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top
首页 日志感受 第八届郭剑慧个人总结

第八届郭剑慧个人总结

2015-10-31 10:11 |
撰稿:感恩之旅
|
编辑:感恩之旅


                                                               个人总结

从2013年9月8日那天起,我从一名高中生成功跨度到了一名大学生的行列,刚步入大学校门的我,显得还是那么青涩,那么幼稚,整个一学期给我的感觉都是浑浑噩噩的过着每一天,直到大一下学期偶然看到宿舍楼下“感恩之旅”招募新生,那时我才有了新的奋斗的目标。

3月8日,到现在我还记得,那天手中的报名表写满了我的心思。从那一天起,我的大部分时间、大部分精力都给了感恩之旅。从交报名表的那一刻,我便与团队有了千丝万缕的关系。

选拔篇

进入一个团队是要经过层层选拔的,我们也不例外,而且我们有七轮的选拔,每一轮选拔都有着它存在的意义。

第一轮——面试。面试是给人以第一印象,说实话我觉得我的亮相并不是那么使人满意。面试那天我就迟到了,且先不说原因,迟到对一个人的第一印象来说至关重要,而我又犯了这一忌讳,本来我对面试已经没抱有任何希望了,想着来年再来一次,没想到的是我很幸运的留了下来。

第二轮——跑操。当得到面试通过时,内心有点小小的窃喜,但当我们接到通知在工大西操的西篮球场集合时,在那里的一瞬间给我的感觉便是“纪律性”的严明。老队员各个严肃起来,在我们面前都是军姿站好,而我们却还在懒懒散散的在旁边有说有笑,直到那一声哨响。我还没有适应这么突如其来的“军事化管理”,站在那里一会儿就觉得脚好痛,但这还仅仅是刚刚开始。接下来的每一天跑操,早上我5:30就要爬起来,洗漱后6:20到西操集合(刚开始在西篮球场跑操,在运动会后才开始在西操跑操),我们没有一天间断过,可以说是风雨无阻,但好像也没有下过几次雨吧,就这样我们每天都会坚持跑2000米左右。

第三轮——水库小拉练。跑操后的第一周我们便安排了一次小拉练,有80里。双肩包、水杯、雨伞、几个馒头是我们仅带的东西。由于长时间的不锻炼,稍微来这么一下,还真适应不了,我们的步伐根本就跟不上老队员,他们那根本就不是走,眼看就要小跑了,可还是在以这种速度前进,小拉练真的很累,在行进过程中,我们最盼望的就是休息,可每次休息完,是根本不想走,从来没有走那么快,这次腿一下没适应好,导致腿绷得很紧,所以会疼。中午我们的伙食就是简单的馒头配白开水,以前也从来没有这么吃过,但是那一次真的觉得好好吃,晚上回来后我觉得都快残了,浑身哪里都很疼痛,上下床都觉得疼,回想起那时候,真的有些可笑。而且第二天依旧跑操!

第四轮——笔试。大拉练的前一天我们进行了笔试,一进入31533那个我们熟悉的教室,一种扑面而来的严肃气氛环绕整个教室。我不知道其他的队员当时是什么感觉,但是给我的感觉就是很严肃,换另一种说法就是有些压抑,让我不敢触犯任何底线。那些所谓的考题都是我们平时一直挂在嘴边的或是团队章程中提到过的事项,还有一些开放题,主要是考察我们是否在其中用心,每一道题都有着它存在的意义。

第五轮——黄河大拉练。大拉练是小拉练之后的一周,全程有近140里。因为对小拉练的恐惧,导致我对大拉练有些畏缩,害怕自己坚持不下来,但是无论有多害怕,该来的终究还是会来的。大拉练如期举行,我们像小拉练一样——一样的队形,一样的必备品,一样的欢乐。唯一不同的就是路线不同,距离加长。

到现在我还记得去黄河的路上那无数的上坡路,是那么的艰难,但是到了后来我不再害怕上坡路而是更害怕下坡路,因为在回去的时候它是上坡路!就这样我们互相搀扶着到了我们的母亲河——黄河。当看到黄河的那一瞬间时,真的有种说不出的激动,视线也不知什么时候模糊起来。

还是像小拉练一样,我们围坐在一起,满足的吃着自己手中的馒头,之后有个小型的联欢,让我们在身体疲惫的时候精神上得到给养。现在想起来那时我们在一起的日子是那么的纯粹。

第六轮——做义工。第三周的周日我们来到了颐和敬老院,为那里的爷爷奶奶送去关爱。因为以前从来没有去过敬老院,所以刚开始有些摸不到头脑,与老人在一起聊天时不知道聊些什么。我们组去的那栋楼大部分都是行动上不方便、脑子也不是很清楚的老人,这便需要我们更多的耐心。我们给爷爷奶奶洗脚、剪指甲,还给他们捶腿、捏肩,帮他们打扫卫生。我们与爷爷奶奶聊天时都是小心翼翼的,害怕触碰到他们的敏感话题,就这样一点点进入老人的心。

下午我们为老人精心准备了娱乐小节目,想让爷爷奶奶能在这一天开开心心的度过。我们还与爷爷奶奶惊醒互动,我发现爷爷奶奶好多都是多才多艺的,他们会唱好多歌,还有个爷爷会唱俄语歌,真的让我觉得他们每一位背后都有着不一样的故事。

开心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义工结束了,而我们回学校还要走半程,也是在检验我们近一个月的成果吧。

第七轮——试讲。最为惊心动魄的就是试讲了。我们准备了这么多,经过了六轮的选拔,只差这一轮了,心里总是担心自己做的不够好。在模拟试讲中我们找寻自己的不足,但即便是这样,在试讲中还是会出现很多状况,让我难以应对。说实话,试讲过后,我担心急了,我害怕我被刷掉,整夜都难以入眠。直到凌晨三点多才收到一条简短的信息,通知我通过了试讲选拔。虽然只有简简单单的几个字,但是对我们来说是那么的重要。

我们事先说好了的,无论通没通过试讲,第二天都会去西操跑操。第二天我们基本都履行了自己的承诺。但是那些没有通过的兄弟却被禁止和我们一块儿跑操,他们在一旁看着我们,那种心情真的无以言表。虽然之后同意他们和我们一起,但最终还是要离开,只是徒增伤心罢了。

现在回想起来,是我们太自私了,想要他们跟我们一起,可这也是对他们的一种伤害,让他们走的时候会更加的不舍。

七轮选拔看似已经结束,其实我们的选拔一直都没有停歇,从我们交报名表的那一刻到踏上开往贵阳的火车时,我们一直在被选拔。有些时候并不是我们再被团队选拔,而是我们在选择团队。从参加团队以来,我从来都没有想过要离开,七轮选拔的结束只是对我们近期的一个肯定,那时我就在想,到了贵州我真的可以成为合格的感恩之旅的队员吗?

活动篇(在郑)

试讲结束了,但是我们责任才刚刚开始。

在选拔的过程中,我们还进行了“变废为益”活动,是将一些塑料瓶、易拉罐、酒瓶、报纸、纸箱等在校内进行收集,然后变卖,再将我们的变卖所得全部捐给贵州,帮助贵州完成“饮水工程”。可别小看这一个个塑料瓶,千千万万个塑料瓶集在一起,也是一个浩大的工程。

虽然我们每一次都会顶着烈日站在宿舍楼下,但是我们和每一位前来关注的同学都会耐心的讲解,也只有在这时我们才有幸戴上老队员的队帽、队徽,幻想着有一天拥有自己的队帽、队徽还有队服是一个怎样的场景,我想那时的心情会和这一时刻的截然不同。

每个校区均开展过变废为益活动,除了财大的我没有参与,其余的校区都会找到我的身影。在每一个校区感受都是不一样的:郑大最先开始变废为益活动,第一天宣传,而后开始扫楼,收获颇多;工大新区的紧随其后,我们则是把宣传、收集放在一起来做,只有在不忙时再去扫楼,收获较郑大少了一些;工大老校区的校友们都很热情,看到宣传页都会把自己宿舍的“废品”拿到我们这里来,真的特别感谢所有支持我们工作的同学。

除了我们自己组织开展的活动以外,我们还接受了几次培训活动,主要是户外培训(教会我们一些在贵期间和那些孩子们在一起能用的上的小游戏,和从中学到一些道理)、视频培训(主要是沟通、冲突方面的培训,也在告诉我们在团队里正是需要良好的沟通,团队中的更多活动才会更高效的完成)。

自从试讲结束,我们又投入到紧张的五一兼职中,我很荣幸成为五一兼职的负责人,但却没有完成好团队交给的任务,心里很内疚,因此在五一兼职中我选择了最为辛苦的餐厅服务员。真的我大小拉练中都没有如此狼狈过,弄得自己遍体鳞伤——手被烫伤、脚上磨出水泡,但这些并不会减弱我继续工作的积极性,因为我并不是为了自己,如果是为了自己,我也许早就找到N多个理由选择放弃,但我们心中都为了给山区孩子多一点帮助,所以再辛苦也是值得的。

而后又进行了义卖活动,将一些捐助的较新的衣物、书籍变卖。我们选择了在校内(与应届毕业生一起摆摊卖)、莲花街市场、工大东门的广场、石佛村等地,即使我们所卖的物品价格都很低,但在我们心中却收获了许多。我在石佛村的时候,那里大部分为工地上的人,对于他们我们是连卖带送的,因为他们外出打工也不容易,像我们支教的地点,有多少的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因为补贴家用外出打工,供子女上学和日常开支,他们的不易、他们的辛酸也只有他们自己心中最清楚,而我们能做的就是这微不足道的帮助,让他们能够在远离他乡时感受到一丝温暖。

七轮选拔的结束,我们便开始筹备第八届感恩之旅如何正常的运作。先后召开了第八届感恩之旅部门成立大会、第八届感恩之旅成立大会、第六届全体队员大会。

在第八届感恩之旅部门成立大会上,队长李明强宣布了由行政部、企划部、外联部、网络部、财务部五个部门的成员名单,我们第八届的工作也便慢慢开展了。我则被分配到行政部——团队中的核心、大脑、似政府。很荣幸成为团队中的一员,并且能够发挥作用,刚开始时对什么工作都不是很了解,到一点点的熟悉,我知道我还有好多地方做的不好,但是我每一件事都是在用心去做,这一点还是做到了问心无愧。

我们行政部的工作就是协调各个部门、服务各个部门,沟通力要尤其的强,我们的作用贯穿整个支教过程中,无论是前期、中期还是后期。虽说我们的职责有些琐碎,但只要我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我想什么事都可以迎刃而解的。

有些时候可能各个部门不是分的很清楚,这是因为我们的团队中的任何一个人都要求能够独当一面,这样的团队战斗力才更强。

第八届感恩之旅成立大会是每一名队员最为激动的一天,因为从这一天开始,我们第八届才算是真正的存在,真正的成立。

因为第一届感恩之旅成立的地点在河南工业大学中原路校区,所以每一届的成立大会也就理所当然的在中原路举行。虽然在这里摆设简陋,但是我们的热情并没有因此而减弱,我们一起打扫会场,为了自己能够成为其中的一员感到骄傲、自豪。当看到我们日思夜想的队帽、队徽时,真的无法平复内心的激动,尤其是当我们从老队员手中接过队帽、队徽时,我的眼泪又不由自主的流了下来。

回想起当初走过的每一轮都是值得的,曾经身上的疲惫如今仿佛都已消减。现在我光荣的成为正式的感恩之旅队员,身上肩负着重任,为了那个最初的梦想继续前行。

感恩之旅支教助学联盟第六次全体队员大会是一次跟各界队员齐聚一堂的机会,即使不是所有队员都会来,但是其他的队员身上我们也一样可以学到一些东西。听到往届学长学姐们还有那些顾委及爱心人士的发言,我们又对团队有了一些较为深入的认识。

此次大会新支教地点的介绍最为重要,以往的支教地点一直是惠水县摆榜、大坝,而这一次我们大胆尝试了开辟新的支教地点——平塘县大塘乡的中心学校,在这里我们预计开设中学、小学两个支教地点。

在没有去大塘之前一切都是未知数,我们能做到的也就是在郑州尽可能做到我们能够想到的每一点,尽可能减少我们的遗憾。除了新支教地点的介绍我们第八届的宣誓仪式也是重中之重,是一个令人激动环节。

当我们看到队旗时,举起自己的右手,跟着队长庄严宣誓时,那真真切切的一字一句久久徘徊在我们的脑海里。队旗的重要程度如同国旗一般,在我们心里大小拉链中旗帜是我们坚持下来的原因之一,如同国旗一样庄严。

在我们进入紧张的期末考试之前,我们的活动算是告一段落,结下来便是我们开始备考的时间了。团队里面的事情忙的我们学习好像放松了许多,而我们也只能用我们这段仅有的时间复习自己的功课了。


备课篇

考试结束后我们便进入为期十天的紧张备课状态,这十天我们的任务量还是很重的,要备至少30个课时,不仅是专题课还有3个课时的特色课。我们每天早上9点开始,晚上9:30左右结束,这样重复了10天。这期间我有时候会觉得乏味,但还是坚持了下来,就是因为内心有一股力量支撑着我。

我们所备的课,不像以往老师们备课的形式,我们跳出传统的备课方式,加入自己特有的。因为我们也是课堂上的学生,知道学生们对课堂的真实的想法。以往的课堂只是一味的讲书本上的知识,拓展课外的东西很少甚至没有,我们的任务不是教给孩子们多少知识,而是让他们快乐的学习,并喜欢上学习,主动地去学校而不是被动的。

特色课是我们精心为孩子们准备的,目的是通过特色课发掘孩子们兴趣爱好并鼓励他们继续发展。我们准备有十几门的特色课,由各个领域的知识面,让孩子们不仅学习课本上的知识,让他们更加了解课本以外的世界。

分配给我的是五年级升六年级的数学还有初中的手语特色课。听老队员说那边孩子的数学普遍不是很好,这样我在备课的时候格外细致,害怕孩子们在我讲课的时候会有哪里听不懂,每一句话隐藏的知识点无论是新的还是旧的我都会单独列出来讲解一番,就是为了他们能够现在基础上有所提高。手语本来不是我所擅长的,但是既然把这门课程交给我,我便会克服困难,我向其他擅长的队员借了相关的资料,还上网查找了相关的视频学习,可是我还是害怕,害怕孩子们问我什么我不会用手语表达的,“由于我不是专业的手语老师,只是课余时间的爱好而已”我也只能如此解释。希望我的准备可以应付的来。

在备课期间,老队员对我们更是关心有加。他们不仅在教学上对我们做出指导,还时常慰劳我们,让我们有了坚实的后背。

我的生日恰巧在备课期间,还有两名队员一个大我一天,一个小我一天,这样我们三个就在一天过生日了。其实大家每天辛苦的备课挺辛苦的,没想过生日,但是大家还记得,忙里抽闲给我们三个过了个简单的生日,虽然只是在操场上简单的聊聊天,但是我已经很开心了。

在备课期间我们也经过了一些培训,都是为了作为一名更合格的支教老师做准备。我们去过学校听课,还聆听老师给我们的建议;我们观看了有关管理班级的视频;还有老队员对我们经验的传递。

时间一天一天的过去了,我们的备课也已接近尾声,我们心里仍抱有忐忑,害怕自己做的还是不够。就这样我们开始准备行囊,踏上去往的旅途。

支教篇

2014年7月13日下午我们踏上了开往贵阳的火车,我们这近四个月的准备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就要验验我们的成果了,内心真的有些紧张。在火车上,我们37个队员有的兄弟仍在忙着熟悉自己备的课,还有自己的资料本。

当我们听天气预报说到贵阳那晚有雨,心想这怎么露宿啊,下着雨。也许是上苍的眷顾我们的火车晚点近8个小时,这样我们到达贵阳就不是晚上而是早上,我们便可以躲过露宿一劫。

7月15日早上我们到达贵阳站,我们的先遣部队早早在火车站等待我们了,还给我们准备了丰盛的早餐。仍然伴有细雨,我们穿行在人群中,这也便开始了我们在贵州的支教活动了。

我们乘坐大巴向我们的支教地点进发。我们先到了摆榜中学,在那里有往届队员的足迹,我们理应在那里驻足留影,接着我们便开往我们的新支教地点西关中学,我们的宿舍也被安排在那里。第一天来到这里一切都还是那么的新鲜,我们整理了自己的宿舍,还有我们的办公室,一切都准备就绪了,这等待学校开始开课了。16日西关中学开课,17日西关小学开课。

第二天是西关中学开课的日子,我们信心满满,在郑州我们准备在初中开设两个年级(七升八、八升九)分别开设四个班级,可实际情况并不是很理想,九年级有三个班,而八年级只有一个班级,这让我们有点灰心丧气,但是我们觉得一切都会好的,即使人数再少我们也会尽心竭力做好我们应该做的。

在小学即将开课的前夕,我们接到紧急通知,我们将开设第三个支教学校——旧司小学,这样我们将会抽调一些队员去旧司,之前准备的一切都将重新分配,这样便会导致一些兄弟的课程会多些,有些队员甚至会和之前所备之课完全不一样。“计划没有变化快”我们也只能随机应变了。

第三天西关小学按计划开课,由于前一天中学的情况,我们以为小学来报名上课的人也不会很多,所以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但是令我们欣慰的是,小学的人数比我们预期的人数要多。我们在郑州预计开设四、五、六、七四个年级,但来的孩子们甚至有一、二年级的学生。阶梯教室已经容纳不下这么多的学生,我们便开始简单的分班环节了。

我是五年级升六年级的班主任,是事先在郑州安排好了的,六年级的学生报名的人数还是很多的近50个人,分为两个班。六(1)班的班主任是于欣,我是六(2)班的班主任。第一天分班给我的感觉就是这些孩子太活跃,因为两个班刚开始没有分班时在一个班级里,我们两个人根本压不住这近50个人。当时我就在想,这以后我怎么管理好这一个班呢?

本来我以为小孩子不需要制定太多的规矩,但看了报名的情况,我最终决定还是适当制定点规矩,俗话说“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根据报名时发生的一些情况,我制订了一些大家都能接受的规矩,主要是为了能够帮助更好的督促大家。

第一天与孩子们接触我便感觉到了压力,我从外表上看根本不像一个严肃的人,我怕自己管不住他们,听老队员说过往届有些队员被孩子们气哭过,我害怕自己承受不住最后也会被气哭。

可能是第一天报到时我吓到孩子们了,我们班的孩子上课时候好安静,让我很是意外,但最后我明白了过来真的是因为他们的数学不是很好,很多问题多不敢回答,课堂上才会那么安静的。但是我们班还是有几个男生比较调皮,有的时候会捣乱,我也是从他们这个年龄走过来的,我当然明白他们年龄还小,有些只是一时贪玩,我也就没有太多的职责他们。

在我们班级我准备了一个“倾诉邮箱”,考虑到有些话孩子们可能不方便当面表达出来,可以通过自己手中的笔书写出来,我的角色就是了解他们的内心,并进行及时地沟通,虽然有些事我可能也很棘手,但是我可以倾听他们烦恼,只要他们愿意跟我说。刚开始时只有几个女生写,直到那次班会。

带班一两天我发现孩子们纪律有待提高,我便申请第一节课临时开了一次班会,让他们直到我们不是陪他们玩的,而是真真正正想要帮助他们。此次班会还是很成功的,孩子们在班会上都留了泪,他们知道了这些哥哥姐姐的来之不易,明白了自己应该做的,当然我给孩子们开班会时我承认我也没控制住自己也流了泪,可我认为这是真情实感。

开过班会后孩子们要给我补办一个生日,谁知他们准备的很快,我还没有来得及阻止,蛋糕就买过了,我把这件事告诉了队长,因为我们有规定的,我不能私自解决这件事,因为这件事孩子们一直对队长耿耿于怀。但最终还是和孩子们过了一个,蛋糕就当做我给他们的礼物了,看着他们精心为我挑选的蛋糕,心里真的好感动,这证明我的付出还是有回报的,虽然我没有吃蛋糕,但是我还是很开心。

蛋糕是孩子们凑钱买的,他们这么小当然不挣钱,所以要还给他们,可他们又不告诉我交了多少钱,还好镇子上只有一家蛋糕店,我了解了价钱,也让队友帮我把钱发了下去,队友吓他们说他们不要钱的话我就会被遣回郑州,他们真的害怕了,才要了钱。我何德何能让他们对我付出如此真心,我唯有更用心才对得起他们对我的情。

说实话,我觉得挺对不起我们班的孩子的,作为一个班主任我陪他们的时间太少了。由于旧司小学支教地点的增加,导致一些队员的抽调,我的课表排的就很满,小学一天有六节课,我最少也有四节,一天五节课都是在正常不过了,每天奔波于教学,陪自己班的孩子时间格外的少,我真的很愧疚。8月1日那天的运动会我忙完自己负责的项目便去了后勤帮忙,谁知却冷落了孩子们。中午吃饭时好多兄弟跟我道喜说我们班孩子可争气了,得了好多第一。当时听到心里格外开心,可中午遇到班里的孩子,他们跟我说我不在时他们以为我不回来了,以为我被遣回郑州了呢,还是当拔河比赛时别的班级的班主任都在给自己班级加油,而我不在,他们当时感到特别孤单。听到这里我心里真的不是个滋味,都是我的过错,考虑他们的太少,伤了他们的心。

我不知道我在他们心里是这么重要,我以为这一个月的支教生涯时间如此之短,感情怎会像老队员说的那样深呢,现在我才明白这些都是最真的感情。当天下午便我推掉了一切事,只为了陪着他们。

因为支教即将结束,我开始忙着助学的事,那几天我游走于三个支教学校,有一天我随着队长去了离我们较远的旧司学校,为了和校长谈一下助学的相关事宜,那一天时间我都没有见到我们班的孩子,连课都是别人替我代的,我真的心里很挂念他们,托付了别人帮我照看他们,可还是想他们。从旧司回来的时候我连东西都没来得及放下就回班级了,因为我害怕放学错过与他们见面。我不知道究竟是他们太过依恋我还是我依赖上了他们。

虽然跟孩子们在一起也有一些不愉快,但是我从不会放在心上,无论我多累在他们面前我都会尽可能微笑,给他们传递正面影响。本来没有胃病的我在贵州胃病缠身,在我的课堂上,每当我胃疼时,我都会面朝黑板,因为我害怕孩子看到,我怕他们跟着我难受,我宁愿留在他们印象中的我是个爱笑的姐姐。

“结课联欢”是我们结束教学的一个活动,它的重要性我们每个人心里都很清楚,我们为此也筹备了很久,负责该项活动的队友真的是很辛苦,结课联欢很成功,它既是一个让大家玩的愉快的时间,也是一个预示离别的伤感。

在结课联欢上有每个班级精心准备的节目,也有我们队员的表演,还有当地老师的助阵,可谓是人才济济,最后都超出了预期的时间。这期间还伴有雨水,但我们总说‘阳光总在风雨后’嘛,主持人也说是我们感动了上苍。

结课联欢是我觉得时间过得最快的一次,真快!到了我们该说‘再见’的时候了,还没等开口说话,眼泪便不争气的流了下来,孩子们也都哽咽起来。我最害怕说‘再见’,最害怕的就是此时此刻,但我又不得不面对,由于一些原因我陪他们的时间过少,要到别了,我什么礼物也没有为他们准备,觉得自己留下了很多遗憾,我给他们每人一个拥抱,想紧紧的抱着他们,感受他们的体温。因为之前我给他们录了一段视频,记录下了他们每一个人的脸庞,等我走了,想他们的时候我就会拿出来看看,所以就做了一个简单的告别,最后一起合张影。

在西关的老师们也是时常对我们关心有加,他们的点点行动,我们都会铭记在心中,还有那些可爱的孩子。

就这样队长不让我们与他们道别的时间太长,怕孩子们更承受不了,我们只有狠心的离开,连头也不回……


调研篇

除了教学,我们还有另外一项工作就是助学,而调研就是为了辅助后期助学的。在贵州我们分为三个地点进行调研,一个是我们的新支教地点平塘,另外两个则是以往的调研地点摆榜和大坝。

我们调研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周一到周五晚上放学后对学校附近孩子的走访;第二阶段在我们教学期间:每周末在西关周围的村落进行调研走访;第二阶段是我们教学完毕在摆榜和大坝的调研:这是回访以往调研的对象,了解一些新的信息。

刚到贵州的第一个礼拜,我们进行了试调研,仅派出了一部分队员去周边的村落调研,看看有什么不妥我们好做出及时的调整。

试调研我并没有参加,而是被安排和公安部门接触,在那里信息留底,还有一些信息的整理。之后便开始了大规模的调研。

每一次的调研我都会申请去最远的地方,即使不是最远也应该是第二了。每天的米饭、土豆早已填满了我们的生活,我们每一天都在期待周末的到来,因为周末有馒头吃,也只有在周末我们才能吃到白面做的馒头,这是我们在贵州最幸福的时候了。我们小组每次都是装备最好,馒头最多,调研路上最欢乐的一组。

调研时一路上的美景我们就已赞不绝口了,还有我们走过的路:有只容我们一人通过的崎岖山路,也有稍微平坦些的石子路,很少遇到板油马路,我喜欢走山路,我觉得走山路不是很累,有石子脚可以舒服一些。

在西关有一次调研本来我们以为我们组是调研路程最远的,没想到志祥他们比我们要远,因为我们要求在晚上六点之前必须回来,因为山路不好走又不安全,即使调研对象没有完成也要在规定时间内返回。可是志祥他们每一个调研对象相距也较远,他们也是为了完成任务,到了晚上九点才回来!我们一直在等他们,因为清波也在那一组,那一天还是他的生日,我们为他准备了“土豆蛋糕”上面还用黄瓜写了他的名字。

他们回来时天色已经很晚了,苦了那几个小向导了,我们给他们准备的热水,还给清波过了个不一样的生日。但是晚上我们开会却宣布了一个决定——由于他们没有及时的回来,罚了他们军姿,也包括队长他们三个老队员,也许有人会认为很离谱,但是就是这样,我们的一切规定都是有原因的,就像那一句“存在即合理”,因为有了严明的纪律我们才会走到今天,以后会走的更远。这一次也告诉了我们调研不求数量,而是安全第一!

摆榜和大坝的路要比西关险得多,也由于我们今年未在此支教,向导很少,有时甚至没有,还有好多联系不上的孩子,我们都要自己摸索。

在摆榜的时候我和队员开玩笑的说,如果周一我醒来要去上课怎么办,我早已习惯了这样的作息时间,现在支教完成了,我怕我会时不时的想起他们,还念与孩子们在一起的时光。而现在我们已经结束了教学任务,接下来的时间就是在摆榜和大坝的回访了。

在大坝的最后一次调研时,我们还迷了路,如果当时只有我一个人我肯定害怕死了,还好我身边有兄弟们的陪伴,我们逢人便上前询问,最终我们发现了一条新的道路,回到了学校。我们之间开玩笑的说在贵州没有遗憾了,都已经迷过路了。

调研结束后我们便开始整理一些相关事宜准备返郑了。


返郑篇

从山里乘坐大巴进了贵阳,可能是长时间在山区待久了,早已习惯了山区里面简单的生活,看到城市里的高楼大厦、灯红酒绿的有些不习惯了。想起我们这一路都是有雨水的相伴——初到贵阳下雨,到了西关连下三天雨,从西关到摆榜下雨,从摆榜到大坝下雨,在贵阳的当晚还是下雨。每到一个地点的雨仿佛都真实的、准确的表达了我们内心。

在贵阳体育场,我们终于如愿以偿的露宿,还在贵阳买了些贵州的特产,也不枉自己来了一次。再回去的火车上更是有说有笑的,虽然我们被分到两个邻近的车厢。

随着火车缓缓驶离贵阳,我们这一个月投身的地方,我们的支教真的结束了……

回去的火车没有晚点,而且早到。下火车看到老队员扯得条幅,欢迎我们回家我的鼻子又酸了一下,他们忙冲上来接过我们手中的行李,跟他们比起来我们真的黑了!

当晚往届的队员请我们在餐馆吃了顿好的,让我们有一种家的感觉。我们也在慢慢调整自己的生活。

回来后我们开会开始选拔第八届负责人之后便给了我们时间可以回家看看了。

一切都没有结束,在郑州我们还有很多的后期工作,尤其是我们助学部分更是任务繁重。

虽然支教结束了,但是我们还在继续——要么不开始,要么一辈子!我们一直在路上……


感恩之旅支教助学联盟

郭剑慧

2014.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