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top
首页 日志感受 感恩十日谈——林鑫

感恩十日谈——林鑫

2015-10-31 09:55 |
撰稿:感恩之旅
|
编辑:感恩之旅

不知不觉中,我已经成为“感恩之旅”的见习队员十天了,最近两天有好多常日没有的感言,不吐不快!


第一次关于“感恩”的震惊来自于团队的宣讲大会,在哪里我第一次见到了早就有一点耳闻的“感恩之旅”,竟然在那个公共场合眼睛失去了控制,泪水哗哗的流下来了。但是,在记团队网站的时候,突然间“感恩”两个字我不会拼了,闹了半天,在袁烨姐的帮助下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反应过来,en就是“恩”拼音,可以说,这是我这个自诩感恩心超世的狂人第一次感到恐惧和羞愧。“感恩”二字都不知道怎么拼,这不就是彻彻底底感恩的缺失吗?


一个没有感恩之心的人,一定是一个可怕的人,然而,在那几天我感觉我就在那个边缘!说句狠话,就是在人与兽的边缘。


那一次之后,我就抱定决心要加入这个令我泪流满面的团队了!但是,感恩对我的震撼还远没有结束!


也不知道是哪一天我注册了学校的网上图书馆系统,之后也没有在意,就晕晕乎乎的没有再用过那个系统了。直到有一天,续借图书时用上网络图书馆的时候,毁了,密码忘了。密码的提示问题是我的一位高中同桌,女孩,当时坐在一起时我们俩玩儿的挺不错,后来她考上了华北水利水电学院,而我却到了我们市里最“恐怖”的高中复读,成绩一直不理想,苦苦寻觅却找不到突破的路。是她的一封信,直接打破了我成绩的拮据,最后走到了河南工业大学国际学院。当天我到机房,苦苦坐了两个小时,就是“破译”不出答语的口令到底是什么。在最后放弃破译,打开“感恩之旅”网站时,试着输入“感恩”两个字,口令神奇般的成功了。顿时全身大汗淋漓,久久无言,愧疚充满了全身的每一个细胞!


感恩,唯有感恩,才能打开那扇通向成功的大门!


两次感恩缺失造成的心理巨大的震撼,刻骨铭心,之后我义无反顾的走上了“感恩之旅”的道路。


来到“感恩之旅”,我真的感到激动!看到周围同学的落榜,看到易跃阳委屈的泪水,我为自己能够成为一位感恩路上的行者而骄傲!有梦想有毅力有激情的全老师,尽职尽责天天统领我们跑操的王欢学长,最早结识并给我巨大帮助的赵青岩、张振坤、范严威学长,还有两朝元老谢芳学姐,晚上当我无处可去的时候,把我领到他宿舍的高远谋学长,他们是先行者,现在为我们这些稚嫩的学弟学妹们指引着前进的道路。有一位学姐曾经给我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都是同道中人,没有必要说什么谢不谢的。就是这句“同道中人”,就令我受益匪浅了!我只能说,谢谢你,“感恩之旅”!!!


一句同道中人,一语道破了这个可爱的团队拥有巨大凝聚力的原因了!这个同道中人,不仅仅是爱好上的相似,更是心灵最深处价值观的相知相悦!在这里,大家都有一个崇高而且共同的理想:感恩社会,服务山区,让自己的青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贵州省黔南自治州惠水县摆榜乡绽放出他耀眼的光芒。


我们将会用自己的激情点燃山区孩子的梦想,把黄河岸边的感恩之心与贵州深山孩子们的渴望的眼神紧紧的联系起来,用我们的心架上一座桥梁,让外部美好的世界也大山深处的渴望自由联通!


自从接触到“感恩之旅”,我的心头就一直缠绕着几个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久久不能释怀!我仅仅是个大学生,自己还没有进入社会,还不知道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在社会上生存到底需要多少艰辛。现在就让我这个刚刚成年的“大孩子”准备几个月之后就成为那些山区“小孩子们”的老师,甚至还有极可能成为那些很小的孩子们一辈子的第一位老师,一位对他们的人格的发育、性格的构筑至关重要的老师,这份责任就压在我------一个刚刚进入大学的不到一年的大一新生------的肩上,我到底能不能够胜任这份艰巨的责任呢?


我们这些大学生带去的绝对不仅仅只是知识,更重要的是思想,对孩子们起着潜移默化作用的思想,那才是决定着他们到底能不能够真正走出大山的决定因素!


我不知道我应不应该叫他们“孩子们”,我们比他们大不了几岁,我们这些还没有走进社会的大学生到底能不能给孩子们走出大山的思想呢?


别人我不知道,但是我对我自己却清清楚楚。若论人生思想方面,我绝对比不上全老师和我的那位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的同桌。全老师就不用说了,我进入大学之后,发现我的很多素养都来自与我的同桌,潜移默化,已经深入灵魂。这也是我对自己进入大山之后,自己能不能在孩子们思想方面做一位合格的“老师”的原因!改变一个人的思想才是真正改变一个人,彻彻底底,完完全全,不折不扣的改变一个人,这样的改变才是对大山深处孩子们命运的真正的关心!


在高中的第三年,是我最颓废的一年,疯狂的堕落,成绩见底!当时她都看在眼里。当我到了项城一高时,虽然憋着一股劲拼命的往上赶,就像一只苍蝇那样,摸不着头绪,事倍功半,苦闷异常!2009年2月15日,情人节的后一天下午,我被突然的一封信下了一大跳,心里边狂跳不止,接着夜里突发急性胃炎,忍了半夜剧痛,接着吃了一些麻醉性药物和一些普通的抗生素,只用了一天半,就治住了可能要一个月的病痛,成绩狂升了32名;接着揣着高中四年来第一张奖状和40块应急的钱,徒步将近40公里,用时13个小时又37分钟回到了家!在半程脚上就磨了两个泡,距家还有两公里时,脚腕滑膜失水,不能移动,拄着拐棍躺在用来烧豆腐的带刺的荆条上,睡了两个小时,还是冻醒的。最后在翻越家属院的大铁门时,被铁锥穿透衣服,整个人几乎就是吊在半空中(呵呵,现在我就是穿着这身衣服,在这打着这篇感想),回到家是已经是凌晨3点47分了。


在这个刻骨铭心的经历中,我已经绝对不是在高三时的那个行尸走肉了,有了改变自己的思想之后,整个人自然而然的就变了!


真正帮助一个人,绝对不是仅仅帮他渡过眼前的难关,而是改变他的那种阻碍发展的思想,成为一个有思想的人;帮助一个人,不是让他去依靠你,而是使他能够独自的去行走,去奔跑!我很庆幸我就是亲身受过这种至高境界的帮助的人。


也就是刚才提到过的,问题是她的名字,口令是“感恩”!


我们“感恩之旅”团队,每一年只能在大山里支教一个多月,跟本不能把孩子们所需要的所有知识一字不漏的全部交给他们,而且在那个无论是交通条件、生活条件还是经济条件、思想观念都相对封闭的黔南山区,我认为团队在支教的整个过程中,我们不仅应该把孩子们所需要的知识尽可能多的教给他们,更要把我们山外边的思想传授给他们,用我们“感恩之旅”的每一位队员的具体行动潜移默化的感染他们,改变他们,使他们成为自己能够独立行走的人!



然而,这里有四个问题必须解决:



一、   我们自身有没有像全老师那样的思想修为可以感染他们每一个人;


二、   我们怎样才能够在仅余下的几个月的时间里,迅速提高自己的思想修为,以适应我们很快就要面临的岗位;


三、   我们应该传授给孩子们什么样的思想;


四、   我们怎么传授我们的思想。



昨天和我的同学联系了一次,熬了小半个通宵,今天脑子里一直有这种潜意识,虽然说很模糊,也说不出有什么具体的东西,晕晕乎乎的也不知道说什么好。5点多起来跑步,头还有点懵。不过等跑完步之后,脑子就突然变得很清醒。心里有个绕不过去的问题,总是不太舒服。不过脑子算是清醒起来了。王欢学长总是询问我们到底为什么跑步呢?这个问题问了好多遍了,早就觉得平平淡淡的了,我头也懵懵的,突然,有点……


我们是一个团队,我们团队要给孩子们的思想应该就是团队的主题思想,个人的思想就算是有,在团队的大背景之下,也很可能被团队的核心思想遮住了。我们团队应该现在就有“感恩之旅”标志的思想,而且现在最起码也是成功的。“感恩之旅”能在摆榜站住脚,受到所有人的欢迎和爱戴,而其他的团队就没有“感恩之旅”这么受欢迎,一定有深层次的原因。


这个原因就一定在“感恩之旅”感染大家的核心思想上。


那这个传授给摆榜人民(特别是那些可爱的孩子们)的思想到底是什么呢?



我打开了章程,找到了这样一句话:



一、   宗旨:“用激情点燃梦想。”


我们“感恩之旅”团队让那些山区的孩子们找到了梦想,或者说找到了盼头。他们看到了读书可以走向更美好的明天的路,而且这个路并不是虚幻的,而是年年都有,只要好好的跟着大哥哥大姐姐读书,就一定能走向更好的明天!大哥哥大姐姐不缺激情,而小孩子会缺激情?笑话,小家伙们才不会却激情呢!哈哈哈哈……


大人们呢,他们看到什么了?他们看到了他们平时没有机会念书的孩子们现在有书看了,有人玩了,把孩子交给全老师,绝对信得过,放心!有时候还有肉吃呢!哈哈哈哈……


总之,照老家的大爷们说:“大家看到了盼头喽!”,照我们大学生的说法就是有了梦想!



二、   精神:“自觉奉献”;


理念:“行动”。


我们是“自觉奉献、主动行动”的,我们已经用自己的自觉奉献的精神在当地取得的很高的声望,这也是我们受欢迎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我们懂得了人生的价值和目的,播下了良知,播下了尊严。


我没有去过山区,也没有自己亲自支教一天,但是我知道我们的团队不是城里的老爷少爷们给山里的贫雇农施舍,而是做他们的朋友,亲人。“全老师是孩子们的阿爸妮,阿爸妮带着阿哥阿姐们出去上学回来了,回来教俺娃识字呢!”这样的团队不受欢迎谁敢受欢迎,要是咱们感恩之旅不受欢迎,那就是根据地欢迎白匪军------翻了天了!


也就是说咱们已经把咱们的思想初步的潜移默化的传授给大山里的人们了,而且还非常成功!这就是咱们成功的原因,咱们有思想,而且咱们的思想还很伟大!



我们团队已经有一个标志性的、成功的思想,那这个思想是从那里来的呢?


------源自于早操,升华于拉练,成型于备课,释放于摆榜!


跑操的奥秘就在于此!



我们的团队必须实行军事化管理,因为他的模式必须要求他实行军事化管理,否则,“感恩之旅”就没法传承!


团队是一泉活水,每年都流入颠覆性的水源。就像《亮剑》有这样一个人,叫郑波,是李云龙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秘书,后来到中国国防大学学习,写了一篇毕业论文,叫做《论军事首长的性格与部队传统的关系》节选一段如下:



“……任何一支部队都有自己的传统,传统是什么?传统是一种气质,一种性格。

这种气质和性格往往是由这支部队组建时,首任军事首长的性格和气质决定的,他给这支部队注入了灵魂。从此不管岁月流逝,人员更迭,这支部队灵魂永在。事实证明,一支具有优良传统的部队,往往具有培养英雄的土壤,英雄(或是优秀军人)的出现往往不是由个体形式而是由群体形式出现。理由很简单,他们受到同样传统的影响,养成了同样的性格和气质。……”



而我们的跑步和拉练是什么呢?

那就是军营。从全老师创建“感恩之旅”团队开始,“感恩之旅”就有他独特的思想,这个思想就决定着整个“感恩之旅”的发展方向。虽然说队员已经物是人非,范严威学长称之为“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虽然说的有点伤感,甚至刚开始我还有一些抵触,但是我不得不承认学长理解的十分透彻!我只不过不想说的那么难听罢了。团队的交接难道只是《章程》中规定的那样简单吗?显然不是。自从3月开始大规模招新开始,交接工作就已经展开了!就像一支部队,无论他伤亡多大,只要军事首长和一些骨干还在,那么他就有凤凰涅槃的一天。这个例子不太恰当,我们“感恩之旅”一直是零伤亡,但我们的思想永存!原因就在于老队员在平日的跑操和拉练中,把幼稚的新队员磨练成了下一批的老队员,完成了又一次涅槃的过程。故“感恩之旅”旗帜永存,团队永存,思想永存!


而其中莫名其妙的被淘汰的选手,其原因也就不言自明了。


至于“升华于备课”,这是我的想象,到了那个阶段,再做分解。



至于那四个问题,已经在文章之中略作解释了,欲知详情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全老师批注:林鑫同学的这篇感想我看了三遍,写的很真实,也很深刻,尤其是他对团队的认识所升华的高度让我很高兴。坦率的说,很多老队员都未必能达到这个高度。一个团队的思想水准和价值取向,决定着它的方向和前途,引导着他的后来者勇往直前,是其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林鑫同学能在十天内把自己的认识提升到如此高度,可见他是在用心做事,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真切希望所有队员都能认真读一读他的感想,同时反思一下自己的行为。大家齐心协力,同心同德,用我们的热血和激情去演绎我们青春的梦想,写就“感恩之旅”未来的辉煌!同时也希望其他队员、见习队员也把自己的感想写出来,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2010-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