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top
首页 日志感受 第十一届张海波个人总结

第十一届张海波个人总结

2017-11-04 00:02 |
撰稿:感恩之旅
|
编辑:感恩之旅

个人总结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序言

  感恩之旅,感谢有你,当你没有接触这个团队或者了解这个团队,你可能会觉得这是一个旅游团队,是一个游山玩水的团队,但当你慢慢认识它,了解他,融入它,你会发现,这个团队会影响你的大学四年生活,更甚者说会影响你的一生。

  说了这么多关于这个团队,那么就允许我介绍一下我自己,我叫张海波,是河南工业大学的一名学生,当然了,一听名字就知道我是一名男生,我大一期间了解到了有这样一支队伍-感恩之旅,怀着一腔支教的热血,我填写报名表,最终经过层层选拔加入了感恩之旅这个大家庭,踏上了贵州这片土地,开始了我的支教岁月,接下来我会以我从开始参加感恩之旅这个家到从贵州完成支教工作的点点滴滴来开启这段不可磨灭的经历和回忆

一.选拔

  感恩之旅的选拔可以说是比较有特色的,感恩之旅和其他支教团队最大的不同,也是其最大的特色,就是半军事化管理,据我所知的支教团队,都是一两轮面试之后就直接奔赴支教所在地,对队员素质却没有做太高的要求,这样就导致给孩子带去坏的影响。

  感恩之旅选拔第一轮就是面试,想一想当初面试的时候,十届队员魏宁,张琪,李书谦一脸严肃,那时自己真的很紧张,害怕第一轮面试就被刷掉,那样我的支教梦还没开始就要结束,但还好,虽然自己表现的磕磕巴巴,但还好,就这样通过了,然后我们就被通知每天跑早操,在大学早起真的是一件比较奢侈的事情,我们按照团队规定,六点二十点名,开始早操,想一想每天都会有一群身旁的兄弟陪着你跑早操,喊口号,有的时候还一起约早饭,真的是觉得幸福满满。再讲一讲我们的步伐,从开始的十分不整齐到最后的整齐如一,记忆深刻的还有每天的俯卧撑,也在无形中增强我们的体质。老队员考虑到在贵州支教时调研时强度大,我们又开始了两次拉练,河王水库80里拉练,黄河130里拉练,在这两次拉练中作为一名准队员,真的感受到什么叫兄弟,感受到什么叫做担当。当你特别累的时候,身边的兄弟会给你鼓励,会给你加油,当你走不动的时候,身边的兄弟会帮着你背书包,推着你往前走,在两次拉练中,最有担当的便是老队员,有的老队员已经走过多次拉练,但为了团队的未来,为了团队的发展,只要有时间,就过来参加拉练,鼓励身旁的兄弟,我看到有的老队员肩上会背着三个书包,就是为了让兄弟能够轻松点,那时是我对兄弟情谊感触最深的时候,觉得:兄弟,有你在,我怕啥;兄弟,有我在,你怕啥!拉练这段路程,,如果让我们自己一个人或者几个人走的话,绝对是走不下来的,但身旁有许许多多的兄弟的陪伴,我们在路上好像有一种使不完的劲,就这样,我们走过了可能是我们这辈子中一天走的最远的路-130里。关于拉练时的路线是老队员提前勘查过好几次才让我们走的路线,老队员为我们新队员付出的努力是用言语表达不出来的。

  选拔还有好多轮,有的可以说不算是选拔,只能算是对我们队员素质的检查,我们去过敬老院当义工,给老人洗脚剪指甲,我个人而言,在家从来没有给父母洗过脚,但在不知不觉中,你会发现这个团队在潜移默化的提升你的能力和素质。

  接下来的选拔还有笔试、各种培训,比较有意思的就是生命之旅,生命之旅,是一种游戏,一种考验兄弟间相互信任的游戏,这个游戏做后很大一步增加了我们的兄弟情谊

  试讲算是选拔中比较重要的一轮选拔,为了这个试讲,每位兄弟都尽了自己最大努力,,尽自己的最好来备好试讲的课,我在试讲中教案改了不下于五遍,更有的兄弟教案改了不下于八次,我们还找了间空教室模拟试讲,每个兄弟都很努力,但是选拔就有淘汰,也不知道是老队员觉察到什么,那天晚上还特意叮嘱我们聚了餐,第二天桑国庆,项宽宽就被淘汰了,也就是那天,我们工大校区一群人在操场哭的稀巴烂,那天早上应该是我在大学最伤心的一次,带着不理解和伤心,那天的心情都不好。

  选拔好多轮,我们每个人也在选拔中变得更加优秀,兄弟间的情谊也在进一步加深,选拔之间的故事还有许多许多……

二.赴贵

  在工大校区和郑大校区全体队员备完课后,在把一切需要准备的东西都准备好后,我们一行三十三人就要离郑州,奔赴我们的支教所在地,远离郑州两千多里的郑州,没有经历过,你就不会知道一支三十多人的队伍排成一列走向地铁站时的浩荡,没有经历过,你就不知道你在这支三十多人队伍中整齐走着时心中的自豪感,没有经历过,你就不知道那时你多么想看到贵州那群可爱而又聪明的孩子,没有经历过,你永远也不会体会那种心情。

  我们坐上从郑州开往贵阳的火车,每个人可以说是心情十分激动,一路上,我们由平原开往山地,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就看到了连绵不断的群山,这对于我们生活在河南这片平原地区的孩子来说,着实眼前一亮,若除了说山地有起伏外 ,那么相对于郑州,最大的区别就是这的景色,我以前一直以为青山绿水只会存在于故事中,但在这一路上,青山绿水毫无遮挡的出现在我们眼前,每个人那时真的是欢呼雀跃,像一个还没有上中学的孩子,我和户召坐在一起,在那时,户召真的像一个孩子,每回过山洞时,都要数一下,每数一个,都要跟我们说下,她睡觉时还要叮嘱其他人帮忙数着,到最后,户召数了二百三十多个山洞,隧道或长或短,但每次过隧道我们都惊呼的像个没有长大的孩子。除了景色,最浓的莫过于兄弟情了,为了每个人的安全着想,都安排有两名执勤的兄弟,但每回都有好多人在一起看着行李,然后开心的聊天。

  从郑州到大塘,我们这群兄弟还做了一件我们这辈子可能做过这一次的事情-露宿。在贵阳火车站附近的一个地下手机卖场露宿,本来计划的是露宿贵阳体育场,但最终决定后露宿改为地下手机卖场,那夜比较冷,但那夜我很踏实,因为一群兄弟在你身边守护着你,从不用担心过多的问题,因为有兄弟在,你可以踏实的遨游梦乡,虽然地板比较凉,但那天每个人的精神状态都十分好。第二天中午十二点多几经转车我们到达了我们的支教所在地-西关中学

  到这,我们赴贵的序幕慢慢降下

 

  三.在贵

在贵的生活从我们双脚迈下西关这片土地就开始了,我会以我在贵州的各个角色和活动来刻印我在贵州西关一个月的那些永不磨灭的岁月

1.砍柴

  没有砍柴经历的支教就不叫支教,砍柴对于每个人来说,可以说是一份比较惬意的事情,除了能上山看山中内部的景色,还能去看看贵州这片土地的天空有多蓝,去呼吸贵州那沁人的清新空气。,我们是七月十五号中午到达西关,下午后勤组就安排了砍柴任务,说是任务,更可以说是一次小趣味活动,每个人都争相报名,我也报名了,但经过队长提醒后,才发现第二天还有事情要做,所以要提前安排,只好不情愿地留下了学校,看着好多人去砍柴,好生羡慕。到下午五点多的时候,我的这群兄弟每个人背着很大的一捆柴,整齐地排列着从校门口回来了,全身迷彩,别提多么英姿飒爽了,当时只觉得头次没有砍柴好遗憾。

  但还好,下次,我就参与了砍柴。这次,后勤安排的砍柴地点和上次是一样的,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走了四十分钟到达了那片砍柴地点,可能是因为我第一次去那么远,第一次真正领略到西关的美景,天,可以这样说,天蓝的就像是一个假象;云,一片一片的,对于西关这片美景,可以这样说,任何一张照片都可以作为壁纸来使用,这就是我对西关美景的感叹。对于砍柴,说是砍柴不如说是捡柴,这一次,由于我们去的人比较多,我们男生拿着两把弯刀,砍起了那些枯死的半不大的树,在这其中,我们找到了适合我们男生能够扛的动的树,其中,张煜在这次砍柴中一人背了一颗原木,可想而知有多重,有担当,打心底里佩服。对于我,我不是背了一捆柴,我也是扛了一颗木头,没有张煜的那棵大,但也好重,每个人都背了一大捆柴,说是让女生先挑比较轻的柴,但在我看来,每捆柴都差不多,每个女生也都背了重重的一捆,回来途中就发现砍柴的时候比较有乐趣,但背柴的时候就沉重了,我和迟恩旭走在一起,他才十二岁,但他背的柴也很重,我们俩就走在一块,期间,由于太累,我们把迷彩外套给脱了,把它给系在木头上,拖着木头走了十几分钟,最让我感动的就是在后面,当我们每个背柴的兄弟都筋疲力尽,每走十分钟的路都要躺在地上歇息的时候,那些全天调研的兄弟来接我们来了,在一个拐角处,队长带着这群兄弟来给我们接柴了,那个齐刷刷的步伐,那个两列整齐的队形,永远的烙印在我的脑海中,从西关中学到达这需要跑二十分钟,他们不停的跑了二十分钟,只经过短暂的休息后,我们就立马出发,那时候,虽然身上的柴还很重,但有着这群兄弟的陪伴,感觉到脚步变得轻盈了,身上变得有力量了,就这样,我的第一次砍柴任务就完成了。虽然很累,但内心觉得有这群兄弟陪伴变得很充实。

  我的第二次砍柴不是大部队去砍柴,而是在周四的时候,柴不够烧火做饭了,我们十个人去砍的柴,这次后勤安排了新的砍柴地点,这次比较近,走了二十多分钟就到了,我们这次抓紧时间砍柴,女生捡柴,这次我们没有捡那些特别大的木头,主要是些小柴,这次我们不到两个小时就完成了砍柴任务。回来后,我还没有耽误我的第四节课。在贵州西关我参与过两次砍柴每次砍柴地点不一样,但每次和我在一块的兄弟都差不多。我内心就感觉每一次砍柴的时候,就有一种力量促进的我前进让我不停歇。砍柴在我们河南平原这种地区不常见,可以说在贵州习惯看才是我们这一辈子可以说实在难以经历的事情,砍柴这件事会永远烙印在我们第11届所有兄弟的心中,是一辈子抹不去的回忆。

2.教学

  去贵州为了什么?我们就是为了教学。在那里我们交给孩子学会学习,教他们怎样学习,在我个人看来,贵州可能和我们在河南还是有点不一样的。那里的孩子他们的学习氛围可能没有在平原这么浓烈,所以我们在那里教学就是为了激发他们的乐趣,激发他们学习的乐趣。我们在那里的模式并不是说一味地教学而不给学生留下玩的时间,我们在那里是教学与玩乐相结合。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让孩子在学习中能感受到学习有一种愉悦感。

  在西关的一个月支教生活中,我扮演着三种角色:英语老师,体育老师,感恩励志课老师。在这三个角色的变换中,会想到了一个段子:你英语是体育老师教的!好吧,开始正事,接下来,我会以三个篇章来谱写我在贵州这片土地的支教生活。

 

1.As an English teacher

  首先是一门主课,我教的是八年级英语,在郑州,集体备课,我备课备了二十一个课时,但没有想到,在贵州会由于种种缘故,只教了十二三个课时的,作为一名八年级的英语老师,教有两个班,孙琳博的八一班,户召的八二班。就个人而言,一班和二班有许多不同,单说两班的性格,八一班显得沉闷,八二班表现活泼,八一班女生比较腼腆,男生却很调皮,八二班女生比较活泼,男生比较少言。就是这两个班的性格或者说是氛围不同,我在两个班开展两种不同的教学风格,八一班采用了激发兴趣为主,教学为辅,主要是激发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学生的参与性。而在八二班,在我个人看来,也许是因为学霸众多的原因,每回提问问题或者是讲解新知识,他们都能够很快的回答或者理解,因此,我的重点放在教学上,,不需要过多用幽默激发,他们就能认真听讲。

  由于我教学重点不同,所以两班的课堂进度就不一样,八二班相对于八一班的进度快点,讲解的知识也不一样,各有注重。在这一个月的英语老师教学中,总会有几个学生会让你为他们点赞,首先说说八一班的孩子们,陈子英,一个比较懂事的女孩子,总是那么能照顾老师的情绪,对于这位学生,能够让我深刻记住她是她在晚自习的表现,可能是因为刚刚升入初中,进入青春期不久,学生都会贪玩,但子英不同,她努力学习让我都对她伸出大拇指,在晚自习中,她会一直做她的暑假作业,当有不会的题时,她会立马举手示意,而这时,我也特别开心,很喜欢学生不懂就问的精神,对于我个人,我中学就没有做到这一点,,通过她一个月的表现,我能看出她是最爱问问题的学生,这就是我为什么会对她印象深刻,再说说八二班的情况,廖仙桃,吴高颖,陈子杰,陈林遥。林遥是我们调研时的向导,开朗幽默,子杰,虽然是个男孩,但他体贴入微,时刻关注老师的情绪,而对于两位女生,廖仙桃,吴高颖,,他们都是比较好学的,学习很努力,廖仙桃可以说是一个完美型的女孩,在她的身上几乎找不到任何缺点,她开朗活泼,她努力上进,她体贴入微……,高颖,一个幽默外向的女孩,时常会用些网络热词,但学习时又是一种一丝不苟的态度,和其他孩子不同。还有好多孩子我记在心里……

2.作为一名体育老师

  我教的是五年级两个班的体育课,五年级两个班的班主任分别是毛彩先和王文星。可能是因为她们两个是女生的缘故,五年级许多调皮的孩子并没有表示出对她们的尊重。在五年级孩子正处于这个调皮的年纪对于五年级两个班,好多老师都对此没有办法,因为这两个班太闹了,作为一名男老师,并且是他们的体育老师,我展现给他们的是严厉的一面,一方面能够管住两个班的纪律,让这两个班的孩子能够变得有礼貌点,能够让班中其他爱学习的孩子有个比较安静的环境去学习,另一方面也能弥补两个女班主任温柔的一面。但我也了解了班中许多学生的情况,五年级两个班的班长都是女生:王金晶,杨雪。这两个孩子都是比较懂事的,对于杨雪这个孩子我是记忆特别深刻的,这个小女孩特别喜欢运动,她最喜欢的就是乒乓球了,在一次体育课上,我发现她的乒乓球天赋还是比较高的。而对于王金晶这个小女孩,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第一次上课就遇到了模拟试讲时的情况:学生私自跑出去,我立即让班长王金晶喊他们回来,后来一切还好,王婧一这个女孩他不是那种内向害羞的女孩,她比较喜欢与人交朋友,遇见陌生人也不害怕,所以在上课过程中发现他的朋友特别多,跟她能够玩一起的女生也特别的多。我还发现了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可能是因为父母不在家的原因,五年级有的孩子缺少家教,但有的孩子缺少父母的关心。真心希望第十二届能够用心、真心对待每一名孩子,让每一个孩子在这一个月的支教过程中他们都能感受到来自大哥哥大姐姐的关心

 

3.作为一名感恩励志课老师

  我第三个角色就是六年级一班感恩励志课老师,我把感恩励志分为四个模块来讲:感恩,乐观,爱国,理想,但由于活动及其其他原因,我在贵州的一个月共上了两节感恩励志课,我的个人看法是感恩励志课一定要结合多媒体来讲,学生如果只听自己一味的枯燥的讲,不一会就变得乏味,在课堂上如果配上了视频和课件,肯定会使课堂变得活泼,还有一个就是交流,与学生的交流,与学生在课堂上互动要频繁,要知道学生内心的感受

   当支教老师的一个月我做了很多不足的地方,随着支教时间的流逝,想弥补却无能为力,我希望我接下来所要说的做得不足的地方能让第十二届做出改变变得完美

  一.对班级的管理方面,本人而言,觉得孩子需要一个比较轻松的假期,所以在刚上课时比较惯着孩子,但也导致了一些不好的影响,致使有些孩子变的无理取闹,扰乱课堂纪律,使课堂进行不下去,强烈建议第十二届能够采取一种先严后松的班级管理模式,爱孩子,但不是溺爱。

  二.关于自己的定位,在课上和课下扮演两种不同的角色,课下是学生的好朋友,和孩子打成一片,随意疯狂,但上课时一定要转变角色,上课是一名教师,该严厉时就要严厉,该批评时就要批评,千万不能把两种角色混为一谈。

  三.关注孩子有差异;不知道是为什么,总是会和那些比较开朗活泼的孩子玩耍,而那些性格比较内向的孩子交流特少,我还有一个不足就是关注那些学习成绩较好的同学,希望第十二届队员尽量能够照顾到每个孩子,多和那些内向的孩子进行交流

  四.对孩子不能忽远忽近,也不能单独关心一个孩子,相信每一届都有这样的事情发生,这种现象十分不好,对待孩子尽量平等对待,让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到关心,不能对孩子忽远忽近,否则会对孩子内心产生很坏的影响,让孩子觉得自己失去了宠爱,会慢慢的疏远你,对你和对孩子都不好。

4.调研和家访

  我们团队的名字叫做感恩之旅支教助学联盟,听到这个名称就知道我们的模式分为两种支教加助学,在贵州一个月助学就一定要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这就产生了我们在贵的另一个工作:调研和家访.

  在调研这个篇章,我也用自己不同的角色来诉说在贵州调研中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感受

一.我是一名调研组成员

  首先说一下我自己,我是感恩之旅调研组的一名成员,在调研组我担任的是调研组组长一职。我们调研组共有四名成员:张海波、田淑娜、邵玉淑、曹蕊。我们四人共同负责第十一届在贵的调研和家访工作。对于我自己我主要负责家访人员的分配和家访对象的整理和分配,其实调研组的事情是比较多的,在刚开始去贵州的时候,校方给了我们五个表,但每个表的格式都不一样,这就需要我前期的时候要做很大的努力去把表做成一个总表,便于后期调研变得不那么慌张,在刚开始的几天晚上每天都熬夜到将近十二点去完成这一个表,终于在一个晚上熬夜到夜里一点半左右把总表做好,从此调研任务分配工作变得比较轻松。作为调研组组长,在调研中关乎最大的问题便是队员的安全问题,老队员曾经说过:支教可以失败,但安全一定不能失败。在贵支教的过程中调研的时候才是出现安全事故频率最大的时候。这就需要我们调研组反复强调安全问题。让每一个队员都保证自身安全。

  作为调研组组长,感觉自身也出现了许多问题。例如:没有关乎到每个队员情绪问题,没有将每个队员的体力与所走的路程相结合。没有事先找好调研村庄位置与村庄与西关中学的距离。这就导致了一些领队员情绪变得很差的现象发生。有一次安排了半天调研,但是事先没有了解到村庄的距离远近,导致队员在没有休息的情况下急速赶路,一点半才返回学校。那次内心真的感受到深深的愧疚感。所以就希望下一届的调研组的兄弟们能够提前了解到村庄的方位和距离,让每周六周末的调研小组能够合理安排时间,让每一个队员都有一个好情绪去认真的完成每次调研,这样既提高了我们的效率也是对调研对象家庭的负责。

二.我是周末调研小组的一员

  相信在贵州时,我们的每个兄弟感触最深的便是调研,无论是调研途中还是在调研对象家庭中,首先聊一聊在调研路上,因为我们都是第一次到达贵州西关,因此我们对当地村庄的分布几乎一点都不知道,这就需要我们在每个组调研时有名向导,向导都是十分乐意和我们一起去的,虽然有的调研路途比较远,但他们虽然累但还是很高兴,“严肃活泼”在调研中很好地体现出来,在远离村庄时,保证没有打扰到当地的正常生活,我们每个人在队列中还可以开心的聊天,听向导讲一讲当地的美景。还时不时的和向导开玩笑,见到那些可能这辈子只能见一次的风景时,我们便会情不自禁的拿出手机拍这些风景,,在路上,我们还会碰见一些水牛,水牛在平原的话是很难见到的,在平原多的是黄牛。水牛特别的温顺,会超出你的想象,给你印象深的还有水牛的那对大角。在调研途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便是贵州的风景,天很蓝,云很低,水很清,在路途上,你还会时不时碰见你在平原几乎看不到的野生动物。首先说说我自己,我调研的时候去过不少地方,我去过里中村,去过胜安,去过洋方,去过新光。在去里中的那次,我们便见到了一个松鼠突然从路上横穿,然后很快消失在我们的视野中,进入了那片连绵不断的树林中,我们还见过山鼠。满足了我们几乎所有的好奇心。

  给我留下最深的印象便是去洋方的那次,那次我们有:张煜,樊宸玮,户召,田淑娜,周妈妈,当然啦,还有我。洋方距离我们所支教的学校三十五公里,如果这都是平路的话,我们每个人都能很轻易的走下来,但西关地区是山区,都是起伏的山路,就是那天我的手机上显示我上楼共上了将近二百层的楼,这也就是说,我们共下了六百米左右的高度,周妈妈走的时候就说:你往下走多少路,回来的时候就要爬多少破,确实,我们一行人在去的过程中并没有感觉到什么不适,,但在中午的时候就感受到有一丝不同,由于赶时间的原因,我们到中午两点才开始吃午饭,但那天天气实在是太热了,而且在我们吃饭的时候是在太阳下吃的饭,我那天只吃了一个小馒头,小半包榨菜,那天中午只想喝水,觉得自己的身体极度需要水,,我们每个人平均带了3升水,但天气实在太炎热了,水不够喝,,在打电话请示队长后,我们终于在路边的蓄水池接了五升水,但这种水是生水,我们都不敢随意喝,只能放到书包里面应急。在我们去的过程中,全是下坡,回来的时候就比较悲催了,全是上坡,还都是水泥路的上坡,一眼望不到多少弯的水泥路真的给我内心重创。在回来的时候我状态十分不好,每走一步上坡路都感觉要死一样,大拉练的时候我都没有这种感受,还好在张煜,周妈妈一行人的鼓励下,我就这样走回了西关。这次记忆我打赌这辈子我都不会忘记,它给我的印象太深了,感谢一切。

  在八月六号最后一次的大调研中,我阴差阳错又与我们亲爱的周妈妈在一个队列中,这次我们去了新光,根据老队员提供的信息,新光距离十公里,不算远,但由于我们的调研对象分布比较分散,我们那天共走了七十里路,我那天状态比较好,可能是因为天气不太热的原因,那天的感觉就十分好,也是为了弥补那次洋方那次的遗憾,虽然很累,但每个人都很开心。除此之外,我们调研时最满足的便是能够改善下伙食,能吃到我们一直想吃的馒头和榨菜。周一到周五,一日三餐,都吃的是大米和土豆,只有在调研中午,馒头才能满足我们的食欲,去新光,我中午吃了四个馒头,觉得刚刚饱,满满的幸福感。

  在调研途中我们每个人都是轻快的,但随着我们队伍进入村落,了解到调研对象的家庭时,我们脸上的笑容就变成了一种惆怅,,看到我们调研家庭屋子的破旧,真的是心疼和心痛。再想一想孩子在学校中那种十分欢快爽朗的笑声,学校建设的好,但并不代表在家庭中还是这个样。有的孩子在学校和在家是两个样子,在学校可能比较气老师,但在家中十分懂事,无论多大的小孩子,在家都帮着父母分担家务,帮父母煮饭。

  我记忆比较深刻的便是去洋方村小苗寨的那家,调研对象叫韩吉伟,她已经上高一了,即将升入高二,在到她们家时,韩吉伟不在家,只有爷爷奶奶在家,经过简单交谈后才了解到韩吉伟去放牛去了,再说说她们家的房屋,是那种用木板做成的房子,屋内几乎没有什么家具,家境显的十分贫寒,让我们吃惊的是,韩吉伟来后是一个脸上布满笑容的姑娘,她的脸上永远是乐观的表情,从没有因为出生在这个贫困的家庭而显得悲观厌世,我真的是被她的这种乐观给震撼到了,我们还了解到这个姑娘比较喜欢公务员,希望长大后能够考取公务员,在家乡当一名为人民服务的公务员。

  另一个我比较印象深刻的是洋方村龙塘组一名叫作赵谦的七年级小姑娘,我们到她们家时已经是下午三点了,到她们家时,她和爸爸妈妈都在家,她们家是平房,但屋内一点家具都没有,可能是她的家庭比较特殊,妈妈是个智障患者,但我们一到她们家,妈妈就显得十分热情,赶紧搬凳子让我们坐下,经过与爸爸妈妈的交谈之后发现赵谦十分懂事,在家总是为爸爸妈妈着想,虽然在校成绩不太好,但在家绝对是爸爸妈妈的乖孩子。可能是因为赵谦知道自己家庭的特殊,从来不向父母提任何过分的要求。

  在调研中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孩子承受了本不该她们这个年纪应该承受的东西,他们懂事,他们承担,他们在一个难以承受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三.听说要蒸馒头了

为了保障周六周日的调研,,后勤每个星期要蒸许多馒头以满足调研的需求,在贵州比较开心的一件事就是蒸馒头了,和面、揉面,这些事情一群兄弟在后勤做起来特别的开心,周五中午就开始和面,下午开始揉馒头,别提多开心了,这只是在贵州支教生活中的一个小篇章,但充满的乐趣足够一辈子回味。

总结

  时间飞逝,第一个星期每个兄弟还在抱怨时间过的好慢,但时间就像手中的沙子,想抓却抓不住,第二个星期、第三个星期、第四个星期……,好快,回郑的火车已经启动,但在贵州的篇章却没有结束,在回到郑州的火车上,还能清晰记得离别时的场景,,先桃,高颖,仕琴,桂英,哭成了泪人,我不敢哭,我害怕那边的孩子会哭的更伤心。之前我就和那边的孩子说过,我们走的时候你们一定不要哭,但还是没有克制住,在贵州,与其说我教会了孩子,更不如说孩子教会了我许多,他们教会了我担当,教会了我童真,教会了我一种纯洁的友谊,他们教会了我很多。

  虽然我们已经离开了贵州,离开了西关,但我觉得我的心还在那片神圣的土地,那片纯洁的土地,那片民风淳朴的土地。在那里我认识了许多朋友,吴高颖,廖先桃,陈子杰,林仕琴,黎贵英,何永仙……,在那里,我认识的朋友都数不完,她们给我的人生一丝不一样的色彩,让我的人生变得更加完整。

 还有我的一群兄弟们,他们在贵州陪伴了我一个月,一个月在学校可能是普通的一个月,但在贵州意义很不一样,我们每个人都汇聚成一股力,让我们的团队更加强大,让我们的支教路走得更远,在那里我们兄弟工作上可能会有不同看法,但丝毫不影响我们兄弟间的友谊,可以说,去贵州后,我对每个兄弟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了解到了淑娜的体贴,懂得了户召的关心……,每个兄弟都是好样的!

  郑州一贵州,从此在我的生命里有了一个新的桥梁,在郑州,有我的这群兄弟陪伴着我,关心着我,在贵州,有许多学生关心着我们,时刻注意着远在千里之外的我们的情绪,还有我们亲爱的周妈妈,,一直陪伴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可以说,距离千里永远挡不住心与心的交流,我们这群兄弟在郑州很好,可能会遇见挫折,可能会遇到坎坷,但我们每个人都很好,在贵州的兄弟不用担心我们,你们一定要照顾好自己,这样我们在郑州才会更放心的学习,周妈妈也要爱护自己的身体!

  无论是在贵州还是在郑州,我希望我们每个人都很好。共同加油!

感恩之旅第十一届队员张海波

2017.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