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总结
从贵州回来已有一个多月之久,迟迟没有提笔写下点东西,可能是我从参加感恩之旅之后还没有沉淀一些属于自己的东西。看到的和想到的还只是停留在看到的和想到的这样一个层面。我不是一个缺乏思考的人,但是有时思考的多了还真是一件麻烦的事情。暂且把这些思考的东西抛在脑后,因为这些思考的东西不能用行动一一的验证,得不到行动验证的思考都是没法让自己信服的。暂且允许我苍白的写写那些走过的日子!
一、被选拔的那些日子
初次接触感恩之旅
三月的春风还有些刺骨的寒,但感恩之旅的温暖之风却叩开了我禁锢的心门。一张小小的宣传页伴随着有节奏的叩门声递到了我的手中,我甚至没有看清发宣传页的那个人的面孔,宣传页上写着的“山路崎岖付一笑,神圣使命一肩挑!”着实让一个想去找些事情做的我开始了一番强烈的心理斗争。初次接触的巧合和美好,甚至稍微有些神圣的悸动,我开始“痴情的”搜索关于感恩之旅的一切能够了解的东西。
面试
“你为什么要参加感恩之旅?”“想去看看大山深处的孩子们,希望能够给他们带去些美好、幸福和快乐。”怀着这样的心情,那个周六的上午我来到短信所给出的面试地点。对于已经在心里想象过上百遍的感恩之旅的面试场景还是和现实中的场景不太一样。说实话当时是很紧张的,即使对团队网站上的内容做了相关的了解,但是我心里还是没底。还好,面试过程中,他们的和善让我很快的进入了状态。将近二十分钟的面试,相谈甚欢,最后送给我的两个词让我思考至今:“用心、坚持”。
西操场见面会
那天中午当我12:40之前到达见面会的地点时,已经有一群佩戴队帽和队徽的老队员们等候着我们。当时的见面会的氛围之严厉大大的出乎了我的意料。“感恩这条路要么不开始,要么一辈子”的分量,在这个还有点寒冷的初春天气变得凝重。那顶小红帽背后的故事让我更加的想去了解和探知。感恩之旅到底为什么会是这样?它和别的支教团队到底有什么不一样?军事化管理是什么个样子?为什么又是自愿、自发、自费的性质?带操人为什么一副冷冰冰的样子?好多不解!正是这些个不解,是促使我试着走下去的最初的动力。因为一个没有走过这条路的人是无法回答和质疑这些问题的。
早操
见面会之后每天风雨无阻的早操成了被选拔路上的一个挥之不去的美好。每天不变的6:15上早操,每天不变的口号“团结协作,自觉奉献。坚强持恒,团队至上”,每天不变的坚持。然而,变的是每天越来越少的准队员,变的是每天的心情,变的是每天增长的对团队不同的认识。早操不仅让我多拥抱了比别人多几分的早上初升的太阳,还让我多拥有了在这些初升太阳下的美好。
笔试
大拉练的之前的笔试,有些问题到现在还在脑海里转动,想想当时的我回答的是多么的肤浅。就是现在对一些问题的理解还是没有个真正的正确答案。也许我只是写下了当时我内心真实的想法而已。我一直认为只有文字呈现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才能呈现一个真实的自己。笔试我表现的是我的真实的想法,给出的是一个真实的自己。关于肤浅这是后话了。
拉练
一个双肩包,一杯白开水,三四个馒头,一把雨伞,仅仅只需要带上这些物品。拉练,至今提起还是会让每个队员回味无穷的字眼。“眼中有旗,心中有爱身上有力,脚下有路。”望着一直在前飘舞的队旗,一路的高歌,一路的烈日,一路的坚持和欢笑。对于每个准队员,都是第一次体验徒步行走80里。对于80里,我一直认为我的身体素质和意志力还能够承受,不想我还是在回校的最后出现了状况。接下来的大拉练由于我小拉练中左腿膝盖软骨组织损伤没能参加。这是我拉练的遗憾。我本以为我的被选拔的路程就将这样结束,因为根据团队的纪律不参加大拉练的准队员将会被淘汰。沮丧的心情席卷着我。鉴于我平常的表现,团队决定给我一次机会。在伤痛中我又重新走上了被选拔的这条路。再次踏上被选拔之路,让我更加珍惜这次来之不易的机会。
义工
福佑山庄的义工,此时队伍里剩下七十几个人了。一路的高歌,一路的尘土飞扬,一路聊不完的话题。只是心里这个时候惦念的更多的是怎么在接下来的短短的几个小时中和爷爷奶奶们相处的更好。我不是一个怎么会照顾老人的孩子,多年在外求学很少和家里的爷爷奶奶们待在一起共享天伦。我也不是多才多艺的孩子,不会哄爷爷奶奶们开心。我有的只是用心,用心去听爷爷奶奶们讲的故事,用心为爷爷奶奶们揉揉肩、捶捶背。义工给我带来很多的东西,比如:爱心,耐心,用心。
五一打工
还记得和明强我们签到最远的东区去发单,在纪念毛主席视察燕庄的亭子里午休。三天的时间里,每个人所得的酬劳都是为了贵州那边的孩子们,我们所得的工资对于他们可能是杯水车薪。但是不仅仅如此,我们付出是一份辛劳,收获的确实心中那满满的爱,而汇成的是一股股爱的暖流,我们去做了,我们用心去做了。
当然五一打工也有着很多的欢乐,一行人每天的早出晚归,一群人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努力着,这种感觉是从来没有过的快乐。还记得当时孟浩、苏丹、曹睿在工大南门摆摊的欢乐场景;还记得阿豪和玉帅卖的很可爱的T恤;还记得公交车上各种搞笑的睡姿。五一劳动节,劳动光荣!
变废为益活动
看着塑料瓶、啤酒瓶、易拉罐等废旧物品从无到有,从小堆到大堆,心中满心的欢喜。小小的瓶子堆积起的是爱的山丘。在这之前我是不爱收集这些废旧物品的,想着没什么用,随手就扔,随手就丢。变废为益活动让我明白爱的奉献不分大小,用心积攒的一个个小小的瓶子也能汇成爱的暖流。
试讲
试讲对于每个准队员都是不小的考验。作为一名即将到贵州支教的老师,三尺讲台上需要注意的东西太多了。为人师表,传道授业,来不得半点的马虎。试讲是选拔当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是否用心准备,在试讲短短的十五分钟里是可以体现出来的。试讲让我学会了:不打无准备之仗!
第七届成立大会
成立大会的召开,预示着我们从准队员到正式队员身份上的转变。肩上的担子无形之中重了许多,接过第六届,但是接力不是重复。我们要在相同的路上走出不同的风采。
还记得我在第七届成立大会的那天说过:“对于我来说,参加感恩之旅将会是我生命中一个美好的故事,但是这个故事才刚刚开始!”
第五届全体队员大会
我志愿参加“感恩之旅”,以青春的热血和激情,
感恩社会,服务人民,支教助学。
遵守团队章程,执行团队决定,
严守团队纪律,履行队员义务,
坚强持恒,行动奉献,
为贫困地区孩子们能拥有一个灿烂的明天而奋斗!
二、将要出发的那些日子
备课
焦热的六月天气,备课的热度也在一天天的升温。我们都知道将要面对一个怎么样的糟糕情形。但是我们还是在努力着,因为我们不想让那边的孩子失望,更不想让自己失望。备课留给我的是:不管有什么样的困难,不论有什么样的变化,准备的态度要稳定。
小分队出发
小分队出发任务很明确,刘总带领着我们,海洋哥和孟昊到贵州那边主要是贵州教育局的外联工作,玉帅到贵州那边主要是龙里的调研工作,保祯哥和我主要到贵州那边负责大坝后勤前期准备工作。
因为分工很明确,我感觉我们的小分队做的还算成功。
小分队提前大部队两天到达贵州开展各项准备工作。遗憾还是会有的,没能和大部队一起感受那么多人一块的氛围。可话又说回来了,一切都是为了团队。
三、在贵州的那些日子
支教
在贵州惠水县大坝乡中心学校支教的前一个星期,我主要做的是后勤保障工作。由于到大坝学校以后,我前一个星期没有什么课。其实,后勤保障工作并不是一个清闲的活。每天早上4:30左右起床做饭,一天的忙碌,只有四个小时左右的休息时间。虽说是这样,但是每天和这么兄弟一块并不感觉怎么累。每天我的愿望就是能看到他们能够吃饭吃的很香,这样才是我一天最快乐的时刻。当时,申申、草草从去的第一天开始就吃不下饭,最让人忧心的就是他们俩。还记得那天破例做的一顿茄子,申申尽吃得蹲不下去洗碗了。哈哈!最有趣的是我们一块蒸馒头,第一次想哥和面汗珠子乱滴,让我们为之汗颜,其实我们不是怕想哥累着,是怕想哥把汗珠子滴到面盆里。吴颖那次把发酵粉烫死了,申申“妙手回春”的把一盆没有发成的面做成了人人赞赏的死面饼子,这可是感恩之旅的后勤历史上没有过的。而吴颖后期的身体状况也着实让人捏了一把汗。还有马欣、曹睿、畅畅、素华、金伶、赵丹、学冰等他们的身体状况在后期也出现了一些不适。对于这一点我深表歉意,看着他们一天天的不舒服,只能是我工作上的失误,没能把自己的兄弟照顾好。
在大坝的第二个星期,七年级的课程可以开设,我做为七三班的班主任和军训教官,同时后勤的工作还要做,一天的工作量好像大了好多。记得第一天和孩子们见面的时候我就没有怎么和他们客套,班主任和教官的工作我认为严厉的成分要多一些。每天的军训课程安排的不是很长,由于还是七年的孩子也已经达到了他们的训练强度。看着教室里休整的时候孩子们累的趴在桌子上都睡着了,真是感觉自己有些残忍。几天的军训下来并没有交给他们多少东西,没有完全的记住他们的名字,更没有准确的把名字和他们本人对上号,不免心中的遗憾多多。虽说只有和孩子们几天的相处,我还是不得不为他们的懂事感到骄傲。
天下没有不见得筵席,大坝的支教工作转眼之间的接近了尾声。临别时是我最难面对的,看着孩子们一张张可爱的脸庞,一个个懂事的样子,真的不舍,从没有过的不舍。孩子们写给我的信,一封封包叠的是那么的整齐,字体写的是那么的工整,就连班里的几个调皮的孩子也把平常写不工整的字体,写的也是那么铿锵有力,工工整整。我在办公室里看着他们的写给我的信,眼泪滴滴答答的流了下来,为的不是别的,是为他们的懂事而流。最后的结课联欢的告别,当着孩子们的面,我哭的像个泪人,本来告诉自己的要忍住,但是还是没有压制住那种想哭的感情。还记得孩子们写下的话,还记得孩子们哭的泣不成声,还记得他们送给我而叠的小花。这一幕幕此时写下来,好像还是像是在昨天一样。
离别大坝,告别孩子,结束支教,这一切都像是一场梦。梦里有欢笑,有泪水,有感动,有满满的爱!
调研
在大坝和摆榜我们都进行了调研工作。如果说支教工作收获的是满满的爱,那调研工作我们收获的悲痛更多一些。
大山深处的风景是美丽的,然而大山里的积贫积弱让人不堪目睹。几十年的破旧木房,佝偻着身躯的老人,放牛的孩童。双亡的父母只剩下可怜的孩子,单亲的母亲改嫁后留下的孩子,常年在外打工留守的孩子,他们没有什么童年,他们在为最基本的生存而努力的活着。年轻的父母在艰苦生活的劳苦下已经显得不是那么的年轻。居住的房屋用家徒四壁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房间内的布局凌乱,光线黑暗,白天屋内基本上也是一片的漆黑。有雨的天气,外边下大雨,屋内下小雨。这些还说不上什么,最让人无法接受的是属人畜同屋的现象,屋内的气味在夏季是可想而知的。面对这些我感觉到自己的力量是这么的微弱,团队的力量是这么的微弱,想要帮助却不能够及时的帮助。悲痛之感慢慢的从心底爬上来。
每次调研回来,心情都无比的沉重,调研的工作让我对贵州贫困山区有了一个直观上的视觉冲击,压抑的心情也在慢慢的滋生。我知道中国有很多贫困的地方,但是贫困到什么样程度我却不知道,贵州贫困山区的调研让我真真实实的感受到了贫困的可怕。
调研的目的就是为了把孩子们真实的贫困状况反映出来,让社会上的爱心人士伸出援助之手,帮助这些可爱却又可怜的孩子们。所以,不论我们每天走多么长的山路都没有半点的抱怨。
絮絮叨叨的把这些走过的日子苍白的写了下来,心里感觉轻松了不少。走过的日子有苦,有甜,哭过,笑过,感伤过,动情过,抱怨过,不满过,发过脾气,闹过情绪,理解过,思考过,行动过,执行过,奉献过,感动过……这一切的一切都将成为一个美好的回忆。在这其中有很多相关的东西,我不得不再絮絮叨叨苍白的写下来。
关于团队
现在的我对团队还是不能下一个明确的定义。只是想试着回答一下什么叫做团队?团队是应该有这么一群人组成的,能够同甘苦,共进退。这是团队的根本,没有这么一群人何来的团队。团队的关系上的处理我感觉还是在团队内部人际关系上的处理。只要每个人都能达到一个共识,那么做事情就会事半功倍。
团队有自己的文化,理念和精神都是好的,我非常欣赏我们的团队这些东西还都很健全。最主要的是这些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每一届都有每一届的状况,传承上可能形式是不太会是一样的,然而其精髓的部分一定要保留。关于创新和发展,我想这是每一届都想过的问题,我们往往害怕在发展的过程中而让团队的性质发生变化,而我想的是没有更好的发展就不可能有那么好的传承。
团队当中确实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都不是我这个层面所能解决的,但是我不会放弃对团队的思考,如果可以我会发挥我的力量对团队的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关于兄弟
兄弟的含义:有你在,我怕啥;有我在,你怕啥!每当提起兄弟这两个字,我就感觉到我做的不够,真的不能很好的成为他们的兄弟。还记得五一打工过后我迟到的那次,我的迟到导致了兄弟们被罚做俯卧撑,我犯的错误让他们代过,这是我最不能看到的。我是一个有时候会很情绪化的人,他们不会和我一样,他们更多的是对我的包容和理解。从他们的身上我学会了很多的东西,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个性,每个人都又像一本书一样,值得细细的去品味。兄弟在一起的时候,恍惚时间过得飞快,那么多人在一起的时光总是那么的快乐。兄弟在任何的时候都是这样的:水不够喝,想着最需要的那个;饭不够吃了,想着饭量大的那个;担子重了,想着担最重的那份。
兄弟都是这样的:每个人都是为旁边的人传递正能量的的人,而不是拖后腿的那个人;都是自觉自律具有自我奉献精神的人,而不是总想着自己的人。时刻关心别人比关心自己要多一点,时刻都以饱满的心态去迎接每一个挑战,为身边的其他兄弟解决难题,为身边的兄弟传递爱和正能量。
关于收获
在这么一群人中可能每个人收获的东西不太一样,有的人收获的是贵州那边的孩子,有的人收获是自身能力的提高,有的人收获的是思想上的豁然开朗。而我最大的收获应该是这么一群人,这么一群犯二的,很二的,非常犯二的,还有傻二傻二的人。
这些人在这一路上给我了很大的帮助,他们有的在选拔期间离开了团队,还因为一切其他的原因离开团队的,不管怎样我都会牢牢的记住他们,在这个我青春成长的路上给了我不懈的动力。
当这一切都结束了,一切看似都归为了平淡,当初为什么要来参加感恩之旅的最初动力可能已经想不起是什么,然而“感恩之旅”这四个字已经深深的刻在了自己的心里。每当提起,心中都会充满着无限的美好。感恩之旅的这一路就像是一个平平常常的故事,这个故事里边包含的太多太多,只有走过了,经历过了才会真正的明白。但是感恩的故事还没有结束我们都还在路上,思考在继续,感恩的心在继续,行动在继续,奉献也在继续。
最后我想用我们的队歌结尾,因为此时我不知道该怎么样收拾一下我的心情。
我来自偶然 像一颗尘土
有谁看出我的脆弱
我来自何方 我情归何处
谁在下一刻呼唤我
天地虽宽 这条路却难走
我看遍这人间坎坷辛苦
我还有多少爱 我还有多少泪
要苍天知道 我不认输
感恩的心 感谢有你
伴我一生 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
感恩的心 感谢命运
花开花落 我一样会珍惜
感恩的心 感谢有你
伴我一生 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
感恩的心 感谢命运
花开花落 我一样会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