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总结
从贵州回来一个多月了,我迟迟没有动笔写这个总结。参加感恩之旅已经半年了,经历了很多,但现在不想回忆,甚至有点逃避回忆......而现在提笔,是因为时间久了,这些记忆会渐渐淡忘,连自己都弄不明白这是怎样的心理......
记得大一上学期就知道感恩之旅了,还清晰记得静芳拿着宣传页到我寝室介绍感恩之旅的情景,得知是一个支教团队时,我和室友都欢呼雀跃地说一定要参加!在报告会时,我和室友都激动万分地去了。看着贵州小孩的生活、学习的照片,几多感慨,但最后得知感恩之旅的队员是从河大、郑大、中工、郑航......多所高校层层选拔的,心中总有顾虑:人海茫茫,我能被选上吗?不过犹豫再三,还是写下了自己的姓名和联系方式。
大一的下学期,从3月开始,是感恩之旅的招新。距离报告会也有几个月的时间,舍友对支教的热情淡了,而我还很清楚地知道自己想参加这个支教团队,只是想到:没有朝夕相处的舍友的陪伴,我能走下去吗?几多犹豫,几多徘徊,最终还是递上了报名表。并坚定:这是我要努力的一件事。
3月21日,是我参加面试的日子,做接待的是俊磊。面试之前,我问俊磊了很多关于团队的问题,得到最的答案是“你以后会知道的”(似乎很神秘)。面试的过程,老队员都很亲切,我并没有太多的紧张,把自己的第一反应真实表达出来。面试结束,我记得我是轻松愉快地走出来的。
3月23日,我被通知面试通过了,心中十分激动,还欣喜地向我室友宣布这个消息。24日,是我们准队员的见面会。25日的清晨,我们就开始正式跑早操。记得24日的晚上,自己并没有睡安稳,一晚上醒了好几次,生怕定的表会出现故障,自己迟到,那就可能体罚,甚至淘汰。25日的清晨,我气得很早,是真的早,不知道是第一个,还是第二个到的。之后,其他的人也陆陆续续地赶来。由于大家都不认识,基本都处在那儿,等待着跑操的开始。第一天的跑操出乎了我的预料的严,甚至比我大一的军训要求苛刻,心里多多少少接受不了。跑操之后,我们在老队员的要求下围成一个圈,并做了自我介绍,并且老队员还提出,限我们这天早上把所有人的名字记住,如果到第二天早上谁没记住,就得接受惩罚。不得已,只好彼此相互交流、认识,尽管是被要求的,但感觉还不错。之后几日的早操,所有的要求的苛刻已在心中淡化,变得习惯,我们几个也渐渐熟悉,慢慢地开始一起坐下来吃早饭,起初有点拘谨,后来的氛围变得开心而温馨。
小拉练来得很快。3月29日下午,我们几个在中原工门口集合,一起乘公交车到新校区与大部队集合。那天下午见到了许多准队员。大家围成了圈坐在一起,虽然都不认识,但玩的很快乐。30日,是小拉链的日子。6:20在西操照常跑操,结束之后,吃过早饭,准备好拉链所需的物品:水杯、雨伞、馒头、背包。8:00大家集合完毕,准备出发。说实话,关于80里的路途到底是多远,我并没有概念,只有满心的期待和欣喜。可是......刚开始出发,整个队伍队伍就走的好快,不一会儿便全身疲劳,各种难受。不过队员之间的相互鼓励,相互加油,旁边的男声还替我背着书包,遇到大坡、难走的路时,总要拉我一把,让我减轻了好多负担......就这样,不知道目的地在哪里,不知道还需要再走多远,在难受煎熬、帮助感动中向前走着。终于到了中午,有一大段的时间休整。我们之间相互捶背按摩,放松身体,吃馒头,喝开水,老队员也转着询问我们馒头够不够吃,还为我们加葡萄糖、加食盐、询问我们的身体状况......休整得差不多了,各校区表演了节目,活跃了一下气氛,就又准备返回学校。由于上午体力的损耗,下午的路途更具有挑战性。劳累、难受、扶持......坚持着,坚持着......当看到学校的那一刻,当看到老队员来迎接我们的那一刻,心中真的万分激动,终于结束了!
紧紧紧跟其后的是130里大拉练,4月6日。因为体验了80里小拉链的各种滋味,想想130里就是一场噩梦!并且小拉链之后脚上全是泡,一条腿也走伤了过分用力会痛。我在担忧130里会不会走不下来......但还是不管了,硬着头皮走吧!没走多远我就不断掉队,书包早已被旁边的男生抢走背着,还被一直拉着胳膊,跟着大部队走着。让我印象最深,让我受尽各种煎熬的应该是回来时的最后几个小时。身体早已没有力气,左腿实在疼得厉害,迈大步跟上队伍是不可能的,只好小跑才勉强跟上前面的人的步伐。无力、口渴、煎熬一直缠绕着我,但我不想放弃......我不断说服自己:“不能放弃,因为放弃了,就放弃了我的队友,我不舍得放弃与我队友相处的日子。”“这130里每一步都要自己走下去,少一步都会变得不完整。”“所有的痛苦和难受只是这一时刻的,只要咬牙走过了,就会体会到无比的满足和轻松。”“如果放弃了,我太不仗义,肯定会后悔。”......各种思绪在我大脑中不停浮现。当时除了往前走还是往前走,没有多余的选择。最最考验人的是最后的一个多小时,我也第一次真真正正地体会到“筋疲力尽”的真正含义。最后的一段路,我是被一份又一份力拉回来的。天项拉我走了一段,后来张翔也拉了我一段,再后来,我估计自己已意识模糊,只听见一个女生不断地说:“闪闪,加油!加油!”还用力地推着我往前走......谢谢这份力,让我走完了这一程。留下的唯一遗憾就是我不知道这位推我前进的人到底是谁?!我回头看过她一眼,可是我已没有力气将她看清......感谢帮我的兄弟,感谢一起行走这130里的兄弟,没有你们,我走不了这130里。我清楚地认识到,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它可以激发你的潜能,让你做到你认为不能做到的事!没有克服不了的磨难,只是看你能不能挺得过最以后一秒的煎熬!大拉链过后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走感恩之旅的信心,想着大拉链都走过了,已没有什么可以动摇我走下去的心了。当时就是这么傻傻地认为大拉链是最难熬的,最有挑战的。
参加了颐和老年公寓义工,通过了笔试,最后的选拔是试讲。4月25日和26日。记得当时自己还纠结好久到底要讲什么?15分钟的试讲时间,该怎么控制?当最终决定讲什么后,特别认真地把教案写好,不允许一个错字出现。至于试讲前的练习,自己并没有做好,以致试讲的过程,没有什么特色,感觉不是太好。试讲完后,其实心情并没有特别的轻松,因为自己感觉到中原路的7个人可能会有人要离开。无论是谁的离开,我们每个人心里都不会好过.......从工大新区回到中原路后,我们几个聚在老地点——中工操场,把最后的选拔“试讲”完全抛了过去,说说笑笑,珍惜这在一起的时光。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散的,我回到宿舍,躺在床就睡着了。还是5:40醒的,看到静芳发的短信,大概意思是正常跑操,也就是说试讲通过了。心里并没有太多的激动,习惯性地来到跑操的地点,但我不习惯的是,卫云没来,心情立马低了下来,操跑得很沉重。平时和卫云玩得很好,在一起很舒服,她的离开,让我突然感觉到很空,并且此时的她心里肯定特别难受,她也一直在用心投入......后来的几天,我怕给她打电话,会......就发短信试着问她的情况。几天后,卫云主动说要找我聊聊天,我挺开心的,当时的卫云心结差不多解开了,我也慢慢的想通了。以后我要适应早操没有卫云,但我们平时生活照样该玩玩,该聊聊......
5月1、2和3日,是兼职打工的日子。打工之前,队员们问朋友,打电话,忙前忙后,找了好多工作。有做促销的,有发传单的,有当服务员的,有进行市场调查的,有摆地摊的......每个人的兼职安排妥当。这三天,早上的跑操依旧,然后,一起吃过早饭后,开始奔赴工作地点。前两天,我做的是家电促销的兼职。从早上8:00到晚上19:00,活生生地站十个多小时,除了吃午饭的时候可以坐一会儿,真的是难受、煎熬、痛苦。做促销的两天,日子过得特别特别慢。没有顾客的时候,我站在那里,会不断地问自己:如果这份兼职赚的钱纯粹是为我自己花的,我会做吗?或许我真的坚持不下来,估计自己要撒手不做了。第二天傍晚,促销的工作终于结束了,顿时感觉轻松得可以飘起来了。第三天,是跟着一大群小伙伴一起发传单。在发传单的路口,结识了一群来自各个学校发传单的朋友。我们做着同样的兼职,那天过得很快乐。想一想三天的兼职之后,留在我记忆中的是:大家一起跑早操,一起吃早饭,一起开始忙着做事,一起躺在几点的走廊的石板上睡觉......大家奔着同一目标用心尽力做事,留在心中的只有快乐和充实,至于当时的种种劳累和难受已显得那么微不足道。
5月18日,第八届队员成立大会。这或许对于大部分的准队员来说,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日子。想想,一路走来,坚持了那么久,努力了那么久,终于从“准队员”变成了“正式队员”,这是一种肯定。大会过程中,看着大家高兴激动地接过了属于自己的“队徽”和“队帽”。而我好像有一种不一样的心情。当我接过帽子和队徽时,心中反而多了几分沉重。这顶帽子,它也载着那些被淘汰的兄弟的梦想和热情,今后如果我坚持不下去,放弃了,我也就白白浪费了原本其他兄弟要很珍惜、很重视的机会,这样做太没责任感。我不停地问自己:我能坚持下去吗?结果是:不能坚持也得坚持。
7月1日——10日,是集体备课的时间。前几天的备课,由于我的课程并没有结束,并没有去工大新区和大家一起备课。我和俊文每天的课完成后,就会到219自习室写自己的教案,有时可能会觉得大部分队员都已在一起备课,而只有我和俊文没去,心中有时不免会感到有点空。课程结束后,就立马整理好自己的行李,到工大新区和大家一起备课。从早上8:00到晚上21:00,除吃饭外,都要呆在自习室中。有时会感觉备课多了,会形成一种固定的格式,没有新的思维;有时会感到束缚,一连好几天待在同一个地方;有时会找不到方向,不知道到那里之后,这些内容适合不适合贵州的小孩......就这样,在专注、束缚、紧绷的氛围中度过了10天。当备课宣告结束时,好像一下子解放了,大家欢呼雀跃......终于完成了去贵之前的重要准备。
7月11、12日的军训,要求不算严厉,或许平时已经习惯。但大家的态度很认真。军训中的辛苦,在我的大脑中已经荡然无存,依稀记得的是,大家站的挺直的背影,军训后大家坐下来休息聊天,我和卢坪午睡后一起从宿舍往操场赶的匆忙......军训结束,只想好好休息,这是去贵州之前的最后一次放松。
从开始的选拔到去贵州的几个月里,也贯穿有募捐、变费为益、大小培训等活动。忙忙碌碌了几个月,有身体的劳累疲惫,有精神上的矛盾纠结,有彼此关心的温暖幸福,有相互扶持的鼓励感动......各种滋味,但最终都凝聚成记忆中美丽的回忆,不忍忘记。
从踏上火车的那一刻,就代表着贵州之行的开始。在去的路上,应该说心中充满了压力,这种压力一直持续到第一次走上贵州的讲台上。因为不知道那里的风土人情,毕竟是一个充满了陌生的地方;也没有正式地教过课,那儿小孩能听懂吗?课堂的效果和氛围会是怎样的呢?那儿的小孩又会是怎样的呢?......去一个在大脑中完全没有概念的地方,做一些不可控的事情,心里多多少少会有点儿没底。
火车终究是要开往贵州的。到贵州的前两天,我并没有教课。由于临时决定要在旧司开设教学地点,最终的结果是我和其他的5名队员要与大部队分开(中途保康也被调到旧司),调到离西关15公里的旧司小学,进行教学活动。这也预示着我们几个在郑的教学准备全被打乱,到那儿的所有事儿:做饭、教学、家访、调研都有我们几个来分担和协调。
旧司小学共开设了4个教学班,我们几个的课大概是每天会有4—6节。记得刚开学的第一天,小孩都陆陆续续地来上课,起初还没分班,就先让他们先集中坐在一个教室里,等待一下其他的小朋友。其中一个小女孩和她手里拿的那本书挺触动我的。那本书大概有20多页,并且有点破旧(说明小女孩已经翻了很多次),书页上也没有多少文字,可是她还是如此爱不释手地翻看这那本书,一遍又一遍,脸上充满了快乐和满足。就是这么一本小小的书,却有这样这样的作用。我们今年来支教的这个地方,在物质上他们并不算贫乏,但在教育资源上却很匮乏。比如书就相当少,我在这里并没有看见过书店,也没有为孩子们提供书籍的地方。我感到很欣慰的是我们在郑时,在好多学校募捐了好多书。如果贵州校方能把这些募捐来的书管理好,让孩子们借书和还书有序合理地进行,这些书就会发挥它们该有的价值,也使郑州小朋友的爱心真正变得有意义。
教学的第一天我印象很深刻。作为五升六年级的班主任,我在我们班上了一天的课(六节),不过,也谈不上上课,只是和小朋友们进行了一些互动。刚开始,我们之间相互介绍,相互认识,和他们一起做游戏,让他们说一下这个暑假的学习计划,畅谈一下自己的人生理想,介绍了自己的兴趣爱好......之后,我和孩子们一起制定了一些关于班级管理的条例,选出了班委和课代表。这一天,或许不到一天,我就和我半点的小孩熟络了。他们都很活泼,特别招人喜欢,和他们相处,真的感到特别开心和单纯。
在旧司我教的是数学和四个班级的美术。关于教数学方面,我发现他们的基础好差(五升六年级的小孩,有的竟然连乘法口诀不会背),每堂课只能教一点点东西。没过几天,我开始怀疑,不断地问自己:我们教课技巧比起老师差好远,我们到这支教的意义在哪里?何况教课的时间也就短短的二十天左右,又能让孩子们提高多少呢?我本身好像真的带来不了什么......我内心感到非常失落和迷茫,挺痛苦的。之后,让我从这痛苦解脱出来的是我班小孩—胜兰的一本笔记本。那是我们去她家调研时,她正在写作业,我在她的桌子上发现的。我翻看了她的笔记本,上面记的都是我们几个平时上课所讲的内容。她很细致地在每堂课内容之前写上“XX姐姐/哥哥的XX课”然后把我们所讲的知识点一点不漏地写下来,字迹工整,页面整洁。当时,我的心就被她的那种认真打动了。我当时就对自己说,我何必去纠结于我能给他们教多少知识呢?我又何必非去追寻这次支教的意义呢?我又何必把时间浪费在自我的困惑上呢?我现在最应该做的就是:用心去备好每一节课,用心去上好每一节课,不要辜负孩子们的那一份份认真和那颗心。教了几天课,我也真正意义上明白了教育的重要性。学习对于个人成长,教育对于国家发展,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并且我认为一个人的早期教育是他整个学习生活中最重要的阶段。并且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连续的过程,它不能断节,一旦断节,就会导致后面的学习很难进行,最后就会堆积更多不会的知识。一个人一生的教育也要科学合理地被安排在他的成长过程中,这样他才可以在恰当的阶段里学到恰好的知识。
最快乐的时候,除了能和孩子们一起上课学习外,就是能和孩子们一起走在家访的路上。他们会争先恐后地给你说贵州的方言,让你猜猜是什么意思;他们会给你摘一些长在路旁的野果,把最红的果子给你,然后教你怎样吃;他们会向你讲一些他们这儿特别的风俗;他们也会跑的很快,藏在一个角落里,等你从旁边经过时,猛地探出脑袋吓你一跳,然后就是我们的一阵大笑;他们会说“你们是我们的爸爸妈妈,我们是你们的孩子”......暖流一直在我的身上流动,孩子的世界就是这样纯粹,简单而快乐。有一次的家访,我很清楚的记得。天下着小雨,我们和孩子去苗寨的路上,明秀抢过我的背包,背在自己的肩上,两只小手小心翼翼地护着我的背包,生怕我的背包被雨水打湿;去学生家家访时,家长给的梨,我们拒绝了,她就偷偷地把它塞到了我的书包里;回来时,雨停了,还把我们的雨伞抢过来,放在书包里,自己背着......就是这样一个女孩,这样一个懂事的女孩,这样一个让人喜欢的女孩
孩子们的世界,和简单,很干净。你就和他们说了那么几句话,他们就那么样轻易地把心朝你打开,让你走了进去。他们是那么真诚地向你诉说着他们的生活,那么信任你,而我却做不到像他们那样干脆。孩子们给了我太多的感动,或许是拂去我肩头的碎发;或许是心疼我手上不小心留下的伤疤;或许是躲在墙后偷偷地看我在厨房吃饭;或许......他们对我的情感输出,远远超出了我对他们的情感输出。在我心里总有一道坎:这样,对孩子公平吗?我没有做什么,却得到这么多......
除了孩子给我的温暖,还有一起吃饭时,又是另一种温暖。在旧司小学生活的二十几天里,每一天的每一顿饭,都是由旧司的唯一的老队员永辉做的,我们几个只是偶尔去烧个柴,打个下手。每天早上5;00永辉就要起床做饭,还用尽心思不断变着花样做饭,考虑着我们的饮食,真的是又当爹又当妈的,在他内心深处肯定承受了很多很多......每一次吃饭,我们几个就会围坐在一起把饭盛好,点完名后,就很享受地吃着每一口饭,有一种一家人的感觉,我感到很满足。想想以后,除了和家人,估计没有机会再找到那么一群人,体会那么一种一家人的感觉。记,忆。珍,惜。
调研,我去了好多小孩的家。父母好多都出去打工了,小孩就和他们的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一起生活。父母离异、父母残疾、单亲、甚至父母完全把小孩抛弃给老人......这样的家庭也不少。这么多的小孩,在这么小的年纪,就要承担这样的不幸。没有父母的陪伴和教导,在一个不完整的家庭环境中成长,在一个缺乏爱和关心的家庭中生活......看到这些,我唯一能做的只是为他们难过,感觉自己好无能为力。看着这里的一座又一座大山,被整片整片的树林笼罩成碧绿 ,它呈现在人们眼中的风景是美丽的,诱人的。但就是这些大山,也阻碍了太多,堵塞了太多,造成了太多的悲剧。在这里,过着贫困生活的人依旧承受贫困;出去打工的一部分人,不愿意再重新走入这个落后的环境中; 外面的人除了到这旅游,也不想在这里发展......交通的不变,信息的闭塞,造成了许多家庭及社会的好多问题。
在贵州的一个月里的每一天,总会有一些时刻会感到过得好漫长,尤其在回郑前的几天,数着日子,希望能快快过去,但真正到了回来的那一刻,却又顿觉时间过得好快,在贵州经历的,历历在目。孩子的欢笑, 贵州乡亲的热情,队友的扶持,调研时蜿蜒的山路,贵州清爽的风......想念孩子,想念贵州,我已有一份情感在那里了.....
这半年的“感恩之旅 ”遇到的这些人,经历的这些事 ,我不想用太多语言来表达,我只想用三个字结尾: 不后悔。
感恩之旅支教助学联盟
孙闪闪总结
2014年9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