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top
首页 日志感受 第十一届操淑琴个人总结

第十一届操淑琴个人总结

2017-11-04 00:08 |
撰稿:感恩之旅
|
编辑:感恩之旅

 操淑琴个人总结

  坐在去往惠水的大巴上,看着窗外绿的刺眼的梯田,曲折的公路,压在头顶的厚重云层……这一切都和我来的那一天极其相似,唯一不同的是,715号天是蓝的,洁白而厚重的云层中有阳光透过,而今天,厚重的云层里藏满了离别的不舍。

往日不相识

我在寻找自己的路。从高中走到大学,我花了三年零九个小时,三年是怀中到工大的距离,九个小时是从安徽到河南的距离。我以为上了不同的大学就不会再和别人走同样的路,可是我仍旧无法摆脱那些优秀的人的吸引。从迈进大学校门的那天开始,我就逐步靠近那些优秀的人,他们走过的路我会模仿着走一遍 ,就好像加入学生会,参加比赛,一直到我开始厌烦自己的做法了,想要摆脱这种模式了的时候,我看到了第十届老队员的一条说说,仿佛是让我在被琐碎事情填充的大学找到了新的方向。227号在宿舍区领到报名表,想了一中午,想起了曾经和好朋友一起有过的支教梦以及急切改变现在这种生活状态的想法,就很认真的填了报名表交了上去。37号面试, 记得当时面试的老队员问我,你想要去那边给孩子们带去什么呢?我的回答就是作为一个老师给他们带去知识。这个答案伴着我从开始到现在,不曾离开,只是到了现在这种时候,即将离开贵州了,想想之前的答案,好像多了些什么,是在每天和孩子相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昨日才相见

见面会

第一次见到感恩之旅的兄弟们是在工大西篮球场,虽然我是工大的学生,但因为平时比较宅,所以第一次见面会就迟到了,当场被罚10个俯卧撑。其实当时是很不理解的,明明就是一个见面会,何必如此严肃,站在冷风呼呼吹的篮球场听深圳哥训我们,真的很不开心。直到第十届、第八届的老队员每个人开始做自我介绍,每个人都分享给我们他们想要告诉我们的话,突然就很期待,倘若我今年去了贵州,那么我明年会对下一届队员说些什么呢?我是否也能像面前这些人一样自信的站在众人面前分享?我希望我可以,当时就是这样的想法。

之后深圳哥以及老队员给我们讲解和示范了如何出入队列、打报告、跑步规范等,印象最深的是有老队员迟到做俯卧撑,看着他先迈左脚,然后开始做俯卧撑,想到自己刚刚的动作莫名就想笑。最后通知说早上6:20集合跑操时,差点就不想来了,但是心里的想法是看看明天还有多少人会来。就这样,开始了漫长的跑操历程。

早操

记得314好第一天跑早操,就着凌晨微弱的光一路从宿舍跑到西篮球场,月亮还在天边挂着。前几天跑步是有老队员带队的,控制步伐,喊口号。因为我们都不知道口号是什么,所以开始只有老队员每天喊,直到深圳哥骂了我们,我们才回去认真看团队章程,把口号背下来,记不住的,喊错的,都得罚俯卧撑。从那一天开始直到成立大会,我的手机屏保一直是“团结协作,自觉奉献,坚强持恒,团队至上”,连我的室友都会背了。其实每天早上跑操也是选拔的一个必要步骤,随着跑操时间的推进,留下来的人逐渐减少直至固定。除此之外,团队一直在要求我们要注重细节,老队员也多次提醒,这一点通过跑操也可以体现出来。细节是你对一件事态度的体现,能够正确说出每个队员的名字,站好每一个军姿,跑齐每一步,都能体现你对这个团队的重视。

每天跑完步还有放松运动和感恩分享,印象最深的是第八届老队员志祥哥来和我们一起跑步的那一天。志祥哥带我们做小游戏,分组进行,每组都得有组长,做的不好的一组组长要受惩罚。也就是那一天突然明白,一个团队的队长要承担的不仅是个人的责任,还有队员的责任(那时我还不知道我们队长是谁),真的就很感谢这群每天陪着我早起跑操,一起迎接日出的兄弟们,也一直想着我们每天都继续,谁都不要退出。

人生初体验——小拉练

小拉练前一天下午是所有校区兄弟们的见面会,也是到那一天才知道原来不止有工大的学生,原来在其他校区也有这样一群兄弟每天跟我们一样早起跑操,跟我们一样每天坚持着,期待着。见面会后工大、郑大校区的给其他校区的兄弟们提供住宿,带她们一起吃饭,休息,第二天整装待发一起走小拉练。319日清晨在工大西操集合出发,一路上我们相互鼓励,相互加油!过马路时会有老队员护路,兄弟们拉着手一起奔跑,不愿让身边的人拉队;道路崎岖时,靠近道路一侧的老队员会提醒我们“小心脚下!”,这声音会从第一个传到最后一个人那儿;疲倦时,兄弟们相互鼓励,讲笑话,聊天,唱歌,总之要使周围的人有信心继续走下去……走着走着,脸上的汗水析出了白色颗粒,双手开始充血肿胀,身体的疲累在蔓延,可是不管何种情形,身边一直有人在陪着,坚持着,直到周围开始有凉爽的风吹过来,我们知道,目的地到了!中午的午饭是馒头就凉白开,这对于我一个从来不吃馒头的南方姑娘来说,可以说是人生第一次了,第一次觉得馒头真的是人间美味,一连吃了两个馒头才算饱。午饭过后开始各小组表演节目,每个小组都有认真准备,大家都在用心的表演,只希望能舒缓兄弟们的疲惫。因着走过来时的路,回去的路显得不算那么长。刚开始走的很有劲,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兄弟们越来越疲惫,说的话越来越少,只是闷着头往前走,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再坚持一下!高新区!莲花街!莲花街100号河南工业大学西门!31号楼!一群人迎着朝阳出发,踏着夜色而归,这一路走来,考验的的不仅是体力,更多的是兄弟情,就像教室的黑板上写的那样“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很远!”这样的人生初体验我不会忘记!相信那些一起走过的,留下的,离开的人们也不会忘记!

我们年轻不服输——大拉练

经历过小拉练和笔试,留下来的人越来越少,而我们也都知道,这次的大拉练会淘汰更多的人,而这一天,也是我自加入团队以来第一次认输。走过小拉练的我们,身体已经能适应这种步频的行进,去的时候一路上大家都很有信心,精神很足。走在第二个的我也相信自己可以走下去,也是一副不管多累都不想放弃的模样,甚至在经过一片树林时有感受到风吹过来的潮湿的空气,那时心里很欣喜,觉得自己可棒了,然而当在走个最后一个下坡时,我突然就害怕了,这个坡太陡了,我已经很累了,待会儿返程的时候我肯定爬不上来,所以我认输了。在休息的时候我哭着说我想坐车回去,我已经没有信心走返程了。可是老队员们一直宽慰我,鼓励我,让我重新回到队伍里。可是最终我还是没有能走完大拉练,还没走到一半路程就放弃了。坐在车上时一直在哭,一边懊恼,一边不甘,书谦姐跟我讲了好多,开导我团队不是只看大拉练就淘汰准队员的,还会看你平时的表现……晚上回去后根本睡不着,精神上的压抑大过了身体上的疲累,一直在想,直到收到珍玉姐发过来的“明天早操继续”的短信,才真的安心入睡。这一夜,还有很多人没能安心入睡。第二天早操时少了好几个熟悉的名字,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不能接受为什么我一个没走完的人留下了,而他们却离开了。老队员给出的解释是“合适”!如果说小拉练考验的是体能,那么大拉练靠的就是兄弟情!

敬老院义工

关于去颐和老年公寓做义工这个活动,我印象最深的时刻是我们回来后在西篮球场站军姿站的那一个小时。在那一个小时里,老队员指出了我们这一天的行为举止中的错误,新老队员都接受了惩罚。当老队员问我们知不知道为什么要去敬老院而不是儿童福利院的时候,没有一个人能答上来。在此之前,我也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只把它当做团队的要求来完成。对于这个问题,老队员给出的解答是:去敬老院就是要你们放下身段与老人交流,如果你连和这些老人都不愿交流,那你去到贵州又怎么能和那里的孩子真心相处!更重要的是老人们是长者,如果我们犯了错误,他们会包容我们,但是孩子不会,他们会看在眼里并且无限放大,会直接指出来,如果是那样,你又该如何面对?那一个小时里的双腿酸疼,身体僵硬都是为了让我们更好的记住这一点,才能让我们以更高的要求来规范自己,不管是不是在面对孩子时!

我以为的结束——试讲

选拔进行到试讲已经是加入团队以来的第四十天了,通知试讲的那一个星期正好是要准备分析化学实验考试,每天除了要上课、复习,晚上还得要抽出时间查资料写教案,写完了还得改。虽说一个星期几乎每天晚上都安排了模拟试讲,可我因为晚上有课,所以只模拟试讲了一次。到周六开始试讲时特别紧张,下面坐着的都是前几届的老队员,生怕自己讲得不好,当时在等的时候腿都发软。可是当真的上台试讲时又完全放开了,按照自己之前教案上写的讲完,其实并不可怕,后来想想大概是事情太多太压抑了。

两天试讲结束后,原以为可以放松,但其实最难熬的的时刻来了——等待结果。周日晚上我们把能来的兄弟们都叫上出去吃了顿饭,大家都很开心,其实心里都知道这应该是最后一次淘汰准队员了。吃完饭后他们都拿出手机拍照,合影留念,那一瞬间让我有种高中毕业散伙饭的感觉,而我恰是一个不喜告别的人,坐在那儿安静的看他们唱歌,想要努力记住身边这群人,记住他们曾带给我的感动与温暖!万一我是被淘汰的那个人,大概是再也不能跟眼前这群人一起跑操了。晚上回去后在床上躺到熄灯了却还是睡不着,翻来覆去,想着想着自己就哭了,走了那么长的一段路,真的是要到这里结束了么?还是不甘心,定了5:50的闹钟才入睡。早上闹钟响第一件事不是关闹钟,而是看看有没有短信,在看到珍玉姐发过来的“早操正常,收到请回复!只要用心,所有的过程都将会被铭记!”信息时,激动得差点喊出来。也许是当时太开心,没有想到其他,等到了操场后才是真正的最后时刻。第一次开始认真数了两遍人数,14个。以前只要点名时最后一个是郭玮鹏,我就不担心,今天点名发现少了那么几个名字,我以为他们睡过了,迟到了。集合时听到后面人跑步的声音,以为是他们跑步入列。一群人一直看着西操的西南角,不到20绝不集合。我没有户召那么难过,我一向很少跟他们交流,可是当负责人带我们喊口号时,突然就不行了,眼泪哗的就下来了。
从开始的51个,到现在的14个。不知道什么是合适,什么是不合适,有人留下,就有人离开。

五一三天兼职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已经是429号,五一三天假期里我们开展了一场不同寻常的“劳动之旅”——三天兼职。三天假期里,兄弟们做过话务员,发过传单,当过保安,当然还有爱心义卖。我是话务员组的,三天里1000多个电话打下来,仿佛是把未来几十年的话都提前说完了。因为是推销移动业务的电话,完成业务量才会有工资和提成,有些人接到后会拒绝,甚至会对业务员发脾气,可是我们都还能保持正常语气说完结束语,有时候会觉得泄气,可是有一群可爱的人在和我一起努力啊!三天里,我们早上一起从学校出发,中午一起趴桌子上午休,晚上一起吃饭,睡觉。最后一天下班时出来看到天边的落日,感觉自己是真的是从“监狱”出来了,那种呆在昏暗空间工作的日子大概以后再也不想体验了。现为了在偶尔经过当初兼职的那个地点,还是会记起我们一起说“喂,您好……”的日子,是真的,再也不会有了,那些个为了孩子们而努力的日子,比为自己挣钱还要努力的日子。

感恩在行动——变废为益

或许是因为性格原因,在团队活动中从来没有主动提出什么意见,也没有做过小组长或者活动负责人,一向习惯于听安排做事,而这次变废为益活动相当于是一次突破。

    为期一周的变废为益活动从画宣传海报和展板开始,当时一些已经离开的兄弟也还过来一起帮忙,设计,写字,画画,上色,每个人都在尽己所能为活动做着准备,当看到海报一张张成型,大家都抢着跟它们合影。因为我是负责人之一,当时写的策划有些问题,所以整个活动基本上是一边商议,一边换地点进行下去的。整整一个星期,每天中午,下午放学前出展板,扫楼,整理物品卖掉。期间还有好多老队员过来看我们,给买水,送书,拍照。正当我们为活动进行的很顺利时出现了一个问题,我们定好的收废品的大叔的秤有问题,当时是很生气的,想着我们是在做公益,卖了钱给贵州那边孩子们的,他们怎么能这样欺骗我们呢?当晚林飞就跟大叔起了冲突。好在后来调解好了,东西也照常卖出去了。后来也想明白了,变废为益活动目的不在于钱的多少,而在于你对于这件事的态度,只要我们肯用心做这件事,活动收益多少不那么重要。

    这一周内,兄弟们轮流换班吃饭,看展板,记得第一天因为我没有安排好时间,玉淑和户召站了将近3个小时,腿都酸疼酸疼的,很内疚,可是她们却笑着说没事没事。扫楼的时候也有很多温暖的事情,有很多支持我们这种爱心团队的学姐学长们直接把自己存的饮料瓶、书本、包括衣服等直接抱到楼下交给我们,还有直接去钟楼买文具给那边孩子,捐出一个新的毛绒玩具,新书包的等等。

    但其实站在我的角度,对于这次的活动我最大的感受是失望,对自己的失望。一个星期里其实出现了很多问题,但由于作为负责人之一的我没有及时与其他人沟通好,所以常常因为不看策划、没有接电话、没有及时出展板这些事情对兄弟们发脾气,因为太想把第一次负责的事情办好,可是越是生气着急越是不能解决问题。周五晚上回到宿舍跟老队员聊了好久,直到可以心平气和的把事情理清楚,把出现的问题讲出来。在后来的批评大会上,队员们都说那一个星期实实在在的感受到了我的冷暴力。虽然后来也没有机会找她们把事情讲清楚,但是至少我已经明白了沟通的重要性,以及身边这群人是要陪我们继续走未来一段路的,要细心耐心。

已有岁月可回首——成立大会

从第一天见面会开始我就在期盼着成立大会,期盼着我可以戴上鲜红的队帽队徽,穿上队服,可以以队员来称呼自己。经历了63天的选拔,身边的兄弟愈来愈少,但是留下的这些人信念也愈发的坚定,看着自己和身旁这群人每走一步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正如视频中所说的那样“已有岁月可回首,且以深情度余生”。当我们站成一排,捧着队服,由老队员给我们带上队徽队帽,那一刻,我笑的很开心,心里在笑,眼睛也在笑。我记得是启隆哥给我带的队帽,因为扎了头发帽子没带好,正好遮住了我的眼睛,我看不清前方的一切,笑的更加肆无忌惮!只因着这一天我真的正式成为个大家庭的一份子了!但事上到了第二天早上我才反应过来我已经是正式的第十一届队员了。早操的时候带操人集合时喊了一句“第十一届队员,全体集合!”听到这句话时楞了一下,好像有什么不同了,等到站好了才想起原来是把“准”字去掉了。而这一字之差,从准队员到队员,也意味着我们要担起更多的责任,要用更加坚定和细心的态度去对待我们这个团队!我们是扬帆起航航的第十一届!

相逢是首歌——赴贵

七月初的日子里,郑州已经是将近40摄氏度了,翻翻日历,13号就要出发了,心中有按耐不住的向往。出发前是有将近一周的集体备课,因着考试时间冲突,所以集体备课就去了四天。集体备课结束的那天下午先遣小分队出发了,带着30个人的向往先一步抵达黔南。集体备课后就是为期两天的军训,我们顶着烈日站军姿,练习齐步走,向左转,向右转,跑步走。中间休息的时候会有老队员过来给我们送水果,并跟我们分享他们在贵州的一些经历,此时我们将要出发了,再听这些“过来人”的经验和以前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有了新的触动——我们去那边不单单是是去教给他们知识,更多的是给予他们陪伴与温暖;我们去到那边也不单单是代表自己,更是代表整个感恩之旅团队,我们肩负着十年来的传承……

临出发前12号晚上收拾东西到很晚,看着窗外的城市灯光想起了白天小布哥给我们唱的《我在贵州等你》,想着去到黔南看那里的夜晚的星空,会比现在美很多。

坐上K337次列车从郑州一路开往贵阳,到达贵阳站的时候已经是晚上了,我们在地下通道露宿,垫着塑料泡沫和报纸,盖着衣服,在值班兄弟们的“守护”下安然入睡。第二天坐大巴去西关,一路上因为晕车基本上都在睡,快到西关时突然就醒了,那一刻真的被震撼到了。入眼的是大块大块的洁白云朵,仿佛伸手就可触碰,蓝色天空下是绿得刺眼的青山和梯田,路的前方偶尔有牛群,还有背着背篓的孩子和老人……当我们在中学整理好东西之后在厨房门口看到几个小孩子,淑娜告诉我们她们已经在这里等我们等了好久。看到这些孩子,心里是既欣喜又害怕。开心的是原来这些就是我一个月里要教的孩子们,第一反应是想要过去抱抱她们,可是又有点手足无措,,不知道怎么跟她们交流,害怕她们不喜欢我。于是带着这样忐忑的心情迎来了招新。因为我不是班主任,所以安排在小学门口站岗,刚开始为了体现团队的风貌站得笔直,一脸严肃,直到后来有两个小姑娘跑过来抱着我的手臂问我“姐姐你为什么要这么严肃啊?笑一笑嘛!”然后就憋不住了,笑着跟进来报名的学生打招呼,换班之后我开始坐在那儿跟来报名的学生聊天,那天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我教的三年级学生杨彪。那天上午他和姐姐一起来报名,不知道因为什么,突然就蹲在地上抱着头哭,当时我以为是跟别人打架,就过去看了下,眼睛哭得红红的,也不说是什么原因。那时看他不愿意说话以为是个内敛的孩子,在后来的一个月相处中才发现原来也是个爱闹腾的小男生。

招新结束之后就是正常上课了,来贵之前包括在例会上,一直都在强调第一节课的重要性,就我个人而言,第一节课上的很有挫败感。当时备课的时候有设想过课堂的情境,教案上也写了,但是到了真正的课堂上一切都不一样了。刚开始准备好的游戏,他们根本听不懂规则,自我介绍的时候又因为陌生和腼腆,除了个别孩子,其他的都不爱说话,在三年级的第一节课我是一个一个领着做自我介绍的,下课后真的体会到什么叫做嗓子哑了。虽然课上的不好,但是中午留校的时候那些不回家或者家离得近的孩子来到学校后就跟我们坐在一起来聊天,做游戏,她们也不喊老师,就喊哥哥姐姐,她们的一声哥哥姐姐就像是一双把我从上午的挫败感中拉出来的手,看着他们的笑脸,所有的郁闷顷刻烟消云散。

在贵的日子每天都很充实,给孩子们上课,给他们掌声鼓励才发现他们也有各种新奇的想法;陪他们做课间操,发现腼腆的小姑娘不仅会武术操,还会跳小苹果和兔子舞;下课带她们一起捡垃圾,他们会分享给你很多小秘密;放学时带他们整队回家,猝不及防的就被各种各样的手工折纸挡住了视线,那些他们手工课上学会折的纸鹤、兔子鞋、、皮卡丘、兰花,下课后都抢着送给哥哥姐姐们,回来的时候行李箱一半都是他们送的折纸和信;还有一次他们刚刚上完手语课,下课后就迫不及待的教我刚刚学的那些动作——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爸爸,妈妈;五年级的小孩子会一见到我就冲上来捏我的脸;六一班的体委为了学习整套少林拳会在三年级门口等我下课……这些都是他们给我的感动,不说永远铭记,至少会一直是回忆里不可抹去的美好。

有很多孩子在学校里很调皮,不管是班主任还是“教导主任”都管不住,可是当我们去家访时,却能看到这些孩子的另一面——他在学校里表现的很调皮,在家里却很懂事,割草喂马,做家务;他在课堂上虽然不怎么讲话,但是成绩很好,和同学们玩的也很好,家访后才知道原来父母都在外地打工,暂时住在亲戚家,他会满脸自豪的给我们展示房贴了满满一墙的奖状……这些孩子都是很好的,他们从小在父辈既定的环境里长大,或许有些方面不够好,但是我们不能责怪他们,我们来贵州就是教他们如何做的更好的,我们能做的就是包容与指导。

在那一个月里,给我们温暖与感动的不止孩子们,还有很多来自队员的关心与陪伴!

与“天使们”相处的日常

    每天早上5:20起床,跑操,然后开启我们一天的土豆大米时刻,桌上菜吃不完的大家会一起分掉,不吃辣椒和姜粒的会有兄弟替你“承担” ,掉了米粒看到的人会主动捡起来吃掉,有俯卧撑大家一起做。每天最开心的还是去后勤帮忙的时候,因为我是长期“驻守”小学部的,除去稿件组的工作,也就没有其他事情,经常晚饭后回去后勤帮忙刷盆子,刷土豆,刷的太干净还要被后勤“嫌弃”,去的次数多了才发现后勤真的是个好地方,在这里可以和后勤“天使”们一起分享一天的趣事,到了周五还可以揉面、蒸馒头,能跟守护我们30个人的小天使们一起工作真的很幸福。记得即将离开的前几天后勤征集人员早上去帮忙,也就是说要和后勤人员一样早上4.30起床。那天是我和王垚报名去了,早上害怕迟到4:20就起了,到了楼下后觉得很冷,而后勤的刚下来,眼睛都睁不开,而我们俩因为很兴奋倒显得很精神,在烧火的时候祥祥还给我机会让我可以亲自“掌铲”翻动土豆,集合时我们是站在后勤的队伍里的,五个人一排跨立,满满的成就感!

砍柴时刻

因着后勤每天三顿的做土豆大米,所以柴禾用的很快,每周都得去砍柴。一个月里我一共参与了四次砍柴,印象最深的是第一次砍柴和最后一次砍柴。第一次砍柴是到达西关的那个下午,班主任去安排招新事宜了,剩下没事的人就自愿报名去砍柴了。那天是有老队员启隆哥和圣洁姐带着我们去的,启隆哥还亲自示范了怎么捆柴,那天因为没有工具,基本上都是捡些枯树枝,带路向导是家梅姐妹俩和小薇,她们不仅带我们去砍柴,还告诉我们哪些柴可以捡,哪些有刺的不能捡,回去的路上还帮要拍照的队员提柴禾。一路上我们玩成语接龙,唱歌。在即将到镇上的时候,突然就听到了整齐的步伐声,随之而来的是一声“立定!”,接着穿着粉红色队服的兄弟们接过了我们怀里的、肩上的柴和书包。虽然路程并不远,柴禾也不是很重,可是那种有人跟你一起分担的感觉真的很幸福!最后一次砍柴应该算得上是五次砍柴当中人数最多的一次了,一共有24个人。这一次不像之前都是捡柴,这一次我们把斧头和镰刀都带上了,女生负责掰树枝,男生则拿斧头将倒下的树木砍断,分成一节一节木段背回去。返程的路上下了雨,不同于郑州那种暴雨,这场雨是慢慢下的,我们眼看着乌云从远处飘过来,然后在我们头顶上下起了小雨,道路一旁的山上被云雾笼罩,就好像我们是在仙境一般。雨水虽然把衣服打湿了,但是却没有淋湿我们的心情,户召在岭上给拍照,我们一个个的背着一大捆柴还不忘比个剪刀手卖萌。回去以后看着那么多木头我们还说到这么多应该够了吧!说不定还可以留一点给小十二呢!

调研

调研是我们来贵之后出去教学的另一大任务,每周末都得去调研,这也是我们每个星期唯一可以不用吃大米土豆的日子,每个周五都会安排人去蒸馒头,也是我们在后勤玩的最开心的时候。每周末调研的具体地址是由调研组安排的,有全天也有半天,路程远的要走四个小时才能到达目的地,路程近的走20分钟就到了。每次调研都有向导,她们都是自愿报名的高年级学生,一路上她们不仅给我们指路,跟我们讲学校里的趣事,还会告诉我们路边的哪些野果是可以吃的,哪条路的风景是最好的。 有时候当我们找不到调研对象的家在哪里时,小向导们总会找到她们的小伙伴,帮着我们问路。调研过程中在跟学生家长聊天时,会有语言不通的情况,这时候小向导们就担任起了翻译的职责,他们会把方言、苗语、布依语翻译成普通话给我们,有些了解情况的就直接帮我们问了。

他们其实都还是小孩子,可是却十分懂事,知道我们队员很累,男队员饭量大,后勤分给他们的馒头他们总是只吃一半,剩下就说吃不完了,非得组长说“如果你们不把馒头吃完,回去就罚你们班主任俯卧撑”,他们才会把馒头吃完。可以说调研的旅程如果缺了这些孩子是不完整的,没有他们我们的调研任务也不能够每次都那么顺利完成。

每次调研回来整理调研资料的时候都会既心酸又无奈,有些调研对象家里真的是很贫困,连孩子上学和吃饭都要借钱维持;有些孩子家里父母不在家,跟着爷爷奶奶生活,每天都要洗衣服做饭,放牛……面对这些我们并不能做出什么改变现状,我们只能说是把他们的调研资料整理好,提供给爱心人士,由他们来决定是否要资助。

一个月里,我们白天基本都在学校给学生上课,晚上结束例会再准备一下自己的事也都到12点左右了,也就是说只有晚上例会以及周末调研我们是和队员们在一起的,也正是因为队员间相处时间少了,所以会有因为沟通不及时而出现的一些问题。第二周调研时我就因为向导的问题和调研组起了冲突,当时很不理解,后来解释清楚了也就没事了。为了促进队员间的相互交流和相互关心,办公室特意给每个人安排了抽取了一个“天使”,自从有了“天使”以后,虽然不清楚哪个是自己的守护天使,但是每个人都借着自己是天使的名义来关心身边的兄弟,排队吃饭的时候给前面人捶捶背,捏捏肩,吃完饭后给对面的兄弟洗碗,课间的时候把Vc分给“天使们”……

今日将别离

一个月=28次例会=素质拓展+篮球比赛+手工艺品大赛+征文比赛+歌手比赛+运动会+结课联欢。

经过了第一个星期忙碌和度日如年,后面的第二个星期、第三个星期、第四个星期在活动组的活动安排中一溜烟的过去了。某天晚上例会时看到黑板上活动组一栏写着结课联欢安排时,感觉有点不敢相信,原来一个月真的过的很快,快到熬几个夜,做几篇微信就过去了。最后一周是结课考试+结课联欢。考试那天葛朗他们去大坝回访了,我暂代三年级班主任,抄了三份试卷,看着他们在下面埋头认真思考的样子,仿佛是回到自己小时候考试的时候,虽然一个月里我们教的知识不多,但是他们学的很认真。那天改卷子改到晚上11点钟,眼都看花了,也是在那时候才真正体会到老师的不容易。

结课联欢只有一个上午,但是我们所有人都准备了一个星期,画幕布,安排场地,排练节目。周五早上去小学部的时候看到大大的幕布上写着“郑青春,贵此时”,还有两地的地图,中间是有一串脚印连接着,象征着我们一路翻山越岭从郑州来到贵州。结课联欢在进行到一半时突然下起了雨,当时特别害怕万一雨不停,如果雨一直下的话,学生肯定会要躲雨,场地也要转移到阶梯教室,到时候肯定就会终止,这一场最后的告别仪式就不那么完整了。庆幸的是雨下了几分钟后就停了,孩子们的节目还可以继续进行。听八二班的合唱《爸爸妈妈》,想起了自己的爸爸妈妈,想到自己也没有想歌词中写的那样关心他们;看三年级和七年级学生一起表演手语,想到以后就再也没有机会看这些可爱的孩子们表演《仰望星空》了。整个结课联欢我只参与一个互动的节目——竹竿舞。其实这个节目时周四晚上周妈妈提出来的,当晚孩子们就商量好了打鼓,抬竹竿的人数,并约定了早上7:00来学校排练。到了竹竿舞环节时所有的孩子都围过来看,刚开始只有那些少数民族的孩子在跳,后来越来越多的队员和学生加入到队列中,一回头,长长的队伍里都是一个队员牵着一个或者两个孩子,即使我们没有学过,可是踩着鼓点,跟着孩子们脚步也跳的很开心……

     周六早上出发的很早,当我们刚刚拿着行李下来的时候就有孩子在楼梯口等着,抢着接过我们行李,看着他们这么懂事,当时很舍不得,一直到拍完合照,我一直都在笑着跟他们告别,我不想哭,我怕我哭了会走不了,可是当仕缘和文青青抱着我的时候我真的忍不住了,我用上课时321的口令命令她们不可以哭,她们根本就不听,一边哭一边说“可不可以不要走?明年可不可以再来?”直到队长命令所有队员立即上车她们才放开抱紧我的双臂,但还是跟了过来,一边抹眼泪在我的座位的窗子上画笑脸,不忍心看她们红肿的双眼,只能让九年级的孩子带她们先走。

原本以为一个月的大米土豆岁月很难熬,可是到离开的这一刻才发现时间真的就如同白驹过隙,我们一起等待的日出,一起淋过的细雨,一起在厨房门口欣赏过的日落,一起熬夜时窗外的的满天星辰,一起做过的广播体操,一起走过的方阵,一起喊过的口号……转眼间就从现在进行时变成了过去式,但至少我们经历了,这是将会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一个月,这一个月的风雨相随,一直都镌刻在心上。感恩的路上,我们一直都在!

感恩之旅第十一届队员操淑琴

2017年817