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总结
踏上K1211列车返回郑州已有些时日了,回想着自己参加团队的经历,想念着远在黔南山区的孩子,还有那美丽的风景。那里有许多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便是那些活泼可爱,朝气蓬勃的孩子。
结缘团队
上大学前就怀揣着有一天能支教的理想,这也许是受家庭的影响,觉得是件高尚的事,值得去做。就如许三多经常说的:做有意义的事。现在觉得自己做的太少了,对高尚还不敢有所奢想。
我寒假曾出去打工,与我同宿舍的有两个人的同学都在团队里面,通过他们初步了解了团队。要经历选拔,而且从一二百人中选三十多个,甚至更少,每天还要跑操,拉练只让吃馒头。当时我就直接告诉他们开学后就参加这个团队。他们每次聊到这件事就会半开玩笑地劝我别去,因为我当时的食量很大,胃口好,到那儿说不定坚持不下来。最终还是报名参加了团队。
身于其中的苦与乐
面试是参加团队必须经历的一关,交过报表的第二天就开始面试。接待我们这些人的是亚东哥,跟他随便聊了一些内容,对他的印象还是挺深刻的。接着罗成便通知我去面试,面试的时间有半个小时,面试给我的感觉是正式的,面试时老队员总是保持微笑,给人一种亲切感。我出去的时候有多看了两眼桌子上面的报名表,真如那两个同伴讲的,人很多,当时就觉得希望渺茫,难道会失败吗,但最起码得把面试过了吧。有个同伴鼓励我:只要你是真心想参加,就一定能行的。带着这样的信念我的感恩路起航了。
参加团队前还报名参加了运动会的五千米项目,每天早上都要进行训练,训练一个星期,算是参加团队前的锻炼了。最后等来了盼望已久的消息:中午西篮球场集合。那天吃过午饭跑去那边,路上也见到有人前去操场,十个有九个都是参加团队的,因为中午基本没人去操场,特别是女生。
老队员们整齐地站在那,一直等到集合时间,才有人来我们这整队。气氛很严肃,他们完全没有了面试时我感受到的那样亲切了,同时明白选拔确实会很严格。每名老队员都自我介绍,但当时就记住没几个人的名字。泽民哥的介绍让我吃惊了,那就是吼出来的声音,震撼人心。
第一天老队员就问我们:如果想给别人一碗水,该怎么做?
纪律给我的感觉很严,第一天跑操直接被训了。队伍跑的不整齐,声音不响亮……暴露好多问题。这里只有服从的命令,就像军队那样。
刚开始跑操还有点怯,整个校园内没有像我们这样跑操的,不过很快就适应了。怯是因为陌生,怕别人说,但这里会有一群人陪着,他(她)们没有出言鼓励谁,可站在那就已经给了每个人力量和胆气。自己认准的事就不用多疑,认真去做,努力去做,无论别人怎样评价,随他去。记得有人曾告诉我:大学认为对的事就去做,不要在乎别人的想法。有一次跑完操,宏杰让我们转过来面相东方,问:告诉我,你们看到了什么?这时太阳已经升的老高了,不知谁先开口说了太阳,有人说了希望。接着有随声附和的,答案不一。其实这里没有准确的答案,坚持自己所想的就是正确的,这也是在告诫我们要有自己的思想。任人摆布活着是没有意义的,做一件事自己没有为这件事考虑什么是可悲的。没有了思想便如同行尸走肉。
早操每天都在进行,不知不觉跑了三个多月。回想当初,每天在同一个地点,同一个时间,同一群人跑着相同的操场,现在如果去操场,只要说老地方,大家都明白在哪。对那片跑操的地点有了感情,到那有一种回家的感觉。
接下来便是不同方面的选拔,每个星期都有活动,印象最深的是大小拉练。第一次拉练,所有校区的人都集合在一起,大队伍全来齐了。最远的就是来自武汉的吴帆了,一个武汉的女孩,独自一人。晚上我们在一起联欢,有才艺的显示着自己,活跃分子们也给这次小联欢添加了不同的色彩。
第二天的拉练加深了我们的友谊。队伍的速度很快,时不时的会有人被落远,但最终还是赶上了。大家在路上彼此介绍自己,老队员也尽可能地让我们活跃起来,他(她)们又恢复了那种亲切。行军的路上唱着歌,前后相互拉歌,都不示弱。拉练对女生来说是不容易的,有人走不动了,相互搀扶着,都很累,但大家这时已经不想什么了,全在为一个目标前进着,没有了男生女生之分,只是默默地走着。老队员他们更苦,既要照顾我们又要来回地跑。给身边同伴微笑,拍着肩膀,有的相互击掌以示鼓励…………
拉练路上如果有车经过,就会传来靠右的提醒。要么从前面传来,要么从后面传来。以后的每次集体外出活动,这个词成了必不可少的了,无论参加的人有多少,都少不了它。这也成了我们回忆的一部分了。
拉练时老队员们总是在过路口时给我们挡车,保证队伍安全穿行。也就是拉练把我们的距离拉近了,也认识了好多有着同一理想的人。拉练虽累,却给了我们一个相互了解的机会,同甘苦,共勉前进。
接下来的义工,五一打工,试讲等环节都很精彩,每件事背后都有着不同的故事。不过我们也有不足之处,五一打工到最后才去找工作,之前没有做好准备。大家没有正式对待这件事,使得当时有点乱,不过最后还是都做好了。五一打工在中原路跑了三天的早操,对外校兄弟了解的更深了。晚上就在一起聊天,跟着李浩,温泉他们几个聊的时间过得真快。每次在一起聊天总是很难控制时间,不知不觉就会聊很长时间。在中原路的几天也让我对跑操有了另一层认识。
早操一是为了锻炼我们的身体;二是为了一个严格的纪律,统一的整体。中原路那边的早操的地点在五一公园,在公园跑操他们已经出了名,有时早操那边晨练的老人也会跟着喊,在那边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每次跟大家在一起,就觉得幸福,有什么烦心的事也抛之脑后。也许就是因为兄弟们共同努力,在这儿总能得到鼓励,在做一件事时不会觉得孤单,因为背后有一群人在为你加油。
团队就像一个行星系,容纳一定的数量,不可避免的会有行星被塞飞出去。越是到后期,我们的感情就越深。更不想看到有人在这个时候离开。大浪淘沙,淘去的不一定是沙子。
试讲后我们都知道又要有人离开了,所以商定好第二天早操全部来齐,不管收到的信息是什么。可第二天还是有人没过来,旁边又多出了好多空位。那天早操的气氛有点伤感,每个人都不愿在上去说什么。当时有点怪那几个没来的兄弟为啥不过来,但要是自己被刷了,也不知道会不会来。后来那几个人告诉我她们来了,就在我们跑操的另一边,静静地看着我们跑操,不敢过来,怕看见我们伤心。在一起那么长时间了,突然间的离去谁也不好受。
有人离开了,也有人留下来了,离开的兄弟我相信有好多人的心还是在这里的。每次做“变废为益”活动,他们总是能过来,而且做的比我们都好,看着那些兄弟,就觉得可惜了,怎么就这样走了呢?也有的兄弟因为其他原因不得不离开,无论怎样,都觉得伤感。现在我们还是兄弟,那些人,我不会忘记的。
人越少意味着承担的责任就越多。团队选拔适合的人,我们选择适合的团队,只不过方式不同而已。留下来就要做更多的事,学会做事。
在郑州我们还经历了野狼教练的体验式培训,那样的培训还是第一次,让我见识不少东西。到后期,大家一边忙着团队的事,一边为考试做准备,这时我们已经很深入地融进了这个大家庭。考试后便是备课,大家全都聚在一个教室里,查阅着资料,临走前,老队员又让我们进行了一次试讲,给了我们更多的叮嘱和建议。
在郑州的工作接近尾声,最后一天是我们传承已久的军训,这是走之前我们在操场最后的呐喊,接踵而来的贵州之行对我们新队员还是未知数。在郑期间,因为支教其他事项的原因,给我们留下集中准备的时间不多,放假后没几天就出发了。今年的募集活动没有做成,我们也存在很大的问题,也许是时间紧,也许是大家没有尽力,总之没有办。问题存在就有原因,不能说是怪谁没有参加,只能把事情重新考虑一下。
将近四个月的选拔结束了,四个月使我们从互不认识到相识相知,这期间改变了许多。还记得兄弟们在雨中的跑步,尽情豪放,还有最后在操场的呐喊,都留下了太多的回忆,每次的回忆都带着幸福。
黔南大坝我们来了
乘着学校派来的车,我们更加接近目的地,一路的疲倦也在此刻消失了,当车快进学校时,有的兄弟开始呐喊,终于来到盼望已久的地方了。不过在来的路上是让我心惊胆战的,汽车绕着盘山公路缓缓前进着,旁边就是陡峭的悬崖,转弯的地方更陡。然而这里的人就是通过这条路与外界联系,对他们来说似乎没有什么危险。路上还看见有的村民住在半山腰,独自一家在那儿,显得孤零零的,后来因为调研有机会去了那一次。
那边的孩子们
孩子们都是走山路上学的,路远的会走三四个小时,近路的有时就是在本村的学生了。学校可以提供住宿,现在住宿情况比以前的要好点。不过每逢星期天回家,那些路远的还是要翻山越岭,家里有车的可能会来接,但那也是寥寥无几的。
这边孩子回家一般都是顺小路走,顺着小道可以节省回家的时间,在山里小道节省的时间很多,有时会减少一半的路程,记得去披拱村回来,我们的小向导带着走了一条近道,我们就节省了一个小时。而小道一般比较陡峭,走起来费劲,但对那些孩子来说就很轻松,起码要比我们走的快。特别是上坡,总是把我们落下很远,路上有的地方会有山泉,走累了,渴了,就到山泉那喝水。
孩子们的体型偏瘦,但走路却是个强手。学校星期天时我们要送孩子回家,当时我送的是绿化村的,学生还是比较多的。最后把剩下几个送到了水库,水库旁边有一个小悬崖,他们一般就是在那爬上爬下的。当时苏丹那个班有个小女孩直接爬上去了,我转过身才知道她已经在上面了。我也想尝试一下,就跟着上去,顺便把书包给她。至今还记得那里,爬上去时还真有点害怕,石头经过常年的风吹日晒变得很光滑,旁边就是一个大水库,感觉脚一滑就会掉下去。可他们已经习惯了这样随时会发生危险的山路,不管是否愿意,都必须走下去。
山就是他们的守护神,大山养育着这里的人。山有山的法则,我们所能做的就是顺从它。
再说孩子们的成绩。他们的成绩参差不齐,两极分化较大。数学是学生的一道难关,我们发现应用题是学生的硬伤,代数学课的老师就利用晚上时间给学生补习。不过这些对学习好的自然不成问题。那边有好多学生到十点多才回去睡觉,有时还得催着他们走才行。学习到深夜,早上还要早起跑操。很多学生不吃早饭就过来上课,直到大课间才去买点零食,这一方面对身体健康有影响,另一方面对学习成绩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调研时了解到好多学生初中毕业要么出去打工,要么去附近的技校,他们毕业的那一刻就注定了要走不同的路。他们好多也向往大学,现实却给出了另一条路。
有才的孩子也特别多,有擅长画画的,有爱唱歌的,有写毛笔字的,吹打乐器的…………基本上是自学的,刚上高一的陈天德,他家的对联就是自己写的,天德还会吹笛子,当时直接吹了一首《笑傲江湖》。还有女孩喜欢跳舞,他们的才艺好多大学生都不一定会。
那边的乡土风情
走进寨子就觉得一片安静,村里的壮劳力基本上都出去打工了,寨子人本来不多,所以显得特别安静。外出打工补贴家用,往往是一年回一次家,听村里的孩子说,只有到过年那几天才算热闹,而总是那几天热闹而已。有的甚至会三四年不回家,只是给家里的孩子汇些学费和生活费,好多孩子都是很爷爷奶奶在一起,或是住在外婆那儿。有的甚至是自己和妹妹一起在家,所以留守人员很多。
因为外出打工的都走了,种田的人也少了,有好多的田地是闲着的,家里种的也只是自家吃的而已。种地的也有上了岁数的老人,家里基本上都有牲口,牛是他们很好的兄弟帮手,大型机械是进不到田里的,这更加重了劳动量。那边盖房用的砖是用马挑上去的。老人们劳动了一辈子,他们的腰都压弯了,调研路上会看见有老人背着柴走在山路上。
那边的人很热情,记得在黄土那个村子,他们见到我们便邀请我们到家里坐坐,去孩子家里时,孩子的家人总是邀请我们吃饭。有时那些家长会放下手边的活来招待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人。
调研欢乐多
除了教学工作,调研就是我们另一个重要任务了。这时我们也有机会去感受这里美丽的风景了
贵州的天蓝蓝的,空气特别清新,云层好似触手可及,站在山顶远远望去就好似一幅山水画,就像处在梦幻中一样。调研有时会走小道,那里藏着更美的风景,别有一番韵味。我们也终于有机会去环抱有百年之龄的大柳树,喝那自山上流下来的山泉。清澈的山泉里偶尔会看到有龙虾在游动。
我们组有一次去板长调研,路上要休息时,小向导给我们领到一个叫板长坡的地方。之所以叫板长坡,是因为他们祖先每次外出时都要在那个地方休息,久而久之,当地人就把那取名为“板长坡”。如今我们就停留在那几百年前他们祖先休息的地方,好似自己也回到了过去,感受着来来往往的过客。站在那眺望远方,让人不禁想起《在山的那边》:在山的那边,依然是山,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给我的幻想…………世世代代的山民走着祖先们留下的道路。
调研路上也有好多自娱自乐的时间,最后一次外出调研得地点是黄土。我们穿越在山间的小道上,时而快速前进,时而停下歇息,享受着大山带给我们的美景。在回来的路上,每个人拿束花,跟着祁威走着企鹅步,唱着歌。在路上默默地走着,舍不得这片土地,回想着过去的日子。还记得上次路上躺在草坪上的休息,大旗随着风舞动不止,好似在召唤着什么。
在大坝离别时有个小女生写信告诉我:哥哥,你们来了我们既高兴又伤心,伤心的是你们很快就会走,不敢靠你们太近,怕走的时候太伤心。
当时我太震撼了,终于明白为什么我每次看到她时总是感觉她的眼眶充满了泪水,每次军训时她总是不敢看我。当时不知道该如何回复她,找不到合适的话来对她说,我们好像已经伤害到她。团队经常告诉我们,一句不经意的话就可能会伤害孩子们,一个不经意的动作也会影响到他们。
在贵州我们也做了好多工作,我主要负责的是早操和纪律,早操还可以,纪律方面我做的不好。临来前甘霖特别嘱咐我要管好纪律,但自己做的还是不够好。总是担心兄弟们因为纪律问题而对我怨恨,以致回来的路上我们在火车上的纪律有点松。在那边大家对自己也有点放松,这是我们要共同反思的。在那边也办过运动会,效果却不尽人意。原因有很多,这次去的时间有点短,所以开课后不久就要进行运动会,大家有点忙乱了;还有就是兄弟们也没有尽自己全力做这件事。有的队员到那表现跟在郑州有点不一样,这是大家所看到的,必须认真考虑是什么导致这样。团队是由学生自发组织的,其中不可能不出现问题,既然出现就要想办法解决。团队是团队,兄弟是兄弟,这两个并不矛盾。
回到郑州
贵州之行结束,乘着火车我们回来了,在火车上我们一起给素华办了个生日派对,整个车厢充满了我们的喜悦之情,生日歌回响在飞驰的列车上,整日的劳顿也没有了。站在那看着兄弟们的的笑脸,感受到的是幸福。
回来后的几天就把后期负责人选出来了,大家就要暂时分离了。这时李姐捐给我们些衣服想举行义卖,没来的及走的几个人就开始准备义卖活动。
义卖举行了六七天,其中的路说起来真有些坎坷。遇到了好多事,下暴雨,路灯不明,投影仪无法正常工作,中心广场举行运动会禁止摆摊……那几天真的很累,白天还要看好自己的摊位。那时正直高温期间,晚上睡在广场都觉得像在烤肉。累主要是搬东西,男生那天搬物品差点中暑了,女生们也干的特别起劲,她们在闷热的办公室做着展板,为义卖宣传做准备。
义卖时也有上届的老队员们来看,悠扬那几天一直陪着我们,青龙每天都要从中原路骑车过来。
义卖我们也遇到好多富有爱心的人。有的人直接从家里带来新衣服捐给我们,市政有位大姐听说后也直接捐过来几包裤子,也有人想直接捐钱的,但我们没办法把捐过来的钱透明化,所以也没有收,使得那些人埋怨我们,既然做好事,又不让捐钱,咋献爱心。印象最深的是旁边外国语学校有个女孩直接过来要捐钱,我们不同意,最后她挑了件衣服算是捐给我们了。真的很感谢那些支持义卖的人,累的时候能得到这些人的支持心里充满了幸福,还有一群在背后默默支持我们的感恩之旅的兄弟们。
感恩不分大小,感恩这条路也要永远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