感虽然不是很强,但也很想唱好,尽量的表现出自信。通过交流会我才知道团队由四个校区组成,也让我对其他兄弟校区有了一定的了解。也通过交流会,找到了去别的校区玩的机会。

5.一步一脚印走过小拉练,一深一浅感受兄弟情---晨光在工大西操散落,口号响起,今天是不平凡的一天,因为今天的活动是小拉练。从起床的那一刻起,我就期待着小拉练中会发生的事。跟我一起还有一个中原工的兄弟,因为中原工比较远,所以工大的要给他们提供住宿。洗漱完毕,就赶紧收拾东西向西操奔去。我喜欢这样被安排得满满的一天,刚到西操老队员就已经准备好了,一如既往的早操过后就是吃早餐了,很多活动的出发地点都是工大,所以在老队员的提醒下很多的工大队员帮助其他校区的兄弟买了早餐,很是照顾其他校区的兄弟,而我自己因性格使然没那么容易就会去接近一个、一群不是很熟悉的人,所以我就仅仅和我一起的那位同学吃了早餐,当然我也没想到后来我会和其他一些不是很熟悉的同学一起赴贵支教,人生难免有遗憾,跟我一起的那位中原工的同学没能和我们走到最后。迅速的吃完早餐,又是到了西操集合的时候,这时我看到一面旗在三个老老队员的手中,我猜想那应该是队旗,果不其然这面旗让我在拉练途中追了好久,不曾想到后来我成了保管队旗的人,也不曾想过会扛着队旗走过弯弯曲曲的乡间小路。当一切准备就绪,随着一声出发,队旗飘起来,我们迈开了脚步,小拉练正式开始。沿途有很多的人用惊奇的眼光看我们,特别是走到村庄的时候会有孩子问他们的父母“这是什么”他们父母会回答“你好好的读书,以后就会跟哥哥姐姐们一样的参加活动”,我感觉自己能身为其中的一员而感到骄傲。穿过大街小巷,每次遇到比较难走的路时,前面的兄弟都会提醒“小心脚下”从小拉练开始,这一句“小心脚下”贯穿了我到目前为止参加感恩之旅的每一次活动。 一路走过,从来都没有象小拉练那样渴望休息,身体的极度付出把人的欲望,变成了对水最本真的渴望,我仿佛能在一瞬间明白了节约用水的含义,当你自己节约下来的水,被别人喝掉的时候,其实还是会觉得不值得,当在大家都这样做的时候我也没有了太多的想法,在身体极度疲惫的时候,也没有那么多的精力去思考那些小事了。每次路过村庄外的的路段,我都会觉得格外的放松,能和不一样的人接触,在与每一个兄弟的聊天中我渐渐的了解到各个地方的民风民俗,这也是在小拉练中的收获。当然走过最远的路,看过沿途的风景,吃过白馒头和咸菜,也在过程中达到了团队要我们达成的目标,激发练就自己刚毅顽强的性格品质,一步一步踏踏实实的走好每一步。我还发现只要自己的注意力不在脚下,就不会觉得脚下的路很长,不把注意力放在脚上,就不会觉得脚会很疼,要做到不把注意力放到脚上,最好的方法就是跟一旁的兄弟聊天,从天上聊到地下,从天上飞的聊到地上走的再聊到水里游的,无所不聊,注意力分散的时候就会忘记疼痛。当时我走在队伍中时,我感觉是很安全的,每次过路口,每次走过狭窄的小路时,都会有及时并且正确的口令指挥我们进行相应的调整,现在我明白了,其实能做到这样的准确,都是老队员在背后默默付出的结果。当我一瘸一拐的回到宿舍时,我感觉自己找到了一种归属感。

6.大拉练可以来,似乎已经习惯---经历过了小拉练,大拉练并那么神秘,所收获的与小拉练大致相似,因为是在学校的风波中没有选择退的兄弟,所以聊起天来就更加的熟悉和聊得开。没有过多的寒暄,就已经到了黄河边上,看着黄河的澎湃汹涌,内心很被眼前的景色所触动。怀着这份触动,扶着身边的兄弟,一起踏上了回学校的路程。到学校经过短暂的休息后,老队员还有话要说,就让我们拖着疲惫的身体在8号楼的楼下站着,腿是真的受不了的时候,老队员还在训话,但看到很多女同学还在咬牙坚持的时候,我觉得我不能觉得我自己不行。就这样坚持下来了,同身边的人一起。

7.敬老一行,景仰一生---到敬老院去,从开始的分组到后边的排练,我都还是没有完全的认识还剩下的兄弟,当经过敬老院一行后,我基本把还剩下的兄弟记住了。在老人面前表演,感觉压力不是特别的大,对我来说是一个特别的机会,我也在活动中放开了自己,陪老人聊天,听老人讲故事。只要自己把心门打开,就会感受到老人的可爱。在听老人的故事,我真实的感受了一把革命精神,在一个抗美援朝的老兵面前,我是一个真正的孩子,听着老人激动的讲述着自己当年在朝鲜翻山越岭,拿着枪向前冲,感觉得到老爷子满满的自豪感。

8.素质拓展---现在我已经记不清很多游戏的名称了,但在素质拓展中学的到的团队要团结才能完成好工作的道理到目前我仍记忆犹新,众多的游戏中让我记忆深刻的有两个,一个就是纸牌游戏(组团的人要刚好组成一个具体的数值)当经过两次的游戏,我们发现每次总会有人找不到相应的队伍,无法组成一个整体,就算找到了队伍,也会是用了太长的时间,于是经过短暂的交流和沟通,发现只有大家组成一个整体,才能快速并准确的完成任务。还有另一个游戏就是把大家眼睛蒙上的游戏,那个游戏把大家的眼睛都蒙上了,做不到任意的沟通和交流,在一开始,大家都没有这给团队意识,每个组都在做自己的事,后面因为有的组发现不与其他组一起做任务没有办法完成他们的任务,于是有了一点要各组合作的意识,最后大家还是没有完成这个游戏,分析原因发现主要是沟通和交流没有做好导致资源整合不起来,大家都没有办法进行自己负责部分的任务,沟通和交流和很重要的,在赴贵的支教活动中,我也很深刻的感受着,沟通不畅带来的巨大阻力,学而不用,知而不行,是学习的巨大诟病。

9.紧张中准备试讲,失落中度过试讲---当所有的活动过去,试讲就会到来,我看着自己备课的状态,感觉自己应该是过不了这一关了,很多的地方无从下手,不知到该怎么样去把趣味性穿插到教学中,感觉一直都是在讲索然无味的知识点,讲着感觉自己都没有什么兴趣讲下去,一度想过要放弃,但又不想得过且过,还是继续在前行着。幸运的是我没有被团队刷下去,留下了,但还是感觉如果以这样的教学方式给孩子们上课是对孩子们有愧的,但无论如何,坚持留下来给了我一个改变自己教学模式的机会。一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其实有时候在失望中在坚持一下,之后或许就能迎来自己改变的机会。

10.走过一路荆棘,迎来十三成立---有过太多的感慨,当队徽佩戴到我胸前的那一刻,挺为自己骄傲的,不自觉的就把胸挺了起来,我亲手摸到了队服,几个月的付出在这一刻得到了团队的认可。在喜悦中又还有很多的担忧,因为对自己讲的课不是很有信心,也不知道团队会安排什么样的任务给我,但既来之则安之,只有面对了。我也很清楚的认识到,当我戴上队徽的那一刻起,我在也没有逃避的机会,除了一路风雨兼程,没有其他的选择。

11.在郑工作交接,真正走进团队---当我开完在郑的工作交接会时我才意识到,我才刚开始真正的接触着团队。从在郑工作开始才能真正的开始接触任务。被分到企划部这个主动性较大的部门,对我来说是有很大的挑战性。主动去完成工作和去讨论相关的工作,没有其他人硬性要求你去完成这些工作,在这种情况下,我自己慢慢的去改变,有一定的成效。

12.在贵工作交接,以自己的的身份看团队---从这里开始,以一个主人翁的身份的去面对工作,从这里开始,我才真正觉得自己融入了团队。交接团队的工作,我才知道团队的工作那么多,并且比较繁琐,需要之前提到过的团队协助。我接到这些工作的时候,我并没有那么上心,我并知道团队的工作需要大量的时间去完成,于是划水的过了许久才开始着手去准备赴贵的相关事宜。这也造成了我后边几天内要完成许多事的悲剧。确实很多的事不提前的去准备,完成的效果就会不如意。

13.赴贵上云中,问心无愧赴此行。---一路的歌,一路的心境。后勤工作中,按照一般的日常步骤去去完成工作,没有什么压力,也不需要去过多的去思考,熟悉之后可以有很多的时间去陪孩子们玩,也可以去帮助其他的队员完成他们的工作,但当水煮土豆被队员们吃腻的时候,就不免有很多队员对后勤进行吐槽了。别无选择,只好硬着头皮去创新了。干煸土豆:准备足量的土豆,削成片。辣椒足量放盐倒入热锅中翻炒至感觉辣椒快炒出油,倒入土豆不停的翻炒,放入少量的水,不停的翻炒的至土豆成熟。土豆焖饭:准备好足量的生米和土豆,米饭两千克左右,土豆4千克左右。升好火的时候,要控制火要中火,不能太大。将生米倒入锅中,随后立马倒入土豆,加水至漫过所有的米饭和土豆,然后盖上盖进行中火慢炖至煮熟。很多的创新因为组内的不协调而没有实行,确实是一种很大的遗憾。在做馒头的过程中,慢慢的学习,做出一个属于自己的馒头。馒头:根据实际情况称量好面粉,将两个稍大的盆洗好后擦干,将面粉倒入其中,根据发酵粉包装的说明放好发酵粉,然后将已经准备好的不烫手的温水缓慢的倒入面粉中至能将面粉揉成圆润的一团,因为是夏天,放在盆中发酵两小时左右至面团表面出现蜂窝孔,拿出揉面至面团把所有的汽包孔都揉没有即可按比例切下,捏成型后放在蒸盘中放置十五分钟即可放入蒸箱蒸四十分钟左右即可。也可根据现有的食材,向队长助力申请过后,可进行包子的创作(大米馅包子也很不错)。有很多的东西可以去创新,但为了团队的工作能正常的进行,所以每次的创新都要向负责后勤的队长助力进行汇报。

三、结束语

          一起经历过那么多的事,无论风起云涌还是云淡风轻,感谢遇见你们让我有一段美好的岁月。遇见就会有对白。感谢十二届的辛勤付出,特别感谢十二、十三届队员姜佳鑫、刘晓威、金方康的努力和付出。感谢最好的十三届兄弟陪我走过一段不平凡的岁月。我们在最好的岁月做最好的自己,感恩之旅,感谢有你!



感恩之旅第十三届队员廖国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